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中、小型团体操创编(三)动作技术之一

2014-05-11 06:35陈健江苏省外国语学校215104
中国学校体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团体操队形纵队

陈健 (江苏省外国语学校,215104)

校园中、小型团体操创编(三)动作技术之一

陈健 (江苏省外国语学校,215104)

校园中、小型团体操创编系列文章之 4

动作技术是团体操表演的三大要素之一,它与队形的关系是互相依赖、缺一不可的。团体操动作的编排首先离不开素材,可供校园团体操表演的动作素材首先是以大众普及类动作为主,其次就是合理运用集体配合动作、造型动作。结合以上两点在遵循动作创编原则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借鉴各种艺术和体育运动项目的动作(点缀提高类动作),使其融为一体,共同服务于团体操主题与内容的需要。

一、团体操动作创编的基本素材

团体操动作简单,整齐划一,幅度大、对比强、集体配合好的动作特点是最适宜在学校开展。根据表演的性质和形式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校园团体操动作编排的基本素材可以归结为“大众普及类”和“点缀提高类”两大部分。

(一)大众普及类动作

团体操表演不同于剧场演出,他是一般普通学生都能参与的广场表演。大众普及类动作指的是校园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体育课上教的,便于普及的一些基础性动作技术。这些动作最适宜在团体操表演中大面积操作。

1.徒手类

(1)走跑技术动作

走步(齐步走、高抬腿走、正步走及快步走)与跑步(跑跳步、踏跳步、后踢腿步、快跑以及碎步)是校园团体操入场、退场及队形变换的常用步伐。

(2)徒手活动动作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每课必不可少的就是“徒手操”,它分专门类操(广播操、健美操、健身操、模仿操、拍手操)和辅助类操(准备操)以及徒手类活动(技巧、校园集体舞、游戏),它是团体操表演的主要素材,是道具动作的基础。

(3)武术教材动作

在现有的武术教材当中,各个水平段都有武术教学的内容。如,武术操、五步拳、五禽戏、少年拳、简化太极拳等等经过选择、艺术加工都能适合团体操表演中的大面积操练(在每个动作造型结束点上添加一个“哈”的吼声,更显气势恢宏)。

2.道具类

道具常用来烘托主体装饰和点缀队形。

(1)小型道具动作(1人持用)

根据学校开展团体操活动的特点,小型道具主要来自于校园文体活动中常用的道具,它主要有彩球、球(艺术体操用球和篮、排、足球)、花束、花条、花环、魔术纸花、圈、扇、钱鼓、纱巾、体操棍、武术(棍、刀、剑)、旗、竹竿、民间锣鼓、音乐凳(六面体方块)、滑轮课桌、塑料飞盘、牛角跳跳球、十字垫、废旧轮胎、袋鼠衣、彩色标记盘(圆椎体)、抖空竹、彩色橡胶泡沫跨栏、航空模型等等。小道具在表演中单独使用可以组成“点”,在横队、纵队或者图案队形上使用可以组成“线”,在集体密集造型的队形上使用可以组成“面”。

(2)中型道具动作(2人以上持用)

中型道具有大型泡沫块、一字梯、人字梯、活动架子、加粗长绳、加粗长皮筋、大布块、大国旗及各种实物模型道具(这些道具大多数在学校总务处、体育器材室可以看到)。

大块泡沫类:可以堆砌主题造型或用来提升特殊人物造型在表演层面上的空间高度。

梯子架子类:梯子、架子的特点是可以做集体搬运、竖卧、翻转等动作;也可以做多道具的合并造型和散开造型;还可以让学生在梯子、架子上做由下至上的重叠造型。当然主要的还是利用梯子、架子硬线条和框架的特有属性与整个表演群体形成强烈的曲直与动静的对比、呼应和交流,使整个场面具有立体的表演效果。

实物模型类:指用物体制造出符合主题的景物、动物和标志(吉祥物和华表气模等)。大国旗、海浪布在校园团体操中运用较多。海浪布是多条拼接而成,海浪布前后分开时可以独立组浪,两条浪布之间可以起帆开船(模型),乘风破浪,要是多条海浪布拼接成一个整体,那表演者在海浪布下不规则的蹲起动作看起来就是波澜起伏,惊涛骇浪;大国旗可以是多条拼接,也有整面大旗。整面大国旗的表演是由“满天星”表演的学生收缩以纵队形式组成大国旗站位造型,然后由最后一排学生拿起大国旗(早就布置在场地后边)的前沿向前飞奔穿过纵队间隙来到纵队前沿,这样所有人托起红旗进行表演。它多数出现在一场操的结尾以点明主题时。

