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竹开发与应用研究进展

2014-05-30 14:32郑友苗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美学特征园林应用

郑友苗

摘要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丰富园林绿化景观,提升中华竹文化品位,根据多年来对观赏竹栽培利用的实践经验,分析了观赏竹种开发现状与发展前景,对我国的观赏竹种资源、园林美学特征、观赏竹在园林中的配植方式和造景效果进行了概述,并对观赏竹在福建省等地的广泛应用实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观赏竹;园林;美学特征;应用

中图分类号 S6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08-02403-03

Progress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Ornamental Bamboo

ZHENG Youmiao

(China National Bamboo Research Center, Hangzhou, Zhejiang 310012)

Abstract To reasonably develop and utilize the rich ornamental bamboo resources in south China and enrich garden landscaping, so as to enhance Chinese bamboo culture status, based on years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ornamental bamboo cultiv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ornamental bamboos and makes a general summary on ornamental bamboo resources, decorative features in gardening, match plantation styles and view molding effects etc. Besides, it also makes analysis on practical cases of wide utilization of ornamental bamboos in Fujian Province.

Key words Ornamental bamboo; Garden; Decorative feature; Application

改革開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社会文明程度快速提高。然而,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热岛效应”。高楼林立的都市、单调灰暗的水泥地面和布满尘霾的天空摧毁了原本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人们开始对环境质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迫切的要求。竹类植物以其挺拔俊秀的外形、丰富的文化内涵、超凡的风韵和高雅的情趣,深受现代市民的推崇[1]。加之竹子还具有刚正不阿、不屈不挠、虚心有节的象征意义和四季常青的特点[2],在城乡绿化和园林建设等应用方面逐步受到重视,成为当代园林绿化植物中的新宠,在当今环境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长期的竹子研究和开发应用中,国内外学者对竹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竹子分类以及毛竹、雷竹、麻竹、绿竹等材用、笋用竹种的栽培利用, 竹子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不同类型竹林林下植被的发育状况和固碳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而对观赏竹和景观竹林的研究较少,竹类在园林绿化中利用的竹种也十分单调。鉴于此,笔者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观赏竹类资源、丰富园林绿化造景竹种,根据多年来对观赏竹的应用研究和实践经验,概述观赏竹开发现状以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发展方向,重点介绍福建省不同地理区域城乡绿化一体化广泛应用观赏竹种的实例,以期为观赏竹的推广应用和合理配植,提升竹文化品位等提供参考。

1 观赏竹种的分类

我国是亚洲竹子分布的中心,竹子种类丰富,约有39个属500余种,其中具有观赏价值的约有150余种,竹子形态十分多样。①根据地下茎的生长情况,可将观赏竹分为合轴丛生型、单轴散生型和复轴混生型3种。合轴丛生竹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单轴型散生竹种适于亚热带生长;复轴型混生竹种,具有较强的耐寒性,适于在高海拔高纬度地区生长。②根据高度,可将观赏竹分为乔木状、灌木状、地被状和藤本状4类。③根据其基本形态,可将观赏竹分为观形竹、观叶竹、观秆竹和观笋竹4类。观形竹秆、枝、叶整体、整丛或全林的姿态、外观秀丽清雅。观叶竹竹叶具色彩条纹或枝秆纤细低矮新叶茂盛,匍地而生。观秆竹节间或节环形状奇特,引人注目。观笋竹竹笋色泽鲜艳、美观,味鲜美,肉嫩质脆,营养丰富。根据其观赏用途,可将观赏竹分为绿篱竹种、地被竹种、盆景竹种、点缀竹种4类,约有100多种被广泛应用。华南地区应用观赏竹种类丰富,但随着纬度升高,应用观赏竹种类越来越少。

2 观赏竹在园林绿化中的配植实践

2.1 配植方式

2.1.1

自然式配植。在园林造景中,自然式配植往往比几何或对称式配植更具艺术效果,可以根据观赏竹不同种类的高矮、叶形、姿态、色泽各异等特点在空间上与其他树种或景观合理配合,能够达到很好的观赏效果。这种配植方式多在森林公园、旅游景区、景点应用,典型实例如武夷山景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2.1.2

适地适竹配置。因地制宜地选择生物学特性与栽植地立地条件相适应的观赏竹种进行配置,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时间、环境以及生态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结合设计景观的实际需要,基于观赏竹种的生态特征、生长发育规律,景观效果进行合理配置,如南方城市公园常见佛肚竹、青丝黄竹、泰国竹等弧植,凤尾竹球等列植,橄榄竹等群植。

