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剧《雷雨》中的“雷雨性格”

2014-05-20 23:41杨帆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雷雨

杨帆

摘要:《雷雨》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戏剧家曹禺的代表作,它的主题意蕴深刻,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是我国现代戏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之一。它通过一家两代人的恩恩怨怨,集中表现了在浓厚的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里的人的悲剧和由此折射出的社会悲剧,它控诉了带有封建本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表现了对理想的人性和人的生存状态的困惑和向往。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压抑的愤懑,控诉中国的专制家庭和社会的黑暗。将所有人的“雷雨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剧中的惊雷仍在我们耳畔轰鸣,剧中的暴雨仍在我们心底激荡。

关键词:封建专制;人的悲剧;社会悲剧;雷雨性格

中图分类号:I2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1-0111-02

《雷雨》这一戏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戏剧艺术的成熟,是现代戏剧史上的一颗明珠。这部四幕剧,在一天时间里,两个舞台背景(周家客厅和鲁家住居)内,集中表现出一家两代30年来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在一个雷雨夜所发生的家庭悲剧,挖掘出人性的沉沦与挣扎,展现了在封建资产阶级家庭里的人的悲剧所折射出的社会悲剧。

再读《雷雨》,感觉整个故事的发展就像是一场雷雨,情节曲折紧张得让人窒息。笔者更坚信除了渲染气氛的自然环境“雷雨”之外,还应有一场看不见的“雷雨”。从“雷雨”中,戏剧人物以及剧情体现出了一种“雷雨性格”,这是作者在戏剧中所要表达的一种隐层含义,他把雷雨变成一种拟人的东西。每个在舞台上活跃的人都是在雷雨的笼罩之下,每个人都在挣扎,都在按照自己的意志挣扎,但努力的结果都与他的意志相反,在人物的心里都有他们的“雷雨”。也许这就是曹禺将戏剧定名为《雷雨》的原因之一。

一、“雷雨”作为环境在戏剧中的渲染

“雷雨”是戏剧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角色。从戏剧中第一幕开场,周公馆的压抑、沉闷的气氛中,已经孕育了一种乌云密集、电闪雷鸣的阴郁气息,随着这一悲剧情境的展示,闷雷从远袭来,蓄势待发,闪电忽隐忽现,撕开暗夜的黑幕,直至四凤在自己家中向母亲发誓,炸雷当空劈下,暴雨倾盆而泻……可以说,雷雨不仅构成了戏剧的自然环境,渲染了人物的心境,是心理情绪的外化,而且对于人物命运它还具有强烈的象征意蕴。在《<日出>跋》中,曹禺说他写戏时常常会把真正的主人公隐藏在幕后,写《雷雨》时他不能让雷公的形象站在舞台上。显然,在剧作家心中,“雷雨”是剧中一个特殊的不可或缺的形象。曹禺把剧本中的八个人物都放到雷雨之前令人窒息的空气里,闷、热,一丝风都没有。鲁贵满脸有汗地絮叨着客厅“闹鬼”,向女儿勒索钱用;四凤则为母亲的即将到来而烦躁,显得心不在焉;繁漪出场后非要打开窗户,尽管盛暑时开窗户反而会更热,但她实在忍受不了,非透一口气不可;周朴园则依然君临一切地施展他的淫威,一定要关窗户,当众逼着繁漪吃药。在同一环境条件下,每个人的性格、表现却各不相同。使读者认识到这个家庭的种种矛盾和混乱,预感“雷雨”的即将汹涌而至[1]。

二、从《雷雨》中的人物看“雷雨性格”

1周朴园

周朴园是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本家,是周公馆的主人,他集中体现了近代资本家自私、冷漠、虚伪和残忍的本性,同时又沿袭了封建家长式的专横暴戾。在周公馆,他可以任意践踏他人做人的尊严和权利,30年前他始乱终弃,为了迎娶有钱的门第富家女,逼着被他爱过的女佣侍萍抱着才生下三天的二儿子跳河自尽;他肆意剥夺妻子繁漪的自由,稍有违背就随意训斥,甚至强制性说她有精神病,逼着她天天喝药;他的孩子则是他绝对权利下的奴隶,他的话就是家里的法律,是不能违背的;他对待工人干尽伤天害理的事情,克扣工资,中饱私囊,甚至故意制造险情淹死工人以获得经济上的利益。在他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资本家的阴险、卑鄙无耻、利益至上的本质,然而,他又处处表现出其虚伪的慈爱、正直。他所醉心的圆满的家庭秩序,正是他罪恶的代名词,导致了周鲁两代人的悲剧,他是造成四凤、周萍、周冲死亡和繁漪、侍萍发疯的元凶。总之,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勾结起来造成的专制、虚伪,还有他在家庭中显示的权威,其实就是“雷雨性格”的体现,只不过带有反面色彩。

2繁漪

曹禺说,“繁漪是一个最具‘雷雨性格的人物,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她拥有行为上许多的矛盾,但没有一个矛盾不是极端的。”繁漪虽脱胎于旧时代,却在新时代交替的社会背景下,具有追求幸福、自由反抗的性格特点,这就是她身上“雷雨精神”的体现。在周公馆坟墓般的氛围中,她从压抑、追求到爆发、毁灭的过程,集中体现了旧时代个人、家庭、社会的悲剧命运。而再现于戏剧舞台上的激烈的矛盾冲突,给观众以强烈的心灵震撼,表现出曹禺先生高超的艺术手法(《日出·跋》)[2]。