另外,象滑降绳、翻花台、模型车、造型台等大型道具动作一般不适宜校园团体操使用,本文不再赘述。

3.配合类

在不同队形上进行集体配合动作是团体操表演的一个主要特征。它是一般性动作的集体配合运用,主要包括依次动作、波浪动作、圆形动作和开合动作,还有造型动作(后面章节有重点阐述)。

(二)点缀提高类动作

在团体操表演中有些艺术层次较高、运动难度较大的表演项目不可能进行大面积操作,但可作为锦上添花。比如演绎一场名为《洪湖情怀》的团体操片段表演(音乐为“洪湖水浪打浪”):第一段由300名学生手持带茎的大荷叶(其中一小部分手持荷花)在场上表演,最后落定在“满天星”的状态下,每名学生盘腿而坐,大荷叶、荷花遮住头顶(现场似一片荷花池塘);第二段由30名“荷花仙子”迈着轻柔的舞步进入场地跳着采摘莲藕的舞蹈;第三段在场地后面的高平台上,加入了由102名学生组成的百人大合唱和女声二重唱,把演出推向高潮。这第二、三段的表演就融入了点缀提高类动作,必须由学校舞蹈队和歌咏队来参加,这样做也丰富了表演的层次感。另外,有好多省(或市)队校办的运动队(艺术体操、蹦床等等)也可以作为点缀提高类动作加入到团体操表演中,试想飞天的“蹦床”、 飘舞的“彩带”,使得单一的平面表演具有立体的空间感。

点缀提高类动作有很多,各个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分别可以选择像民族舞、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旱船、舞龙舞狮、戏剧、演唱、时装模特、艺术体操、旱冰(体育馆使用)独轮车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点缀提高类动作时,不能拘泥于人物思想情感的变化,要特别注意表演的大效果和远效果。

上述两大类动作是创编团体操时经常需要考虑和运用的动作。创编者要根据操的主题思想,深入现实生活,加工提炼,不断创造出新的动作,以形成具有校园特色的表演动作,丰富校园团体操的表演内容。

图1 依次更迭

二、团体操动作创编的集体配合

由于团体操的表演是大兵团“作战”,所以集体配合动作丰富多彩且整个场面呈现大趋势、大流动、大效果等十分壮观的效果,它是团体操表演的独特语汇,也是突出团体操特色的重要手段。集体配合动作可分为依次动作、波浪动作和开合动作。

(一)依次的集体动作

依次是集体配合动作的一种,其特征是在不同的时间序列中做相同的动作,它是团体操表演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动作。依次动作一般分为更迭式动作与交替式动作等。

1.更迭式动作

在一个队形上第一个人动作开始后,第二个人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1-2拍)开始做同样动作,第三个人也是如此,依此类推形成更迭式动作。

更迭式动作大多采用在密集的横队或纵队队形上进行。横队做的动作方向可由排头向排尾做、排尾向排头做、由队伍中央向两侧做、分段(8人或16人为一段)同向和相向做等等;纵队做的动作方向有排头向排尾做或分段向后做(高位蹲下)和排尾向排头做或分段向前做(蹲位起立);放射形图案上做的动作方向一般多数采用向外做,因为这样做的目的使更迭式动作具有光芒的效果。最简便的更迭式动作有直立开始依次做下蹲、直角坐、前倒成俯撑等(见图1)。

由依次做下蹲动作开始可以变化成多种波浪动作(下节会专门介绍);由依次做“直角坐”开始→“上举手后倒成仰卧”→“肩肘倒立”→“向前收腿滚动起成正立”;由依次做“前倒成俯撑”开始→“收腿成蹲撑”→“后滚翻成蹲撑”→“正立”。以上每组的每个动作都按照表演的要求来占据音乐的节拍,但一般情况下每组动作占1个8拍,从第二位学生开始推迟1~2拍启动。

