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环导学”教学模式的流程

2014-06-07 10:00程凤
成才 2014年12期
关键词:五环折线当堂

■程凤

小学数学“五环导学”教学模式的流程

■程凤

“目标管理、自主质疑、互助探究、交流提升、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简称“五环导学”数学学习模式。“五环”是指数学学习中的五个环节,分课前和课中两个阶段完成。这种学习模式能够有助于促进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发展解决实际问题、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合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这与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课中学习的具体流程图如下:

“五环导学”数学学习模式是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前提下,以学生学习为主的一种数学学习模式,它重在学生自学、课堂互助探究、交流提升、教师点拨和当堂训练。

“导学”是指借助学案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数学学习运用“五环导学”的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体验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成功乐趣;而教师借助“学案”平台以导贯穿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引领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从而实现高效教学向高效学习的转化。

在“五环导学”模式中,学案的质量和使用是关键的因素。教师课前需要认真研读教材,彻底把握教材、把握学生,注重搜集多种资料,在尊重学生实际和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分层导学案。导学案的编写要精细且容量要适中。

一、目标管理环节

导学案要提前一天下发。学生要根据导学案的指导,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在学案导学的帮助下,开始初步自主学习。

下面以《复式折线统计图》(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一课为例,说说“五环导学”的流程与要领,明确教师课前准备事项及学习卡的内容(如图1、2)。

图2

教师课前要抽查学案,了解学情,二次备课,以学定教,制定出课堂学习的新目标。课堂上出示课堂学习目标,在学案导学的帮助下,学生开始进一步的自主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学习卡内容可以如图3所示。

学习目标还将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情况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归纳、总结、整理和反思,从而达到知识系统化的目的,最后让学生对课堂表现和效果进行评价。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重点、难点可以如图4所示。

二、自学质疑环节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当堂非常明确的“自主学习目标”的要求下,在学案导学的帮助下,进行自我调控的自主学习活动。这一环节分两阶段完成。第一阶段,根据自主学习的要求,学生课前通过预习课本,初步完成学案内容。第二阶段,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解读文本,完成基础知识、基础题目,从总体上初步把握文本,达成基础性目标。在这一环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具体的学习目标任务,它是一个独立思考、快速思维、或者强化识记的过程;该过程需要体现分层教学,对不同层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对疑难问题,学生要力争实现自主攻破,努力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带着成就和展示的欲望、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入互助探究学习环节。课中自学时间的长短由教师根据学案完成情况而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学习指南卡内容可以如图5所示。

三、互助探究环节

这一环节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主要针对学案的内容进行学习和组内交流、碰撞、探究,课堂上让学生大胆说话,主体参与、合作探究,尽可能地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同时通过组内交流可以让学生表达不同的多样化的思维,并相互启发、相互沟通,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能力,达到在分享中实现共赢的目的。有时采用分组分任务形式,有时采用分组不分任务的形式。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小组互学卡内容可如图6所示。

图3

图4

图5

图6

教师在此环节中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将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组内交流。形式要多种多样,教师一要巡查,最大限度地掌握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况,二要在重难点突破上进行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最终的探究成果,为成果交流展示做好准备。

四、交流提升环节

本环节主要是全班内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成果的交流展示,可分为课前定向展示和课中不定向展示。每个学习小组推选代表拿着题板进行展示。展示过程要求每个学生要注意倾听其他小组的不同观点,并积极进行质疑、补充、纠正和评价,实现学习成果的交流和共享。学生在展示、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和借鉴,对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使知识转化为技能。另外,对于学生自主学习中有疑惑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在班内形成“兵教兵”的浓厚学习氛围。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汇总交流展示中的问题,把握课堂教学的、关键点、易错点、疑惑点,及时进行点拨精讲。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交流提升内容可如图7所示。

在教师精讲点拨过程中,重点要放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和解题规范化的强调上。注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要善于做好课堂笔记,将重点知识加以记录,将老师的讲解与点拨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做好笔记,将知识当堂消化吸收。教师要恰当地评价和激励学习团队,燃起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展示,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提升学习能力。

五、当堂训练环节

在本环节中,要强化学习目标,构建学习模型,应用学习方法,形成学习技能。当堂内训练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根据学习的重难点以及疑惑点,选择有代表性、梯度性、量力性、发散性的题目,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训练题组,并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班级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有效训练、当堂检测中巩固自己的所学,找到知识的遗漏点,在矫正、总结中提升素质,实现“堂堂清”。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当堂训练卡内容可如图8所示。

当堂训练中,训练题的设计要做到:一是训练题设计要有层次,体现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二是训练题设计要关注三维教学目标;三是设计要突出重点,注意疑点;四是题目要有代表性和拓展性。学生通过完成当堂训练题更进一步验证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同时也可提出新的质疑。教师课后要全批学案,巩固学习成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小组学习小结卡可如图9所示。

图7

图8

图9

(作者单位:武汉市武昌区柴林小学)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五环折线当堂
平面分割问题的探究之旅
初中化学当堂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
不怕死的留下
折线的舞台——谈含绝对值的一次函数的图象
小学高年级数学当堂练习设计有效性例谈
折线
折线图案
为什么奥林匹克以五环为标志?
“当堂检测”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五环数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