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激励评价 提高教学有效性

2014-06-24 02:26邓新兰
地理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中学生情感评价

邓新兰

“激励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并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正确鼓励评价,一方面可强化学生自信,满足学习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习积极主动性。而学习活动中学生成功的体验会产生通过积极学习获得成功并再次体验成功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采用激励评价的必要性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说,“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其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激励评价在小学课堂中非常普遍,小学生喜欢被表扬与激励。例如:“你真棒”、“非常棒”、“很厉害”等激励性语言是小学课堂中常用的激励语言,这由小学生的特点所决定。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性格、知识结构、生理心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生理方面发生的变化使中学生变得更加敏感与害羞。那么,中学生是否需要激励评价?运用激励评价对中学生究竟有没有效果?带着这一思考,笔者设计了“中学教育是否需要激励教育”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主要包括本校初一、初二的学生,在初一、初二分别请6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初一回收有效问卷60份,初二回收有效问卷55份,有效问卷共115份,调查内容和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到,大部分中学生喜欢得到教师激励评价,也喜欢得到教师的表扬,但大多数中学生不喜欢教师用像对小学生一样千篇一律的激励方式,而喜欢具体且中肯的表扬;对于学生来说任何时候都需要教师的帮助与激励,特别是在考试失败的时候,希望得到来自教师的激励而重拾学习的信心。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与激励很有作用,但一部分同学认为教师的帮助与激励只能维持短的时间,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与鼓励,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帮助与指导。不管哪一层次的学生都喜欢得到教师的鼓励和期待激励,特别是中等学生,这个意愿更强烈,而教师往往忽略了对这一部分学生的激励。

二、实施激励评价的策略

1.情感激励法

孙子兵法曰:“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现在的课堂要求不仅是知识的传输,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组织学生进行智力活动,更重要的是调动他们的情感因素,端正学习态度,促使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首先要与学生沟通,用师爱感化他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倍至、深思熟虑的,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情感是教学的催化剂,爱是教育的原动力。尊重、信任、增强学生学习信心,鼓励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学生良好情感养成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尊重是具体的,必须通过师爱体现和浇灌。教师应走近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课外要多与学生接触,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时刻传出关心、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这样师生之间的情感才会贴近,他们就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切感,由对教师的爱转化为对教师所教学科的爱,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效果。

2.评语激励法

培根说过:善于识别与把握时机是极为重要的。抓住了时机,才能事半功倍。每次考试结束后都是对学生进行激励的好时机。对于每一次取得优秀成绩的同学,可写这样评价:“每次考试你都能取得这么优异的成绩,老师为你开心,望再接再厉,好成绩总是眷顾认真的人”; “你的表现很出色,你是最棒的!”;“你真行!这么努力,这么执着,真为你感到骄傲!”,使学生知道老师关心自己、看好自己,促使其继续努力。对于成绩有进步的同学,可这样评价:“看见你的成绩进步那么大,老师为你开心,好样的,加油!希望你的成绩能一直进步。” “你知道吗?你的进步给老师和同学带来多大的惊喜!”对于一些学习态度不够认真而又很聪明的同学,可这样评价:“其实你很聪明,望努力,再努力,相信你一定能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教师的肯定,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极大满足,使他们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也产生更加努力向上的愿望。

3.家长激励法

研究表明,同一个人在经过充分激励后,所发挥出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5倍。激励是学生进步的良方,可以让学生扬长避短,越来越优秀。不管是学困生,还是优秀学生,都喜欢激励,学生需要的不仅是学校教师的激励,也需要来自家长的鼓励。曾有个叫小叶的学生课堂纪律非常差,上课时不是讲话,就是开小差,总是爱捣乱,很多教师对他不闻不问,觉得他不是可造之材,以为像他这样的学生会对教师的激励不屑一顾。但在一次月考中,其地理考了59分,为了激励他,给予60分,当时他在班上开心地跳跃“:我合格了,我合格了。”他高兴地告诉老师,这是读初中以来第一次考合格的科目,太开心了……看到他兴奋的样子,笔者及时表扬他,并打电话告诉其家长,要求家长也给予他表扬,之后他说:“想不到以前一直批评我学习不好的父母,这次也表扬我了”。此后,只要他一有进步,都能得到家长的表扬,他心中那种积极上进的潜能全部激发出来,学习越来越主动,积极性更加高涨。

