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九斗碗

2014-06-09 09:50彭忠富
饮食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绵竹主人家盘子

彭忠富

绵竹市西北部属龙门山区,东南部为成都平原的一部分。绵竹自古物阜民丰,清人李锡铭曾在一首竹枝词中写道:“山程水路货争呼,坐贾行商日夜图。济济真如绵竹茂,芳名不愧小成都。”成都是四川的美食之都,绵竹既然敢号称“小成都”,当然在美食上也有其独到之处。绵竹人是典型的好吃嘴。他们不仅爱吃,会吃,还特别善于做吃的,九斗碗就是绵竹乡村宴席的代表。

在四川绵竹为代表的成都平原地区,凡是红白喜事,包括平时的满月酒、生日酒、上梁酒,甚至春节转转会请春桌,都要请亲朋好来相聚,大吃一番,俗称吃九斗碗。“斗”在四川方言里,意指大的容器,用九斗碗来称此场面,也是赞其菜多量足的意思。称之为“九斗碗”,是因为一般每席有九碗菜。民间视“九”为吉数,有“九九长寿”、“九子登科”、“天长地久(九)”等说法。这样的宴席,“九大碗”是起码的标准。

当然,也有贫穷人家放七碗或有钱人家放十一碗的。但绝不能放八碗或十碗。在川西坝子上,喂猪的猪槽一般都是用石头做的,民间相沿,把“吃十(石)碗的”作为骂人是猪的隐语,所以不能用十碗菜来招待客人。而桌上的菜不能摆八碗,则是因为开席的时候一般会有讨口子前来贺喜或哭丧。他们往往走到哪唱到哪,见到什么唱什么。由于不管是红喜还是白喜,主人家都信奉“客走旺家门”的道理,对于前来捧场的乞丐,都要热情招待。只不过他们吃的不是招待客人的几样菜,而是一人一碗盖浇饭。这样一来,一张八仙桌,刚好是八个人八碗饭,所以川西民间就把放八碗饭的称做“讨口子席”。因此,八与十这两个数,是办席必须忌讳的。

“九斗碗”因其多摆席于农家院坝头,又称“坝坝筵”。坝坝筵最能体现出绵竹人的食俗——要吃出味道,吃出氛围,大有讲究。在形式上,食客要多多益善,至少有十桌才算像样。只要是红白喜事,都会把平时不大走动的亲戚请完。四川人都是竹根亲,一辈亲,二辈表,三辈四辈认不到。平时走动的都是至亲,如果家里老人还在,那么红白喜事也会请那些三四辈的表亲,这样的坝坝筵实际上具有认祖归宗的意味。

远亲不如近邻,其实邻里关系处好了,比亲戚还管用。家家红白喜事,照例都要请邻近院落或者本生产队的老老少少,这样坝坝筵一般都是三十桌左右。实际上,红白喜事也是检验主人家人脉的试金石,如果你家结婚或者嫁女,仅仅那么两三桌客,是会被大伙儿看不起的。这样的坝坝筵,旮旮旯旯都是人喊马叫的,碎娃家也多,到处都是他们穿梭跳跃的身影。坝坝筵简直就是乡村的狂欢节,大户人家讲排场,还会请人来唱戏或者放囤子烟花。

芙蓉蛋、清蒸鸡鸭、蒸杂脍、甜烧白、咸烧白、粉蒸肉、蒸肘子、宫保鸡丁、韭黄肉丝、鱼香肉片、白油肝片、椒麻鸡块、火爆双脆、糖醋里脊、白汁三鲜、酱烧肘子、姜汁热窝鸡、粉蒸鸭条等,都是“九斗碗”里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菜肴。“九斗碗”热闹倒是热闹,就是消耗的菜品相当多,有时两头肥猪也不够吃,更不用说那些鸡鸭鹅兔了。因此家里要办事,开年就要请算命先生把日子算好,然后就要养猪、养鸡鸭等,不然庞大的开支负担不起。坝坝筵吃饭如同大兵团作战,因此乡村厨师也不止一位,有专门立灶炒菜的,有负责蒸菜守笼屉的,有负责切菜的,有负责做饭的,当然也有洗菜择菜、洗碗上菜这样的帮工。大家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这次坝坝筵办好。因为这种筵席中蒸菜及腌腊较多(都是肉类),行话叫做“三蒸九扣”(锅蒸、笼蒸、碗蒸),故民间又将专做“九斗碗”筵席的乡村厨师唤做“油厨子”。

