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治疗64例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

2014-05-18 12:28黄田葵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4期
关键词:黏合剂胃底胃镜

黄田葵

(福建省安溪县医院11病区,福建 安溪 362400)

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治疗64例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

黄田葵

(福建省安溪县医院11病区,福建 安溪 362400)

目的探讨经内镜注射组织黏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4例胃底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采用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64例采用内镜下静脉内注射鱼肝油酸钠和凝血酶法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术后1、2、3个月治疗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术中出血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4%(P<0.05)。结论经内镜注射组织黏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组织黏合剂;胃镜

胃底静脉曲张是临床上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病死率最高可达到80%[1]。曾有多种方法被应用到临床上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但是效果均不理想,因此都未得到推广应用。经内镜向曲张静脉注射组织黏合剂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治疗方法,因其能弥补传统疗法的诸多不足,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关注[2]。我科于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对64例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进行了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注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间我院诊治的64例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其中男41例,女23例,年龄27~61岁,平均(43.1±7.2)岁。纳入标准:①经临床及内镜明确诊断为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均为首次内镜治疗。②均有上消化道出血或曾有出血史。另选择同时段我院诊治的胃底静脉曲张患者64例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分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注射。①术前准备:治疗前10 h内禁食、4~6 h内禁水。为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开放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并予生长抑素静脉注入以降低门脉压力,必要时予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②手术方法:电子胃镜为 PentaxEG 2930K,注射针为23 G内镜注射针,组织黏合剂为Histoacryl和碘化油。先通过胃镜找到最佳的注射部位,然后于静脉破裂处附近或曲张最严重处选取注射点。向胃镜钳道孔注入碘化油2 mL并用空气冲出。准备完毕后将1 mL 1∶1的组织黏合剂和碘化油混合剂注入曲张静脉。然后更换注射器,推入2 mL碘化油,以确保黏合剂全部注入曲张静脉内。迅速退针用5%葡萄糖反复冲洗注射针,以防注射针堵塞。整个过程要求速度极快。20 s后以相同方法进行其他部位栓塞治疗,每次注射1~4点,每点注射1∶1组织黏合剂1 mL。7~10 d后复查胃镜,如仍有胃底静脉曲张,再次行组织黏合剂注射,至全部曲张静脉注射完,然后1、3、6个月复查1次胃镜。如果患者同时患有食道静脉曲张,在治疗的同时还要加用1%乙氧硬化醇。每7~10 d一次至曲张静脉消失或全部曲张静脉均注射过硬化剂。③术后处理:术后患者需卧床休息,避免用力排便、屏气等增加腹压的活动,同时予禁食、补液1~2 d。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晕、胸闷气急等栓塞症状,监测血压、脉搏及血红蛋白水平。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静脉内注射鱼肝油酸钠和凝血酶法。

1.3 观察指标

随访观察6个月~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l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选择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组治疗情况分析

64例患者经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后有62例出血停止,止血率96.8%(62/64)。随访6个月~1年,随访期间有3例再发出血(占4.7%,3/64),2例为排胶引起的少量渗血,局部注射乙氧硬化醇后出血停止。1例胃底曲张静脉未消失再次出血,再次实施治疗后出血停止。

2.2 两组有效率及再出血率的比较

观察组有效率术后1个月为85.9%、2个月为90.6%,3个月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67.2%及7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为4.7%,与对照组的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并发症的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的比较

3 讨 论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病急骤,致死率高。出血后使肝功能进一步受损,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危害极大,处理十分棘手[3]。在临床上采用过很多方法来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但三腔二囊管压迫技术仅用于紧急暂时性止血;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能有效地控制门脉高压时的出血,但不能消除曲张静脉;外科手术可行胃断流术紧急止血,但有很高的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因此,临床上亟需一种治疗胃静脉曲张有效安全的方法。内镜下静脉内注射组织黏合剂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该法可以有效的弥补上述传统方法的缺陷,为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极大的推广[4]。

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1、2、3个月治疗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与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具有可靠的疗效。且观察组术中出血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4%,说明该方法安全性较高。组织黏合剂属于水样固化物,注入曲张的静脉后,会于数秒内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固态物质迅速的堵塞静脉从而达到治疗效果,不但可以有效的控制出血,也可以导致曲张的静脉血管闭塞,起到预防的效果。研究显示[5]其急诊栓塞止血率高达90%~100%,与本研究的96.8%相似。且本研究中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极低,治疗安全有效。但组织黏合剂注射虽是微创技术,但是如果操作不当,易发生很多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有出血、菌血症或败血症和异位栓塞等。血流速度、注射速度、黏合剂浓度及操作规范性等均是发生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异位栓塞发生率低但后果严重,该并发症的出现主要与注射量有关,所以组织黏合剂的每次注射的量很重要。

综上所述,在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中,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疗效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顾晔.生长抑素与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573-574.

[2] 林志刚,阿布力孜,俞力,等.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套扎和组织粘合剂治疗[J].新疆医学,2012,42(11):77-79.

[3] 庄辛福,张宝东,程文芳.套扎与硬化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疗效的Meta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4):375-379.

[4] 张焰平,程翠平,李敏.内镜下套扎联合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J].安徽医学,2011,32(9):1281-1282.

[5] 魏敏,李敏,王清秀.药物联合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56例[J].临床医学,2011,31(6):3-4.

R573

B

1671-8194(2014)24-0097-02

猜你喜欢
黏合剂胃底胃镜
急诊内镜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分析
新型黏合剂能在海水中反复使用
涤纶织物少水染色工艺研究
“鼻涕虫牌”医用黏合剂
3D腹腔镜下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的临床应用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改良三明治法同步与序贯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
经腹腔镜Nissen与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GERD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兰炭黏合剂市场前景广阔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