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品种的耐盐性鉴定与筛选研究

2014-05-30 10:48祖艳侠军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筛选鉴定耐盐性

祖艳侠 梅 燚 郭 军等

摘要

[目的]为了豇豆芽期耐盐性鉴定与筛选。[方法]用清水和9‰的盐水处理17份豇豆种质(扬研2号、之豇282、扬研1号、扬豇40、世纪新秀、帮达4号、金扬豇2号、宁豇3号、碧玉、龙翔特早王、扬研8号、金扬豇1号、龙豇24、瓯豇35、I4、C21青莢、燕子早豇),3次重复,用DP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两处理间胚根粗、胚根鲜重和干重、下胚轴鲜重和干重、胚鲜重和干重、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相对盐害率都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部分品种间部分调查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其中各品种间在胚根鲜重和干重上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水平。通过相对盐害率来划分耐盐级别,只有龙翔特早王达到了3级耐盐水平,其他品种均达到4级或5级耐盐水平。[结论]该研究对豇豆耐盐性鉴定及生产实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豇豆;耐盐性;鉴定;筛选

中图分类号 S6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08-02255-03

Salt Tolerance Identification and Screening of Cowpea Varieties

ZU Yanxia et al (Coastal Areas of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Yancheng, Jiangsu 224002)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identify and screen the salt tolerance of cowpea varieties at sprout period. [Method] 17 cowpea germplasm resources(Yangyan No. 2, Zhijiang 282, Yangyan No. 1, Yangjiang 40, Shijixinxiu, Bangda No. 4, Jingyangjiang No. 2, Ningjiang No. 3, Biyu, Longxiang Tezaowang, Yangyan No. 8, Jingyangjiang No. 1, Longjiang 24, Oujiang 35, I4, C21 Qingjia, Yanzi Zaojiang) were treated by water and 9 ‰ brine with 3 repeated, and the data were analyze by DPS software. [Result] The radicle coarse, radicle fresh weight and dry weight, hypocotyl fresh weight and dry weight, embryo fresh weight and dry weight and the germination rate, germination index, vigor index, relative salt damage rate reached significant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treatments; parts of investigated traits reached significant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 level among parts of varieties, thereinto,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oot fresh weight and dry weight among all cowpea varieties. When the salt level was divided by the relative salt damage rate, only Longxiang Tezaowang reached 3 salt tolerance level, the other varieties were up to 4 or 5 salt tolerance level. [Conclusion] The study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identification of salt tolerance of cowpea and its production and practice.

Key words Cowpea; Salt tolerance; Identification; Screening

豇豆亦称豆角,原产亚热带地区,耐热性强但不耐低温,植株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30 ℃,3~8月份均可播种,是春、夏、秋季重要蔬菜之一,对蔬菜的周年供应,尤其是7~9月份淡季供应有着重要作用。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渍土面积约10 亿hm2[1]。我国盐渍土面积约1 亿hm2,这些盐渍土是我国重要的土地资源的一部分。大量研究表明,筛选利用耐盐植物新品种的生物措施是改良盐碱地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2]。从20世纪80 年代起,我国对水稻、小麦、大麦、高粱、谷子等多种作物种质资源开展了耐盐性鉴定[3-4],筛选出一批耐盐性强的种质资源,并开始在生产上利用,而对豇豆种质资源进行规模鉴定评价在国内报道的不多。为此,笔者对17份豇豆种质资源进行了芽期的耐盐性鉴定和筛选,旨在筛选出芽期耐盐的豇豆品种,同时也对豇豆耐盐性鉴定及生产实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17份豇豆品种及代号见表1。

1.2 试验液的配制

用NaCl分析纯配制9‰的盐溶液,以清水为对照,用以培养豇豆种子,每个处理重复3次。

1.3 豇豆种子处理

1.3.1

浸种。每品种挑选颗粒饱满、无虫蚀痕迹和损伤的、大小相近的豇豆种子,先用75%乙醇消毒10 s,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在常温下根据处理分别用清水和9‰的盐水浸泡24 h。

