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群力巧利用 竞争合作攀高峰

2014-06-05 12:39林瑞春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4年3期
关键词:养花美景竞争

林瑞春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不断地发生变化,自我意识开始增强,思维比较独立并颇具批判性,但这独立是在依赖中的独立,他们依旧渴望在群体生活中更好地学习。基于此,笔者拟从目标的制定、竞争氛围的营造、合作条件的创造三方面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群体心理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目标一致同价值

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方向,明确的目标可以让学生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动力,在群体心理中,群体成员之间的共同价值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明确一个目标,而这目标不仅局限于教学目标,更多的是要让学生明白为何要学好语文,旨在创造共同的价值取向。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喜欢被尊重,若教师只是一味地自作主张,充当控制者的角色进行观念灌输式教育,那学生会更加叛逆和抵触。教师应该倾听学生们的看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学科的特点,结合课文和实例,在自主讨论和思想的碰撞中,让学生结合体会客观地分享自己的结论,萌发学好语文的决心并为之不断努力。

例如,在学习课文“养花”时,教师可以抓住时机,结合课文传达的思想来进行渗透式教育。在学习完生字、课文之后让学生自主讨论“养花的乐趣”。“养自己能奋斗的花”给以我们人生启迪;“养花要摸门道”说明养花可以增加知识;“养花使人喜悦和忧伤”说明有喜有忧也是一种乐趣。此后,便可让同学们结合自己学习的经历,谈谈自己的榜样和学习的乐趣。在倾听学生们的看法之后,教师分享自己的经验,告知学生:学习如同养花一般,需要精心呵护,在不断摸索中感受忧愁和欣喜,并不断增加见识,争取面对日常琐碎生活也能有自己的感悟和想法,延长生命的广度和深度。

二、竞争氛围活课堂

紧凑的教学安排令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开始体会到学习的压力,情感的日益丰富让他们的心思开始多样化,自我意识开始增强,喜欢被关注。在教学中若适度应用此种心理,可营造一个竞争性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良性竞争中巩固学到的知识,大胆分享自己的体会,在寻求认同感的同时满足学生被聚焦的需求,从而让教学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课文“落花生”时,文中的重点在于领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一句话的内涵。在大方向确定的基础上,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或互相佐证,或相互违背。教师可以举行辩论赛,让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许有学生会觉得在当今时代,“碰瓷”、“老人污蔑路人”等现象的发生证明:有时候,做好事反而会引祸上身。争取让学生在搜集论据和争锋相对的思想碰撞中有自己的主见,在活跃课堂的同时也拓展学生的思维。还可比比谁搜集的材料多,让学生寻找相似的文章,比如老舍的《落花生》、茅盾的《白杨礼赞》等,包括《小草》等励志性歌曲,在比拼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

三、合作安排固基础

竞争氛围的营造可以活跃课堂,但合作的安排依然是必不可少的。在竞争中对手的激励作用可以让学生不断进取、弥补自身不足而奋力向前,而合作则可以帮助学生将资源更好地共享,巩固已有的基础,融入集体的生活,更加积极向上。语文的教学主要集中于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有助于将课堂延伸到日常生活中,保持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维持对问题的思考,提高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时,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自读古诗,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纠正字音,并将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并分享自读感悟,交流学习体会,学到了些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在质疑和介意的过程中理解诗意,在此期间提醒学生注意“潋滟”、“空濛”、“西子”的解释。小组讨论之后再进行各组的分享,呈现各组的学习成果,鼓励大家用不同的方式来呈现西湖的美景,演绎古诗中所传达的西湖美景的多姿多彩。同时激励各小组在课下搜集关于美景的古诗,归纳出描写美景的手法,并尝试为自己喜爱的美景赋诗一首,旨在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有着很深远的影响,在学生进行合作之后,教师应该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各小组进行集中展示,分享自己的观点,然后让各小组之间互相评价。各种反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经验,从而领略古诗的韵律美,教师也可更好地开展活动,让学生体验在群体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快乐。

学生群体心理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课题,教学更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细细琢磨的学科,将学生群体和教学相联系,通过“目标一致同价值”、“竞争氛围活课堂”、“合作安排固基础”,相信可以开辟教学的新途径,开创高效课堂新局面。endprint

猜你喜欢
养花美景竞争
筼筜美景
独特美景
我爱养花
养花
乐在百日养花中
养花
海洋美景
田园美景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