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综艺教父”王伟忠:耍宝大咖的爱家哲学

2014-05-22 23:19刘畅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4年5期
关键词:婚姻女儿家庭

刘畅

1957年出生的王伟忠,23岁就进入台湾电视圈参与节目制作,多年后更成为大哥大式的名牌制作人和经纪人。他的作品既注重人文关怀,又注重娱乐性,他本人也同时具有严肃思考和幽默耍宝的“双重个性”。

在工作状态下,他是出了名的暴脾气。他有过节目录得不顺利,突然发怒把鞋子扔向演员的履历,更因为秘书在工作上的失误“毫无保留”地把人家骂哭。这样一位外人眼中的“暴君”,结婚生子后,却成为充满温情的好丈夫、好爸爸。这种看似突兀的转换是怎样在伟忠哥身上实现的?家庭对伟忠哥来说有着怎样的爱与感动?

2014年3月,伟忠哥为舞台剧《往事只能回味》的演出来到北京,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眷村爱情故事

王伟忠出生在台湾嘉义一个眷村,父亲是位隶属空军的普通士官,1949年带着家眷,跟随国民党部队从北平迁至台湾。小时候,伟忠家境清贫,妈妈常要一早去菜市场买最便宜的菜,回来想办法将一点点食材打成一大盆卤,拌上面条喂饱全家。尽管军级很低,生活困苦,伟忠爸爸却保持着乐观风趣的性格,他总说:我们虽然穷点,但乐呵就好。为了创造快乐的家庭氛围,伟忠爸爸特别善于在太太面前“服软”,更喜欢在孩子们面前“扮小”,使全家清贫难熬的日子也充满了欢笑和温情。

成为金牌制作人后,被问到为什么能有源源不绝的创意,制作出那么多令人捧腹又不乏讽刺的综艺节目,伟忠哥常常回答:这得益于他在一个快乐家庭长大,他“忽悠人”和DIY原创的本事“都是跟老爸学的”,“老爸就忽悠了老妈一辈子”。

父母的爱情故事,是伟忠哥心中最温暖的回忆。

伟忠爸爸和伟忠妈妈相识于20世纪40年代的北平。那时,伟忠爸爸经常把一个美军飞行伞挂在脖子上,骗伟忠妈妈说他是飞行员,其实他只是个在地面开发电机车的小兵。为了骗到女朋友,他常叫同僚等在他和女友约会时要经过的戏院门口,要同僚看到他就敬礼,喊“班长好”……

1949年时局骤变,伟忠爸爸所在的国民党空勤部队紧急撤退,他执意要带未婚妻一起走。那时,伟忠妈妈还不满16岁,伟忠爸爸也不满19岁。离开北平时,伟忠妈妈对自己的娘亲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去南方玩儿几天就回来。没想到,一玩儿就玩儿了40年—等她再回大陆,见到娘亲,已是1988年。因为这,伟忠爸爸对妻子除了疼惜之外,又多了一份愧疚,所以便对妻子格外容让,格外好。

一回到家,他就尽力扮演让太太和孩子开心的大玩偶式的角色,不论太太怎么发脾气,他都只是嘿嘿笑,不接招,实在忍不了了,也只会趁太太睡着了,隔着棉被打她两下出出气。

伟忠爸爸薪水不多,可是都要交给伟忠妈妈。有时候涨薪,伟忠爸爸会被太太抓到他在房间里改薪水单上的字。企图藏私房钱?当然不能得逞。

伟忠妈妈很喜欢做菜,伟忠爸爸不管怎么忙,也一定会在中午抽时间回家吃太太做的菜。从小到大,王伟忠都能看到每天中午,爸爸和妈妈一边吃饭一边聊天的样子。

每隔一段时间,伟忠爸爸便会把太太小孩凑在一起,用大卡车载着到台湾各个景点去玩。后来,他还买了台小摩托车,专门带着太太东走西走。看到伟忠他们因为淘气挨揍、被关禁闭,伟忠爸爸就会像义侠一样,背着太太把门开个小缝儿,对儿子说:喂,你想吃什么东西?然后弄点吃的丢进去。

中秋、端午这些重要节日,伟忠爸爸一定会在家里张罗吃吃喝喝。离开北平时,他什么也没带,就带了一个吃涮羊肉用的紫铜锅。家里没钱吃不起涮羊肉,每年过年,伟忠爸爸也一定会集齐全家人围着那锅子吃酸菜白肉。王伟忠说,那个燃着木炭的紫铜锅,就是他们心中家里的火。

承袭的爱与感动

1992年,伟忠爸爸过世,伟忠妈妈很伤心。葬礼上,很多亲友都在棺材旁边围绕着。即将封棺的刹那,伟忠妈妈突然在众人面前说“等一下”,然后弯下腰去,亲了亲丈夫的额头。这个动作对老一代的人们来说好难,也让王伟忠感动不已。

21世纪初,王家生活了50多年的眷村面临拆迁,伟忠妈妈非常不舍。走的时候,老人家亲手把老房子的门牌摘下来,贴到了新楼房她卧室的门上。她对王伟忠说:免得你爸爸回来,找不到我,找不到家。