4.小组竞争激励法

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可在教学中揉进“小组竞争激励”这一方式。具体实施过程是:在班级建立8~10个合作学习小组,由4~6人组成,主要考虑学生的品质、性格、性别及综合成绩等因素,分ABCD等级,不同等级的学生其评价获得的分数不同,同时每小组各有一名学习组长和行政组长管理小组的学习与纪律。“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既能为互助合作奠定基础,又能为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条件。建立小组间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学习上的相互竞争,达到共同提高之目的。例如,为使学生更快掌握中国34个省级单位的位置、全称、简称、轮廓、省级行政中心等,笔者先绘好8~10幅中国政区图,用不同颜色的卡纸剪好34个省级单位的轮廓,让每个组推选一名代表到黑板前拼图,哪个组在规定时间内拼对省级单位多(要求位置准确),哪个组就胜出。拼好后再在每个省级行政单位旁边写上其简称。组员可以帮拼图的同学把关,发现错误的地方可以立即纠正,这一环节完成后,要求学生准确地在行政单位上写出行政中心的名称。学生们个个奋勇争先,虽然不可能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比赛,但都在台下为比赛者“出力”,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拼图上,学生集体观念特别强。通过这样的拼图、填图比赛,寓学于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激励评价注意的问题

1.激励要把握好火候和“温度”

滥用激励评价会让学生逐渐产生惰性,学生只要发言就给予“真聪明”、“棒极了”等评价,这样的激励会失去目标价值和意义。教师在运用激励评价时,应针对不同学生特点使用不同的激励评价,同时还要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回答问题的深广度等。此外,激励评价还要把握好“温度”,伴随着教学的节奏和阶段,教师的激励评价也应当适时“升温”,从而使学生产生持久参与学习的新动力,促使教学主题得以升华。

2.激励评价并非否定适当“批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再好的学生也不可能不犯错误,而激励评价并非意味着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学习方法、态度等出现问题时仍一成不变地进行所谓激励,这样会引起其他学生的反感,进而影响学生对学习、教师的看法,最终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学生出现小的错误时,教师不能不闻不问,因为指出错误是负责的表现;如果学生出现严重的学习态度等问题时,还要对其进行批评和指正。当然,批评应当注意方式方法和措辞,不能伤害到学生的自尊以致起到反作用。教育学生要将心比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改正错误。只有激励与批评相结合,教师才能把握时机,及时提供必要帮助,树立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endprint

“激励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并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正确鼓励评价,一方面可强化学生自信,满足学习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习积极主动性。而学习活动中学生成功的体验会产生通过积极学习获得成功并再次体验成功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采用激励评价的必要性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说,“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其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激励评价在小学课堂中非常普遍,小学生喜欢被表扬与激励。例如:“你真棒”、“非常棒”、“很厉害”等激励性语言是小学课堂中常用的激励语言,这由小学生的特点所决定。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性格、知识结构、生理心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生理方面发生的变化使中学生变得更加敏感与害羞。那么,中学生是否需要激励评价?运用激励评价对中学生究竟有没有效果?带着这一思考,笔者设计了“中学教育是否需要激励教育”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主要包括本校初一、初二的学生,在初一、初二分别请6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初一回收有效问卷60份,初二回收有效问卷55份,有效问卷共115份,调查内容和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到,大部分中学生喜欢得到教师激励评价,也喜欢得到教师的表扬,但大多数中学生不喜欢教师用像对小学生一样千篇一律的激励方式,而喜欢具体且中肯的表扬;对于学生来说任何时候都需要教师的帮助与激励,特别是在考试失败的时候,希望得到来自教师的激励而重拾学习的信心。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与激励很有作用,但一部分同学认为教师的帮助与激励只能维持短的时间,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与鼓励,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帮助与指导。不管哪一层次的学生都喜欢得到教师的鼓励和期待激励,特别是中等学生,这个意愿更强烈,而教师往往忽略了对这一部分学生的激励。

