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学《饮酒》《春望》《武陵春》得到的启示

2014-05-30 10:48徐莉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饮酒古诗意境

徐莉

近两年来,随着中考古诗词考题的变化,对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要求也随之提高了不少,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又该如何有效达成“鉴赏”这一目标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有了几点启示.

一、精心设计诵读,准确传达诗歌的情感美

古诗教学要注重诵读,这是常识.因为学习古诗,不能完全依靠理性分析,更多的是要以来对作品的直接感受和体悟.然而,不少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花了不少时间指导学生诵读,效果却不明显.究其原因,与教师没有根据具体作品的具体特点进行诵读设计有关。

以《饮酒(其五)》为例,我在教学中通过多层次的循序渐进的朗读,引领学生读得字正腔圆读出了二三节奏,读出了抑扬顿挫,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诗歌的音韵美。而且,针对陶诗语气词平淡的特点,我巧妙设计了语气词加减法:让学生在读“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时,在句末先加上语气词“哪”字,读成“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哪)”,借助语气词,惟妙惟肖地传达出了诗人心中的感慨,然后再让学生不加语气词来读。这一设计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和感觉,效果一下就出来了。

又如教学《春望》,我根据《春望》感情充沛、富与感染力的特点,在诵读设计上尤其重在渲染情境和感染学生上下工夫,一方面通过教师极其投入的反复的示范朗读来传达诗歌情感,另一方面则通过播放背景音乐和图片等方式来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想象。这样的诵读设计,富与感性,形成了一个切合诗歌意境的情感氛围,有力地感染了学生,达到了以读入诗、以读促悟的效果。

二、直指作品核心,充分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中国古典诗歌讲究意境,而意境是具有整体性的,这就要求古诗教学注重作品的整体性。在教学设计中,若能注重把握作品的个性特点,找到恰当的切入点,提出直指作品核心的主要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就一定能达到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诗歌意境美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饮酒(其五)》,我结合陶渊明恬淡、平和的思想性格出发,巧妙抓住诗歌中的“有”和“无”这对反义词来设计主问题,由“诗中有什么”到“诗人心中有什么”,再到“诗人心中无什么”,引导学生由“象”入“境”,由“境”会“意”,再由“意”悟“美”,充分感受詩歌的审美境界和诗人的“悠然”形象,整堂课主线明晰,环环相扣,学生更是渐入佳境。

又如《春望》,在诗歌的题目中我就找切入点,提出了一个贯穿全课的问题:在长安城无边的春色中,诗人望见了什么?望不见什么?这一主问题把诗歌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情感聚焦到一个“望”字上面,设计极为简练,而且具有穿透力,由实及虚,由物及情,由表及里,有效地推动了学生对作品的品读感悟,躺学生真正地触摸到了作者的心灵,领略到了诗词之美。

这两节课在教学中的效果都是十分理想的,而这成功的关键就在与能直指作品的核心,凸显作品的核心价值,从而找到进入作品的突破口。

三、及时提供支援,有效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古诗教学中,学生有时会因为生活阅历浅而出现知其意而难体验其情的隔膜,有时会因为表达能力差出现有所悟却难以言的困惑。孔子有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优秀的语文教师会敏锐地抓住学生“愤”、“悱“的状态,给学生提供及时、合适的支援,推动学生往前迈一步,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教学《武陵春》这一课,在“细读品愁”阶段,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词人内心深处的“沉痛”,我引入了词人《金石录后序》中描述婚姻生活中“猜书赌茶”的一个片段,从其中传达出来的高雅情趣和无拘无束的欢乐中,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中所蕴涵的无限苍凉与刻骨之痛。这样的资料支援,使学生不仅能知“愁”,还能真正设身处地地感“愁”,从而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感受。

新课标呼唤古诗词教学“回归诗歌的审美本性,营造诗的意境,激荡诗的情感”,“能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崭新的目标与策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策略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它给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指明了新的方向.”教无定法”,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达成”鉴赏”这一目标,将是值得我们永远探讨的话题。

猜你喜欢
饮酒古诗意境
《适量饮酒》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饮酒,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品读古诗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与猫狗共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