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区空气污染指数时空分布特征

2014-05-12 03:16朱振亚饶良懿余新晓任小波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采暖期子站监测点

朱振亚,饶良懿,余新晓,任小波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100083,北京)

20世纪中期以来,大气环境的变化成为全球变化的研究热点之一,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能源消耗结构的转变,工业活动、交通运输和冬季采暖等成为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大气污染物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例如污染物浓度的变化[1-4]、污染物成分的研究[5]、污染源或排放贡献率[6-8]、传播和扩散[9]、污染物浓度预测[10]和影响因素[11-13]等。人们在重视空气质量之余,开始渐渐关注大气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14]。

大气污染物浓度或指数不仅存在日、月份、季节、年度和采暖期非采暖期等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点,而且具有地学意义上的空间分异特征。纵览目前大气污染物特征的研究,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变化研究较多,空气污染指数(简称API)特征研究较少;在研究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时,很少考虑大气污染物的空间自相关、全局趋势、方向性趋势等影响,造成空间化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偏差[15-16]。笔者利用2010—2012年西安市区13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逐日的监测数据,结合空间统计建模的方法,研究西安市区空气污染指数不同时间尺度和空间范围的分布特征,为制订空气污染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1 数据来源

西安市区共有14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包括13个国控子站和1个大气环境监测综合实验室(超级站)。超级站2013年1月正式运行,不在本文的研究时间段内。本文研究的13个国控监测子站(用1~13表示)分别是莲湖区的高压开关厂子站、碑林区的兴庆小区子站、灞桥区的纺织城子站、雁塔区的小寨子站、新城区的市人民体育场子站、高新西区子站、经开区子站、长安区子站、阎良区子站、临潼区监测子站、未央区的草滩子站、曲江文化集团子站和世园广运潭子站,其中草滩子站为清洁对照站点。SO2、NO2、PM10污染指数(量纲为 1)根据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13个国控监测子站逐日的监测数据计算得到。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处理与分析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有点式监测仪器和开放光程监测仪器2种,所配置监测仪器的分析方法见表1。

表1 大气污染物分析方法Tab.1 Methods of air pollutants analysis

由于2013年前用空气污染指数描述空气质量状况,各监测点各污染物的分指数可根据公式计算。某一监测点(某一污染物)监测数据在n时段的平均值按算术平均值公式计算;多个监测点在某时段的平均值由各监测点均值再平均得到。

用SPSS 20.0分析各监测站3年逐日 SO2、NO2、PM10污染指数数据,研究污染指数的集中趋势、离散状况和总体分布情况。

2.2 地学统计方法

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ESDA,用空间自相关作为量度空间相互依赖性的统计指标。空间自相关计算的方法有许多种,最著名也最常用的有Moran’s I、Geary’s C、Getis、Join count等,这些方法可分为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本文使用全局莫兰指数I计算污染指数空间自相关,全局莫兰指数

莫兰指数的期望值E(I)范围为[-1,1],取值为-1表示完全负相关,取值为1表明完全正相关,而取值为0表示不相关。其显著性检验的公式为

式中VAR(I)是莫兰指数的方差。

在5%的显著水平下,Z大于1.96时,研究范围大气污染物有显著关联性,相邻地区的类似特征值出现集群(clustering)趋势;Z介于1.96与-1.96之间,表示研究范围内某现象的分布的关连性不明显;Z小于-1.96时,表示研究范围内某现象的分布呈现负的空间自相关性,相邻地区的类似特征值出现离散(scatter)趋势。在1%的显著水平下,也有类似结论,此时的临界值为2.54。