二、实施激励评价的策略

1.情感激励法

孙子兵法曰:“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现在的课堂要求不仅是知识的传输,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组织学生进行智力活动,更重要的是调动他们的情感因素,端正学习态度,促使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首先要与学生沟通,用师爱感化他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倍至、深思熟虑的,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情感是教学的催化剂,爱是教育的原动力。尊重、信任、增强学生学习信心,鼓励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学生良好情感养成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尊重是具体的,必须通过师爱体现和浇灌。教师应走近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课外要多与学生接触,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时刻传出关心、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这样师生之间的情感才会贴近,他们就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切感,由对教师的爱转化为对教师所教学科的爱,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效果。

2.评语激励法

培根说过:善于识别与把握时机是极为重要的。抓住了时机,才能事半功倍。每次考试结束后都是对学生进行激励的好时机。对于每一次取得优秀成绩的同学,可写这样评价:“每次考试你都能取得这么优异的成绩,老师为你开心,望再接再厉,好成绩总是眷顾认真的人”; “你的表现很出色,你是最棒的!”;“你真行!这么努力,这么执着,真为你感到骄傲!”,使学生知道老师关心自己、看好自己,促使其继续努力。对于成绩有进步的同学,可这样评价:“看见你的成绩进步那么大,老师为你开心,好样的,加油!希望你的成绩能一直进步。” “你知道吗?你的进步给老师和同学带来多大的惊喜!”对于一些学习态度不够认真而又很聪明的同学,可这样评价:“其实你很聪明,望努力,再努力,相信你一定能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教师的肯定,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极大满足,使他们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也产生更加努力向上的愿望。

3.家长激励法

研究表明,同一个人在经过充分激励后,所发挥出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5倍。激励是学生进步的良方,可以让学生扬长避短,越来越优秀。不管是学困生,还是优秀学生,都喜欢激励,学生需要的不仅是学校教师的激励,也需要来自家长的鼓励。曾有个叫小叶的学生课堂纪律非常差,上课时不是讲话,就是开小差,总是爱捣乱,很多教师对他不闻不问,觉得他不是可造之材,以为像他这样的学生会对教师的激励不屑一顾。但在一次月考中,其地理考了59分,为了激励他,给予60分,当时他在班上开心地跳跃“:我合格了,我合格了。”他高兴地告诉老师,这是读初中以来第一次考合格的科目,太开心了……看到他兴奋的样子,笔者及时表扬他,并打电话告诉其家长,要求家长也给予他表扬,之后他说:“想不到以前一直批评我学习不好的父母,这次也表扬我了”。此后,只要他一有进步,都能得到家长的表扬,他心中那种积极上进的潜能全部激发出来,学习越来越主动,积极性更加高涨。

4.小组竞争激励法

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可在教学中揉进“小组竞争激励”这一方式。具体实施过程是:在班级建立8~10个合作学习小组,由4~6人组成,主要考虑学生的品质、性格、性别及综合成绩等因素,分ABCD等级,不同等级的学生其评价获得的分数不同,同时每小组各有一名学习组长和行政组长管理小组的学习与纪律。“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既能为互助合作奠定基础,又能为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条件。建立小组间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学习上的相互竞争,达到共同提高之目的。例如,为使学生更快掌握中国34个省级单位的位置、全称、简称、轮廓、省级行政中心等,笔者先绘好8~10幅中国政区图,用不同颜色的卡纸剪好34个省级单位的轮廓,让每个组推选一名代表到黑板前拼图,哪个组在规定时间内拼对省级单位多(要求位置准确),哪个组就胜出。拼好后再在每个省级行政单位旁边写上其简称。组员可以帮拼图的同学把关,发现错误的地方可以立即纠正,这一环节完成后,要求学生准确地在行政单位上写出行政中心的名称。学生们个个奋勇争先,虽然不可能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比赛,但都在台下为比赛者“出力”,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拼图上,学生集体观念特别强。通过这样的拼图、填图比赛,寓学于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激励评价注意的问题

