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模型的辽宁工业旅游创新发展效率研究

2014-05-16 07:28陈国宏孟凡雷
关键词:辽宁省工业矩阵

陈国宏,孟凡雷

(沈阳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沈阳 110034)

0 引 言

产业旅游是当今旅游的一种新形式,而工业旅游是产业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工业旅游是现代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1]。工业旅游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工业资源为吸引物,通过企业对资源进行整合或二次开发,突出工业资源的吸引力,将其转化为旅游资源,并以满足旅游需求、提高企业综合效益为目的专项旅游活动和企业发展项目[2]。工业旅游起源于半个世纪前法国的雪铁龙汽车公司,其后被众多厂商效仿,逐步形成了工业旅游产业。

工业旅游作为一种高品位的旅游方式,有着广阔的发展远景。相对全国而言,辽宁省的工业旅游起步较晚、发展不成熟。而作为老工业基地,其拥有工业企业数量全国领先,工业旅游资源丰富。开展对辽宁省工业旅游创新发展效率的客观评价,将为未来辽宁省的工业旅游规划提供依据,为工业旅游投入、开发及利用提供基础信息;为更好地分析影响辽宁省工业旅游发展的因素,探索辽宁省工业旅游发展的优势与短板改进路径提供支撑。面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区域和资源优势,实现工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完美结合,对于辽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1 文献回顾

我国工业旅游理论研究开展的时间较晚,董藩等[3]在研究山东省工业旅游发展基础上,比较分析辽宁省工业旅游的发展,并指出存在的问题:起步晚,规模小;缺乏统筹规划;旅游产品开发不足等现存问题。王伟伟等[1]分析了沈阳市工业旅游现状,并从规划与设计,内部管理和市场开发的视角提出了建议。冯颖[4]研究认为辽宁工业旅游的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工业旅游市场化的观念尚未形成,更缺乏富有竞争力的工业旅游品牌。李虹等[5]运用SWOT模型对辽宁工业旅游未来发展进行探讨,指出辽宁在知名企业、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区位条件等方面具有优势,而在旅游观念、产品营销、工业遗产开发等方面落后。尹德涛[6]、陈学清、郑岩[7]等也从不同角度对工业旅游进行了研究。

相关文献多集中在定性研究,缺少对工业旅游创新发展效率的定量研究。特别是对于存在问题的主从顺序,提出对策的重要程度,没有做进一步分析[8-9]。本研究的贡献在于运用AHP模型,对辽宁省工业旅游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开展定性与定量分析,以补充现有研究的空白。

2 AHP模型的建立

2.1 模型的说明

本研究根据辽宁省工业旅游资源统计数据和已有的相关文献,运用层次分析法(AHP)[10],把研究辽宁省工业旅游创新发展效率的目标分解成逻辑性较强的多层次指标体系。具体分为3个层次:

1)A层为目标层,评价的总目标是“辽宁省工业旅游创新发展效率”。

2)B层为准则层,针对发展效率的具体问题并结合工业旅游的特点,选取“效益B1”、“水平B2”与“规模B3”作为评价的准则。

3)C层为因子层,从评价的众多影响因子中,选取9个作为评价因子,分别是:直接经济效益C1、间接经济效益C2、社会效益C3、工业旅游产品结构C4、旅游接待经验C5,工业旅游开发C6,知名度C7,省内工业旅游示范点个数C8,年接待游客人数C9。

2.2 构建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是开展指标比较相对重要性的依据。本研究在查阅有关文献、网上数据,吸取国内外学者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运用访谈法,客观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相关信息,特别是综合部分工业旅游示范点负责人和研究者本人的量化评价数据,以构建本研究的判断矩阵。在建立了AHP分析模型之后,每一层的指标表示针对上一层指标,上下层的元素存在隶属关系,具体见表1~5。

图1 工业旅游创新发展效率评价AHP模型

表1 评分尺度aij的含义

表2 评价指标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表3 基于效益B1的指标两两判断矩阵

表4 基于水平B2的指标两两判断矩阵

表5 基于规模B3的指标两两判断矩阵

2.3 求权重向量及其一致性检验

1)计算判断矩阵各行元素乘积(Mi表示第i行的乘积)。

2)由式(1)计算Mi的n次方根Wi。

3)由式(1)和式(2)对向量W=(W1,W2,W3)T=(0.481,1.145,1.817)T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

由式(3)得到所求的特征向量

由式(4)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

最大特征根为:

表6 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数值

表7 C层的计算结果

判断满意一致性。

一致性指标

一致性比率

表示CI通过一致性检验。

至此,已经得到了B层(准则层)对A层(目标层)的权向量,用同样的方法构造C层对B层的每一个准则的两两比较矩阵。由C层的两两比较矩阵计算出权向量¯W,最大特征根λmax和一致性指标CI,结果如表7所示。

