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文化”漫谈

2014-06-05 09:49■吴
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突破点用心学会

■吴 杰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一实验小学)

“用心文化”漫谈

■吴 杰

学校教育具备多特性,其中教育的文化性则是贯穿学校教育过程始终的唯一特性。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传统、校风校貌的综合体现。学校文化的形成应该是校长、教师和学生所具有的共有和共享信念,同时又与特定的学校历史传统相联系,是生长的、绵延的、至柔的,是一个习得交融创生过程,最终由内而外体现在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身上。它是学校的一种精神、一种气质,是无处不在的一种力量。

交流 资料图片

以文化建校为突破点

笔者所在校并不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品牌;它仅是一所起点比较高、现行地理位置比较好、正在稳步发展的新学校。目前,学校正处于提升期。要想更好地发展、形成品牌,就必须重新审视学校的定位,寻找突破点。这个突破点,就决定用什么方式去做后续的工作,以带来学校更持久的发展空间。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学校一班人找到了这个突破点,即文化建校,以文化建设来凸显学校发展方向。学校文化发展定位可用两个字来涵盖,即:用心,就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树立“用心文化”。

解读“用心文化”

“用心文化”是一种细节文化。这种文化的特质是向内而不是向外的。这里的内是指所有学生和老师,指他们的精神状态、爱好志趣。这一群人里,特别是孩子在小学期间能不能把心放在教学上,他(她)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与扩展自己。这里的外是指找最好的教育名家,把最时尚的教育理念带到学校里来。就小学教育来说,是不是真的需要那么多创新理念,是不是真的要有那么多的复杂思考,是不是真的要有那么多深刻的理念,是可以持怀疑态度的。中国教育历经百年,但就小学教育对人肩负的一种责任而言,其实没多少改变。它就是基础教育的起点环节,开始逐年逐级提升人的素质发展,促进人全面进步;而不是去树立一个高大目标,培养成什么什么样的人才

对此,我想很多人也有这样的认为,我们所培养的就是合格公民,帮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健身、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交往、学会心理调适,使他们在后天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教育,有更多的职业发展。小学教育给了他们一块恒定不变的基石,那就是属于人的教育,而不只是学科里的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每一所学校呈现的形态是千姿百态的,但责任和使命是不变的。

“用心文化”是一种点式文化。如果可以把学校文化大致分类,不妨可以分成构造型文化、线型文化和点式文化。构造型文化,它讲究框架结构,就像建筑物是从构成上做起来,新生学校都有这种特质。线型文化,它有着漂亮的流线,这种学校历来有什么样的东西存在,好几代的校长都会延续着这么做,老学校往往会有这种特质。点式文化顾名思义就是寻找到那个点,美丽的流线始于点文化,从一小点开始,逐渐化开来,由点到线,但是这一点要做得够好,所以,我们还在做这种文章,就像握着笔提一口气,深深的吸足墨汁,希望它化开来……用心的点从哪里做起呢,一个是对用心做阐述性的表达,一个是隐喻性的表达。如果有可能从小学教育就提出来一些直白的浅显的道理,这是我们能做到的,学校的每一个人都能表达他的想法是什么,而且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表达,这么一来,用心一定会有所收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最好的教育资源就在每一个教育者的身边。

学校管理理念

近年来,智慧管理、智慧教育、智慧教学被人崇尚。笔者觉得,无论在智慧还是道德的层面,“用心”都可以被用来解读智慧、道德,都可以被显化、被个性化成一种管理文化的实践。因此,在学校管理上,我们也同样选择“用心文化”作为学校的管理理念。简单讲,“用心”既是最好的智慧,也是最好的道德。前者足以注解教育者的能力与倾向,后者足以注解教育者的态度和质态。此二者,就是管理之要。于是在管理上,强调“用心文化”,要求老师、学生做到:第一,以“用心”统领所有。学校文化制度中校训、学风、教风、校风等繁复不堪,因此需要简明直白,这样才能使学校学生与教师深刻接受和领会。第二,用心成就智慧与德惠。在多元文化相融并存的时代,同样的“用心”可以有多种注释与解说,它们会有差异,但是,一定都是积极的,一定都是相融的,也一定是相互启发激励的。

6年来,笔者所在校凝炼“教育始于用心,教育现于用心,教育成于用心”核心理念,确立“一心一意,小有大成”的校训,宣扬“用心是慧,用心是惠”的文化价值,学校正以规范的教育管理、优质的师资队伍、特色的校园文化、丰硕的办学成果,倾力建构新的优质教育资源。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一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突破点用心学会
用心
用心熬一碗汤
二轮复习如何找突破点
用心,让家更有味
找到分级诊疗的突破点
面对复杂局面必须找到突破点
寻找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点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