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野下构建低碳消费方式的应对策略

2014-06-20 07:09苏华唐德淼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17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对策研究

苏华+唐德淼

内容摘要:本研究从讨论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低碳消费观入手,分析了目前苏州低碳消费的现实状况,揭示了苏州低碳消费方式构建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了苏州构建低碳消费方式的对策,以期为苏州生态文明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生态文明 低碳消费 对策研究

生态文明视野下低碳消费观

(一)低碳经济:生态文明着力点

生态文明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讲意味着对传统工业文明的批判。苏州作为全国经济领先的开放性城市,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史上,特别是近10年苏州的高速发展,基本上是依靠制造、电子、代工等传统粗放式的增长方式拉动,经济的发展在给苏州带来巨大物质财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同时,也造成了空气的污染、生态环境的恶化。广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目的就是要改变破坏环境的经济增长模式,大力推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倡导人们低碳生活方式。这就要求苏州市的经济发展不能再走以前的老路,所引进的项目必须低碳化,要鼓励市民更多地低碳消费行为,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同时意味着低碳消费方式的构建,使人们的生活、消费方式逐步地走向低碳化,从而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

(二)生态文明:低碳经济落脚点

发展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尊重自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以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谐共生作为中心,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和可持续的发展能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的归宿是生态文明。当前,苏州正处于典型的后工业化时期,苏州市政府严控污染项目进入招商目录,对污染行业实施一票否决制。

苏州构建低碳消费方式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低碳消费理论研究问题

消费领域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仅仅研究消费方式显然是不够的。因为低碳消费方式还关乎其他很多方面:比如经济、文化、社会、心理领域等。苏州市对低碳消费的研究基本上属于缺乏阶段,具体表现为:苏州市民对“什么是低碳消费”、“低碳消费有何特点”、“低碳消费在苏州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等等认识缺乏;苏州政府有关部门对不容乐观的消费环境、消费形式不太了解,没有构建低碳消费方式的动力;还不清楚低碳消费对低碳经济的强大引导能力。近年来,苏州开始重视对低碳消费理论的研究,“苏州市低碳研究中心”于2010年在苏州大学成立,这将为苏州市低碳消费理论研究提供巨大的智力支持。

(二)低碳消费法律构建问题

“市场经济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通过市场的手段配置资源是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所以,政府部门要用市场手段、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管理和引导低碳消费。如果没有健全的有关低碳消费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低碳消费方式的形成便是一句空话。2007年,英国颁布了《气候变化法案》,倡导英国市民推行低碳消费。2008年,德国政府颁布了《节省能源法案》,主要是为减少碳排放提供法律依据。近年来,苏州市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生态文明的文件:2012年正式施行的《苏州市湿地保护条例》;2010年通过并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苏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2012年颁布的《苏州市“十二五”污染物总量减排规划》等。但到目前为此,苏州市有关“低碳消费”的专门法规还没有制定发布,为了构建低碳消费方式,培育低碳消费文化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苏州市需要建立并完善专门的低碳消费立法。

(三)低碳消费机制培育问题

改善气候不断恶化的根本途径是低碳消费,是在世界发展新形势下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新方式。这就要求包括社会经济在内的多种方面进行持续不断的机制创新,政府、消费者、民间组织及企业等各方主体共同参与。低碳消费绝对不仅仅是某个消费领域的事,涉及到社会环境、消费总量、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思想等许多领域。目前,苏州市的有关职能部门的协调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各种配套机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值得欣慰的是,该市碳抵消交易已经开始了。2013年6月18日,该市完成江苏省首笔碳抵消交易。所谓碳抵消交易是一种全新的低碳消费理念,通过购买节能减排项目,为自己碳排放的产生买单。

(四)低碳消费管理模式问题

消费活动拥有典型的社会属性,所以,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理应与社会、道德规范相契合。何为低碳消费管理?要指在正确理念指导下,对市民的消费进行科学、适当的管理,以使市民的消费行为更加趋向低碳化。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低碳消费方式展开适当管理是低碳消费方式构建的重要保障。但到目前为止,苏州市低碳消费的管理方面还有许多的问题:苏州市政府还没有制定政府层面的低碳消费发展战略;低碳消费优先发展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有关低碳消费配套设施还没有建立起来;各类低碳消费市场、消费产品体系还未建立起来。

(五)低碳消费体制建立问题

首先是制度问题。市场在苏州市的有些重要资源领域里还不能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价格的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较低的资源价格不能反映出资源的环境价值”,这对苏州市低碳生产、技术发展相当不利;其次是资金问题。资金支持是低碳消费方式构建的重要保障。如果苏州市能建立专门的低碳消费基金,低碳消费方式的构建过程将会加快,并最终有利于低碳消费文化的形成;再次是信息沟通问题。我们的消费者还不能有效地辨别低碳,因为大多数消费者缺乏低碳消费产品的专门知识和信息,最终的结果会影响消费者购买低碳商品和服务的积极性。

(六)企业低碳消费意识问题

企业也是低碳消费方式构建的重要主体。目前,苏州的企业存在着有效低碳运行、低碳技术开发不足两方面的问题。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首先,苏州市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处于后工业化社会的初期及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有少部分的企业依然存在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其次,价格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没有完全显现,由此企业仍然能以很低的资源价格在市场中生存下去,这就势必导致企业缺乏低碳技术开发、低碳运行的有效动力;再次,低碳技术开发和低碳经济运行需要大量人才、资金投入,且对企业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企业认为没有大量的收益和资金支持,那么企业肯定会丧失低碳技术开发、生产的动力。endprint

