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药对附子-炮姜的配伍研究Δ

2014-05-21 08:55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成都6007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成都6003
中国药房 2014年15期
关键词:温经乌头生物碱

叶 强,付 昆,彭 成,郭 力(.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成都 6007;.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成都 6003)

复方用药是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将药物进行合理的组织,调其偏性,制其毒性,增强或改变原有功能,消除或缓解其对人体的不良因素,发挥其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综合作用,从而使各具特性的群药组合成一个新的有机整体的过程[1-2]。炮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的炮制品,以干姜砂烫至鼓起、表面棕褐色入药,性温,味苦、涩,归脾、肝经。炮制后姜的散烈之性已减弱,具有温经止血、温中止痛的功效[3]。《姚氏集验方》与《世医得效方》中以附子、炮姜配伍,附子发挥散寒止痛的功效,并促进炮姜发挥温经止血、温中止痛的作用,主治脾虚冷泻和寒性吐血、便血不止之证[4]。本试验以附子-炮姜药对为研究对象,研究配伍前后物质基础的变化,为附子配伍炮姜的传统理论提供科学诠释。

1 材料

1.1 仪器

1200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仪,含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色谱工作站等(美国Agilent公司);6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英国Perkins Elmer公司);BT125D型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德国Sartorius公司);R-210/R-215型旋转蒸发器(瑞士Buchi公司);JCD-1036型超声波震荡仪(深圳市君驰达超声波设备有限公司)。

1.2 试剂

乌头碱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0720-200807);甲醇、乙腈、四氢呋喃为色谱纯,水为自制重蒸馏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1.3 药材

生附子饮片(产地:四川江油)购自四川江油恒源药业有限公司,炮姜(产地:四川犍为)购自成都西部药业有限公司,均由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教研室严铸云教授鉴定,符合《中国药典》要求。

2 方法与结果

附子总生物碱类成分被认为是其主要药效组分,酯型生物碱则被看作毒性组分[5],故本试验采用溴甲酚绿染色法测定附子总生物碱、异羟肟酸铁染色法测定附子酯型生物碱,并结合HPLC指纹图谱揭示其总体成分的变化情况。

2.1 附子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溴甲酚绿染色法[6])

2.1.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乌头碱对照品约8mg,精密称定(7.78mg),置于50ml量瓶中,加适量三氯甲烷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质量浓度为0.1556mg/ml的乌头碱对照品溶液。

2.1.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附子药材粗粉约20 g,精密称定,与炮姜药材粗粉按1∶0、1∶0.5、1∶1、1∶2(m/m)配伍,分别置圆底烧瓶中,加10倍量水回流提取1 h,滤过,减压浓缩至100ml,即得。

2.1.3 附子与炮姜按不同比例配伍后的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取上述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按文献[6]方法于415nm波长处测定样品中总生物碱的含量。紫外扫描图见图1;标准曲线见表1、图2;样品含量测定结果见表2、图3。

图1 乌头碱溴甲酚绿染色溶液的紫外扫描图Fig 1 UV scan spectrum of aconitine bromcresol dyeing solution

表1 附子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的标准曲线结果Tab 1 Results of standard curves of the content of total alkaloid fromA.carmichaelii

图2 附子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的标准曲线Fig 2 Standard curves of the content of total alkaloid from A.carmichaelii

表2 附子配伍炮姜后总生物碱与酯型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n=3)Tab 2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total alkaloid and ester alkaloids after compatibility of A.carmichaelii and Zingiber officinale Preparata(%,n=3)

图3 附子配伍炮姜后总生物碱的含量变化Fig 3 The change of total alkaloid content after compatibility ofA.carmichaelii and Z.officinale Preparata

从表2、图3结果可知,附子与炮姜配伍后附子总生物碱含量大幅度减少,变化范围为42.29%~50.66%,以附子配伍炮姜(1∶0.5,m/m)降至42.29%为最低。

2.2 附子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测定(异羟肟酸铁染色法[7])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乌头碱对照品约20mg,精密称定(20.4mg),置10ml量瓶中,加少许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质量浓度为2.04mg/ml的乌头碱对照品溶液。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同“2.1.2”项下方法制备。

2.2.3 附子与炮姜按不同比例配伍后的酯型生物碱含量测定

取“2.2”项下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按文献[7]方法于509nm波长处测定样品中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紫外扫描图见图4;标准曲线见表3、图5;样品含量测定结果见表2、图6。

从表2、图6结果可知,附子与炮姜配伍后附子酯型生物碱含量降幅较大,变化范围为29.91%~47.54%,以附子配伍干姜(1∶1,m/m)降至29.51%为最低。

2.3 附子与炮姜配伍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图4 乌头碱异羟肟酸铁染色溶液的紫外扫描图Fig 4 UV scan spectrum of aconitine ferric hydroxamate dyeing solution

表3 附子酯型生物碱含量测定的标准曲线结果Tab 3 Rusults of standard curves of the content of ester alkaloids fromA.carmichaelii

图5 附子酯型生物碱含量测定的标准曲线Fig 5 Standard curves of the content of ester alkaloids from A.carmichaelii

图6 附子配伍炮姜后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变化Fig 6 The change of ester alkaloids content after compatibility ofA.carmichaelii and Z.officinale Preparata

由于中药材成分相当复杂,因此在进行了附子总生物碱和酯型生物碱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采用HPLC指纹图谱,从宏观方面研究药材配伍的物质基础变化情况。为使试验条件统一、可控,选择附子-炮姜(1∶1,m/m)药对作为研究对象,其他比例将在以后进行研究。

