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焦裕禄情结”

2014-05-10 08:06董海燕
时代报告 2014年5期
关键词:兰考焦裕禄县委书记

董海燕

从一名初中生,到县委副书记,再到中共最高领导人,前后50年,习近平的心中始终念着一个名字:焦裕禄。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发表时,习近平还在上中学。他说,当时政治课老师读报,读着读着便哽咽了,听着听着同学们也流泪了。他说他被焦裕禄的精神“深深震撼”,自此,“焦裕禄情结”便植根于他的内心深处。“我后来无论是上山下乡、上大学和参军入伍,特别是后来当县委书记、市委书记,一直有焦裕禄的影子伴随”。

1990年夏,当年撰写《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新华社记者穆青、冯健、周原三人重访兰考,他们站在焦裕禄墓前,禁不住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写下了《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那一年,是焦裕禄去世26周年。刚刚上任不久的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读过《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之后,于深夜提笔填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其中“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更是让人读后忍不住把泪长空。这首词发表在1990年7月16日的《福州晚报》上,文末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深刻表达了习近平对焦裕禄的崇敬之情和他自己爱民为民、勇于担当的坚定情怀。在2014年3月重访兰考,习近平提及这首词时说:“这首词直抒了我的胸臆。”

自2007年5月出版至今,《之江新语》仍在实体书店占据着显要位置。这本书由《浙江日报》头版的特色栏目《之江新语》结集而成,作者为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省委书记任上,习近平曾多次撰文谈及焦裕禄精神。2003年,他曾在《之江新语》专栏中写道:“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官有多大?但他的形象是十分高大的。当干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在另一篇文章中,他要求干部“学习焦裕禄,就要学习他勤政为民、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浙江工作期间,他还提出:“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应该跑遍所有的县市区。”2013年,习近平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曾以“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为喻来形容官员来自基层的重要意义。就在前不久,《人民日报》还刊文称,习近平推崇的干部,大多级别不高,多在基层任职,但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具备清廉、务实、为民的特点。某种意义上,此时的习近平已将“焦裕禄式好干部”作为衡量官员的标杆,“焦裕禄精神”已走入他的灵魂深处,并催逼他时时刻刻向其看齐。

2014年3月,因着“思君夜夜”的情结,习近平又来到“焦裕禄精神发祥地”河南省兰考县,并将该县选为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

“再次踏上兰考土地,依然心情很不平静。刚才,尽管看的听的都比较熟悉,但我还是想多看一看、多听一听,因为这里的每一件实物、每一个故事,都能引起我的心灵共鸣。”

一路考察,总书记对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出了很多论述和要求。

他的论述,富有哲理:“很多东西存在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这短暂铸就了永恒,焦裕禄精神是这样,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都是这样。”

他的思考,发人深省:“我们要深入思考一个问题,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间并不长,但给我们留下这么多,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些什么?”

他的要求,直截了当:“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要重点学习弘扬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的求实作风,‘敢叫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和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要见贤思齐,组织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来好好照一照自己,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长期以来,习近平在不同的领导岗位上始终强调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这次兰考之行,他还指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与焦裕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

实际上,早在2009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就曾到过兰考,他还在焦桐园附近一片绿油油的麦田中,亲自植苗、培土、浇水,栽下了一棵泡桐。

随后,在当年5月份的《求是》杂志上,习近平发表了《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一文,文中这样写道:“我们今天加强作风建设、改进干部作风,就要深入学习、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结合新的实际把焦裕禄精神发扬光大。第一,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大兴服务群众之风。第二,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勤俭节约、艰苦创业,‘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大兴艰苦奋斗之风。第三,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第四,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不怕困难、不惧风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大无畏精神,大兴知难而进之风。第五,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大兴敬业奉献之风。”

那一次,他用“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概括了焦裕禄精神。

有专家指出,在焦裕禄逝世45周年的日子举行大规模的纪念和缅怀活动,习近平同志亲自到兰考瞻仰焦裕禄同志陵园并在《求是》发表文章号召官员学习焦裕禄,显示出焦裕禄精神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年后,焦桐园旁边多了一块石刻碑书,是时任兰考县委书记魏治功所书《桐花颂扬焦裕禄》,其中,他深情地写道:“桐叶录下豪言壮语,桐花年年来播放”“焦桐录下公仆影哟,桐花岁岁来传扬”“桐板录下赞颂歌哟,桐花代代来传唱”。作为兰考县第13任县委书记,魏治功表示,他将带领79万兰考人民接好前任的接力棒,传承好焦裕禄精神。

2014年,是焦裕禄同志逝世50周年,习近平的兰考之行也由此显得意义非凡。50年后的今天,习近平心中的“焦裕禄情结”愈发澎湃,愈发深沉。正如穆青在《人民怀念焦裕禄》一文中所写:“曲曲折折的历史没有磨灭刻在人民内心深处对焦裕禄的思念。随着时光的流逝,一种呼唤焦裕禄的激越之情,像江河大海的波涛,在共产党员心中,在人民群众的心中,更加激荡不已 。”

链接:

习近平推崇的“焦裕禄们”

焦裕禄的魅力,本质上就是一个好干部的魅力。习近平推崇的“焦裕禄们”,既有今人,也有古人。

1993年,前正定县委副书记吕玉兰逝世,当时习近平已调任福建省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未能参加追悼仪式。在她逝世一年后的1994年,习近平专门写下了怀念吕玉兰的文章《高风亮节、一代楷模》,文章追忆了吕玉兰朴实无华、任劳任怨、艰苦朴素、甘当人民公仆的风范。

1998年,习近平在《忆大山》一文中,介绍了曾任河北省正定县文化局长的贾大山的为人为官:“虽说他的淡泊名利是出了名的,可当起领导来却不含糊。上任伊始,他就下基层、访群众、查问题、定制度,几个月下来,便把原来比较混乱的文化系统整治得井井有条。”

2004年,在《执政意识和执政素质至关重要》一文中,习近平提出要求:“像领导干部的好榜样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英模人物那样,做一个亲民爱民的公仆,做一个忠诚正直的党员,做一个靠得住、有本事、过得硬、不变质的领导干部。”

2006年,在《要善于学典型》一文中,习近平提到多个典型:“学习牛玉儒,就要学习他廉洁奉公、清正无私的革命本色;学习郑九万,就要学习他‘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为民情怀。”

习近平还曾说,心无百姓莫为官。古往今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郑板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深林”的于谦,都被他看作是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的人。

猜你喜欢
兰考焦裕禄县委书记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又访兰考
焦裕禄
《走进兰考》:小人物故事展现大时代变革
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们说焦裕禄
走脱贫之路是兰考对焦裕禄精神的生动践行
兰考交卷
让“优秀县委书记”有位更有为
学习焦裕禄 争做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