更迭式动作还可运用道具做各种依次动作。如手持花束、纱巾等道具采用举、绕、绕环的形式做依次动作。动作从开始至结束在规定好的节拍内完成,然后快速还原成预备姿势。

2.交替式动作

在大场面表演中,各部分队形与图案按照节拍或先后顺序做动作,使之在队形结构的点与点、线与线、面与面之间做交替动作以达到画面起伏对比的效果。

例如散点队形状态下,个人(点)、横队与纵队(线)、方阵(面)的前后左右之间分别做交替蹲起动作(见图2)。

图2 依次交替

在交替式动作中“起”的学生一般情况下是直立两臂上举或斜上举、侧平举和斜下举,“伏”的学生在深蹲以下或全蹲和蹲撑。起伏最理想的交替时间在4到8拍之间,时间太短学生身体不能适应,太长会让观众忘了画面在交替。如果手持不同颜色的道具做交替动作效果会更好。

点、线、面各自的交替都应根据队形的性质和内容特点来选择依次交替的先后。比如习惯意识中,横队应该是先左后右,纵队应该是先前再后。但是特殊情况下的先右后左、先后再前或先外后内、先内再外等等交替方式也都是可以的。

(二)波浪的集体动作

波浪动作是指集体表演者在各自位置上以不同的姿势协调配合,依次匀速地做着同样的动作,形成近似波浪效果的集体配合表演。因此,波浪动作在团体操表演中被广泛采用,深受广大观众欢迎。

不同形式的波浪还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主题、内容和意境。满场众多的横排波浪可绘制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宏伟画卷,抒发出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壮志豪情;手持荷叶扇组成的波浪,犹如清风掠过湖面,泛起层层叶浪,抒发着一派碧水风荷的柔美之情;花束,花条等道具组成的波浪可以用来表示“百花盛开”、“欢庆胜利”等等。

团体操波浪的种类有很多,站不同的队形,持不同的道具,做不同的动作,都会产生不同的表演效果(见表1)。

1.横浪(暨横队浪,是指与主席台平行的浪)

(1)横队起落浪(依次起落浪、拱浪)

①横队的依次起落浪

此种浪由于峰谷的移动而产生走动的效果,它是其他一切峰谷移动浪的基础。依次起落浪是波浪类动作中最简易、最基本、最适宜校园团体操使用的一种动作波浪。它是表演者由同样的预备姿势依次起动,匀速做同样动作(蹲起、体前屈、转体、前倒后仰等)所形成的浪的效果。关键是排头人掌握好速度和节奏,其他学生跟着做,避免同起同落或脱节。

表1 团体操波浪的动作过程、动作名称以及动作效果对照

依次起落浪(横队)的动作方法(以8人组浪为例)是排头用8拍从站立匀速下降到全蹲,然后再用8拍从全蹲匀速上升到站立,第二人比排头慢一拍启动,以此类推(见图3)。

图3 横队的依次起落浪

依次起落浪可以从排头做到排尾,也可以左右8人一组,同时顺着做和对着做;前后排顺着做和对着做等等。依次浪从开始到结束至少在4个8拍以上,否则不论是表演的,还是观看的都觉得不过瘾。

②横队的拱浪

拱浪是由若干个浪峰构成,是峰谷不移动的浪,它是其他一切峰谷不移动浪的基础。这种浪的效果是原地起落,浪谷变浪峰,浪峰变浪谷(见图4)。通常以8人为1组形成一个浪峰。

拱浪(横队)的动作方法(以8人组浪为例)是由不同的预备姿势开始起动,每人

图4 横队的拱浪

在不同的高低位置间里完成一组浪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可快速完成,也可做匀速的蹲起动作。快速完成的方法是:第一拍l号学生由全蹲上升为直立,2号与8号学生由深蹲上升为稍蹲,3号与7号学生几乎不动(基准学生),4号与6号学生由稍蹲下降为深蹲,5号学生有直立下降为全蹲;第2至4拍不动,第5拍还原成预备姿势(见图4)。这种做法让不可能静止的浪有一种卡通的感觉,在视觉上达到让观众意想不到的写意效果。匀速完成的方法就是每人在不同的高低位置间里用4拍匀速完成下蹲和起立动作,没有停顿。(2)横队摆动浪(摆浪、滚浪)①横队的摆浪

在横队上面做摆浪就是表演者手持道具左右(经过上面)划弧形成的左右摆动效果。最简单的做法是按依次起落浪的方法起动,排头4拍向左(右)划弧,后4拍向右(左)划弧,后面人依次跟着做(见图5)。

②滚浪

滚浪只出现在横队当中,是利用身体的起伏及手持道具在体前做绕环动作形成滚浪。如手持麦穗表演的麦浪,展现着一派丰收的景色,表达着欢庆丰收的喜悦之情。

图5 横队的摆浪

滚浪最简单的做法是按依次起落浪的方法起动,一个8拍向左(右) 手持道具在体前做绕环动作,左(右)面人依次跟着做(见图6)。

图6 滚浪

(3)前后浪(蛇形浪和锯齿浪)

