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土文化的价值教育实践

2014-06-05 09:49骆殿兵
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乡土价值文化

■骆殿兵

基于乡土文化的价值教育实践

■骆殿兵

学校不仅是青少年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是青少年通过知识和技能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价值、践行价值的场所。思想品德课程作为一门以初中学生为基础、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理应成为价值教育实施的重要部分。基于此,笔者尝试建构一种基于乡土文化的价值教育实践形态,以引领学生回归到自然的社会生活中,使主流价值导向潜入学生心灵,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价值教育实践的意义

乡土文化,就是指与我们每个人出生地相关的历史地理、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古建遗存、名人传记、传统技艺等相关方面的一种物质或非物质的表现形式。乡土文化产生于学生成长的故土。这片土地上的风土人情、特产名品、古迹名胜等,学生耳濡目染,远比教材中的文字图片来得生动鲜活,贴近心灵。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指出:要结合当地和学校实际情况,重视对本土资源尤其是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和独特价值。所以,依据乡土文化进行价值教育活动,可以进一步敞亮思想品德课堂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回归生活“大课堂”,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从而使学生在乡土文化的浸润中,洒下人生的“第一粒种子”。

上学的孩子 资料图片

价值教育实践的内容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乡土文化特色各异。以江苏省洪泽县域为例,蕴含社会核心价值教育要素的文化,基本可以概括为下述三个方面:

文化创造与批判 “成长即创造。成长是生命体的自主创造,是在原来生命体的基础上,通过‘原生命体’的自我变革,形成了新的生命,这个新的生命便是创造的新个体。”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才智和人生经验积累,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文化瑰宝。洪泽县因依傍洪泽湖而得名,素有“水乡泽国”之美称。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汇集了被誉为“水上长城”的洪泽湖大堤、历尽沧桑的镇水铁牛、乾隆御碑、老子炼丹台、龟山巫支祁井等历史景观。据鲁迅先生考证,举世闻名的《西游记》中“美猴王”孙悟空的形象,即从淮涡水神巫支祁演变而来的。相传大禹治水,三至桐柏,擒获淮祸水神巫支祁,并将其锁于龟山之足,淮水始安。这显然是个神话传说,但却间接反映了中华先民与自然、洪水搏斗的意愿。学生登龟山觅“大圣仙踪”、考察大禹治水足迹及品读奇书《西游记》等活动,体会创造带来的人生乐趣和生命启示。

道教名山老子山,相传2500年前,道家始祖李耳曾在此采药炼丹,普救民众,后人不忘其德行,由此而得名,亦名丹山。这座充满神奇色彩的青山,从唐至清一直是文人荟萃、僧侣膜拜之胜地。通过多次带学生实地考察,了解道教、佛教文化曾经的繁荣,讨论本地宗教文化兴盛的社会背景。在探究性讨论中,一边引导学生们欣赏这些文化遗存的艺术魅力,一边引导他们用批判的眼光审视这些宗教文化中含有的扬善惩恶思想、伦理道德精华以及追逐虚幻世界、迷信蒙昧等糟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道德信念与责任 加拿大著名教育家克里夫·贝克在其著作《学会过美好生活——人的价值世界》一书中曾把系统价值分为基础价值、精神价值、道德价值、社会和政治价值等方面。在道德价值范畴,他认为应该包括“谨慎、责任、勇敢、自制、可靠、真诚、公正、无私等内容”。而我国一些学者则进一步认为,人生价值是价值教育的核心内容,信念和责任等构成了人生价值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引导内容。“价值选择和价值实现必须有坚定的信念作支撑。在当下的多元社会中,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执守,人就很容易迷失在物质追求中,难以践行自创型人生价值选择”。我国的乡土历史上,曾涌现众多坚守人生信念与责任的道德楷模。上古时期的大禹曾在这里抗洪三过家门而不入,成为中华民族公而忘私的典范;清代禁烟名臣林则徐戴孝奉命修建决口的洪泽湖大堤,与当地官民风餐露宿,经过数月奋战,恶劣的环境使林则徐积劳成疾,几次病倒在工地上。他的这种忠于职守的精神在洪泽湖区被传为佳话;为党旗增辉的“大湖鸿雁”——党的十八大代表、本县老子山镇邮政支局邮递员唐真亚14年来坚守投递岗位,一桨一桨划出了20万多公里长的“水上邮路”,用真情、真心、真爱架起湖区人民与党和政府的“连心桥”。

忠诚与仁爱精神 当代社会,对传统道德的失落和精神的彷徨,对道德准则、价值观的批判和叛逆成为一股思潮。这些“价值迷惘”现象,必然影响中小学生价值教育内容的选择。只有选择性对青少年进行价值引导和规范,才能逐渐澄清那些符合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的价值观念。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是极其严肃的伟大事业,通过培养不断将新的一代人带入人类优秀文化精神之中,让他们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立足乡土文化的民族精神承继,核心要素是忠诚和仁爱。“忠诚”不仅是对国家、民族、事业的忠诚,还包含对故土、乡亲等的真挚情感。“仁爱”则包含宽容、理解、慈善、悲悯等内涵,指向身边的人,推及所有人甚至物。它不仅仅是一种伦理,更是通过对天、地、人的思考而达到的一种人生境界和生命体验。

