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钏 豪情大爱走边防

2014-05-27 11:22孔祥缙
中华儿女 2014年10期
关键词:边检站边防

孔祥缙

江苏省南京市历史悠久,它地处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港口、通讯枢纽,也是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和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被称为“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共计 61座对外开放码头在此落户,开通了6条远洋航线、13条近洋航线、江海直达航线29条、内支线48条,这些水上航线构成了江苏省公安边防总队南京港边防检查站的辖区。自1998年毕业分配,王钏在此驻守了16个年头,是南京港口经济发展的见证人。

王钏,江苏兴化人,1973年出生,1993年入伍。他当过财务助理员、干过侦查参谋、任过业务科长,现任南京港边防检查站副参谋长。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被江苏省边防总队表彰为“执法规范化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多次获得省市级口岸部门“口岸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从军多年,他把个人的“爱”融入了边检岗位,辐射至每个角落,发散到相关的每个群体,塑造了一位边防军人的大爱情怀。

心细如发 以情带兵

1998年王钏分配至南京港边检站监护二连任代理连长。这支连队以训练苦、纪律严、作风硬闻名全省,获荣誉无数,号称“南京港边检站的门户”。

“当年新兵只要听说分到南京港监护二连,都会哭。”退伍老兵王杰记忆深刻。外界普遍认为是训练太苦,王钏则认为没这么简单,根源到底在哪里?一次王钏夜间查铺,无意间听到新兵李可梦话不断重复着:“班长我听话了,我听话了!”想到白天训练场李可被老兵训的场景,尽管当时被他迅速阻止了……王钏陷入了沉思。

“带兵方法简单粗暴,新同志压力太大,部队整体氛围很紧张。”王钏的观点虽与指导员一拍即合,但保持部队高度的紧张力和警惕性是确保战斗力的需要,而且多年的带兵经验证明,新兵刚来总不适应,过段时间就会习惯。但李可重复的梦话始终在耳边萦绕,王钏敏感的意识到,继续维持现状可能会出问题。他力劝指导员,决心向根深蒂固的传统带兵法说“NO”。

王钏向站领导作了汇报,领导的重视程度超出了他的想象,当场指示“按照你的想法和方案,在你们二连试点推行,站里全力支持。”

为了解开老兵们的思想疙瘩,所有的事情王钏都亲力亲为。他主要进行思想引导、感情交流,此举既顾全了老兵的颜面,也为老兵们树立了带兵标杆。

“王钏开创了南京港边检站‘以情带兵的先河,彻底纠正了以往简单粗暴的作风,带兵也从此转入了文明时代。”老站长梁进财这样评价王钏。二中队试点成功后,王钏的“以情带兵法”在全站推广收效甚大。在那个带兵安全总出问题的年代,南京港边检站始终保持着和谐的氛围、高昂的战力、部队的荣誉,至今还深深影响着南京港人。

为国戍边担重任

2010年,南京港边检站将“爱民固边”战略与南京市委市政府“建设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部署有机结合,率先在龙潭港开展创建“爱民固边模范港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当时的王钏是执勤业务一科科长。创建“爱民固边模范港区”活动过程中,他带领全科干部开展边检大走访,了解港区发展难题,深入剖析港区现状,以他为首的业务科“小智囊团”加班加点策划制定出“法治、科技、和谐、人文、平安”五型港区创建方案和警企“联建、联议、联巡、联防、联动”五联工作法,为创建活动奠定基石。因为贡献突出,同年王钏被南京港边检站评为“创建爱民固边模范港区先进个人”。

“想想群众意见、多多换位思考。”王钏对待工作,总是谨慎入微。说起与王钏的首次相遇,船舶代理安钢感受颇深。2007年7月,王钏刚调入执勤业务科,一次巡视码头巧遇了焦急万分的安钢,询问得知,原来是一名外籍船员患病,急需看心理医生。但船期将近,心理医生又无处寻觅,如果久拖不治,货轮一旦离岸,后果将不堪设想。王钏主动找来该站心理咨询师王莎莎,经过一番探究,发现海员因长期生活在海上,劳动强度高、工作条件苦、业余生活单调,极容易引发焦虑、压抑等心理问题。找到病症,及时治疗,很快排解了船员的心理负担。

