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新课标

2014-05-12 17:19霍雪莲
新课程·上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新课标教学内容

霍雪莲

摘 要:从教近二十年,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究和摸索,通过学习新课标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注重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把握住四件事等方面阐述我的观点与看法,从而总结出作为数学教师每天要带着思考,带着收获,并努力付诸于实践,使学生就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自学分析、解决新知识和新问题,从而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内容;数学模型;数学思维;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数学能力;创新能力

我从教已近二十年,有时感觉教书教得都不会教了。这时,又来了新课程改革,让我无所适从,很多时候感到茫然,感到束手无策。后来,我积极地投入到新课标的学习中,而这次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窗,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让我的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一、从设计教学内容而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和应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才能有益于学生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数学。我在设计每节课时,也特别注重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的结合。比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材创设电影院的情境,我一方面利用教材中的现实例子,问学生在电影院内如何找到电影票上所指的位置;另一方面,我充分利用班上学生的座位,让学生各抒己见,这是每一位同学都很熟悉的,即使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不陌生,能充分引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此时,我做适当的鼓励,学生的热情就更高了,顺势引出在电影票上“7排5号”与“5排7号”中的“7”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呢?从而导出新知识,如果将“7排5号”简记作(7,5),那么“5排7号”如何表示呢?这样的引入学生学起来不容易混淆,用不着教师费心地讲解,只需做适当引导,归纳就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二、在教学中注重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勤于动手,在解决问题时,使学生有权选择他们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数学能力。比如,在教学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实例中,有一部分学生喜欢配方法,有的学生喜欢公式法,有的学生喜欢因式分解,我要求学生同时进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同一道题,看谁解得又对又快,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在比较中寻找出最佳解题方法。总而言之,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一题多解的解题思路的培养。

三、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学生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是具有不同兴趣、爱好、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我们要承认这种差异,然后因材施教。首先,在教学设计中,要体现自然梯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我先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究两个三角形有一个条件相等、两个条件相等、三个条件相等的情况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然后再探究哪三个条件符合两个三角形才全等,学生非常感兴趣,在合作和探究中解决了问题,学到了数学知识。其次,在作业布置中要体现因材施教,班中学生有差异这是很正常,但让待进生跟上队伍很关键,在布置作业中我分层布置,待进生做基础性的题,中等生做稍有难度的题,优等生做的题比中等生有综合性,这样使得每个学生都有事做。

四、教学中的原则

在学习《课标》中,我学到了很多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注意的理论知识,同时这些知识也影响着我的数学课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把握住以下四件事:

1.激发学生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教学过程正是教学产生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教师要更多地在激发学习兴趣上下功夫,要通过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充分展示数学的亲和力,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原动力,使学生对数学由厌学到乐学,最终达到会学。

2.引发数学思考

有思考才会有问题,才会有反思,才会有思想,才会真正感悟到数学的本质和价值,也才能在创新意识上得到发展。

3.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和日常课堂教学行为紧密相关的,认真听讲、善思好问、预习复习、认真作业、质疑反思、合作交流等等,这些学习习惯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刻意诱导,潜移默化,点滴积累通过较长时间的磨炼,最后方能习以为常,形成习惯。

4.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课程标准要求培养有数学素养的社会成员,是否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也是作为具有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

总而言之,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精神,作为数学教师每天要带着思考,带着收获,并努力付诸于实践。多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多倾听、鼓励、宽容,超越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要着眼于诱导,变学生“苦学”为“乐学”,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变“学会”为“会学”,学生就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自学分析、解决新知识和新问题,从而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王光明,张英伯,曹一鸣.数学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7.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新课标教学内容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