凯文·凯利:中国互联网教父2.0

2014-05-05 08:08杨迪慧邹丹丹
博客天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凯利凯文失控

杨迪慧+邹丹丹

中国接入世界互联网的时间是1994年4月20日,一条64k的国际专线从北京玉泉路19号中科院高能所横跨太平洋,接入斯坦福大学SLAC计算中心。

这一年,42岁的美国人凯文·凯利把自己关在密不透气的玻璃太空实验舱里,探索生物与机器完美共存的可能性,并将这次经历写进了他的第一部科技预言著作《失控》。

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年之后,互联网正在这里掀起浪潮。《失控》出版过去20年,中国的弄潮儿们,包括马化腾、张小龙、王小川、张向东、傅盛,都将凯文·凯利视作神奇预言家而膜拜追捧。这部分是因为他在《失控》一书中预言的物联网、电子货币、虚拟现实、大众智慧、互联网去中心化等事物和趋势都逐个实现。

微信缔造者张小龙在多个场合明确说,凯文·凯利对人性与技术的观点启发他开发了微信,微信的性与暴力更多来自与凯文·凯利对技术之外的思考。对此,凯文·凯利在美国旧金山西南的沿海小镇帕西菲卡对我回应说:“性一直都是新科技的主导者。”

这是2014年3月20日。我带着中国互联网企业家的疑问在凯文·凯利书房中与他交谈。书房中摆着他从中国买回来的三国人物公仔。采访全程中,我戴着谷歌眼镜—这是谷歌公司的开拓性互联网新产品,他则回答了中国互联网未来5000天会发生哪些巨变,并对互联网世界正在发生以及将要发生的热点事件进行评点。

中国的天气

凯文·凯利对中国的第一印象来自1970年代的香港,在那里,开放的商店和工厂随处可见。他的妻子是台湾人,这也成了他了解中国的窗口。

他与中国的关系随着2010年后的几次访华变得密切,很多人带着现实的问题来找他,问他自己的公司会不会成功、20年后互联网会出现什么明星产品,人工智能哪一年会实现……面对这些问题,这位技术哲学家束手无策。

“很多采访我的人都没有真正读过我的书。”他说。

“别人经常问他,你说中国哪个公司将来会走?他回答不了这些问题,他看得更长远,”3G门户总裁张向东说,“他曾经讲,‘人们只关心明天的天气,却不知道我们要进入到下一个季节,凯文·凯利是在关心下一个季节的事。”

凯文·凯利对“失控”的定义是“不去控制”,有些人说这与老子的“无为”论相似,即顺应自然,放手任科技自由生长。他认为,在未来中国,“失控”意味着防火墙的消失和山寨文化的改变。

1998年,中国防火墙的主创者方滨兴围着超过两万公里的国界线建起了一座虚拟网络长城。2002年,中国大陆实现了网站关键字过滤。直至今天,如果在Twitter新建账户时选择居住地为中国,仍能看到简介框里的默认签名:“越过长城,走向世界。”这句话正是1987年中国通过和国际联网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内容。

在凯文·凯利看来,不久中国人就会越过网络长城重新走向世界。

2010年,凯文凯利第一次来中国,是为了《失控》中文版发布。此后,凯文·凯利和他的书在中国迅速引起热潮。

3G门户总裁张向东、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腾讯总裁马化腾都把这位预言家请到中国,对话互联网发展趋势。微信之父张小龙也是他的忠实信徒,有媒体透露,微信的求职者只要说自己看完了《失控》,就能直接通过张小龙面试。搜狗总裁王小川则干脆将他封为“神”。

听起来有些夸张,他的书成为中国互联网人的新一代圣经。人们试图借他解决一些最具体的苦恼。

2012年,马化腾第二次邀请凯文·凯利来华进行一场论坛对话,在那场论坛上,凯文·凯利回应互联网时代不存在长期垄断,他的这一论断直接帮助马化腾化解了此前被周鸿祎指责腾讯垄断的尴尬。

2013年一场中国互联网企业家参加的论坛上,金山网络CEO傅盛心急火燎地直接向凯文·凯利“求救”,问金山网络如何在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大巨头的攻讦下存活。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凌志军曾将中国互联网的革命形容为“新革命”,他认为,中关村的最大贡献是对旧体制的破坏和突破。20年后,中国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各怀心事的互联网企业家一方面要应对政府管控,一方面又要在商业逻辑上对抗竞争对手垄断、寻求创新。他们需要一位深谙互联网之道、身份权威的外来思想家提供思想资源。

对这些各有诉求的“信徒”,凯文·凯利的态度是开放的。尽管他对我说“不太记得这些中国企业家都是谁了”,但他不介意粉丝们利用他的想法去改造互联网。他相信互联网的本质是复制,在他的个人网站,所有资源都免费公开,包括他出版过的11本科技著作。

并非所有人都热捧凯文·凯利,19年前创办中国首家提供中文信息的网络服务公司瀛海威的张树新,对凯文·凯利并不感冒。当年,张树新曾视另外一位外国人尼葛洛庞帝为中国互联网知识的启蒙者。

早已淡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张树新反对拿凯文·凯利的理论对照中国现实的互联网20年的发展—“凯文·凯利是位技术主义者,一位技术超验主义者。他讲互联网的自我生长,但其实中国互联网的20年根本不是自我生长,是一个不一样的图景。今天中国的互联网是不健康的,是信息控制和政治控制驱动的。”