生态文明视野下苏州构建低碳消费方式的对策

(一)苏州市政府应成为构建低碳消费方式的主导力量

为了对低碳消费、生产形成制度性约束,苏州市政府应尽快建立与低碳消费有关的法律法规,苏州市政府理应成为构建低碳消费方式的主导力量。建议苏州市政府不断完善政府激励低碳消费的专门法规政策:积极倡导该市的企业、市民及第三方组织进行低碳消费,比如对开发低碳产品的企业给予专项奖励,对实行低碳运营及生产的企业给予贷款和税收等优惠;同时还要抑制企业、市民及第三方组织的各种高碳消费方式。

(二)构建具有苏州特色的低碳消费文化

要想有效地构建低碳消费方式及体系,只是依靠市场机制、企业、市民及第三方组织的努力显然是乏力的,低碳消费文化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苏州的广大市民是姑苏城的主人,低碳消费的形成需要苏州全体市民的参与性。低碳消费理念的转变是低碳消费方式形成的重要思想保证,这种观念转变是需要一定周期的,市民对低碳消费理念的认知会随低碳消费的实践不断提升,这就需要进行低碳文化的教育及宣传,让低碳消费文化进入到市民的心中。苏州市的低碳消费文化可以彰显“精致苏州”的社会发展特色,秉承苏州人“精致”的生活理念,引导绿色低碳消费,在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社区等方面先行先试。

(三)加强低碳消费理念的宣传

低碳消费环境的营造,有赖于苏州市低碳消费配套设施的建设、广大市民消费习惯的改变。营造苏州市浓厚的低碳消费文化氛围,可以采用各种丰富多彩、通俗易懂的宣传,运用有线电视、报纸及网络等各种媒体,逐渐改变公众的高排放消费行为,以推行低碳消费促进低碳社会的建设。

(四) 进一步推进苏州低碳社区的建设

低碳社区是低碳社会建设发展的重要趋势,要积极动员公众参与、采用节能材料、建造节能建筑、采用新能源、优化社区结构、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等措施,引导社区民众确立环保观念,将社区打造成为适宜居住的低碳环保节能绿色家园。社区居民是社区的真正主人,所以,低碳社区建设最关键的还是社区中的“居民”,只有社区居民树立了低碳意识才能真正实现低碳社区,比如进行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等。要倡导绿色交通,充分利用苏州市推行的公益自行车免费借用实施工程,多采用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既锻炼身体又节能减排。

(五)苏州市政府应积极推行政府低碳采购

苏州市政府在采购过程中始终坚持低碳的原则,不仅可以在政府层级形成低碳消费方式,同时也会对企业的低碳开发、运营及生产带来具大的引导作用。所以,政府机构一定要带头履行节能减排的义务。政府各机关和事业单位通过购买节能和低能耗产品等措施,为该市其他企业部门树立良好的榜样。比如更多地使用低能耗的办公用品和设备;比如把办公大楼建成节能型建筑;比如实施政府内部日常管理的节能细则;比如还可以编制政府低碳采购目录。

(六)构建“三位一体”的监管机制

消费结构的低碳化是低碳消费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所以,构建政府、企业及市场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监督机制显得非常有必要。首先,对低碳产品进行有效的市场监管。政府有关部门要有明确的市场准入制度,尽可能地降低能源密集型产品进入市场的概率,尽快建立合理、低碳的产品供应结构。其次,构建并完善的政府节能体系。对有关消费环节的专门能耗标准,苏州市要加快编制颁布并实施。再次,不断促进企业低碳技术的创新。为了有效提高企业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革新,在生产运行的时候要始终坚持再使用、减量化和再循环的原则(“3R”原则),从而有效地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参考文献:

1.崔弈,郝寿义.高碳经济如何向低碳经济转变[J].生态经济,2010(4)

2.刘敏.低碳经济背景下构建湖南低碳消费生活方式研究[J].消费经济,2010(3)

3.陈晓春.论低碳消费方式[N].光明日报,2009-04-21

4.徐国伟.低碳消费行为研究综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5.赵晓光等.低碳消费战略框架体系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6)

6.朱成钢.绿色消费驱动下的绿色营销策略及其启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11)

7.邝小文.论可持续消费的文化建设[J].消费经济,2009(3)

8.余颂.试论循环消费[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6(6)

9.尹世杰.消费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10.刘倩.可持续消费视角下的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研究.南开大学博士论文,2009

11.诸葛剑平.论生态消费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J].乡镇经济,2005(6)

12.余颂.论改善贵州消费环境的战略对策[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4(2)

13.苏州市统计年鉴,2012

14.尹世杰.关于建立生态消费体系的几个问题[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0(8)

15.张一鹏.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J].中外能源,2009(4)

16.杨松茂.生态消费:人类消费行为发展的深度思考[J].特区经济,2005(10)

17.关泽,鞠美庭等.欧盟可持续公共采购经验对中国的启示[J].生态经济,2010(6)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对策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