①横队的蛇形浪

此种浪由于象蛇的爬行而产生横向游动的效果。滚浪最简单的做法是按依次起落浪的方法起动,所不同的是身体动作由“依次起落浪”的上下起伏改为“横队蛇形浪”的前后跑动(见图7)。

图7 横队的蛇形浪

②横队的锯齿浪

此种浪呈现锯齿形状,不横向游动。浪的效果是前后跑动,浪峰变浪谷,浪谷变浪峰。横队锯齿浪最简单的做法是按拱浪的方法做,所不同的是身体动作由“拱浪”的上下起伏改为“横队锯齿浪”的前后跑动(见图8)。

图8 横队的锯齿浪

2.纵浪(暨纵队浪,是指与主席台垂直的浪)

(1)纵队起落浪(依次起落浪、拱浪)

①纵队依次起落浪

表演者站成纵队,动作方法同横队的“依次起落浪”原理。

②纵队的拱浪

表演者站成纵队,动作方法同横队的“拱浪”原理。

(2)纵队摆动浪(摆浪、卷浪)

①纵队的摆浪

纵队的摆浪也称摆龙,动作方法同横队的“摆浪”原理。如用竹竿表演的摆浪,意在表现排山倒海之势,顽强拼搏之气(见图9)。

②卷浪

图9 纵队的摆浪

卷浪也称卷龙,只出现在纵队当中。这种浪分原地和移动两种,是峰谷向后移动的浪。一般情况下做此浪最好是手持道具,加大波浪幅度(见图10)。

图10 卷浪

原地的卷浪和横队的滚浪就个人技术是完全一致,只不过浪是纵向往后的。移动的卷浪与原地卷浪的上肢动作完全一致,而身体是随道具的摆绕而进行小范围内的做左右碎步移位。当道具绕环至左体侧时身体向左移位,反之向右移位;当道具绕环至上位和下位时,身体又回归到起点。卷浪的左右移位距离为1.25米(相当于半个坐标点),上下蹲起高度为下至全蹲,上至提踵直立(见图11)。此种卷浪能够进一步加大波浪的摆动幅度。

图11 卷浪的个人动作分解

不论是原地的卷浪,还是移动的卷浪最简单的做法是按依次起落浪的方法起动,一个8拍顺(逆)时针方向手持道具在体前做绕环(一周)动作,后面人依次跟着做,全体依次起伏,“卷龙”效果即成。此波浪要匀速,无停顿,且还要有很好的默契配合。

(3)左右浪(蛇形浪、锯齿浪)

①纵队的蛇形浪

此种浪由于象蛇的爬行而产生纵向游动的效果。动作方法同“依次起落浪”的原理,所不同的是身体动作由“依次起落浪”的上下起伏改为“纵队蛇形浪”的左右跑动(见图12)。

图12 纵队的蛇形浪

②纵队的锯齿浪

此种浪呈现锯齿形状,不纵向游动。浪的效果是左右跑动,浪峰变浪谷,浪谷变浪峰。动作方法同“拱浪”的原理,所不同的是身体动作由“拱浪”的上下起伏改为“纵队锯齿浪”的左右跑动(见图13)。

在校园团体操活动当中少不了有波浪动作的展示,只要彻底弄懂弄清“依次起落浪”和“拱浪”两个基础浪,那么其他浪的操作就不再有困难了。另外适当降低动作难度因陋就简,比如说波浪队形涉及的步伐就以跑步和碎步为主,徒手状态下以手拉手和肩搭肩的上肢动作是校园团体操波浪动作设计的首选,还有就是在校园文体活动的常用道具中如纱巾、呼啦圈、体操棒、花环、花条、武术棍、向日葵、扇子都可以用来作为集体波浪动作的道具等等。