过去乡村厨师办席桌只带碗筷和炊具,主人家还得四乡八里借桌子、板凳,每家的桌凳还要用粉笔在里面打上记号,写上桌子主人的姓名。坝坝筵都是摆在晒坝里,堂屋也许会摆两三桌。堂屋里供有家神菩萨,有神龛,只有主人家认为重要的客人,比如长辈或者官员,才能在里面用餐,以示尊重。坝坝筵大部分桌凳都在晒坝里整整齐齐地摆着,大太阳或者阴雨天在露天坝吃饭都不太好,因此主人家还得用晒垫搭棚,牵上电线,点亮电灯照明,这样就可以遮风避雨了,夜宴也能顺利进行。而现在乡村置办坝坝筵,非常简单,有专门出租篷布和桌凳的,主人家一个电话,就可以给你办得“巴巴适适”的,你只需要出钱即可。

数十上百人聚在一处,在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后,于漫天青烟中自由组合,或者按男女的区别,辈分的高低,分散坐于一张张八仙桌旁,伸箸畅食,举杯畅饮。不远的地方,随地而挖的土灶上叠着高高的蒸笼,热气腾腾,简易的案板上堆满菜肴、餐具。腰拴一截油迹斑斑围裙的厨师们飞快地挥舞手中的锅铲或菜刀,一碗碗菜流水一样地端上桌子,主人家一桌一桌挨着敬酒、散烟、发红包,不停地招呼客人说:“请得俨,吃得淡。人手少,菜不好,大家多多原谅,自己照顾自己哦……”而客人们则会说:“只有百客没有百主,你看我们撇脱得很,都会自己照顾自己。”一般说来,碎娃家多的桌子最先散场,他们也就图个热闹,然后就下桌子玩去了。吃得最久的则是喝酒的男人们,喝酒费菜,特别是老年人。他们特别讲礼,拈菜不能连续拈,不能在盘子里翻拣——那是饿痨饿虾的表现,没有教养。拈完一筷子,就开始“摆条”、“冲壳子”,前三年后三年,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情一摆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可以从中午绵延到晚上。而年轻男人们,则逐渐学会了互相敬酒,敬酒还得来点酒文化,说点理由,要不然别人就不喝。这就是川西坝子农村吃“九斗碗”的热闹场面。

过去坝坝筵在上正菜之前,会摆放一些干盘子。因为乡村办事多选在冬腊月,这时干盘子的主角就是农家腌制晾晒的腊肉、香肠、腊鸡、腊鸭、腊排骨、腊猪心、腊猪肝、腊猪肚等,还有就是白瓜子、黑瓜子这些炒货。过去走人户,不一定全家人都得去,因此可以包点干盘子回去给家人分享。大家都这样做,已经成为习惯。而现在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包干盘子回家的已经绝迹了。

至今成都附近的双流县还流传着这样一首《九碗歌》:“主人请我吃饷午,九碗摆得胜姑苏。头碗鱼肝炒鱼肚,二碗仔鸡炖贝母。三碗猪油焖豆腐,四碗鲤鱼燕窝焯。五碗金钩勾点醋,六碗金钱吊葫芦。七碗墩子有块数,八碗肥肉啪噜噜。九碗清汤把口漱,酒足饭饱一身酥。”九斗碗已经成为民歌的内容,其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责任编辑/刘洋endprint

猜你喜欢
绵竹主人家盘子
清代绵竹年画《迎春图》艺术特色分析
勤快狗和懒惰猫
好桶与破桶
比比谁的盘子光等
判断:哪边小,哪边大
阿凡提巧装盘子
“撕”掉的盘子
盗墓黑手伸向汉晋“绵竹城”
郁金香花瓣
如此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