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0例疗效观察

2014-05-06 03:17谢华杰孔繁杰覃奇文徐剑锋陈宇斐
海南医学 2014年15期
关键词:髓内螺钉股骨

谢华杰,孔繁杰,覃奇文,徐剑锋,陈宇斐

(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骨一科,广东 佛山 528231)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0例疗效观察

谢华杰,孔繁杰,覃奇文,徐剑锋,陈宇斐

(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骨一科,广东 佛山 528231)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可行性。方法将我院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成PFNA组(20例)和髋动力螺钉(DHS)组(26例),治疗后按疗效标准进行评定,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PFNA组优良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骨折康复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FN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出行行走时间均明显少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能够在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基础上以较小的手术创伤、较短的手术时间完成手术,提高临床疗效。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髋动力螺钉;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

随着社会老年化人口进程的加快,股骨粗隆间骨折每年发病率显著增加。患者骨折将会造成诸多不便,生活难以自理[1-3]。而股骨粗隆部位血运丰富,发生骨折后一般都会愈合,但需注意髋出现内翻,导致病情加重。临床上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一般采取内固定的方法,经过调养和护理治疗使得患者康复。髋动力螺钉(DHS)早期得到运用,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经过改良后也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运用。本文主要探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治疗的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男性13例,女性33例,年龄43~89岁。将46例患者分为髋动力螺钉组(简称DHS组)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简称PFNA组)。DHS组26例,男性8例,女性18例,平均(73±6.42)岁,骨折原因中摔伤17例,交通意外8例,高处坠落1例;按照Evans-Jensen分类标准:ⅡA型骨折13例,ⅡB型8例,Ⅲ型4例,逆粗隆型1例。PFNA组20例,男性5例,女性15例,平均(74±5.98)岁,骨折原因中摔伤12例,交通意外6例,高处坠落2例;按照Evans-Jensen分类标准:ⅡA型骨折10例,ⅡB型5例,Ⅲ型3例,逆粗隆型骨折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DHS组 患者取平卧位,连续硬膜外麻醉下,于患侧股骨大粗隆外侧做一10~15 cm纵形直切口,切开皮肤、皮下阔筋膜,钝性分离骨外侧肌,使股骨大粗隆部位、股骨近端和股骨颈基等部位显露。于大粗隆部位下2~3 cm处钻开一个小孔,放置导引角度定位器,选用合适的放置导针并将其放置满意后,需导针进行扩孔、攻丝。结束后开始导入滑动加压螺钉,安装套筒钢板,然后使套管紧贴股骨外侧股皮质,同时将皮质骨螺钉旋紧于股骨干后固定,并将相应尾钉拧入滑动加压螺钉的尾部。上述步骤结束后,对手术伤口进行清洗,关闭伤口。

1.2.2 PFNA组 患者取平卧位,连续硬膜外麻醉下,于大粗隆顶点向近端2 cm处直切做一2~4 cm的切口,钝性分开臀中肌肌纤维,触及股骨大粗隆顶端,在大粗隆顶端前1/3骨皮质处凿开。使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直插主钉,并使用体外瞄准器将螺旋刀片植入,最后植入尾帽。根据骨折部位情况,选择静力型远端锁钉,冲洗并关闭伤口。

1.3 疗效评定 患者的具体恢复情况按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总分为100分,≥9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46例患者治疗后均获得6~36个月随访,DHS组中出现髋内翻现象3例,2例患者出现断钉现象。PFNA组中1例因摔倒致使远端锁钉处骨干发生骨折,1例出现腿部疼痛,取出固定物后疼痛缓解。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PFNA组优良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2,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DHS和PFNA患者在骨折康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7,P>0.05),但是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出行行走时间均明显短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 两组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DHS组患者肺部感染4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PFNA组患者肺部感染2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9,P>0.05)。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指的是股骨颈基底部至股骨小粗隆水平以上的骨折,多见于老年,目前治疗一般采用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相结合的方案,固定方式可分为髓外板系统和髓内钉系统[4-5]。两者的适用情形存在较大争议,DHS使用较早,最初就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DHS是将滑动加压螺钉插入股骨头颈部位置,达到固定的目的,同时在尾部位置用方形钢板来使骨折远端得到固定。故从其工作原理可以得到,对于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DHS滑动加压螺钉可对断端产生压力,从而达到很好的复位,有较好的疗效,但近年来发现该方法具有创伤较大、出血较多等问题[6-9]。而对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需首先考虑髓内固定,该方法具有血运破坏小、能增加骨折稳定性、可以达到迅速康复的目的等,但也同时发现髓内固定手术存在操作要求高、需良好复位等条件。

目前,临床上认为PFNA等髓内固定可以在手术过程中得到闭合复位,手术损伤较少。由于其操作相对简单、步骤少、手术时间短和手术出血少等方面的优势[10],特别适合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显著减少手术步骤和时间,特别是可避免身材矮小的患者难以放置螺钉等问题。但操作时应特别注意对股骨干前弓较大的患者,防止主钉尾部遭受压迫,造成远端骨折现象发生。值得注意的是,PFNA的螺旋刀片可对附近疏松骨质进行更好的填压,骨界面可以承受更多的应力,故更适合老年患者。本组资料的结果显示,治疗后PFNA组优良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骨折康复时间方面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出行行走时间均明显少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同等条件下,PFNA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创伤等方面显著优于DHS,同时术后髋关节功能也显著优于DHS。

综上所述,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能够在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基础上,以较小的手术创伤、较短的手术时间完成手术,提高临床疗效。

[1]赖苑威,张根民.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并发症原因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23(1):121-122.

[2]Hak DJ,Bilat C.Avoiding varus malreduction during cephalomedullary nailing of int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J].Archives of orthopaedic and trauma surgery,2011,131(5):709-710.

[3]Mir Hassan R,Edwards P,Sanders R,et al.Iatrogenic displacement of minimally or nondisplaced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during intramedullary fixation:incidence,potential etiologies,and clinical impact[J].Current Orthopaedic Practice,2013,24(1):58-63.

[4]Lee YK,Chung CY,Park MS,et al.Intramedullary nail versus extramedullary plate fixation for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decision analysis[J].Archives of Orthopaedic and Trauma Surgery, 2013,133(7):961-968.

[5]刘丙东.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1例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2010,21(5):81-82.

[6]Ujjal B,Ranadeb B.Comparitive study between proximal femoral nailing and dynamic hip screw in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J].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2013,3(7):291-295.

[7]Kazemian GH,Manafi AR,Najafi F,et al.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elderly highrisk patients:Dynamic hip screw vs.external fixation[J].Injury,2013,45(3):568-572.

[8]Hong JY,Suh SW,Park JH,et al.Comparison of soft-tissue serum markers in 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Dynamic hip screw versus proximal femoral nail-A preliminary study[J].Injury,2010,42 (2):204-208.

[9]辛 健,汲长蛟,毕荣修.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的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2):1084-1087.

[10]程 刚,刘耀明,贺云飞,等.LCP、DHS和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2012,23(3):44-46.

R683.42

B

1003—6350(2014)15—2287—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4.15.0890

2014-02-10)

谢华杰。E-mail:xhuanjie@126.com

猜你喜欢
髓内螺钉股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椎弓根螺钉设计与其生物力学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