1.激励要把握好火候和“温度”

滥用激励评价会让学生逐渐产生惰性,学生只要发言就给予“真聪明”、“棒极了”等评价,这样的激励会失去目标价值和意义。教师在运用激励评价时,应针对不同学生特点使用不同的激励评价,同时还要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回答问题的深广度等。此外,激励评价还要把握好“温度”,伴随着教学的节奏和阶段,教师的激励评价也应当适时“升温”,从而使学生产生持久参与学习的新动力,促使教学主题得以升华。

2.激励评价并非否定适当“批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再好的学生也不可能不犯错误,而激励评价并非意味着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学习方法、态度等出现问题时仍一成不变地进行所谓激励,这样会引起其他学生的反感,进而影响学生对学习、教师的看法,最终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学生出现小的错误时,教师不能不闻不问,因为指出错误是负责的表现;如果学生出现严重的学习态度等问题时,还要对其进行批评和指正。当然,批评应当注意方式方法和措辞,不能伤害到学生的自尊以致起到反作用。教育学生要将心比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改正错误。只有激励与批评相结合,教师才能把握时机,及时提供必要帮助,树立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endprint

“激励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并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正确鼓励评价,一方面可强化学生自信,满足学习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习积极主动性。而学习活动中学生成功的体验会产生通过积极学习获得成功并再次体验成功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采用激励评价的必要性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说,“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其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激励评价在小学课堂中非常普遍,小学生喜欢被表扬与激励。例如:“你真棒”、“非常棒”、“很厉害”等激励性语言是小学课堂中常用的激励语言,这由小学生的特点所决定。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性格、知识结构、生理心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生理方面发生的变化使中学生变得更加敏感与害羞。那么,中学生是否需要激励评价?运用激励评价对中学生究竟有没有效果?带着这一思考,笔者设计了“中学教育是否需要激励教育”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主要包括本校初一、初二的学生,在初一、初二分别请6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初一回收有效问卷60份,初二回收有效问卷55份,有效问卷共115份,调查内容和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到,大部分中学生喜欢得到教师激励评价,也喜欢得到教师的表扬,但大多数中学生不喜欢教师用像对小学生一样千篇一律的激励方式,而喜欢具体且中肯的表扬;对于学生来说任何时候都需要教师的帮助与激励,特别是在考试失败的时候,希望得到来自教师的激励而重拾学习的信心。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与激励很有作用,但一部分同学认为教师的帮助与激励只能维持短的时间,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与鼓励,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帮助与指导。不管哪一层次的学生都喜欢得到教师的鼓励和期待激励,特别是中等学生,这个意愿更强烈,而教师往往忽略了对这一部分学生的激励。

二、实施激励评价的策略

1.情感激励法

孙子兵法曰:“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现在的课堂要求不仅是知识的传输,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组织学生进行智力活动,更重要的是调动他们的情感因素,端正学习态度,促使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首先要与学生沟通,用师爱感化他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倍至、深思熟虑的,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情感是教学的催化剂,爱是教育的原动力。尊重、信任、增强学生学习信心,鼓励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学生良好情感养成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尊重是具体的,必须通过师爱体现和浇灌。教师应走近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课外要多与学生接触,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时刻传出关心、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这样师生之间的情感才会贴近,他们就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切感,由对教师的爱转化为对教师所教学科的爱,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效果。

