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2014-06-26 03:23特木钦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4期
关键词:中小企业

特木钦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吸纳就业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非公有制经济在宏观经济逐步向好的形势下,投资和生产经营性活动日趋活跃,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着力点。但同发达地区相比,在企业规模、发展环境、人员素质、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国内经济发展总形势下,呼和浩特市亟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壮大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要,解决就业等突出问题,因此,着手破解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因素和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4-0017-03

改革开放30年来,呼和浩特市充分发挥首府优势,抢抓机遇,优化环境,强化措施,全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为促进就业、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全市经济活力,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在户数、固定投资、税收、增加就业等方面成为首府呼和浩特现代化建设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掀起了民营经济发展的热潮,使得民营经济在社会发展中坐正席、唱了主角,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重大跨越。

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2012年6月,呼和浩特私营企业已达到2.7万家,个体工商户达到9.7万户,注册资本达到了700多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70%以上,贡献的税收也占到70%,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呼和浩特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非公有制企业成为新注册企业主体

从2010年呼和浩特市工商局统计数据来看,呼和浩特市新注册各类企业29 992户,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29户,私营企业4 264户,个体工商25 578户,外资企业21户,新注册非公有制企业占全市各类新注册企业总量的99%以上,成为全市各类企业户数增量的主体,发展势头迅猛。

(二)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随着资本投入的不断加大,非公有制企业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形成了以私营企业集团为核心的骨干企业群体。2010年,呼和浩特市新注册的非公有制企业注册资本金达到136.7亿元;全市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246.6亿元,比上年215.4亿元增长14.4%。其中,呼和浩特市私营企业中注册资本在500万—1 000万元的有1 206户以上,在1 000万—1亿元的有1 348户,超亿元的企业有64家。私营企业规模逐步扩大,经济实力、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私营企业逐步由过去的粗放型、低层次向科技型、外向型发展,由因陋就简、小打小闹向规模效益型等高层次拓展,由分散型经营向区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目前,全市已涌现出一批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企业集团,如内蒙古金河集团、奈伦集团、巨华集团等呼和浩特市重点支持的民营企业。

(三)经营领域不断拓宽

非公有制经济经营领域涉及到高科技行业、现代服务业、教育、医疗卫生,以及典当和金融信托与管理、金融租赁等新兴金融行业。呼和浩特市非公有制企业中已有科学研究、技术服务、金融业、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计算机和软件业等各种类别和各个行业,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占相当比重。呼和浩特市已成为众多投资者关注的热点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最聚集的地区之一。

(四)非公有制骨干企业生产经营状态良好

以阜丰集团、金河集团、巨华集团等本土工业企业为代表,全市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发展稳定、顺利。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民营经济界人士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在1998年抗洪救灾、2008年抗震救灾中,踊跃捐款捐物2亿多元,表现出了极强的社会责任感。

(五)科技型非公有制企业加快发展

具有科技领先、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抗御金融危机的能力,使更多的非公有制企业认识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纷纷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或发挥船小好掉头的体制机制优势,积极调整产业产品机构,向高新科技方向发展。呼和浩特市认定84家非公有制高新技术企业,年度销售收入达到109.9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在60%—80%的39家,81%—90%的7家,91%以上的38家。这些企业科技研发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普遍在10%—15%之间,最高的达到56%左右。

(六)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

作为城市现代化重要标志的服务业在呼和浩特市比重已超过60%,呼和浩特市已成为内蒙古乃至西部省会城市中服务业比重最高的城市;近两年一大批股份制金融机构相继进入呼和浩特市;以非公有制资本占主导的金融、房地产、餐饮业非常活跃,2010年全市商业零售额达745亿元,同比增长18%,全市各项存款突破2800亿元。呼和浩特市连续数年在全国27个省会(首府)城市中各项存款增速第一。

(七)房地产业发展强劲

全年房地产业投递300亿元左右,成为呼和浩特市经济的重要支点。以巨华集团为代表的本土地产业企业继续领跑呼和浩特市房地产业。2010年,企业房屋销售额25亿元。金宇集团在土地挂牌中举拍72次,以高于标的数倍的价格摘得呼和浩特市烟厂地块,并联合周边地块约400余亩,打造呼和浩特市南区商业中心。知名非公有制企业奈伦集团联手另3家非公有制企业,在中国最好的海滩——三亚市海棠湾(号称国家湾,世界第二家七星级酒店旁边)征地200余亩,兴建国际标准酒店、公寓群,该项目轰动了海南省。筹备多时的三亚内蒙古商会成立。

