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清香扑面来

2014-05-17 03:46ArticlePictures杨战营
河南电力 2014年5期
关键词:济源小吃清香

文 Article / 图 Pictures_ 杨战营

王屋山土馍

炒凉粉

鸡蛋不翻儿

济源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伴随着历史的变迁与发展,一路芳香。

济源人偏好面食,该区域盛产杂粮,人们在粗细搭配上精心雕琢,使营养和美味共享。

谈起济源的风味小吃,首推鸡蛋不翻儿。清早,在街边小巷,随处可见卖鸡蛋不翻儿的小摊。买上一两个,外加一杯豆浆,就是一顿不错的早餐。

相传鸡蛋不翻儿发源于济源黄河岸边,是旧时船家的干粮。所谓不翻儿,即制作过程中不用翻即熟,同时也为了讨个吉利,希望能太太平平,不要翻船出事。鸡蛋不翻儿历史悠久,制作考究,风味独特,深受大众喜爱。其制作工具俗称“不翻儿鏊”,形状像倒放的“凹”字,下面有三条腿,一般用生铁铸成。制作材料选用优质大米、小米,打制成浆,然后发酵,加入各种特制调料,搅拌均匀,放于“不翻儿鏊”中煎烤,1分多钟即可出锅。然后再将鸡蛋打碎拌匀,倒于锅中煎烤,将事先做好的不翻儿置于鸡蛋上面,盖上锅盖,焖半分钟,这样“帽沿”较厚,外焦里嫩;“帽顶”则是一层焦黄的薄皮,酥脆无比。该小吃外型美观,营养丰富,色泽鲜亮,为美食之佳品。

“麦梢泛黄,碾转飘香。”如果鸡蛋不翻儿代表着济源人民对生活的祝福,那么“碾转”就是济源饮食文化方面的创新。

碾转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是过去灾荒年青黄不接时节的过渡食品。百姓就把刚灌浆未成熟的新鲜嫩小麦,脱粒炒熟,去壳簸净,再经过石磨碾磨,挤压拧转,成为条状,颜色青绿、麦香浓郁、营养丰富,是地道的绿色美食。碾转可凉拌,也可煎炒。凉拌时,加上葱花、蒜泥、盐,滴上几滴香油,香中带甜,爽嫩滑口;煎炒时,可以加入鸡蛋、香椿、肉类等,入口筋道、质感耐嚼。无论是凉拌或是煎炒,碾转都保持了全麦的营养,入口即透着一种天然新鲜青小麦的淡淡清香,清香中带着微甜,使人口舌生津,回味无穷。

“色如碧玉,麦香留齿。”以前,碾转是一种昙花一现式的美食,只能在每年的5月中旬才可吃到。碾转虽是饥饿时的灵感,但在奢华岁月里风采不减。随着储藏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碾转也可以冷藏,成为四季皆宜的小吃。凡吃过的人,每到那个季节总会不自觉地想起。碾转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舌尖上的满足,更有一份关乎乡情与时光的回忆。

土馍,是济源王屋山区的传统土特产。长期以来,山区人民食用土馍来调节人体机能,补充有益元素,醒脾健胃、消滞化食、柔和肠胃。《本草纲目》记载:“壁土拌炒,借土气助脾,多用于脾虚泄泻”;《本草蒙荃》中亦云:“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用于补脾止泻。”

传说很久以前,在风景秀丽的王屋山,突然流行一种奇怪的疾病,人人胃酸、心呕,肠胃不适,无食欲;方圆百里的郎中无一人能医。无奈,人们登王屋山天坛顶祭天七七四十九日,以求神灵相助。此举感动上天,便由观音菩萨化作一人间姥太前来相助,她采来山顶之土,将面团放到土中炒制让病人服用,几天后相继痊愈。人们为了感谢菩萨,亲切的称之为“土姥太”,将此面团称作“土馍”。

土馍以面粉为主要原料,鸡蛋、芝麻、香油、葱花等为辅料,做成指甲盖大小的长条状或圆形,和王屋山一种特有的食用白土在一起搅拌炒熟,经久耐放,清香可口,并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高铁、高钙、高锌、高钾食品,对于消化不良、腹胀腹泻有极佳效果。

游王屋济渎风光,品传统清香小吃。南北风味、相容共生是济源饮食文化的一大特点,除鸡蛋不翻儿、碾转和土馍外,还有炒凉粉、肉夹馍、疙瘩甜汤等风味小吃。舌尖上的济源,传统饮食与现代文明相融共生,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济源小吃清香
清香四溢的树
《清风明月》《清香自远》
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济源
我是一个小吃货
多学“幽谷兰花”——不仅深远,而且清香
寻找
河南济源:产业扶贫大格局 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济源钢铁六十年积淀发展捐款三千万元实现工业反哺农业
怕冷的小吃货 等
怕冷的小吃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