3 结果与分析

3.1 污染指数的时间变化

3.1.1 污染物指数的日变化 3年来,SO2、NO2、PM10污染指数的集中趋势、离散状况和总体分布形态的主要统计量结果见表2。

表2 空气污染指数日变化统计分析Tab.2 Daily variation of air pollution index

各监测点污染物指数都满足NO2<SO2<PM10,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3类污染物中的首要污染物。污染指数的方差(标准差)较大,污染指数的日变化较大;SO2和NO2指数的方差(标准差)比 PM10的小,SO2和NO2比PM10污染指数日变化小。各点污染指数的偏度值都大于0,污染指数均为正偏斜,污染指数偏度值SO2<NO2<PM10,PM10污染指数的偏斜程度最大,其次是NO2,SO2最小。各监测点污染指数的峰度值都大于0,污染指数比正态分布更集中,且PM10指数的峰度值明显大于 SO2和 NO2,PM10指数比SO2和NO2更集中,PM10指数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综合考虑污染物指数的分布情况,SO2指数的偏峰度最小,最接近正态分布,PM10与正态分布的差异最大。

3.1.2 月份、季度和年际变化 按月份计算各监测点SO2、NO2、PM10污染指数的均值,以2010年1月为第1个月,2012年12月为第36个月,得到污染指数的月份变化情况(图1),同样方法可得到污染指数的季度、年际变化情况。

SO2、NO2、PM10污染指数均表现出月份变化趋势。总体来说,1月、12月份污染指数较大,7月、8月较小。1月到7月、8月的污染指数逐渐降低,7、8月之后逐渐上升,到1月、12月份上升到较大值。

不同监测点污染指数的月份变化不同。高压开关厂、市人民体育场、高新西区等监测点的SO2、NO2污染指数最大值明显高于同期其他监测点;而同月份不同监测点PM10污染指数差别不大,且不同监测点同月份的最值差(最大值-最小值)也明显小于SO2和NO2,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水平较高。

图1 空气污染指数月变化Fig.1 Changes of air pollution index by month

总的来说,空气污染指数表现出4季度>1、3季度>2季度,不同污染物指数的季度变化有较大差异。SO2污染指数第1季度明显大于其他3个季度,具体表现为第1季度>3季度>第2季度,但1、3季度指数很接近;NO2污染指数1季度与4季度的差距减小,1、3季度污染指数的大小因监测点而异;PM10污染指数1、4季度的差距进一步减小,1、3季度污染指数的大小因监测点而异,但4个季度各点PM10污染指数相对集中。

2010—2012年经开区 SO2污染指数增加最大(21%),市人民体育场降低最多(-27%),高压开关厂、小寨、市体育场、高新西区、阎良区、临潼区的SO2指数有所降低,其他监测站点略有上升。经开区NO2污染指数增加最大(22%),市人民体育厂降低最多(-32%),高压开关厂、兴庆小区、纺织城、小寨 、市人民体育场 、高新西区 、临潼区的NO2污染指数下降,其他监测站点稍有增加。各监测点PM10污染指数均有所降低,草滩降低最大(-13%),纺织城降低最小(-0.16%)。

3.1.3 采暖期、非采暖期变化 西安市的采暖期时间是每年的11月15日至翌年的3月15日,其余时间为非采暖期。按采暖和非采暖期分别计算3年各监测点污染指数,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采暖期、非采暖期空气污染指数变化Fig.2 Changes of air pollution index during the heating and non-heating periods

采暖期的SO2、NO2、PM10污染指数高于非采暖期,但不同污染物表现出不同特点。采暖期SO2污染指数明显高于非采暖期,采暖期是非采暖期的2倍以上;NO2污染指数采暖期与非采暖期的差距减小;PM10污染指数采暖期与非采暖期的差距进一步减小,部分监测点采暖期和非采暖期近乎相等。SO2、NO2、PM10污染指数采暖期分别是非采暖期的2.01~2.75、1.42~1.82、1.18~1.36倍。

2010年和2012年非采暖期SO2污染指数高于2011年,2010年和2012年,市人民体育场、高新西区、经开区、长安区的差异较大,其他监测点2年指数很接近;长安区非采暖期的NO2污染指数逐年升高,小寨和经开区先升后降,其他监测点有降低趋势;非采暖期PM10污染指数总体来说有降低的趋势,2010—2011年的降幅较大,2011—2012年的降幅不明显。