2.评语激励法

培根说过:善于识别与把握时机是极为重要的。抓住了时机,才能事半功倍。每次考试结束后都是对学生进行激励的好时机。对于每一次取得优秀成绩的同学,可写这样评价:“每次考试你都能取得这么优异的成绩,老师为你开心,望再接再厉,好成绩总是眷顾认真的人”; “你的表现很出色,你是最棒的!”;“你真行!这么努力,这么执着,真为你感到骄傲!”,使学生知道老师关心自己、看好自己,促使其继续努力。对于成绩有进步的同学,可这样评价:“看见你的成绩进步那么大,老师为你开心,好样的,加油!希望你的成绩能一直进步。” “你知道吗?你的进步给老师和同学带来多大的惊喜!”对于一些学习态度不够认真而又很聪明的同学,可这样评价:“其实你很聪明,望努力,再努力,相信你一定能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教师的肯定,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极大满足,使他们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也产生更加努力向上的愿望。

3.家长激励法

研究表明,同一个人在经过充分激励后,所发挥出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5倍。激励是学生进步的良方,可以让学生扬长避短,越来越优秀。不管是学困生,还是优秀学生,都喜欢激励,学生需要的不仅是学校教师的激励,也需要来自家长的鼓励。曾有个叫小叶的学生课堂纪律非常差,上课时不是讲话,就是开小差,总是爱捣乱,很多教师对他不闻不问,觉得他不是可造之材,以为像他这样的学生会对教师的激励不屑一顾。但在一次月考中,其地理考了59分,为了激励他,给予60分,当时他在班上开心地跳跃“:我合格了,我合格了。”他高兴地告诉老师,这是读初中以来第一次考合格的科目,太开心了……看到他兴奋的样子,笔者及时表扬他,并打电话告诉其家长,要求家长也给予他表扬,之后他说:“想不到以前一直批评我学习不好的父母,这次也表扬我了”。此后,只要他一有进步,都能得到家长的表扬,他心中那种积极上进的潜能全部激发出来,学习越来越主动,积极性更加高涨。

4.小组竞争激励法

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可在教学中揉进“小组竞争激励”这一方式。具体实施过程是:在班级建立8~10个合作学习小组,由4~6人组成,主要考虑学生的品质、性格、性别及综合成绩等因素,分ABCD等级,不同等级的学生其评价获得的分数不同,同时每小组各有一名学习组长和行政组长管理小组的学习与纪律。“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既能为互助合作奠定基础,又能为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条件。建立小组间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学习上的相互竞争,达到共同提高之目的。例如,为使学生更快掌握中国34个省级单位的位置、全称、简称、轮廓、省级行政中心等,笔者先绘好8~10幅中国政区图,用不同颜色的卡纸剪好34个省级单位的轮廓,让每个组推选一名代表到黑板前拼图,哪个组在规定时间内拼对省级单位多(要求位置准确),哪个组就胜出。拼好后再在每个省级行政单位旁边写上其简称。组员可以帮拼图的同学把关,发现错误的地方可以立即纠正,这一环节完成后,要求学生准确地在行政单位上写出行政中心的名称。学生们个个奋勇争先,虽然不可能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比赛,但都在台下为比赛者“出力”,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拼图上,学生集体观念特别强。通过这样的拼图、填图比赛,寓学于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激励评价注意的问题

1.激励要把握好火候和“温度”

滥用激励评价会让学生逐渐产生惰性,学生只要发言就给予“真聪明”、“棒极了”等评价,这样的激励会失去目标价值和意义。教师在运用激励评价时,应针对不同学生特点使用不同的激励评价,同时还要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回答问题的深广度等。此外,激励评价还要把握好“温度”,伴随着教学的节奏和阶段,教师的激励评价也应当适时“升温”,从而使学生产生持久参与学习的新动力,促使教学主题得以升华。

2.激励评价并非否定适当“批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再好的学生也不可能不犯错误,而激励评价并非意味着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学习方法、态度等出现问题时仍一成不变地进行所谓激励,这样会引起其他学生的反感,进而影响学生对学习、教师的看法,最终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学生出现小的错误时,教师不能不闻不问,因为指出错误是负责的表现;如果学生出现严重的学习态度等问题时,还要对其进行批评和指正。当然,批评应当注意方式方法和措辞,不能伤害到学生的自尊以致起到反作用。教育学生要将心比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改正错误。只有激励与批评相结合,教师才能把握时机,及时提供必要帮助,树立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学生情感评价
情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台上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