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遣词造句

2014-05-16 05:25郝素瑾
学习报·教育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中山公园泸定桥绿油油

郝素瑾

编号:O1(2014)6-04-02

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为今后作文打基础的。对遣词造句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四点:

一、语言要准确

语言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首先要准确。准确是用词造句的基础。只有在准确的基础上,才能谈到语言精练、生动。语言准确,要求作者从词汇的海洋里,选取唯一的、完善的词语去叙述和描写事物。例如《飞夺泸定桥》一课是这样写泸定桥的:

泸定桥离水面有几十丈高,是由13根铁索做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版,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

作者仅用三句话,就把泸定桥的“样子”准确无误地写了出来,包括桥的高度、13根铁索、桥栏、木版桥面、人过桥时的状态和感觉都说得很清楚。

二、语句要通顺

语句要通顺,指的是在一句话中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安排得合适,上边写的和下边写的能很好衔接起来,意思表达得有条理,让人看了明白。如果不注意先后顺序、上下衔接,那么,写出来的句子就往往不够通顺明白。请看下面的例句:

我们来到中山公园就看见,一进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微风一阵阵吹过,遍地的野花带来一股股清香。

这句话就是先后次序安排得不好,所以意思表达得不通顺。主要的毛病是:(1)应该是:“我们来到中山公园,一进门看见……”而不是“看见,一进门……”(.2)“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后面应该接着写“遍地的野花”,然后才能说“微风一阵阵吹过,带来一股股清香”,而不能说“野花带来一股股清香”。正确的句子应该是:

我们来到中山公园,一进门就看见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和遍地的野花,微风一阵阵吹过,带来一股股清香。

三、语言要简练

语言简练,就是要用最少的文字写最多的内容。例如《落花生》一课的第一自然段是这样写的: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第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这一段话就很简练:第一句点出“半亩空地”,这是种花生的前提,不能不写,也不宜多写;第二句写母亲的建议,是事情的起因,也为后边的照应作出必要的交代;第三句写姐第几个种花生的经过,因为不是文章的重点,就用“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八个字概括,言简意赅,语言精练。

四、语言要生动

在内容正确、感情健康的前提下,如果语言不但准确、简练,而且生动形象,有色彩,有音响,就能够在反映内容的同时,产生一种美感,激发一种情趣,吸引读者去深刻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例如读了《桂林山水》一课,你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那些山,那些水,看得见、摸得着似的。桂林的山和水都各有三个特点:山是“奇、秀、险”;水是“静、清、绿”。作者对桂林的山和水的描写,达到了“意、形、音”的统一,很有立体感。

(作者单位:山东烟台市福山区门楼中心小学265500)

猜你喜欢
中山公园泸定桥绿油油
中山公园的郁金香 谢竹安
沪定桥:十三根铁链扛起一个共和国
美丽的中山公园
勇夺泸定桥
——根据课文《勇夺泸定桥》编写
四季
泸定桥(外二首)
飞夺泸定桥
中山公园改造中的树木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