2.1.3

协调一致配置。根据丛生竹、混生竹、散生竹的不同生态特性,协调搭配周围环境空间以不同视觉效果,使整个公共空间和谐统一。不仅突出竹子在姿态和色彩上的特别之处,体现景点的韵味,同时要使其和公园绿地、步行街道、建筑绿篱等和谐融合,以竹造景,竹因景而活,景因竹而显,如厦门万石植物园在不同旅游景点配置60多种丛生竹、混生竹、散生竹观赏竹种,大大提升植物园的文化品位。

2.2 配植设计

2.2.1

观赏竹种园。集中各类观赏竹种,建立大面积的园区,服务科研、旅游等。地处温暖多雨地带、适合散生竹和丛生竹的生长繁育的福建华安竹种园占地约60 hm2,共有30属330种竹种,被认为是国内种植面积最大、竹种最多、属性最全、功能最齐的竹子基地,为竹类科研教学、生产示范、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2.2

成片景观竹林。通常由大中型散生竹、丛生竹组成,如著名的四川“蜀南竹海”、浙江安吉“大竹海”就是由生长良好的毛竹形成成片的大竹林。而长沙麓谷公园则由成片的长沙青皮竹形成别致的竹林景观[3]。种有约2 hm2紫竹、方竹、罗汉竹、刚竹、凤尾竹等30多种竹种的青清园无疑为古漪园不负“绿竹猗猗”之名奠定了基础[4]。

2.2.3

点缀配植。在亭、台、楼、阁、堂、榭、庭院周围种植碧绿修竹能柔化建筑的硬朗线条,点亮单调的灰黑白,给古建筑带来优雅的画面感,渲染出诗画氛围,其意境与“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东方庭院设计的最高目标。与园林中的山、石、水、树木搭配可增加山、石、水的灵性,展现竹子的曼妙身姿,并与树木动静结合,成为园林设计的点睛之笔。黄金间碧玉竹、大佛肚竹、青丝黄竹、金镶玉竹、龟甲竹、粉单竹、小琴丝竹、花毛竹、鼓节竹、紫竹、狭叶青苦竹、筇竹、斑竹、黄竿京竹、黄皮绿筋竹、黄槽竹、黄纹竹等是较为理想的竹种,点缀配植被广泛应用到南方沿海城市公园、住宅小区、机关学校庭院绿化。

2.2.4

地被、花坛配植。地被竹常与草坪、花坛、假山等搭配,以凸显园林内生意盎然的景观,丰富视觉效果,如箬竹就可用于这一设计。翠竹、凤尾竹、鹅毛竹、菲黄竹、菲白竹等个体小、枝叶繁茂等就可稍作艺术创意和修剪而自成景致。一些因秆色、秆型发生变异而具观赏效果的竹类可在庭院、花坛中发挥作用,如粉单竹、粉麻竹、斑竹、丝黄竹、黄金间碧玉竹、花吊丝竹等就因其特殊秆色可做重要配色植物。方竹、龟甲竹、大节竹、人面竹、佛肚竹、实心竹、观音竹等秆型发生变异的则以其特殊形态与周围景观相映成趣[5]。

2.2.5

盆景盆栽。以竹、树、石等为物化手段,根据竹种的生物特性和生态学特征及经营性特点,采用一定的园林造景艺术制成独立式盆景,是通过艺术处理和精心培育,集中典型地再现大自然风姿神采的一种艺术品,也被称作盆中的园林艺术。竹类盆景有全竹、竹石、竹兜盆景之分,常用于室内和园林,以提升景致的品位[6]。用于竹子盆景的竹子通常个体娇小、外形特异、秆叶色泽鲜明,鸡毛竹、小金竹、风尾竹、人面竹、箬竹、菲白竹、菲黄竹、小佛肚竹、罗汉竹、四季竹等常用于盆景造型,广受欢迎。

