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4-05-26 07:00张龙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课外体育课思维

张龙

摘 要:体育课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认为学生只是一个需要教育的客体,只能被动的接受体育教师的教育培养,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自觉性、积极性的泯灭。失去兴趣的学习,不能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不能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学生也不会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对于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体育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67-01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体育课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及探究习惯,以下是我个人的几点浅见。

一、课前放手预习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配合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预习习惯,给学生更多的动脑时间。通过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提前认识,以便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为新知识做好准备,为学生顺利地达到体育教学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在进行前滚翻的教学前,先让学生课外观察方砖与皮球的滚动,思考方物与圆物的滚动时的不同用力情况,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各种方法的前滚,总结出正确的前滚翻技巧。这样,通过学生简单观察前滚的方法,必将促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正确技能的掌握。因此,通过适度的课前预习,能够丰富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探究性,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此外,教师对学生预习的收获应给予肯定,以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自学的潜能,提高学生质疑的质量和能力。

二、课中精心主导

学生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积极的主导。导得好,学生的自主作用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自主发展的效率才会最高。

1、导“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对体育课的内容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形成强大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景、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等。如在进行俯卧撑的学习时,教师示范时给学生提出如下问题:1,两手指的方向?2,两臂间的距离?3,胸臂的角度?4,身体姿势?5,两脚的动作?6,肘关节的动作?当学生看完教师的四个俯卧撑的示范后一致要求教师再做两个,说有的问题还没有找准。教师按学生的要求又做了两个示范。学生有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对学习有了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从而激发立即练习俯卧撑的兴趣。

2、导“法”

学法指导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领悟学法,循法自学。如在练习鱼跃前滚翻动作时,可以采用兔跳练习、两手尽量往远伸的前滚翻、利用高垫从高处往低处作前滚翻等,之后再过度到完整的动作练习。通过这些诱导方法使学生对鱼跃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和肌肉用力顺序有了比较明显的认识和感受,加快其运动技能的形成。逐渐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朝着教学目标进取。

3、导“思”

“思”即思维,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因此,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出教学过程中的疑问,让学生去思考。如在快速跑的教学中,在讲解了蹲距式起跑的要领及重要性后,问学生在快速跑的四个组成部分(起跑、疾跑、途中跑、终点冲刺和撞线)中,哪一部分是决定跑的关键,不出所料学生的回答是:“起跑”。这时,教师不要急于指出错误,可提问学生:“起跑掌握的好就一定能跑出好成绩吗?”这样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辨析思维,借助思维冲突,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得出正确的结论是“途中跑”。教师要善于在关键处设问,从无疑到质疑,不断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外循法自练

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仅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且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的时候进行示范、指示、辅导、总结。有效的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学生应从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把方法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与习惯,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另外,培养和发展学生体育活动的自主学练能力,主要体现的是学生把掌握了的某一项教材技术、技能,通过与相应运动形式和情意的体验与验证,进一步转化为运用的程度,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应体现引导和指导的技艺,学生的主体作用则应体现自觉能动的自主性学习和锻炼。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锻炼的方法,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猜你喜欢
课外体育课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