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之手叩开个性化发展之门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引领县域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

2014-06-15 15:51江苏省常熟高新区
中国科技产业 2014年7期
关键词:科技园产学研江苏省

◎ 江苏省常熟高新区 张 燕 杨 晋

创新之手叩开个性化发展之门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引领县域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

◎ 江苏省常熟高新区 张 燕 杨 晋

位于常熟高新区的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创造出全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的一个崭新模式,即采用“企-园-校”逆向思维建园,地方企业需求和产业升级被坚定不移地放在第一位,多所高校异地共建大学科技园。高校专业联盟可提供技术上的强大支撑,契合地方产业升级和企业需求,解决了长期以来校企产学研合作一直存在的若即若离“两张皮”现象。

整体概况

依托教育部“蓝火计划”、江苏省科技镇长团试点工作,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由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常熟理工学院等20多所高校和常熟市政府合作共建,是全国首家设立在发达县域经济中的国家大学科技园,也是全国首批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之一。

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自2008年底启动建设以来,依托共建高校的科研、人才、信息、装备、技术等资源,结合地方优势产业、企业需求,重点发展高端基础器件、新兴行业电子、新型节能环保、现代科技服务四大核心产业,着力打造“创意、创业、创新、创研、创优”五创基地,已投入建设资金超13亿元,启用孵化、加速面积13.5万平方米。

主要措施及做法

(一)以地方需求为主导,创新建园思路

目前国内90多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基本以各个大学为主导,出发点在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长期以来,校企产学研合作一直是“两张皮”,高校、科研院所更关注成果的科学价值和技术的先进性,而企业却主要关注新技术能产生多大经济效益。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对“两张皮”说不。“我们是政府主导下的联合共建,地方企业需求和产业升级被坚定不移地放在首位。”这是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鲜明的建园思路。“针对常熟产业集群的整体需求,我们通过专业组合的方式,把多个高校联合起来,用专业联盟对接产业联盟。”这样就避免了20多所高校各自为阵。围绕企业需求展开产学研合作和科技创新,高校和企业被牢牢捆绑在一起,企业的需求位于第一位,打通了科研成果向市场产品转变的“最后一米阻隔”。

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科创大厦

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对入园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实行高校和企业“绑定申报”。一项科研成果要想进大科园孵化,必须有企业搭配,用市场力量推动产学研;科研成果如果还没找到下家,大科园依托所在常熟高新区的产业基础,用“有形之手”从中撮合。

(二)以科技镇长团为抓手,提升合作质量

常熟抢抓科技镇长团试点工作机遇,先行先试建立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承接科技镇长团派出高校科研资源的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平台。江苏是科教大省,拥有各类高校100多所,各类研发机构4000多个,位居全国前列,科教资源十分丰富。经历乡镇企业、开放型经济两次转型之后,江苏县域经济正处在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的第三次转型,对科技资源的需求极为迫切,但双方总是“各干各的”,凑不到一块去。科技镇长团制度是江苏省委的一项创新战略举措,旨在借此加速推进地方科技创新体系的形成。第一个试点城市就选在常熟。2008年10月,由江苏省委组织部牵头,根据常熟的产业特征,从省内14所高校有针对性地选出了15名教师组成第一批科技镇长团,进入常熟各个经济板块担任党政副职。科技镇长团最大的优势在于团队作战,协同创新。与以往零零散散、各自为战的“挂职”不同,“科技镇长”集中食宿,通过每周例会、集体调研、科技沙龙等活动,一起分析企业情况、探讨解决难题,往往会产生跨区域、跨高校的合作,“每个科技镇长背后,往往是一所或几所高校的资源。”“科技镇长”具有双重身份,既是高校的特派员,又是企业的“父母官”,还懂技术,经他们牵线搭桥,校企双方很容易走到一起。“‘科技镇长’就像‘双面胶’,一下子就把校企双方紧紧粘住了!”

(三)以校地平台为支撑,加快创新步伐

截至目前,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已集聚了一批高校院所的创新平台。上海交通大学(常熟)科技园、浙江大学(常熟)光电技术国际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常熟)科技园、南京师范大学(常熟)发展研究院、苏州大学(常熟)低碳应用技术研究院、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金属多孔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校地合作平台蓬勃发展。依托校地合作平台,大科园已入驻创新创业企业超160家,国家“千人计划”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姑苏人才、常熟市领军人才等各级各类人才项目已达119个,共建高校实习大学生已超过3000人。建园至今,已有超100项高校科技成果在大科园得到转化。依托园区辐射全市,各高校在常熟建立各类研究基地80多个,其中院士工作站6家、博士后工作站9家、研究生工作站28家,有效提升了区域经济创新活力。

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先后被认定为“春晖杯”创业大赛创业基地、“江苏省省级科技创业园”、“江苏省产学研示范试点园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江苏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服务产业示范园”、“江苏省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园”、“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江苏省重点培育小企业创业基地”等称号。

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基地

经验及体会

作为全国县域经济中的首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是教育部“蓝火计划”、江苏省科技镇长团制度的试点成果,也是常熟市根据国家“科教兴国”和江苏省“创新驱动”战略需求,加强区域科技自主创新,加快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深化“合作、共赢、长效”校地共建机制,创新建园思路,走出了一条“以产业为先导、高校为依托、政府为帮持”的新途径,并采用了“以企业为主体、专业联盟为纽带”的“多校一园”特色发展模式,着力构建“以孵化器为核心、加速器为延伸”的“一园双器”战略布局,形成完整的“高校成果-转移-孵化-加速-规模化生产”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同时,“以实习实训为体、创业就业为用”的特色储才方式,形成了显著的人才集聚效应,积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是在新形势下推动高校人才、科研、信息等创新要素向地方转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积极探索,创造了高校与地方政产学研合作的一个全新模式,是推进县域经济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的大胆创新和成功范例。

猜你喜欢
科技园产学研江苏省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山西新增一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南师大玄武科技园“图书馆”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迈向“两聚一高”——苏州国际科技园
第二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6年12月评选结果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