(三)开合的集体动作

图13 纵队的锯齿浪

图14 单向跑动开合

图15 双向开合

图16 多层同心圆依次开合

图17 圆的平转

图18 圆的立转

开合式动作主要是以人体的移动(走步、跑步、跑跳步)在图形的同向或反方向中做换位动作。由于该类动作常用在相套的图形中所以开合动作有如下两种形式。

1.单向开合

在若干个相套的图形中做同向移动,使表演者一起向中心靠拢然后再反向离心移动产生开合效果。

(1)单向跑动开合:以大幅度的跑动来体现图案的开合效果(见图14)。

(2)单向定位开合:以小幅度的身体屈伸来体现图形的开合效果(下节有专门介绍)。

2.双向开合

在若干个相套的图形中做反方向的移动使靠近中心的表演者向外移动,远离中心的向内移动产生交替的开合效果(见图15)。

在跑动的开合动作中,因为跑动是动作的主要构成元素,所以上肢动作千万不能复杂,否则会上下不协调。最适合学生使用的跑动动作有走步、跑步和跑跳步;最适合学生使用的上肢动作有:在第1个8拍中完成两臂同时(或依次)前平举、上举和侧平举,也可以在1个8拍中同时(或依次)两臂完成肩侧平曲、胸前平曲、肩侧上曲、胸前上曲动作,更可以完成象击掌和叉腰等极其简单的动作(只要整齐,简单也会非常美丽)。

(五)圆形的集体动作

圆队形动作常用在相套的圆图形上,是以集体的波浪、开合、转动来完成主体要求的相关动作。在弧线和圆上的表演,充满韵律感,体现节奏美,通常用来表现活泼欢快的气氛和场景。

1.多层同心圆依次开合

在此种队形过程中(单向定位开合)可由圆心向外,各层由直腿坐依次仰卧,或由外层开始依次后倒成仰卧,均犹如鲜花盛开,各层再依次坐起,似待放的花苞,形成一幅活动的画面(见图16)。也可由多层密集同心圆,每人均面向圆心站立,各层由外向内依次向后转,最外层卧倒成俯撑,其它各层可做蹲立、跪立、半蹲、稍蹲、直立等不同高度的姿势,构成立体花蕾之图形。如果以密集的红色圆图形为中心,四周布满金黄色的指向圆心的直线条队形,那么在各直线条队形上的人做由里向外的打开动作,这幅动态图形犹如金色太阳光芒四射。

2.圆的波浪动作

在圆图形做波浪动作,其动作方法同“依次起落浪”或“拱浪”的原理。

3.圆的平转

此种队形,圆周上的人应密集,连成一线,可面向圆心,也可背向圆心,可单层,也可多层。单层的,可以手在体后互相扶腰,上体后倒似花瓶状,还有就是一手肩侧上曲握大色块道具,另一手肩侧平曲勾住其他人肩侧上曲的手似围圆的彩虹,以上两例以足尖碎步向侧移动,形成平转。多层同心圆,可做方向交错的平转,如第一、三层做顺时针转,第二、四层做逆时针转,如同时相向转动,可加大图形的转动动势(见图17)。

4.圆的立转

圆图形上面立转的人数不能太少,少于八人不容易成圆。此动作最好是手持道具,以便加大圆的直径,使之动势更大些。立转的最高与最低点应准确、稳定,不能使其移动,圆的后沿是最高点,圆的前沿是最低点,中间位置在左右两侧的中点,这样就会构成一个转动着的圆的斜面。转动时,圆周上的每个人都要经过圆的前沿最低点和后沿最高点(见图18)。

立圆转向时要保持圆的斜面始终面向观众,圆周的人要保持原动作姿势不变,以圆心为准,按顺(逆)时针方向转向,而不能移动圆心。圆的立转在校园里经常能够看到的道具是呼啦圈、花环、花条、扇子等等。

[1]徐培文,魏廷陛,钟毓麟,袁振.团体操的创编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

[2]毛学信.中国团体操[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10.

陈健,江苏省高中体育特级教师,全国礼仪教育标兵,江苏省舞蹈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艺术类体育教学、体育艺术活动策划创编、礼仪教学。发表学术论文《团体操队形及其变化例说》、《“校园16人团体操队形”微探》等30余篇。主持课题《体育课渗透礼仪教育的可行性研究》、《高中艺术体育特长生培养的策略与方法研究》等4项。1996年担任江苏省第四届师范生运动会开幕式《跨域世纪》总编导;2002年担任江苏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这方水土》总编导助理;2007年担任江苏省高等师范首届运动会开幕式《健康每一天》总编导。

猜你喜欢
团体操队形纵队
中学开展团体操活动的途径和方法分析
动画IP《海底小纵队》推出大电影
珠江纵队在中山成立
队列队形体育教案
《粤中纵队之歌》情景歌舞剧牵动阳春观众心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队形
为什么企鹅以一列纵队行走?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团体操课程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高校团体操组织进行模式的研究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