3 观赏竹的美学特征

观赏竹类通常四季常青、姿态优美,比较符合园林美学要求和造景需要,并呈现园林的色彩、意境和形态上的优美。

色彩是一种最直接的审美感觉,是形成美的第一要素。观赏竹品种多样,主色调以绿色为主,大多数又具有黄绿色交替变换的特点,不少观赏竹还具有一体多色等特点。绿竹能唤起人们生理上的舒适感、心理上的希望感;紫竹往往能给人以华贵、妖艳和幽雅恬静的感觉;黄竹则会让人感受到华丽、温柔和快乐;竹子换叶时竹叶由绿变黄而逐渐掉落又能让人感觉到变迁之美,故色彩美是观赏竹在园林景观中的第一特征。观赏竹的外部天然造型,如个体大小、枝叶疏密排序、节间形态相关变化等可表现出观赏竹的形态美特征;观赏竹每年都经历出笋、长竹、抽枝、展叶、换叶等生长变化则可以体现出观赏竹的动态美。观赏竹在园林中既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还因其集清幽、挺拔、坚贞、刚毅等优良品格于一身,通过观赏竹的形象、内涵、风韵等,常能激发观赏者感情的联想与共鸣,让观赏者对其意境美回味无穷。

4 观赏竹的研究进展

4.1 观赏竹造型定型技术的研究

通过人为控制,对相关竹种刚出土竹笋施以特殊造型技术措施,可使之成为价值倍增的观赏竹。采用特型模具控制竹子生长形状和方向,使竹子竹秆长成方形、六角形、椭圆形、弧形、拱形、环形等艺术造型[7]。较为理想的造型竹种主要包括秆体通直、节间较长的方竹、桂竹、刚竹、黄古竹等。这样可以扩大观赏竹种的范围,增加观赏竹的数量。除营造景观竹林需秆体高大的竹子外,其他园林中配植用竹一般以个体相对矮小的竹子点缀。为使大中型竹子小型化,必须对新生竹株采取物理或化学矮化处理手段,比如剥箨和注射矮状素(多效唑、比久)[8-9]等药物,可以适当控制竹子高生长。关于药剂配方、注射时间、部位、浓度、次数以及剥箨时间等问题,都有必要帮进一步研究完善。

4.2 盆景制作技术的研究

作为浓缩了的园林艺术,盆景创作的出发点就是以最细腻、精致的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将园林艺术发挥到极致,是文化、艺术、栽培的集中体现。竹子是盆景的重要素材之一,经过化学和人为矮化处理的观赏竹常与其他植物、山石、水等相配置形成不同造型,表现手法一般有全株、特色、修剪、矫形、矮化。使用5种方式[10-12]创造不同意境,通常具有成形快,附加值高的特点。因大多观赏竹比较耐阴,竹子盆景适合场合较多,加上竹子本身的文化内涵较为丰富,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的产业。

4.3 防污抗污技術的研究

大多数园林绿化植物的防污抗污能力的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但竹类在这方面的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其实竹类在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和防污抗污等方面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树木。有的竹种是抵抗污染的先锋,如凤尾竹对SO2有较强的抗性,叶片大、叶面粗糙的竹种吸滞粉尘的能力较强[13];有的则是某一污染物的指示植物,如佛肚竹遇硫化物和氯化物气体污染后,叶片很快会由绿转黄再变红,直至凋落[13-15]。随着竹子在园林绿化中地位的不断提高,竹类植物防污抗污能力必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4.4 引种栽培的研究

不同于材用、笋用竹种较为先进的研究,观赏竹引种栽培技术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观赏竹的引种栽培基本原则就是适地适竹。根据不同的观赏竹类型,即散生竹、丛生竹和混生竹的生长特性,采取相应的栽培方法。通常散生竹是通过母竹移栽、埋鞭进行育苗的;丛生竹則是通过分篼、埋秆、埋节、埋蔸、侧枝进行育苗的;混生竹的育苗方式与散生竹类似[16-17]。例如过去北京极难看到竹子,近十几年己在几个公园成功引种几种观赏竹种,但冬天均需采取防冻措施。

4.5 生物学特性及抗逆性的研究

观赏竹的生物学特性和抗逆性即光合作用和抗寒性、抗旱性,是植竹造林或园林植物配置时人工选配观赏竹种的依据[18]。我国对竹子栽培、种植、加工、抗病虫害、遗传育种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竹子的抗旱、抗寒和光合作用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并仅限于少数竹种。我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所产生的环境绿化、保护等课题都对观赏竹产业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广东林科院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撑高竹、撑麻竹等优良竹种,有条件的科研院所,继续做好观赏竹种杂交育种的开发研究,对观赏竹的引种栽培、开发利用和丰富竹种资源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 观赏竹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竹子因为特殊的造型和结构成为“虚心”、“向上”、“有节”的品德象征,与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相吻合,因而受到了人们广泛的敬仰[19]。竹子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有遮阴、挡风、固土、制造氧气等良好的生态功能,是重要的生态、游憩、绿化美化和经济林树种[20-21]。

