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教材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以小学数学《十几减9》为例

2014-06-07 10:00王洁
成才 2014年12期
关键词:圆点点子小棒

■王洁

研读教材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以小学数学《十几减9》为例

■王洁

教材是承载课程理念的主要载体,是主要的教学资源,也是教与学的主要凭借。如何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在执教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十几减9》这一课时,让我深有体会。

【教学片段】

十几减9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计算十几减9,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试题。

2.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理解计算十几减9的算理,掌握计算的方法。

3.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探究意识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用“破十法”计算十几减9的算理与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课前口算:9加几、10减几)出示算式15-4,让学生直接说出得数。结合小棒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二、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课件,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能不能提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将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怎么列式?15-9为什么用减法?

2.操作交流,理解算理

(1)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

比较算式15-9与15-4,它们有什么不同?5减9不够减,怎么办呢?

如果一个圆点代表一个气球,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点子图(有10个圆点、5个圆点、4个圆点、6个圆点各一张)。想想你怎么从点子图中拿出15?(先拿出10个一张的,再拿出5个一张的)为什么这么拿?

你们可以在点子图上圈一圈,想想怎么计算15-9。

(2)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

(3)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边说,老师边用算式记录过程。

连减法:先从15中圈走5个,再圈走4个,还剩6个。

为什么还要再圈走4个呢?(9可以分成5和4)15-5-4=6

破十法:把15分成10和5,从10里面圈去9,把剩下的1和5合起来就是6。10-9=11+5=6

(4)再次动手操作,重点指导学生借助操作理解“破十法”的算理。结合过程,说说是怎么计算的。先算……再算……

(5)做一做。

如果换做用小棒摆一摆,怎么算11-9。能用式子表示计算过程吗?

不操作,能直接说说怎么计算16-9。

3.回顾算理,总结算法

观察今天计算的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出课题:十几减9)说说我们是怎么算十几减9的?

都是先算10-9,这样的方法叫做“破十法。”

这是我第一次执教改版后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当定下这个教学内容时本觉得很简单,教学步骤应该可以效仿一年级上册的《9加几》。但静下心来研读教材时,才发现有一些疑问让我困惑。

旧人教版教材这个内容是借助操作小棒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通过拆开一捆小棒,学生很容易体会“破十法”的含义。可新教材改成了点子图,琢磨了很久,不明白为什么要改成点子图。心想既然把小棒改成了圆点,一定就有改动的理由。可是怎么呈现才能让学生体会“破十”呢?第一次上课,在研究如何计算15-9这个环节时,我既采用了教材的点子图,又引进了小棒操作。我是这样设计的:如果一个圆点代表一个气球,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点子图。你们可以在点子图上划一划、圈一圈,也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算一算。要求布置下去后,学生开始操作。可是出现了以下两种状况:一是学生没有关注到15个圆点图老师是分成10和5呈现的,所以在圈、划时很随意,我的目的没有达到;二是个别学生用小棒去摆15-9这个算式时,根本没有明白老师的意思。所以整个操作下来,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在点子图上圈、划。然后我又提出怎么用小棒帮助计算15-9这个问题?这时学生就明白了要拆开一捆小棒,先用10去减9。这样就使得中间的操作过程很拖沓,效果没达到,练习量也不够。

三、研读教材,不断反思

课后回头再想想新授课环节,觉得应该将点子图和小棒两个操作分开进行,其实教材上也是这样安排的。例题呈现的是在点子图上圈,“做一做”第1题则是用小棒摆。所以我应该在点子图的操作上做好文章,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小棒可以用1捆和5根表示出15的组成,点子图何尝不可呢?其实我只要将15个点子图的呈现方式改变一下就能强化学生对“破十法”的理解。“如果一个圆点代表一个气球,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点子图(有10个圆点、5个圆点、4个圆点、6个圆点各一张)。想想你怎么从点子图中拿出15?(先拿出10个圆点一张的,再拿出5个圆点一张的)为什么这么拿?”新授环节这样改过之后,学生就能很清楚地看懂15被分成了10和5两个部分,可以从10里圈走9,还剩下1和5合起来,得到6。也可以先圈走5,再从10中圈走4。

新授环节调整后,在“做一做”第1题中借助摆小棒巩固“破十法”。这样处理要求明确、层次清晰,也留出了学生练习的时间。所以我不应该一开始就受限于已有用小棒的经验,而应该多思考新教材改编后的意图。

研读教材,应是开展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和基础工作。研读的扎实与否决定着教学设计是否有效,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教师要用智慧读出教材中蕴涵的智慧。在深入钻研教材时,还应该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同时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和教参作深入细致的研读,而且需要自觉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增加一些可以作为背景的东西,并把这些东西内化,变成对教学有用的东西。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国家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作者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圆点点子小棒
巧猜点数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洛斯警长的终极挑战⑩
一起数小棒
洛斯警长的终极挑战
好点子不足以支撑好买卖
巧移小棒
点子摇滚怪杰 Dan Deacon 12月启动中国巡演
连一连
让人惊叹的极客好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