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图书馆的振兴之策

2014-06-05 09:49凌艳梅
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中学图书师生

■凌艳梅

中学图书馆的振兴之策

■凌艳梅

这是一个新的阅读时代,人们的阅读形式及特点都在悄然发生变化。图书馆作为以传承文化、促进阅读的精神殿堂,尤其是中学图书馆,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新的问题。如何在新阅读时代,适应时代需求,更好地服务于中学师生,是中学图书馆亟需破解的课题。

课堂交流 资料图片

阅读行为正发生改变

身边一则事例正是新阅读时代图书馆尴尬境遇的表露:笔者有一个学法语的朋友,为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而移民加拿大法语区魁北克省,通过考试取得图书馆管理员资格,进入当地公务员系统,拿着不算微薄的薪俸,过着安逸的生活。但是没过两年,这个朋友又回到深圳,用他的话说移民生活“太过无聊”。作图书馆管理员,平时的工作内容之一竟是组织小学生来图书馆玩电子游戏,靠设电子游戏大赛吸引更多小朋友——因为图书馆要靠吸引公众的人数从政府获得经费支持。其实,这种现象不仅在发达国家存在,国内图书馆也存在读者流失的问题。不只是图书馆读者呈下降趋势,纸质媒体和纸质图书也面临着一次时代的阵痛,因为新阅读时代已在不知不觉中悄然降临。

在人类文明史上,阅读曾享有重要的地位。一般说来,根据阅读中触及的精神层面及阅读的特点,可以把阅读分为深阅读和浅阅读。图书馆的馆藏读物,自然最受乐于深度阅读的读者欢迎。而目前图书馆的困境之一,则在于深度阅读正在被浅阅读化解,享受深度阅读的读者正在快速流失。浅阅读,并非仅仅是对阅读深浅程度的简单分类,它是社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才有的阅读现象。从世界范围来看,浅阅读从属于阿尔文·托夫勒所说的“第三次浪潮”,这一世界潮流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显露端倪,而在最近10多年间则表现得尤为突出。托夫勒认为,第三次浪潮的传播,体现为典型的“弹片文化”特征:“我们被一些矛盾、零散的形象所包围,旧的观念受到考验,注入我们脑海的是支离破碎的‘弹片’。”人们生活在由“散漫、短暂的形象所构成的新文化当中”,逐渐习惯于新闻节目每隔几分钟插入30秒的广告,习惯于公交车上的广告牌,习惯于商品包装盒上的一段卡通,或者一条引人发笑的手机短信。

一般说来,浅阅读是一种不求甚解的、以消遣娱乐甚至感官刺激为旨的、匆匆进行的阅读形式。浅阅读的突出表现就是浅尝辄止:只求形象的生动而不问有多少思想内涵,只求语言的通俗性而不论精神上的积累,只求阅读的速度而不求甚解。浅阅读是一种阅读方式,又是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在其中找到了直截了当的快乐,时间在这种快乐中轻松易逝。浅阅读表现出消费文化的一些突出特征,包括快餐式、随意性、享乐化、碎片化等。所谓浅阅读,最突出的特点是“快”,表现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泛泛浏览。与传统阅读的精挑细选不同,浅阅读对阅读物的选择表现为很大的随意性。从杂志上的一组漫画,到网上的一条新闻,然后又跳到一条微信,阅读什么,又不读什么,多是出于兴之所至,而非用心选择的结果。

浅阅读不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早在进入网络时代之前就已开始萌生了。无可否认的是,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浅阅读成为当代社会的主流阅读形式。尤其是近年来,由于智能的手持终端出现、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阅读成为大势所趋。2013年4月18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我国18至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的接触率为40.3%,比2011年的38.6%上升了1.7个百分点。

中学图书馆读者情况分析

中学图书馆读者对象自然是本校师生。毋庸讳言,中学图书馆服务于有需要的师生,然而有需要的师生人数似乎在锐减。以笔者所在的深圳外国语学校为例:这是一所有着一校五部的规模,师生近8000人,被称为“深圳市基础教育名片”的一所品牌特色学校。本人所在的初中部有师生1700余人。老师是从全国各地选聘来的优秀教师,学生是由小学推荐再经学校面谈择优录取,师生素质较高。学校也一直提倡师生多读书、读好书,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每年学校都会向老师赠送一本由老师自选的教育教学类图书和一本老师自己感兴趣的综合类图书。2009年,学校获评为“广东省书香校园”。

初中部原图书馆曾有电子阅览室、教师阅览室、音像资料室等设施。自2013年学校改建工程启动以来,学校搬迁至过渡校区,因为地方狭小,设施从简,图书馆藏书大部分没有随学校搬迁,目前图书馆的功能几近弱化为开放的学生自习室,当然,这只是暂时的。学校改建之后,新图书馆面积将扩充,典藏图书、期刊和电子文献都将大量扩充。

从功用上讲,中学图书馆在如今的新阅读时代,真能一扫颓势,摆脱“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局面吗?以笔者个人的观察,如果仅从初中部图书馆借阅情况看,借书的师生越来越少了。这一现象的出现,既是中学生群体课业负担重,每天能够自由支配用来享受阅读时间十分有限的客观限制使然,也与新阅读时代中学生群体阅读风尚的改变密切相关;与中学图书馆自身服务也有一定关联,例如图书馆选购图书是每学期或每年集中购买,入库图书与时下流行各榜单推荐图书有一定的时间落差,潜在读者或因自购图书而不再借阅;也有图书馆借阅不够便捷,服务不够到位等诸多因素的叠加影响。