“你们能否将此项服务形成常态化?”安钢的建议引起了王钏的重视,他向领导汇报,建议为船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带着站领导的肯定,王钏走上了推行此项工作的一线。他牵头和科里检查员们加班加点制定方案。在他的努力下,为船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雨雪等特殊天气服务、安全救助等26项服务作为章程,列入了检查员的工作范畴,接受来自服务对象的监督。

豪情壮志赴西藏

“听说王钏申请援藏获批了。”2013年7月,王钏去援藏的消息很快传开了。面对周围人的不解,王钏说:“援藏是我年轻时的梦想,多年来一直未能成行,现在我任职年限已到,转业就在眼前,如果失去这最后的机会,我必将遗憾终身。作为边防军人,我认为真正的边防在西藏,爱民固边也只有在那里才能体现的更加真切。藏区也是中华大地的一部分,那里需要我们把内地人民的爱带过去,同时我真的想为那里的发展奉献一份力量”。

初到西藏,大家都开始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王钏不仅年龄最大还身患高血压,但他却强忍头痛将氧气瓶让给了其他同志。为了能尽快适应环境,他每天坚持快慢走、匀速跑训练,这个中年汉子的韧劲令周围人由衷的佩服。

作为一名援藏的边防干部,参与维护西藏的稳定是神圣的使命。首先要解决自身的语言障碍,加强沟通,王钏下定决心学习藏语。

为了提高学习效果,经请示王钏住进了单位临近的一户藏民家中,与他们生活在一起,晚上就给藏族阿爸捂脚。白天他从不闲着,忙碌的身影总穿梭在藏民之间,依靠自身的能力真心帮助群众。用他的话说“与藏民沟通,讲十句话不如踏实干一件事来的有效”。一段时间后,王钏的藏语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

王钏首站被分配到西藏边防总队机动支队——驻扎在海拔3850米的日喀则地区。该支队是一支新组建的机动部队,主要任务是增援,辖区则是整个藏区。他到达时,摆在眼前的只有个刚组建好的支队机关,其余下属单位均在待建之中。于是,王钏主动请缨要求去吉隆地区参与二大队的组建工作。车在前往吉隆的路上行驶了近12个小时,沿着盘山公路、顺着悬崖峭壁、翻越了两座海拔近5000米的大山,这一路他多次因颠簸缺氧昏厥,但始终不曾退却。

去年10月份,二大队顺利建成。说起在这工作的三个月,王钏最大的感触就是“吃不好”。当地的藏菜配用花椒、辣椒等作料,辛辣异常,内地人很难适应,所以方便面和面包就成了援藏官兵的抢手货,王钏大方的将随行食物分给身边的战友。“那里不需要其他人教你如何去做,环境教会你一切,不自我走出困境是绝对不行的。”王钏开始用开水和淡汤泡饭,少量摄食藏菜之后逐步加量。

离开吉隆后,王钏立刻赶回日喀则投入一大队的建设工作,同年12月,一大队顺利完工。赴藏后的这两次“转战”,他的行程已超过3000公里。

两次援建,他承担了大量的人员编配、新人能力培养、运行方案制定等工作,并将内地边检站的创新做法融入了日常的工作。说起这两次经历,王钏说的最多的三个字就是“太苦了”。那里远离市区,给养全靠外界供给,因当地饮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导致官兵和当地居民大多身患结石,很多官兵无奈做了胆切除手术。