有人说凯文·凯利是走穴,说他是“洋忽悠”,也有人说,他为了赢得人们的好感,刻意迎合中国互联网大佬们的说辞。

面对这些指责与猜测,凯文·凯利并不在意,他告诉我,他刻意避免从任何活动中获利,为的就是保证观点不带倾向性。

在2007年的一场TED演讲中,凯文·凯利对互联网未来5000天做出了新的预测。他认为,在云技术的支持下,互联网将发展成一台巨型机器,一切现实事物在云端被联结。endprint

他不止一次向外界描述过这部想象中的庞大机器。他叫它“The One”,并坚信这将是人类迄今为止创造过最可靠的机器,它永不崩溃、运行无阻。他预计这部机器会用掉地球上5%的电力,每秒就有半个美国国会图书馆之多的资料在其系统内部周转一遍,2040年,急速增长的万维网将在处理能力上超越人类大脑。

凯文·凯利对他能够洞悉未来互联网潮流走向的本领充满信心,他告诉我: “如果我在10年前告诉你,今天的互联网将要到来,你会说这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没有任何一套经济模型能支持它的存在。如果我又说,它会是免费的,你会回答,你在痴人说梦,你太乐观了,你是个乌托邦主义者。然而,它今天已出现在我们眼前。”

如今,5000天过去了一半,云项目像他当初预计一样迎来爆炸式发展。但没有人知道将互联网连为一体的机器“The One”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凯文·凯利自己也不知道。“预测者所面临的一个悖论是,那些稍晚才会被证明是正确的预言现在看起来却很傻,而现在看起来极有可能实现的预言往往不会实现。”他说。

预测者,而非预言家

这位互联网理论家住在一片安静的居民区里,路旁高耸的棕榈树和桦树遮天蔽日,信号微弱,电话经常无法接通。

这栋暗红色的两层别墅是他在1990年买下的。一楼客厅中央摆着一个用塑料泡沫堆成的两米多高的机器人。二楼是他的工作间和卧室。白色的工作台上摆着各式各样用乐高积木拼成的城堡和塔楼,天花板的木制横梁上垂下彩色塑料棍拼接出的多面体玩具,整个房间像一个小型科学馆。

书房窗台上摆着50个透明罐子,里面装着岩石、海胆、昆虫标本,动物骨头、木屑,甚至几截没煮熟的意大利螺旋粉。

“12岁的时候,我就制造了一个自然博物馆,收集野生生物。”凯文·凯利告诉我,现在的他仍在四处搜罗,只是范围越来越广。互联网是他最新的收藏品。“互联网是我想收集的第一个技术,在我看来它比起机械更贴近生物,是第一个充满人性的、有机的技术。”他说。

1952年,凯文·凯利出生在美国大西洋沿岸的新泽西州。高中时期的他是个彻底的嬉皮士,痛恨工厂,自己盖房子、养蜜蜂,热爱生物和大自然。19岁从罗德岛大学退学后,他一直是个非主流的自由职业者。

在人生的前30年,他鲜有正儿八经接触技术的经历,工作对他而言是四处游荡、拍照、写旅行专栏和攻略:他在亚洲游历了7年,从20岁到27岁;他在耶稣被钉上十字架之地过夜;他在爆发伊斯兰革命的德黑兰办刊;他骑行5000里穿越美国大陆。其间,他还鼓捣了一个以显微摄影技术拍摄的人类消化系统纪录片。

1984年,32岁的自由撰稿人凯文·凯利在New Age Journal杂志发表了一篇描述网络文化的封面报道,那时万维网尚未出现,人们还在期待电脑发展成巨大的信息数据库,他却敏感地觉察到了互联网帝国的巨大潜力,提出计算机的未来不是存储而是连接成网。

由此,他创办了Co-evolution Quarterly杂志。该刊关注非主流技术新闻,是嬉皮士反传统精神在科技界的延续、网络技术的狂热分子集散地。他亦自此与互联网结缘。

面对不可知的未来,种种预测应运而生。凯文·凯利坦言,在万维网最初出现的几年,他曾对这个陌生的新世界做出错误判断。“我们在《连线》杂志探讨,觉得未来的互联网是一个类似电视的东西,你可以搜索到成千上万的频道,由专业电视人制作,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观看各种节目,例如滑雪。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互联网用户成为了网络内容的真正创造者,普通人大量使用YouTube上传视频,甚至用手机传播,这是我们没想到的,”他说,“我们原本只期望它变成进化版的电视,变成TV2.0,可最终呈现出来的是更好的东西。”

经过四年的观察与思考,1994年,凯文·凯利出版《失控》,完成了他对科技社会的第一次准确预言。这本书为他赢得了持久的声誉。2004年《黑客帝国》DVD版中,片尾字幕鸣谢了凯文·凯利并推荐了他的《失控》,据说导演安迪·沃卓斯基在拍摄之前要求全剧组成员都阅读此书。

但虔诚的基督徒凯文·凯利不愿用“预言家”形容自己。他将这个词换成了预测者。

“我不是神。”他说,“没有人可以成为神或者先知。人们只记得我说对了什么,但却忘了我也有错的时候。”endprint

猜你喜欢
凯利凯文失控
会飞的机器人
一场吵架是如何失控的
欧文凯利自控阀(上海)有限公司
定身法失控
KEVIN LOVE'S OUTLET PASSES 凯文·勒夫 快攻发动机
凯文·杜兰特 危险关系
跌宕起伏的19世纪——乔治·凯利的滑翔机
用戏剧的方式教历史
恍若隔世 凯文·加内特
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