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4-05-18 12:28成素珍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4期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神经功能

成素珍

(山东省邹平县中医院,山东 邹平 256200)

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成素珍

(山东省邹平县中医院,山东 邹平 256200)

目的探索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入的脑梗死患者68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与控制血压、降血糖、降低颅内压、预防感染、吸氧通气支持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患者发病6~12 h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以两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85.3%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但会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临床需谨慎应用。

尿激酶;溶栓;脑梗死;疗效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致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其临床症状与梗死部位、受损区侧肢循环及既往脑细胞损失情况有关[1]。脑梗死是脑血管病(CVD)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CVD的70%,脑血栓形成又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动脉硬化,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各种原因导致了脑动脉主干或分支动脉的管腔狭窄诱发本病。尿激酶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溶栓药物,能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催化纤溶酶原裂解成纤溶酶,发挥溶栓作用[2]。因此我院采用尿激酶在疾病发生的早期对患者采取治疗,并取得一定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入的脑梗死患者68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50.6±11.7);其中脑血栓20例,脑栓塞6例,腔隙性梗死8例;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52.4±10.1)其中脑血栓22例,脑栓塞5例,腔隙性梗死7例。两组病例既往史及伴发疾病积分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根据详细病史、神经系统体征,入选病例68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于治疗前行头颅CT检查明确诊断。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与控制血压、降血糖、降低颅内压、预防感染、吸氧通气支持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患者发病在6 h以内,但进展性卒中及脑干梗死者可延长至12 h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100万~150万IU加入0.9%的生理盐水100~200 mL,持续静点30 min[3]。均治疗两周。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②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③治疗后的并发症。

1.5 疗效评定

依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4]。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减少90%以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50%以上,病残程度1~3级;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少50%~90%,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20%~50%,病残程度4级;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缓解,甚至恶化,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减少20%以下,病残程度5~7级。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统计全部实验数据,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检验标准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

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得到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治疗后并发症的比较

治疗后两组均有并发症出现,但观察组治疗后出血的病例多于对照组,观察组20.6%的总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并发症的比较

3 讨 论

脑梗死是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根据其发病机制的不同临床上可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梗死3类,其中脑血栓的形成是最常见的一种[5]。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脑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在管径500 μm以上的动脉,其斑块导致管腔狭窄或血栓形成,若血栓脱落形成栓子随血流移动到远端,阻塞动脉则可引发本病[6]。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性损害十分敏感,脑血流中断30 s即可发生脑代谢的改变,1 min后神经元功能活动停止,超过5 min即可造成脑组织的梗死,因此超早期溶栓治疗对于脑梗死患者有至关重要的意义[7]。

尿激酶是一种能激活体内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的酶类溶栓药,可以水解纤维蛋白使新形成的血栓溶解,还能通过提高血管ADP酶的活性,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但由于其能增加纤溶酶活性的性质,不恰当的运用常会造成大出血的严重后果[8]。因此尿激酶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其适应证与禁忌证,必须年满18周岁才可使用,而且需临床明确诊断为缺血性卒中,并在症状开始出现至静脉干预<3 h内使用。

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85.3%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但由于尿激酶能增加纤溶酶活性的特性,不恰当的运用也会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临床需在严格掌握尿激酶的适应证与禁忌证的前提下谨慎应用。

[1] 韦小玉.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3,11(5):121-122.

[2] 周建.超早期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医学创新,2013,6(10):122-123.

[3] 马怡,朱永平,林洁.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3):338-340.

[4] 张宁,苏文军,高雯,等.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与重组链激酶急诊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3,7(3):137-138.

[5] 熊世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1(10):9-10.

[6] 梁东亲.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3):140.

[7] 张宏江.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2,32(32):86-87.

[8] 刘北向,李迪,罗龙峰.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8):1263-1264+1271.

R743.3

B

1671-8194(2014)24-0181-02

猜你喜欢
尿激酶溶栓神经功能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