笔者所在校一项阅读调查,中学生每天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与使用手机和电子产品的时间,显然倾向于电子阅读,轻阅读。学生如此,老师如何?可以说,教师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任何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老师都要不断地学习积累,做课题做科研更是离不开学科前沿最新资讯。教师应当是学校图书馆的常客,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图书馆的常客的确是有,但数量微乎其微。这种现象的成因,不外乎以下几点:因为考虑读者群体主要为学生,图书馆购书资金有限,藏书和资料不能及时更新,导致图书馆不能为有教学科研需要的老师及时提供学科前沿最新图书和资料,影响教师借阅的兴趣。日益风行的网上订购以及网上资讯的便捷易得,也必然造成教师对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兴趣下降。可以说,由以上因素造成的读者流失,其实是中学图书馆的一个普遍性难题。

应对挑战:图书馆的新使命

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面对新的形势,中学图书馆仍有应对挑战的利器。从门庭冷清到人气高涨绝非不可能,要做的只是顺应时代变化,积极调整服务策略,增进服务意识,充分利用馆藏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师生。

中学图书馆应对挑战的利器——信息化生存 在当今这个属于“多样化的传播工具”时代,主导者之一是互联网。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代中国的传播格局里,互联网是一块与世界潮流基本同步的领地。虽然不求甚解、以消遣娱乐甚至感官刺激为主的浅阅读成为网络时代主流阅读形式。新阅读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却也打开了一扇窗——网络时代丰富便捷的网上资源。图书馆在传统的馆藏纸质品种——图书、期刊、报纸等各种文献资料外,普遍配置了海量的电子数据库,极大地丰富了馆藏资料,网络阅读也普遍为图书馆所用,体现就是各图书馆里“人丁兴旺”的电子阅览室。只要选好合作数据库,即可极大地扩充馆藏资源,为师生提供更多更专业的文献服务。

另外,日益完善的信息系统也为中学图书馆服务升级提供可能性。例如,近年兴起的“智慧校园”信息管理系统,正从高校普及至中小学。图书馆作为一个模块完全可以嵌入“智慧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为师生带来方便、快捷的服务,在物联网、云计算、海量存储等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包括学科信息的私人订制服务,皆有可能。

顺应时代变化,调整策略 做海量信息的导引者。中学图书馆尽管因只服务本校师生而规模有限,但纸质图书期刊资料也动辄过万,再加上电子数据库的海量存储,对于个人来说,穷其一生也难于尽览。中学图书馆要做好服务,让读者快速便捷地通过图书馆的信息检索系统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资料,这是吸引读者,引导读者回归的重要一步。新阅读时代,中学图书馆要为师生做海量信息的导引者,譬如,不妨从开设文献检索课入手,传授检索文献资料的方法和利用现代化技术的检索技能,提升学生文献利用能力。

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作好新书推介等项服务 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空间资源,除学校临时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之外,图书馆各功能室可以作为教师读书会和学生社团活动的固定场所,构建社团交流的平台。甚至可以像深圳书城知名品牌活动“深圳晚8点”一样,打造出学校图书馆自己的品牌活动,开展阅读指导工作。向师生推荐、宣传好书,做好新书推介工作。在批量购买图书前,先深入摸底,了解学生所需,有的放矢地购买图书,注意由浅入深进行书籍层次配置。每次购置新书前,听取学生的心声,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群,制订出图书采购目录。图书馆在阅览室门口和学校校园网页上建立“新书介绍栏”,由文学社社员或约请教师拟写新书推荐稿,展示优秀的读书笔记和精彩书评,每月更新。加速图书流转,推送入班。中学图书馆可以借鉴市图在各主要小区设立社区电子图书馆的模式,盘活馆藏资源,进行图书期刊推送入班的活动,在每层楼的走廊合适区域设立“悦读站”,放置书架和选定的适合该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图书期刊,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享受阅读的快乐。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依据兴趣自由分组,确立研究性学习课题。图书管理员根据社员们的研究方向,为他们列出参考书目,并指点他们做好文献摘编工作,有效积累研究素材,传授他们论文写作方法,使他们顺利地将研究成果整理成文。

依托文学社等学生社团组织,通过“悦读分享”活动,引导中学生深阅读。校园文学社团是培养学生特长爱好的一方园地。学校“外苑”文学社是全国百佳中学社团之一,办有社团文学刊物《外苑》;还有“梧桐诗社”“凤凰诗社”“深外话剧社”等多个文学社团。图书馆可以依托学生社团,开设文学欣赏讲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撰写书评,开展悦读分享会、书评比赛等,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深阅读的兴趣。只要充分利用图书馆各类资源,改进服务态度和服务策略,新阅读时代中学图书馆仍然大有作为。在校园里营造一个爱读书、读好书、用好书的小气候,带动更多学生遨游书海,让原本冷清的图书馆变得人气高涨不是梦想。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中学图书师生
图书推荐
在多解中学创新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