由空气污染指数的日、月份、季节、年度、采暖期非采暖期变化可知,造成 SO2、NO2和 PM10的原因(污染源)和影响污染物的因素不同。

3.2 污染指数的空间分异

3.2.1 污染指数的空间自相关和集聚效应 根据西安市区13个空气监测站的之间的临接关系,采用二进制邻接权重矩阵,选取各监测点2010—2012年污染物指数数据,分析3类空气污染指数的空间自相关特性和集聚效应,结果见表3。

采暖期、非采暖期SO2、NO2和PM10污染指数的莫兰指数均大于0,3类空气污染指数均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但指数值都在0.2以下,这种空间相关性作用很弱。各监测站污染指数的集聚效应处在第1象限的高高(HH)聚集和处于第3象限的低低(LL)聚集的监测点较多,而第2象限的低高(LH)聚集较少,第4象限高低(HL)聚集最少。SO2、NO2和采暖期的PM10各类聚集情况很类似,高浓度被高浓度包围的高高聚集,主要是处在主城区的高压开关厂、小寨、市人民体育场和高新西区;低浓度被低浓度包围的低低聚集,主要是离主城区较远的阎良区 、临潼区和环境状态良好的世园会广运潭和清洁对照点草滩;低浓度被高浓度包围的高低聚集很少,只有个别监测点,如纺织城;高浓度被低浓度包围的低高聚集,有兴庆小区、长安区和曲江文化集团。高低聚集和低高聚集主要在工业和居住交汇的地带,而高高集聚处在西安市的主要经济中心。非采暖期的PM10污染指数比较复杂,除了部分监测站点(如高高集聚的高压开关厂,低低集聚的纺织城),其他站点污染状况与SO2、NO2指数和采暖期的PM10指数的聚集状况不同,需进一步探究。

表3 空气污染指数空间自相关和集聚效应Tab.3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d agglomeration effects of airpollution index

3.2.2 空气污染指数的空间分布 各监测点采暖期、非采暖期的污染物指数经正态分布检验,识别数据中的全局趋势,发掘数据的空间自相关和方向效应,插值、调整消除趋势性影响后,得到3类污染物指数的空间分布图,再生成污染指数等值线,最终的结果见图3和4。

采暖期、非采暖期SO2、NO2、PM10污染指数均表现出中部高,北部低,南部中等。这与中部为西安市主城区,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频繁,北部城区分散,南部多山等因素有关。

采暖期和非采暖期3类染物指数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特征。SO2和NO2污染指数高的区域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变化不大,主要集中在中部主城区;采暖期PM10污染指数高的区域分布在市中心的主城区,非采暖期PM10污染指数高的区域向北部的草滩和临潼区转移,主城区中只有高压开关厂污染指数较高。可以看出,PM10的污染指数受采暖与否的影响较大,非采暖期作为清洁对照点草滩的空气质量也不理想。

图3 采暖期空气污染指数的空间分布Fig.3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ir pollution index in heating period

图4 非采暖期空气污染指数的空间分布Fig.4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ir pollution index in non-heating periods

从污染物的等值线上也可以进一步验证此结论。高污染指数中心的等值线密集,低污染指数中心的等值线较稀疏,污染物指数总体呈现出中间高,两端低的现象。观察采暖期、非采暖期大气污染物指数的中心可知,SO2指数的中心同时也是NO2和PM10指数的中心,即西安市区大气污染是SO2、NO2和PM10造成的综合污染。

4 结论与讨论

1)西安市区空气污染指数存在日、月份、季节、年度、采暖期与非采暖期等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PM10是西安市区的首要污染物。

2)西安市区空气污染指数有弱的正空间自相关,污染指数高低分化。采暖期和非采暖期3类污染物的污染指数均表现为中部高,北部低,南部中等。不同污染物污染指数中心的重叠表明,西安市空气质量受SO2、NO2和PM10的共同影响。

