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教与学的关系

2014-05-16 05:22史有志
学习报·教育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教与学题型解题

史有志

编号:G40(2014)6-03-02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新时期我国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所在。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科学把握教与学的相对定义,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水平。

一、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

作为一种抽象化思维的学科教学,初中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只有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根本出发点,针对其真正需求制订出不同的激励政策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首先,在进行课堂内容的讲述前引用故事或其他生动形象的案例来引出此次课堂的主要学习内容。

比如,在讲述三角形基本性质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木棍,让学生选择长度合适的木棍作为三角形的三个边连接起来,学生自然会提出疑问“到底什么样的木棍才能满足三角形三个边的要求呢”。小故事的引用很快地将学生带入了课堂学习的主体氛围中,学生带着心里的疑问满心期待地等待教师的解答,因而也能全神贯注于教师知识的讲解,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整体效率。

二、进行学习思维的培养,不断创新学习方法

1.正确的逻辑思维训练才是数学学习的唯一捷径

学好数学的关键在于培养严谨、客观、抽象的学习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将学习思想的形成进行深入剖析,努力做到通过详细的思维讲解使学生在面对类似问题时能充分联想到教师的思维教学法,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思维迁移法。

2.设置比较灵活的题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可以针对多个定理的使用适当变换题型或者利用一题多解的方法,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能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并结合自身情况,灵活地选择解题切入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思维模式,通过题型的分析与解题方法的总结积累,寻找解题技巧,从中找出更方便快捷实用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使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空洞的理论解题过程转化为一定形象的图形来进行描述。

三、进行教与学的反思,创建和谐的师生评价机制

一方面,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不仅要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同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解决问题。此外,学习方法的形成是学生学习能力及课堂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适当地反思教学方法的实施,注重学习思维的渗透,而不是单纯地以知识学习为目的进行机械性的灌输。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要注重自我行为的反思,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同时要做到从平时的自我学习积累中不断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并做到举一反三。遇到困难时,要积极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作者单位:山西省朔城区第四中学038500)

猜你喜欢
教与学题型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楷书的教与学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用“同样多”解题
教与学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解题勿忘我
奇异值分解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