2.3.1 色谱条件色谱柱:Dikma Dianonsil C18(250mm×4.6mm,5 μm);流动相:乙腈-四氢呋喃(25∶15,V/V)(A)-0.1 mol/L醋酸铵溶液(B),梯度洗脱(洗脱程序见表4);检测波长:230nm;流速:1ml/min;柱温:30 ℃;分析时间:70min。

表4 梯度洗脱程序Tab 4 Gradient elution

2.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取附子、炮姜粗粉各约5 g,精密称定,再取附子-炮姜(1∶1,m/m)配伍粗粉约10 g,精密称定,分别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氨试液3ml、异丙醇-乙酸乙酯(1∶1,V/V)混合溶液50ml,称定质量,超声处理(功率:120 W,频率:40~60 kHz)30min,放冷,再称定质量,用异丙醇-乙酸乙酯(1∶1,V/V)混合溶液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40℃以下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渣精密加入异丙醇-乙酸乙酯(1∶1,V/V)混合溶液3ml使溶解,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3.3 附子、炮姜单味药材与药对的指纹图谱研究 按文献[8]方法进行指纹图谱研究,详见图7。

图7 附子-炮姜药对的HPLC指纹图谱A.配伍溶液(1∶1,m/m);B.附子单煎;C.炮姜单煎Fig 7 HPLC fingerprintingA.compatible solution(1 ∶1,m/m);B.single herb decoction of A.carmichaelii;C.single herb decoction of Z.officinale Preparata

从图7可知,附子药材主要的特征色谱峰有7个,炮姜有4个,配伍后均可检测到。但是,配伍后有的附子的成分增多了,有的减少了。因此,为了更好地说明附子成分变化的情况,笔者以加权变化率对其进行测定。将附子的7个峰按峰面积进行加权,按下列公式计算其加权变化率,以判断其成分总体的变化状况。附子配伍炮姜后附子各成分的加权变化率见表5。

表5 附子配伍炮姜后附子各成分的加权变化率Tab 5 Percentage of weighting change of each component in A.carmichaelii after combined with Z.officinale Preparata

由表5可知,附子与炮姜配伍后,附子各成分总加权变化率为81.00%,说明总体上附子成分有所减少。

3 讨论

3.1 配伍比例

临床配伍时常常遵循特定的药物用量比例,比例不同药效也会不同[9]。附子与炮姜的配伍比例在文献中未见详细记载,故笔者借鉴附子与干姜、生姜的传统配伍规律(大多为1∶1,m/m),选用1∶0.5、1∶1、1∶2三个质量比进行研究。

3.2 总生物碱与酯型生物碱

附子与炮姜配伍使附子总生物碱含量减少了约一半,总碱变化范围为42.29%~50.66%,表明加入炮姜能减少附子有效成分的溶出,从而降低附子辛热之性,其回阳救逆和补火助阳的作用被抑制,进而使其发挥温经、散寒除痹的功效;附子配伍炮姜使附子酯型生物碱含量大幅减少,酯型生物碱变化范围为29.51%~47.54%,表明加入炮姜能降低附子的毒性。

3.3 指纹图谱

指纹图谱能够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可以比较全面、综合地从宏观上对复方配伍的物质基础进行分析。通过附子-炮姜药对与其单味药材的指纹图谱比较可以看出,其物质基础在配伍前后发生了明显变化。本试验采用加权变化率指标对配伍前后附子主要成分进行了总体评价,发现附子与炮姜配伍后,附子成分总体减少为原来的81.00%。从另一个方面也表明,附子与炮姜配伍后,能减少附子成分的溶出,有利于抑制附子辛热之性,发挥其温经、散寒除痹的作用,与炮姜共奏温经止血之功。

3.4 传统理论

《本草崇原》[10]有如下论述:“《神农本草经》止有生姜、干姜,而无炮姜,后人以干姜炮黑,谓之炮姜。”《金匮要略》治肺痿用甘草干姜汤,其干姜亦炮,是炮姜之用,仲祖其先之矣。姜味本辛,炮后辛味稍减,散烈之性已减弱,具有温经止血的功效[11]。附子与炮姜配伍使附子总碱、酯型生物碱、双酯型生物碱均有较大降幅,附子不致太过辛热、耗气伤阴,从而发挥其温经、散寒、止痛的作用,可主治产后血虚身热,及寒性吐血、衄血、便血之证。

[1]彭成.中药药性理论的科学基础[R].北京: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论坛专题报告,2004:3.

[2]李克光.金匮要略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45.

[3]张谷才.仲景方剂学[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8:33.

[4]胥庆华.中药药对大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3-89.

[5]陈信义,李峨,侯丽,等.乌头类生物碱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评述[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10):922.

[6]叶强.附子配伍大黄调控药性物质基础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

[7]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2005年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22-123.

[8]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201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77-178.

[9]由凤鸣,叶俏波,李晨光.附子功效发挥方向的配伍控制分析[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22(1):63.

[10](清)张志聪.本草崇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139.

[11](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268.

猜你喜欢
温经乌头生物碱
HPLC法同时测定白喉乌头中双酯型二萜生物碱含量
中医温经推拿手法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与机制探讨
艾草
含乌头碱中成药理论中毒风险的数学分析
德钦乌头块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HPLC法同时测定痹通药酒中4种生物碱成分
探析温经祛瘀汤用于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治疗中的效果
HPLC-Q-TOF/MS法鉴定血水草中的异喹啉类生物碱
HPLC-Q-TOF/MS法鉴定两面针和单面针中的生物碱
正交试验优化钩吻生物碱回流提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