1.3.2

芽期耐盐性鉴定方法。以自来水发芽为对照(A1),盐胁迫处理采用9‰NaCl溶液(A2),在(28±1)℃培养箱内黑暗条件下进行发芽。各品种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个重复20粒种子,种子放在垫有3层滤纸的直径为9 cm的培养皿内,24 h观察1次,及时补充培养皿中溶液,使其保持湿润。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发芽7 d调查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发芽率。每个处理随机取10株,用千分之一的电子分析天平称胚根总鲜重、胚总鲜重、下胚轴鲜重;用游标卡尺测量胚根粗度;把下胚轴、胚根、胚放在牛皮纸袋内用回形针夹紧,在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内烘16 h,设定温度为70 ℃,然后用万分之一的电子分析天平称下胚轴干重、胚干重、胚根干重,并计算发芽率、发芽指数、相对盐害率和活力指数。

1.4.1

发芽指数计算方法[5]。

Gi=∑Gt/t

式中,Gi为发芽指数;Gt为在第t天的发芽数。

1.4.2

相对盐害率计算方法[6]。

相对盐害率=对照发芽率-处理发芽率对照发芽率×100%

耐盐级别判定标准为:1级,相对盐害率≤20%;2级,20.1%<相对盐害率≤40%;3级,40.1%<相对盐害率≤60%;4级,60.1%<相对盐害率≤80%;5级,80.1%相对盐害率<100%。

1.4.3

活力指数计算方法[7]。

Vi=Gi×Sx

式中,Vi为活力指数,Gi为发芽指数,Sx为胚根鲜重。

1.5 数据分析

利用DP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处理间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相对盐害率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清水和9‰盐水处理下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相对盐害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高浓度盐处理比清水处理明显抑制豇豆的发芽。

2.2 各品种间发芽指数、发芽率、活力指数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各品种间的发芽指数B8和B13、B16、B17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且B10、B3和B16、B17也达到了显著差异,但17个品种间未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B10的发芽率和B9、B4、B14、B13、B17、B15、B16间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且B10和B13、B17、B15、B16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B8和B13、B17、B15、B16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且B8、B5、B1和B16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这说明各品种间的发芽率差异很明显,B10的发芽率最高,B16的最低。而二处理下各品种间活力指数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说明各品种间的种子活力相差不显著。

2.3 两处理间胚总鲜重、胚总干重、胚根鲜重、胚根干重、下胚轴鲜重、下胚轴干重和胚根粗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两处理间的胚总鲜重、胚总干重、胚根鲜重、胚根干重、下胚轴鲜重、下胚轴干重和胚根粗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

9‰

鹽水胁迫下的胚总干重极显著高于清水处理下的胚总干重,说明盐被胚吸收,烘干后盐分还在胚里,所以盐水处理的胚总干重比清水处理的高。

2.4 各品种间胚总鲜重比较

从表5可以看出,各品种间的胚总干重只有几个品种达到了显著差异:B17和B2、B1、B10、B3、B11、B9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且B17、B15、B16和B11、B9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B16的胚总鲜重和B12、B7、B6、B10、B11、B3、B2的达到了显著差异,但17个品种间均未达到极显著差异。各品种间的胚根鲜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和极显著水平。

2.5 各品种间胚根干重比较

从表6可以看出,各品种间的胚根干重均未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只有B8和B2、B7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

2.6 各品种间胚根粗比较

从表7可以看出,各品种间的胚根粗只有B13与B11、B12、B3、B5、B6、B2、B9、B7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且与B6、B2、B9、B7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

2.7 各品种相对盐害率比较

从表8可以看出,品种间的相对盐害率均未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只有B14、B13、B6、B9、B16和B10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其他之间无显著差异。

2.8 各品种间下胚轴鲜重和干重比较

从表9可以看出,各品种间下胚轴鲜重和干重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说明盐处理对下胚轴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各品种间差异不是很明显。

猜你喜欢
筛选鉴定耐盐性
郁金香耐盐性鉴定方法研究
晋北豇豆新品种鉴定筛选与评价
不同西瓜嫁接砧木的筛选与研究
浅议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的主要职责
青铜器鉴定与修复初探
八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人工抗原的合成及鉴定
源于大麦小孢子突变体的苗期耐盐性研究
三个大豆品种萌发期和苗期的耐盐性比较
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的鉴定与利用
核电厂电仪设备的老化评估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