由于B3对C8、C9的两两判断矩阵是二阶矩阵,所以不必计算,满足一致性检验。

3 数据分析与提出对策

3.1 数据分析

各层因素的权重及排序如表8和表9。

1)由表8可以看出,在准则层各因素中规模B3的权重最大,超过了一半,达到0.527,这说明虽然辽宁省的工业基础雄厚,曾经创造过新中国工业历史上的多个“第一”。辽宁省工业旅游创新发展效率主要还是体现在规模的层面,全省共有18个工业旅游示范点,数量上位居全国前列,这与本研究的结论相吻合。工业旅游发展水平所占的权重为0.333,达到了平均值,说明辽宁省工业旅游创新发展的思路比较狭隘,创新发展模式、工业旅游产品结构等方面还达不到国内领先水平。效益的权重只有0.140,是准则层中最低的一个,说明目前辽宁省工业旅游的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难以实现经济效益,工业旅游示范点的增加并未带来规模经济,企业的工业旅游收入没有得到显著提升。

表8 准则层权重及排序

表9 因子层权重及排序

可见,解决辽宁工业旅游创新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补足效益和水平这两大短板。政府在作旅游规划与政策制定的时候,应当将着力点放在如何增加效益与提高水平上,打造工业旅游大发展的平台。

2)表9表明直接经济效益(C1,0.083)、工业旅游产品结构(C4,0.029)、工业旅游开发(C6,0.046)是制约辽宁省工业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从工业旅游示范点的数目上来说,辽宁已经成为我国的工业旅游大省,但在显示发展质量的几个关键指标上的表现都很糟糕,造成了今天工业旅游大而不强的局面。因此开展工业旅游的企业在制定工业旅游的方案与策略的时候,应当着重于实现经济效益,丰富工业旅游产品结构,开发独具特色的工业旅游项目[11-12]。

3.2 对策

1)基于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加工业旅游的创新发展效益。

改变现有市场观念,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现有工业企业推出的旅游产品大多以自我为中心,有什么旅游资源就提供什么旅游服务,工业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不能满足消费者在工业旅游消费过程中的体验,开展工业旅游的企业很难从中获利[13]。为此,要开发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适宜产品,善于发掘它无形的精神、文化价值和科技内涵,引导游客投身于环境之中,直接参与、尝试、发现,游有所获,游有所悟,享受创造的情趣。

2)以科技创新为手段,提高工业旅游的创新发展水平。

现有的工业旅游大多是资源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科技含量成为辽宁省工业旅游创新发展的突破口与增长点。借鉴青岛海尔、长春一汽等企业的做法,设计科学的旅游主题,利用辽宁城市工业集中的优势开发工业旅游,提高创新水平。既可以宣传企业,提升知名度,又可以满足旅游者的求知欲望。

3)建立科学的管理发展体系,扩大工业旅游的规模。

在现阶段的发展效率测评中,“规模”可谓重中之重。一方面,政府部门应构建科学的管理发展体系,提高企业负责人对工业旅游的认识,科学组织旅游线路,安排专门接待部门,培训专业的工业旅游导游队伍。另一方面,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吸引社会资本融入工业旅游市场[14]。同时,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等策略,将现有的工业旅游示范点串联成多条旅游线路,延长游客的体验时间,丰富游客体验的感觉,增强游客的消费满足感[15]。最终,扩大市场规模,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

4 结 语

工业旅游资源是对城市旅游资源的补充,丰富了旅游形式,实现了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使得旅游业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工业旅游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不是非常规范,但其蕴含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无法估量。随着工业企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工业旅游将成为争夺旅游市场、促进工业发展的强有力的旅游产品。辽宁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环境下,应该充分挖掘工业旅游的潜力,实现工业与旅游的共同发展。

[1]王伟伟,哈娜.振兴老工业基地,开发沈阳工业旅游[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8(2):119-122.

[2]王宝恒.我国工业旅游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厦门大学学报,2003(6):108-114.

[3]董藩,陈瑛娜.从山东的实践看辽宁工业旅游的发展问题[J].工业技术经济,2003(5):36-39.

[4]冯颖,李悦铮.辽宁省工业旅游发展初探[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4):83-84.

[5]李虹,曹春丽,李美涵.辽宁工业旅游的SWOT分析与策略选择[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8,29(1):34-37.

[6]尹德涛.辽宁省旅游业发展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8(6):51-53.

[7]陈学清,郑岩.东北地区工业旅游发展条件分析与对策探究[J].经济师,2005(2):78-79.

[8]仝红星.洛阳市工业旅游发展策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3):328-329.

[9]杨建华.河南工业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活力,2008(6):46-48.

[10]赵静.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7-89.

[11]马健.沈阳发展工业旅游的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2(5):57.

[12]李冰.国外工业旅游开发方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9(1):68-69.

[13]李蕾蕾.中国工业旅游发展评析:从西方的视角看中国[J].人文地理,2003,18(6):20-25.

[14]周容霞.基于创意经济视角的福建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3):114-117.

[15]任志君.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融合研究——以张家界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4(1):262-263.

猜你喜欢
辽宁省工业矩阵
工业人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初等行变换与初等列变换并用求逆矩阵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矩阵
矩阵
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