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教学中激励机制的运用

2014-06-05 10:03戴权珍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4年3期
关键词:长征激励机制红军

戴权珍

古人说: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激励机制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本学期我上了一节教研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红军长征不仅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更带领中国革命走过挫折、走出低谷,最终走向胜利。教材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为主题,围绕“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这两条主线展开,对文本进行了整合删减,使得学生对红军长征的线索十分清晰,并且通过重大事件形象地呈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历经千难万险、最终战胜逆境的雄壮画面。在教学设计时,我将整篇课文纳入“重走长征路”的设计情境之中,通过结合历史图片、史料和视频等资料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素材,也让学生切实感受长征的氛围。在教学中,我利用小组合作、大组竞争、相互补充、互相激励的方式,既通过学生活动来突破重难点,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文将就课堂环节设置中的激励机制的运用做简要地分析。

一、设置情境活动,激励学生

情境活动不仅仅是一个框架,要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情境的氛围还需要多种手段的辅助。多媒体的背景的设置,我选择了2006年曾经轰动一时的央视主持人崔永元带领26名志同道合的选手重走长征路的一组图片,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找到对本课活动的认同感。在活动的具体安排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当年红军坚强、勇敢、团结、奉献的精神,也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性,我将班级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理论组、故事组、江河组和城市组,每个活动组大概有三个小组参与,他们之间还可以互相竞争、互相补充。

二、设立奖励机制,激励学生

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我在设置四个小组活动的同时,按照每个小组活动的内容设置“星”,并鼓励其他小组抢答抢“星”。而最终得“星”最多的小组将会获得一张“长征突击小组”的荣誉奖状,得“星”最多的三位同学将会获得“长征突击小能手”荣誉称号。这一奖励机制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在课堂展示交流环节,“理论组”在板书过程中抢答“故事组”的内容,纠错并且多写出了两个故事题目,还深情地讲述了“丰碑”的故事;在理论组探究长征原因时出现问题,其他小组纷纷举手抢答,在多个同学共同补充下,最终归纳出最佳答案。在这一环节中,我更关注学生在小组的表现,请平时不太积极的学生作为小组发言人,而在小组竞争的氛围下,也让学生感受到团结、合作带来的优势。这一机制的设置旨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长征精神的内涵———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结合生活实际,激励学生

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可以继续为本组加“星”,请学生讨论我们从红军战士的身上学到了哪些革命精神,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经过短暂的讨论后,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学生们的小手举得密密麻麻,于是我采取了小组接龙的方式,接不上的小组不加“星”,阐述合理贴切的小组可加两颗“星”,这样让沸腾的课堂回归实效。学生纷纷从自身入手,结合长征过程中的感动瞬间,畅谈长征精神对于自身的启示。最后,我们齐读长征精神主题———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看看红军老前辈。这样的课堂不仅仅是热闹,还真正达到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升华了长征精神,也升华了本课的主旨。

激励机制的方法多种多样,只有我们巧妙地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达到由“学好”到“好学”的目的。也只有我们更好地引入激励机制,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具吸引力和活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长征激励机制红军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再唱十送红军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