在乡土文化中,“忠诚”的榜样不胜枚举。带领学生走近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对“忠诚”的理解自然会深刻得多。“仁爱”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古人哲学思想核心,因为它建立了中国人对“人之为人”的基本理解。仁爱是什么,不仅是一种人格情怀,同时也是具体的行为方式。如,笔者执教《尊敬我们的老师》一课时,引入了植根基层,把爱献给农村孩子的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宋玉伟这一“乡土资源”,让很多学生流出了感动的眼泪,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水到渠成般地导引了课题。在学生中宣扬仁爱精神,其实就是在进行一种从善教化,培育他们明确的价值取向,让他们从本土历史人物的身影中寻找美德榜样,进而从生活中、校园里,从邻里、亲人、同学、师长等人身上,发现爱原来并不遥远,就在自己身边,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价值移情,为成长为—个对社会、对他人、对同类具有仁慈、关爱、同情之心的现代道德人奠基。

价值教育实践的实施路径

在社会实践中启蒙价值发现 所谓的价值发现,是指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从中发现显明的、蕴含的以及遮蔽的各种价值。教育是对人发展的价值引导和限定,其首要任务是要让学生知道珍惜人生那些关乎个体生存与生活质量的价值,比如生命、生存、健康、幸福、友情、尊重等。这都是人生最基础的价值,也称为“自足价值”。吴亚林博士说:“我们的教育缺少的是对这些自足的价值的发现,孩子被过早地引导要成为科学家、工程师、社会名流,而不是生活中懂得尊重、受到尊重、高尚、善良的人……忽视了孩子内心深处对高尚、善良的呼唤,忽视了人之生存意义和对人的本真理解。”例如,在执教《融入民族文化》(苏人版九年级第2课)一课时,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家乡传统文化资源”的社会调查。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民间走访、查阅资料等形式,分头对县域历史、人文景观、神奇传说、宗教文化、曲艺戏剧、民俗民风、名人名著、名产名品进行考察、整理,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活动结束后,进行了四种反馈:一是问卷调查,内容以反馈学生兴趣、情感体验及对活动的建议为主;二是学生撰写实践心得、报告小论文等,反馈出来的是学生个性及能力;三是活动总结,由老师总结活动情况,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以更好开展实践活动;四是成果展示,实践活动照片、展览、录相展播、实践报告评奖等。整个活动让学生在“亲历”中实现价值发现,从而拥有更精彩的人生。

在比较质疑中进行价值引导 价值引导即价值启蒙过程。“我们的教育实践活动总是或明或暗藏着一种价值引导,是投射、蕴含教育者的主观意趣的引导活动,这种主观意趣内含着教育者自身的价值选择和价值预设。另一方面,教育者的价值传输又是有限的,更多是作为启蒙者的身份,这意味着教育者的价值引导实际上是为了有效地启迪、敞开学生的价值世界,提高他们的价值判断选择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面对开放的、无限沟通的社会生活空间,能从容、自主地建构个人的价值世界,成为生活的主体。”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比较和质疑。因而,在教育过程中要设法引导他们将无意识的比较与质疑转化为自觉的对比与质疑,以真正提升价值理性。比如,在上述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在搜集、整理地方文化时,发现老百姓们喜闻乐见的曲艺项目淮海剧、玩花船、洪泽湖渔鼓舞、淮海琴书等,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流传甚广。但是,这些本土传统文化现在正面临绝迹,因为现代传媒的优势和大众特别是青年人的审美习惯的变化,已经让这些传统曲艺项目失去了市场。对本土传统文化究竟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地方曲艺是否有存在的价值?我们为保护地方传统文化所做的发掘、整理、宣传等是否有意义?为了澄清这一系列问题,先引导学生展开大范围的质疑和辩论活动,之后又邀请有关表演团体到学校现场表演。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的价值理性获得了培养,自觉成为学校主流价值的信仰者、坚守者和实践者。

在非教学情境中开展价值交流 价值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情感因素起主导作用。当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都确认处在话语权平等的情形下,双方都获得了尊重,才能为接纳对方观点做好准备。此时,开展价值商谈的时机可谓成熟了。许多学者认为,价值商谈,应该选择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进行,姑且把它称作“非教学情境”。因为在课堂上,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依据什么样打动人心的文本,都逃脱不了“灌输”的嫌疑,价值教育的实际收效远远低于生活化情境。这个观点,也是坚持选择价值教育融入发掘和研究本土文化过程的主要依据。运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展教育的事实证明:让学生走出课堂,无论是在博物馆考察,还是在田野山头寻觅;不论是深入民间访问,还是组织阅读典籍、辩论、撰写体会性文章、编辑专题片,孩子们都精神振奋,乐此不疲。他们绽放的笑脸,就是对基于乡土文化的价值教育实践的充分肯定。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普教重点资助课题“思想品德课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批准号:B-a/2013/02/078)、洪泽县2014年社科类研究立项课题“洪泽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批准号:C-14-2)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洪泽县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乡土价值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