王钏始终难忘一位江苏老乡,下士小李。小李五年前进藏服役,苍老的面容无人敢相信他只是个24岁的小伙子。小李常年受到肾结石的折磨,病痛袭来的场景,王钏终身难忘。小李疼痛难忍,唯有根据医生的建议不停的跳跃,豆大的汗珠伴着急促的喘息声往下滴。他低沉的呻吟,声声撞击着王钏的心,王钏紧搂着眼前的这个孩子,泪流不止。他立刻联系原单位战友,说明情况,大家立即四处寻医问药,很快邮寄了大量的药品、偏方、中药材,都想尽快为远在边陲的战友减轻痛苦。王钏一直坚持为小李和战友们煎药……小李退伍走了,但王钏的煎药行动并没有停止。

贯通千里爱心路

七个多月后,春节前夕王钏突然出现在大家眼前。眼前的他头发稀疏、眼神无光,与大家记忆中判若两人。

此时的王钏肩负了另一项神圣的使命——彻底贯通“苏藏千里爱心通道”,因为他在西藏发起的“爱心援藏”活动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今年的资助面、惠及面将更广更大。

去年的8月12日,西藏昌都发生6.1级地震,造成11个县、114个乡镇、57万人受灾。王钏第一时间发来电子邮件,介绍他在日喀则儿童福利院的见闻感受,信中言明孩子们急需御寒衣物、学习用品和生活费。原单位南京港边防检查站迅速召开专题党委会,动员广大官兵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组织开展了“爱在日喀则”扶贫济困活动,号召全站官兵积极为日喀则儿童福利院和特困家庭捐款、捐物献爱心,首批200公斤援助物资,2万余元捐款在第一时间运抵灾区以解燃眉之急。

8月20日王钏再次策划了一场由南京港边防检查站与西藏边防总队日喀则机动支队组成的千里传递爱心联合行动。活动中,官兵们将家中闲置的棉被、衣物、文具等物品纷纷捐出,有的甚至前往商场特地购置新书包、新棉鞋。该站还联系服装厂为藏区孩子量身定做100余件滑雪衫,积极地举动为建立长期帮扶机制奠定了基础。从此南京边检站与日喀则边防机动支队结对共建,并将汇集了南京驻地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地方力量后,构建了“苏藏千里爱心通道”,将日喀则地区儿童福利院作为长期帮扶对象,帮助贫困孩子改善生活条件。

同年10月份,继日喀则儿童福利院之后的西藏自治区康如乡完全小学成为了王钏策划帮扶的“爱心第二站”,在得知全校师生生活困难、条件简陋时,他积极奔走,联系原单位,呼吁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10月25日,王钏带着募集的6万余元捐款和物资来到该校时,他详细了解每名学生的家庭状况和面临的实际困难,并鼓励同学们要努力学习、争当国之栋梁,同时他当场表态只要有他在,捐资助学活动将持续开展,绝不会让孩子们因为贫困而辍学。活动中,校长边巴紧紧握住王钏的手,激动地说道:“边防官兵是我们学校真正的亲人!”

“高原补助就该花在高原上。”王钏将每月4千多元的高原补助费无偿的捐给了当地的贫困群众。他不仅时常带着零食、糖果、生活用品等去看望孩子们,还经常给他们上法律课、讲民族大义、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女儿寄给他御寒的巧克力他每次都毫无保留的分发给孩子们,孩子们都亲切的称呼他“钏爸爸”。“看着孩子们吃巧克力时的灿烂笑容,就像看到童年时的女儿;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就像陪伴女儿成长一样。”想起远在南京的女儿,王钏的眼眶湿润了。

边防不仅仅是守住边境线,更要守护边境线内的群众,这是边防军人的使命。王钏在无形的边防线上尽心尽责,在有形的边境线上鞠躬尽瘁。从警21年,王钏用行动践行了爱兵、爱岗、爱民、爱国的誓言。他把边防军人的大爱情怀从水乡衍生至祖国边陲,将一腔热血毫不保留的献给了祖国的边防事业,他用行动践行誓言,用汗水铸就明天。

(和平军人——公安边防部队纪实之七十八)

责任编辑 陈晰

猜你喜欢
边检站边防
金鸡山上守边防
“新时期”边防“新特点”
论如何塑造边防部队形象
歌颂老边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