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2016-11-19 09:40林涛赖浩明
职教论坛 2016年23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文化建设高职院校

林涛+赖浩明

摘 要:“建设生态文明”的兴起,为高职院校教育发展开拓了新视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生态文明为依托,结合高职校园文化的“职业性”特点和培养“全面发展人”的目标,努力将生态文明建设的要素融入高职院校文化发展中,提高培养服务经济社会的高技能职业人才层次。

关键词:生态文明;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职业人才

作者简介:林涛(1965-),女,广东揭阳人,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赖浩明(1973-),男,江西南康人,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3-0042-03

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经济建设呈现新常态,要进行社会转型升级,改变生产方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别需要大量的对生态文明高度认同的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及方式务必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校园文化作为衡量高职院校“软实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如何以生态文明为依托,更好地培养适合后工业时代的职业人才?本文旨在结合高职校园文化的“职业性”特点和培养“全面发展人”的目标,思考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意义,探索建设高职院校特有的环境文化、职业文化和社团文化的策略,进一步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向着纵深和可持续的健康方向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的高技能职业人才。

一、生态文明特性与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遵循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一种文化伦理形态,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客观条件之一,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它包含了生态文化、生态制度、生态环境、生态消费和生态产业等等基本要素,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个复杂体系。

校园文化是学校价值追求、办学理念、办学模式、物质环境和制度规章等的集中体现,是学校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它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道德修养、就业趋向,在学生的成长成材道路上发挥巨大作用。

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不但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然而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创建时间短暂,缺少历史积淀,文化底蕴薄弱。不少高职院校或是照搬普通大学的校园文化,出现了校园文化的“同质化”,忽略了高职院校文化的职业性;或是追求功用的企业文化,表现为校园文化的“企业化”,忽略了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因为高职教育的“职业化”特点,决定其校园文化建设不能照搬普通大学校园文化模式,应该凝练出高职院校的特性,融入更多应对地方经济、企业和岗位需求特征的要素,更凸显职业化、企业化的特征。但是,高职院校不能仅考虑学生的就业需要,过于看重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岗位的技能,在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上偏于工具性,培养出来的人仅停留在“技”和“用”的层面上,这就难以担负起高等职业教育终极价值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非“工具人”的使命。为此,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高职校园文化发展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加快发展,受制于“资本的逻辑”,笃信科技万能论,激励外向超越,过于追求物质财富,“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导致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地质地貌、土壤、大气、水体、生物等自然环境的破坏,直接危及我国民众的生存质量。教育,特别是面向大众的职业教育,与工业发展息息相关,是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作为培养社会未来建设者的摇篮,高职院校应着力建设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高职校园文化,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社会各行各业的技术人才。

(一)有益于培育与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生态文明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它是人类为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后工业时代的生态伦理观是“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工业文化,也就是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尊重自然,不过度依赖和开发自然,保持对自然界的友善,对人类的永续关怀。现代职业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已超越经济价值,涵盖了更有意义的社会价值和环境生态价值,培养的技术人才从产业经济发展的“工具人”转化为“全面发展的人”,正日益成为社会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实现现代文明的生力军。

为此,高职院校应依托生态文明建设夯实校园文化发展基础,通过生态文明理念、生态生活方式、生态消费方式,启迪学生的心智,对绿色工业文化达成认同共识,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价值观念,在校园活动中养成生态文明思想,并加速其社会化进程。通过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新时代创新型技能人才进入各行各业,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具体的生产与管理过程中,把生态生活方式、生态消费方式带到社会生活中,从而承担起传播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美丽中国的社会责任。

(二)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到来,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发生重大变革,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受到极大的影响。信息控制技术革命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提高,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加强了产业结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的趋势。这就意味着我国两大相对优势(即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低廉)将失去其优势地位。面对新形势,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应该强化其“职业性”特征,在教育教学中努力践行绿色工业文化理念,培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职业人才。

坚持生态保护,推进生态文明。高职院校具体落实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就是要从人、自然和社会三个层面,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高度重视人文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将生态文明渗透到科技创新的各个环节中,与企业携手在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模式的道路上推动更高水平的发展,向绿色要“发展红利”,创造出比工业文明更多的物质财富和更优的生存环境。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输送技能型人才,支撑文明社会经济可持续的发展。