父母之间恩爱相守一生,在王伟忠心中种下了“爱家”的种子。他笃信“家和万事兴”,笃信幸福就是一大家人热热闹闹围绕在一起的样子,他更坦言,只要家里有点别扭,他就浑身没劲儿。虽然也曾年少轻狂,但从步入婚姻的那一刻起,王伟忠就决心像父亲一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好丈夫、好爸爸,做一个顾家好男人。

他曾在一期《康熙来了》中说,36岁那年,父亲去世不久,他和妻子林慧晶结婚。步入结婚礼堂,他的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流。那时,他强烈地感觉到自己是大人了,要成为父亲从前的角色,做别人的丈夫了,可是又想到,这个责任太重,自己“怎么可能做得有父亲那么好”……于是百感交集。

38岁那年,伟忠哥第一次做爸爸,大女儿王羚出世了。两年后,他和妻子又有了小女儿王嘉。大女儿出世时,伟忠哥曾靠在育婴室玻璃旁痴痴地看了孩子两个小时。第一次帮孩子换尿布,他生怕折断女儿的小手小脚,换不好立刻大惊小怪地找护士求救。等女儿会爬了,一下班,一开门,他就看到女儿飞快爬出来要他抱,抱起女儿小小身躯的刹那,一颗大男人的心瞬间融化。

他也像父亲当年那样,努力为孩子们创造快乐的童年回忆。他屡次帮两姊妹逃课,带全家去环岛旅行。一周工作身心俱疲,周末他还是会陪女儿去看女儿喜欢的演唱会。大女儿月经初潮,他先是激动落泪,后又无比感伤地撰文感叹女儿长大得太快。小女儿感冒拉肚子,他怕被传染,本想戴着口罩陪女儿,可是女儿一撒娇说“你不爱我,还戴口罩”,他立刻把口罩摘了,结果却是和女儿一起病倒。

他本想做个权威感十足的老爸,也会一本正经地教导女儿“敬酒要双手捧杯”“对长辈不可以假笑”,可是他又常常被女儿的顶撞和奚落搞得无计可施。女儿王羚曾在节目中爆料:爸爸私下幼稚又三八,吵嘴吵不过妹妹,只好躲进厨房喝闷酒。出差几天,女儿没有主动打电话来问候;父亲节,女儿只是临时才制作卡片;某次,女儿没时间陪他吃饭……都会让王伟忠感到失落,每到这时,他就故意躲在角落大声说:“没关系,爸爸不重要。”

在王伟忠看来:男孩与男人的差别不在年纪,能甘心为家付出才有男人味道,不然不论几岁,都还是爱玩的大男孩。他更认为:快乐家庭的必要元素包含会耍宝的父母与能顶嘴的孩子,孩子能顶嘴,才表示亲子之间沟通顺畅。

爱家男人的婚姻感悟

如今57岁的伟忠哥,头发花白,身形矫健,浑身散发着智慧通达的成熟男人魅力。在电视业、娱乐业打拼了几十年,他想过换个环境生活,做点不一样的事情,比如尝试迁往上海或者旧金山,过一过不一样的“第二人生”。他在太太耳边多次吹风,太太却觉得住在台湾很愉快啊!他也就只好把“第二人生”计划暂时搁起,等待太太慢慢转化。在家里,尽管有帮佣,他还是会自己整理东西,看到太太做事,他一定会动手帮忙。自从36岁结婚以后,他便甘愿牺牲一部分事业,把1/3时间拿出来陪伴家人。对于妻女,他总是这般温厚,充满尊重。

他在大陆出版的杂文集《我很怕,但我还有勇气!》的腰封上写:男人如我,五十而知天命,除了两个宝贝女儿和老婆,我,什么都不怕!男人如他,事业上的成就早已不在话下,出入各种工作和社交场合,都是众星捧月式的人物,回到家,却仍像父亲生前一样,喜欢扮演那个“俯首甘为”的角色。

谈到婚姻,他曾说:

“我跟太太恋爱8年结婚……这么长的时间日夜相伴,身旁偶尔没有她,感觉很爽,倘若此后一辈子没有她,万万不可。中国字寓意深远,‘伴就是一人一半,凑在一起才完整……而另一半也不是一开始就契合,是在修正中不断磨合,你多一点我少一点,像拼图一样拼在一起,才能过一辈子……人生若少了婚姻,少了随之而来的酸甜苦辣生老病死,少了孩子延续家的感情,真会少掉很多滋味。”

这是他真性情的流露,也是他做“爱家男人”的智慧。小S结婚后,一次,伟忠哥对她说:“我好怕你突然怀孕,节目怎么办?”转过来他又告诉小S:“还是家庭重要啦。”大S遇到“真命天子”前,伟忠哥和太太也一直忙着为她介绍男朋友,伟忠哥希望每个年轻人都找到好归宿。