目前大气污染物浓度时空变化研究的文章较多,API变化特征研究相对较少;但由于API与大气污染物浓度之间可相互转化,因此将研究结果与相近时期北方城市进行了对比。

1)刘鲁宁等[4]研究了2009—2010年秦皇岛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秦皇岛市SO2、NO2、PM10的年均污染指数分别为42、28和88,SO2的污染指数高于西安各点;NO2污染指数介于西安主城区和其他城区各点之间;PM10指数比西安市区各监测点略高。SO2、NO2、PM10污染指数采暖期与非采暖期比值分别为 4、1.43、1.35,从比值上看,SO2是西安各点比值的1.5~2.0倍,NO2略高于西安各点比值的最小值1.42,PM10略低于西安各点比值的最大值1.36,可见秦皇岛市3类污染物的污染指数受采暖与否的影响更大。

2)李文杰等[17]研究了 2001—2010 年北京、天津和石家庄3市API的时空分布特征。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夏季空气污染状况明显好于其他季节,秋季次之,春冬最差。西安市区大气污染指数表现为4季度>1、3季度>2季度,即夏季最好,其次春秋季,冬季最差。夏季西安市区的污染指数与秋冬季的差距不大,可见京津石3市空气质量受季节影响比西安明显。西安市区冬季空气质量最差,春秋季空气质量相近,京津石春冬季空气质量最差,春季京津石比西安更易产生大气污染,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与春季北方的沙尘天气有关。

[1]王跃思,王长科,郭雪清,等.北京大气CO2浓度日变化、季变化及长期趋势[J].科学通报,2002,47(14):1108-1112

[2]于建华,虞统,魏强,等.北京地区 PM10和 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04,17(1):45-47

[3]杨龙,贺克斌,张强,等.北京秋冬季近地层PM2.5质量浓度垂直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05,18(2):23-28

[4]刘鲁宁,申雨璇,辛金元,等.秦皇岛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J].环境科学,2013,34(6):2089-2097

[5]徐虹,林丰妹,毕晓辉,等.杭州市大气降尘与PM10化学组成特征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1,31(1):1-7

[6]IEA.CO2emissions from fuel combustion 2009[R].Paris:OECD/IEA,2009

[7]翟一然,王勤耕,宋媛媛.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消费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12,32(9):1574-1582

[8]薛婕,罗宏,吕连宏,等.中国主要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与关联性[J].资源科学,2012,34(8):1452-1460

[9]汪新,McNamara K F.大涡模拟建筑物对近源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J].应用力学学报,2007,24(1):284-288

[10]陈柳.小波支持向量机在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9):53-56

[11]Giorgi F,Meleux F.Modeling the regional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air quality[J].Comptes Rendus Geosciences,2007,339(11/12):721-733

[12]王宏,林长城,蔡义勇,等.福州市PM10突变特征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08,24(5):564-568

[13]周伟东,梁萍.风的气候变化对上海地区秋季空气质量的可能影响[J]. 资源科学,2013,35(5):1044-1050

[14]刘勇,芦茜,黄志军,等.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1):87-91

[15]安兴琴,马安青,王惠林.基于GIS的兰州市大气污染空间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6,29(4):576-581

[16]魏疆.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空间格局变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1):67-70

[17]李文杰,张时煌,高庆先,等.京津石三市空气污染指数(API)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J].资源科学,2012,34(8):1392-1400

猜你喜欢
采暖期子站监测点
保定市满城区人大常委会为优化营商环境固定监测点授牌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抚河流域综合治理监测布局优化
采暖期与非采暖期青岛市区PM2.5组分特征及来源分析
乌海市采暖期变化特征及气象节能潜力分析
河北省冬季气温变化对采暖期的影响
液压平推CNG子站改造为标准CNG子站的建议
全站仪极坐标法监测点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集中供暖与非集中供暖城市的冬季大气污染状况
——以天津和上海为例
浅谈10kV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