(三)有利于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生态文明代表的是社会的人文情怀,构成的是社会独特的人文环境,体现的是国家软实力。现代社会的文明发展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物质环境,更要建设好精神环境。为此,我们要突出绿色低碳,发展循环经济,重视环境保护,让人文精神与社会的发展相生相伴,为建设“美丽中国”作贡献。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职业人才,理应以生态文明为指引,围绕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加强专业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社会实践,通过环境熏陶、学科渗透、道德践行等途径,构建学生的环保意识、环境伦理、环境素养,使生态文明全面融入校园的文化建设中,努力培养具有职业技术能力、身心健全发展的人才,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三、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策略

(一)塑造高职院校生态环境文化,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校园是综合性教育的文化场域。高职院校要从传统文化的生态文明思想中汲取养分,充分认识到“天人合一”观念的合理性,摈弃“科技万能论”,真正地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价值观和遵守自然生态法则的文化价值需求。一方面,师生皆应怀着环境友好的理念,充分挖掘校园中的可绿化资源,做好净化、绿化、美化校园工作,布置和建设校园设施应凸显浓郁的生态文化氛围,共同创建独具特色生机勃勃的生态校园,陶冶师生的道德精神情操。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绿色校园环境的生态教育功能。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环保技术和生产行为准则,通过高职生的实习实践辐射到社会各个领域,不断扩展和影响着其它社会成员,成为一种社会共同遵守的规范标准,成为一种社会行为的向导。

(二)建设高职院校生态职业文化,引领人与人的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要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应把推进地域绿色发展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共识与行动,表现为必须建设职业发展的生态理念,突显职业发展的社会价值。

工业文明中的工业化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支撑人类生存和发展,然而前工业文明过程并没有体现出这一价值意义,它体现了人类的工具性而不是完全理性,它把自然仅限于维持生产和消费资源的来源。工业文明追求资本增值最大化成为基本逻辑,为了满足物质欲望,过度生产和消费危及人类生存环境,导致传统工业文明的正义性的缺失。高职院校应当培育学生在职业活动过程及其结果中的生态意义的自觉性,实现后工业文明的人本觉醒。

作为现代职业人,其职业素质不仅包括胜任工作的职业技术能力,还包括在职业活动中秉承的生态理念和工作过程与结果体现出的生态意义和价值。高职院校应立足企业技术岗位需求进行教学及课题研究,以校企结合的方式,把发展低碳和生态经济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促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措施,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赋予工业文明以生态意义和价值。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职业教育论坛,帮助师生牢固树立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在人类的生产劳动中要本着对自然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原则,摈弃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的生产方式,努力发展生态产业体系,让生态产业成为新的经济生长点,创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在高职院校课程及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态文明理念,生成师生生态道德责任意识和习惯,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

(三)繁荣高职院校的生态社团文化,促进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和谐、绿色发展已成为衡量一个地方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或者说是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相协调统一。每个人服从社会利益,社会利益集中体现个人利益,实现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社团是因学生的爱好、特长、观念大致相同而自发在一起开展活动的组织,在促进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发挥巨大作用。高职院校应该繁荣社团文化尤其是发展好生态社团,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学生社团活动中,开设讲述中国传统生态文明思想的公选课等等,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内向超越的重要性和极端外向超越的危险性,人生幸福并不依赖财富的增长,而直接依赖于身心健康和境界提升。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总是在不断发展经济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个需要的满足实际上就是一个消费的过程,与人们的消费观有着很大的关系。科学合理以及健康的消费观,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需要,在人与自然的需要中达到平衡,有利于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高职院校应有效利用校园网络、广播和宣传栏,进行环保宣传教育,掀起弘扬和培育生态文明的热潮,形成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规范。还可利用校园重大活动和重要节日等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素养和绿色行动能力。只有把低碳生活、节约资源内化为每位学生的自觉行动,生态文明建设才会真正落到实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和动力,更好地推动创新绿色工业先进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栋.论职业教育应关注的三个问题[J].职教论坛,2015(22):16-19.

[2]邵长兰.生态文明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反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9):32-35.

[3]冯雁.融入城市精神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4(2):49-51.

[4]刘永红,侯维芝,董兆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高职绿色校园文化[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7):1-5.

责任编辑 韩云鹏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文化建设高职院校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