在年轻人面前,伟忠哥就像一个有爱又有智慧、严肃又爱耍宝的老爹,难怪大小S、阿雅、黑人等当红艺人都称他“老爸”—他确实堪当年轻后辈的智囊和人生导师。

下面,就让我们听听这位“老爹”对婚姻家庭的智慧思考与精彩见地吧。

王伟忠答《婚姻与家庭》7问

1

《婚姻与家庭》:您在家庭里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

王伟忠:我以前扮演的角色比较有权威,现在随着年龄增长,权威感越来越低。那也必须要忍耐和接受。因为孩子会长大,太太呢,当初你追她的时候她还懵懵懂懂,可以小鸟依人,可是慢慢地,她的生活常识可能比你还要丰富了,她也成熟了,她自然也就越来越强大,变得不太理你那一套。所以,我自己也要开始扮演另外一个角色,欣然接受权威感没那么高的角色。

2

《婚姻与家庭》:作为父母,和孩子难以沟通,该怎么办?

王伟忠:孩子跟父母产生沟通问题,太平常了。父母要扮演权威,孩子要扮演跟权威打交道的角色。如果父母两个人一个鼻孔出气,变成“男女混合双打”对付一个孩子,那么孩子就会觉得势单力薄,孤军奋战,ta的动物本性就会出来,就会因为想防御和保护自己,态度更加反抗。在发生亲子冲突时,至少父母其中之一,要站在双方的立场上做调整,跳出来看一看,既不偏袒伴侣,也不偏袒孩子,来做一下换位思考。比如最近我和女儿关系紧张,我太太就要出来扮演平衡的角色。

3

《婚姻与家庭》:您认为家庭中最需要传承的东西是什么?

王伟忠:我觉得家庭中唯一需要传承的就是爱。有爱的孩子比较不容易变坏。除了“爱”这个字以外,其他的都要随着时代变化不断调整。像“晨昏定省”这种东西,孩子有时候一上学,根本忙得一塌糊涂,怎么可能早上起来在你面前跪3分钟,跟你讲“爸,起床了”?不可能吧。只有爱是永恒不变的,其他的都不必太较真儿。

4

《婚姻与家庭》:发生家庭危机的时候,要怎样智慧并理智地处理呢?

王伟忠:家庭和社会一样,就是不断会有问题产生。解决家庭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拿掉面子,坐下来好好沟通。如果你根本不知道怎么沟通,甚至于使危机扩大,一定是因为你给家庭的时间太少,对家里的情况根本不了解。如果你常常在家,对太太的状况、孩子的状况、经济的状况等等,都很了解,危机出现的时候就比较知道怎么去应对。如果你跟家人其实是疏离的,你工作太忙或者怎样,那出现危机你就会措手不及,处理不当,甚至只会乱发脾气,“我都不了解……为什么我是最后一个知道……”就好像家里突然断电了,保险盒在哪儿你都不知道,能不被老婆骂吗?

5

《婚姻与家庭》:您和您培养出的艺人,都是非常有个性的人,但是太有个性的人会不会不太容易跟伴侣相处呢?请给有个性的年轻人一些婚姻相处之道。

王伟忠:在婚姻生活中是没办法有个性的。个性可以发挥在职场上,婚姻是两个人一起生活,就是要妥协和让步。在婚姻中耍个性,必死无疑!

6

《婚姻与家庭》:现代女性如何平衡职业要求和家庭角色?

王伟忠:职业女性太辛苦,既要工作赚钱,补贴家用,又要满足传统社会对女性“贤惠”“相夫教子”的期待,要求她们回家以后还要带孩子、伺候公婆、煮菜缝衣……社会应该给职业女性一些照顾和保障,比如在工时、休假上更倾向她们。在家庭中,女性也要争取一下自己的权利,让男人负担一些事情。男人也会被宠坏,如果你一直不让他做,他自然而然就不做了。你可以说“你帮帮我忙好不好?我真的是忙不过来”,如果那个男人不是狼心狗肺,他一定会帮忙。如果那个男人一直看不到你的辛苦,那他不是真的爱你。另外,如果职业妇女赚的钱,到头来只是给了保姆,也可以商榷,她是不是可以离开社会一段时间,一面照顾家庭,一面利用互联网学习,或经营一些副业。当然,这要她对自身价值有认同,也要她的先生认同这种选择,避免女性感到失去工作就失去了尊重。总之,要夫妻两个人慢慢商量,找到适合他们家庭的平衡办法。

7

《婚姻与家庭》:您认为好男人的标准是什么?

王伟忠:大陆有一种讲法叫“纯爷们儿”,好像纯爷们儿就是大马金刀、大酒大肉,回到家里什么都不做。我认为这样的男人已经很落伍了。社会给男人的定位是打拼事业,可现实中,男人并不见得完全是在打拼事业—沉溺酒家的也不少。我觉得好男人很简单,就是应该有碗饭先给妻小—不要做“纯爷们儿”,男人要有对家人、对社会温柔的一面。

猜你喜欢
婚姻女儿家庭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大三的女儿
海的女儿
家庭“煮”夫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恋练有词
富养女儿先富养自己
寻找最美家庭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