作为竹类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观赏竹类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公园广场绿地、绿色乡镇村庄、绿色通道、水岸、校园、社区等绿化。以福建为例,其沿海10个县市位于南亚热带,观赏丛生竹类一般不受冻害,因此在城区公园绿地、大学校园、住宅小区、开发区、旅游景点、环城主干道两侧等地,多采用观赏丛生竹。如福州、厦门几乎所有城市公园、大学校园都可看到佛肚竹、凤尾竹、黄金间碧玉竹、金丝黄竹等。福建农林大学拓荒广场弧植3丛泰竹,学院庭院栽植黄金间碧竹、凤尾竹球等。厦门大学校园内到处可看到大小佛肚竹、凤尾竹球、观音竹、青皮竹;厦门植物园观赏竹种多达60多种,所有近代住宅小区均有数量不等的观赏丛生竹种;厦门环岛路新建一座房车旅馆,以观赏竹为基调,每一独立房车单元弧植小佛肚竹、青砖墙边种植一排橄榄竹或紫竹、茶秆竹、金丝黄竹,明显提升房车旅馆的文化品位。

在福建中西部的中亚热带,有些观赏丛生竹种常遭受冻害,因此多选用散生、混生观赏竹种(如茶秆竹、橄榄竹、方竹、孝顺竹)和较耐寒的观赏丛生竹种,如青皮竹、小黄竹、吊丝竹、粉单竹等。永安市主要公路绿化均以观赏竹为主,永安、华安竹种园以繁殖观赏竹种为主,品种多达50多种。龙岩市绿化办在建设美丽村庄的绿化活动中,普遍选用观赏兼笋用的竹种,如新罗区规划建设美丽培斜竹乡,选用观赏竹种多达20多种。

参考文献

[1] 金川,王月英.观赏竹在沿海地区的开发实践与拓展思考[J].竹子研究汇刊,1998,17(3):10-16.

[2] 李桂香,李建友,王益民,等.观赏竹种引种与栽培试验[J].林业科技开发,2008,22(4):102-103.

[3] 刘玮,黄程前,黄滔,等.湖南观赏竹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12,39(6):66-68.

[4] 王爱民,李新国.上海古漪园造景与竹文化[J].竹子研究汇刊,2009,28(2):59-62.

[5] 郑清芳,连巧霞,郑蓉,等.观赏竹的园林应用、分类及评价分析[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2,22(4):295-298.

[6] 苏福妹.国南方观赏竹的开发与应用[J].林业科技开发,2003,17(3):60-62.

[7] 高峰,阳雄义,辉朝茂.园艺观赏竹类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J].竹子研究汇刊,2006,25(2):53-59.

[8] 刘碧桃,官凤英,范少辉,等.两种生长延缓剂对绿竹矮化作用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6(4):142-147.

[9] 谭健,王玉葵.盆竹矮化四法[J].中国花卉盆景,2002(2):22.

[10] 蔡建国,韩春,舒美英,等.观赏竹盆景艺术创作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06,21(1):88-91.

[11] 谢瑞霞.传统竹文化在盆景方面的诠释及竹盆景的设计[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8:20-25.

[12] 吴再兴,李欣.竹类盆景技术研究进展[J].竹子研究汇刊,2007,26(3):59-62.

[13] 蒲晓蓉,陈其兵.浅析竹类植物的城市生态环境效应[J].竹子研究汇刊,2006,25(3):59-62.

[14] 方志伟.南平市园林绿化植物抗酸雨能力的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3,23(1):9-13.

[15] 李庆军.观赏植物吸收居室甲醛能力的比较[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6:19-28.

[16] 陈迎辉,黄滔,廖菊阳.观赏竹类植物繁殖技术[J].湖南林业科技,2010,37(4):40-53.

[17] 黄滔,黄程前,刘玮.观赏竹栽培管理技术[J].湖南林业科技,2013,40(3):68-70.

[18] 张蕾,金松恒,方伟.4 种珍稀观赏竹光合作用特性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9,35(2):165-172.

[19] 梁天干,黄克福,郑清芳,等.福建竹类[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0] Bambusa vulgaris Schrader cv.Wamin McClure[J].Bamb,1966,72(5/6):162.

[21] BHAT K M,RENUKA C.Variation in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of Kerala grown rattans of Peninsular India[J].The Malaysian Forester,1986,49(2):185-197.

猜你喜欢
美学特征园林应用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现代审美变迁浅论
探讨藏族民间舞的美学特征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美学规划探析
凉山彝族雕刻艺术的结构骨架之美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