[JP2]在《雷雨》初版本的序言中,曹禺曾经说过繁漪是一个“雷雨”的化身,她操纵着全剧。她死命拖住周萍不让他离去;把侍萍招到周公馆的是她,关住四凤的窗户使周萍被鲁大海与侍萍发现的也是她,最后在周萍与四凤将要一同出走时,又是她叫来了周朴园,打乱了原来的局面,完成了这出悲剧。[JP]

作者对于这样一个重要人物,在其出场时就给了她奇妙绝伦的介绍,说她是一个果敢阴鸷的女人。繁漪极端的性格注定了她与周萍那段畸形的感情纠葛。从嫁为周朴园的妻子,她没有一点自由和权利,十八年来被周朴园软禁在周公馆里,与世隔绝。寂寞孤单,绝望等死的她遇到从乡间而来的周萍,相生爱慕,把自己的生命、名誉,整个交给周萍。而周萍犹豫怯懦,胆小怕事,绝不是值得繁漪爱,值得繁漪为他牺牲的人。后来他爱上了四凤,回避繁漪,只想着与四凤离开周公馆,一走了之。繁漪在周萍的刺激下,变得乖戾阴郁,她像一团火在燃烧,愈燃愈烈,繁漪“雷雨”般的性格爆发出来,四凤和周萍、周冲死了,侍萍疯了,她自己也疯了,悲剧在她的一手导演下完成[3]。

她为了获得自由和幸福,冲破一切桎梏,置自己的名誉与生命于不顾,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她的反抗是绝望而彻底的。在她身上,“雷雨精神”体现得尤为突出。她的形象深刻揭露了封建家庭伦理中人性的沉沦与挣扎。他是被凌辱、被摧残、被遗弃的受害者,她的悲剧命运是值得同情的,但她的悲剧亦是必然的,从她的悲剧中也昭示了社会的悲剧。

《雷雨》里,“雷雨性格”在周朴园和繁漪这两个人物中表现得最为鲜明、深刻。那种与社会、命运的反抗及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人性的沉沦与挣扎就是“雷雨精神”[4]。

三、《雷雨》戏剧冲突中的“雷雨性格”

《雷雨》的戏剧冲突非常集中,所有的矛盾冲突都发生在一个阴郁闷热、雷雨交加的夏日。剧本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雷雨爆发的过程。曹禺自己都有点糊涂了,他好几次都说到,《雷雨》的结构有些太像戏了,技巧上也用得过分。

《雷雨》第二幕中,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新仇旧恨得到集中反映,而周朴园和侍萍间的“相认”场面更是让人紧张得喘不过气来。第二幕开始,侍萍已经知道周公馆主人是周朴园,而周朴园却不知道面前这个女人是侍萍。这一明一暗的关系,扣住了读者的心。周朴园注意到窗子被打开发出责问,侍萍便“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这样熟练的动作,使周朴园感到似曾相识,情不自禁地留侍萍说话,相认过程第一次起伏。谈话内容回到三十年前,侍萍情绪激动,针锋相对,相认又一次起伏。周朴园一次次想确认侍萍的身份,却又不敢肯定,相认过程六次起伏,层层推进,曲折引人。这一幕戏中,充满人物间不可避免的冲突,在特定环境中,过去与现在的矛盾交汇、连贯在一起,展现了两代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无疑将“雷雨性格”从戏剧冲突中显现出来[1]。

几十年来,《雷雨》被一代又一代人阅读欣赏,被一批又一批演员排演,时光的飞逝不曾使它褪色。无论是故事情节、戏剧冲突、人物形象的刻画,还是从人生意蕴去揣摩这部作品,《雷雨》都是值得去读、去深入挖掘的经典之作。在戏剧中,在最浓缩的时间与空间里,所有的人都是一个对立体,也是统一体,都在纠缠着、挣扎着,或为了现实去救赎,或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去不顾一切,最终的毁灭无可避免,作者欲表达人性的沉沦与挣扎,命运终归还是命运。但是,《雷雨》中的那种“雷雨性格”和“雷雨精神”,不管怎样都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的,是正面的也好,反面的也好,《雷雨》永远都是我们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面独特的旗帜。

参考文献:

[1]曹禺.中国现代文学百家[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2]曹禺.日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3]汪菁.曹禺剧作中的人文关怀[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8,(3).

[4]傅光明.曹禺剧作[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

Brief Discussion of the Thunderstorm Character in Thunderstorm

YANG Fan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Harbin 150080, China)

Abstract:Thunderstorm is the masterpiec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modern Chinese dramatist Cao Yu, whose theme is profound and characters are vivid and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classic plays in out countrys modern play history. It tells the grudge between two generations, reflecting the human tragedy in a feudal bourgeois family and social tragedy, complains the sin of feudal bourgeois family, and expresses the confusion and desire of ideal human nature and living state. Cao Yu adopts the extreme thunderstorm-like method to express his resentment and accuses the darkness of the autocratic family and society in China, fully depicting the thunderstorm character. The thunder in the play still rings in our ears and the storm still roars in our heart.

Key words:feudal autocratic system; human tragedy; social tragedy; thunderstorm character

猜你喜欢
雷雨
雷雨天使用手机会引雷上身吗
雷雨天
《雷雨》中的“雨声”
雷雨
可怕的雷雨天
雷雨过后
雷雨
沪剧《雷雨》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