(八)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区外一大批商贸流通、商业地产界大的非公有制企业进入呼和浩特市发展:海亮广场、万达广场已建成营业;沃尔玛等世界500强企业也将进驻。维多利集团辐射到内蒙古自治区包头、赤峰、乌海、锡林郭勒盟等周边盟市,并拟斥资20亿元进行本市维多利商厦北扩,形成区域性大型非公有制企业集团。endprint

(九)安置社会就业的重要途径

与2009年底的71.3万从业人员相比,2010年呼和浩特市增加了8.6万从业人员,非公有制经济吸纳社会从业人员的作用更加明显。随着创业带动就业政策的实施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社会地位日益提高,一大批知识分子、复转军人、国有企业干部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和海外归国人员在非公有制经济中找到了新的创业就业岗位,优化了从业人员结构。在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中,50%以上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具有大专以上学历,90%的技术人员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其中不乏硕士、博士等高级专业人才。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吸纳社会各界人员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实现税收大幅增长

2010年,非公有制经济纳税额较前5年平均增长水平大幅攀升,由2006年缴纳的55.46亿元提高到160亿元,增长近3倍。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旗县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实际上,县域经济就是靠非公有制经济做支撑的,为地方财政收入做主要贡献的,县域经济实则就是“民营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实际上就是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十一)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明显提高

2010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比2009年的1 019.2亿元增加180.8亿元,增长17.7%,占全市经济总量70%,同比提高了8个百分点。在非公有制经济中,随着集体企业改制为私营企业的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逐年下降,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国经济总量比重大幅提高主要是来自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既是2010年呼和浩特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友好又快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当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的突出特点。为进一步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呼市各有关部门和各旗县区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全面加大工作力度,在放开领域、放宽条件、放手发展等各个方面,积极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探索与实践。

(一)市场准入条件进一步放宽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要求,市工商局进一步放宽了企业名称核准、企业住所权属证明和注册资本金缴付方式等条件。在发展旗县区非公有制经济方面,进一步放宽了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等经济组织的条件。工商部门和市政府服务中心等部门共同制定了联合审批办法,设立联合审批综合服务窗口,实行全程“一站式”服务。各有关部门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缩短前置审批时限,企业注册登记更加快捷高效。

(二)进一步清理整顿行政审批收费

呼和浩特市政府取消或停收了部分收费项目,降低了一些项目的收费标准,减轻了企业负担。全市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由过去的708项减少到如今的217项,涉及地税、公安、环保、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工商等多个部门。过去在呼和浩特市办理建设项目审批,从立项到开工涉及近20个部门、48项审批服务事项、238项审批要件,办理时间需494天。目前,通过并联审批,在审批要件齐备的情况下,从本地摘牌后到拿到施工许可证,只需60天。呼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实行了严格的收费管理,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全面推行“票款分离”和“罚缴分离”制度,杜绝了不合理收费。

(三)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呼市财政局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支持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市金融办和各相关单位,制定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由政府引导组建,通过市场运作方式,组织其他投资机构以联投的形式投资于拟上市和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为其提供资金支持。

(四)确定并支持重点非公有制企业

工商局等有关部门分别对全市320个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定期走访、重点服务,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为促进企业由产品竞争上升为品牌竞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市财政局对获得驰名商标企业给予奖励。市工商联建立了驰名、著名商标企业后备库,确定了重点培育企业。按照“优选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梯次,市金融办和相关部门选择了规模大、效益好、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和上市需求企业,组织有关部门和中介机构,提供多层次培训和配套服务。

(五)鼓励支持各类社会人员创业带动就业

呼和浩特市政府围绕经济结构的变化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实行部门联动,延伸拓展政策,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吸纳就业的能力,扩大就业岗位,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实行普惠性政策,将免费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公共就业服务政策由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扩展到城乡全体求职者;实行扶持性政策,将自谋职业鼓励政策由正在享受失业保险的人员扩大到所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行援助性政策,将工资性补贴政策由公益性岗位扩大到吸纳就业困难群体的各类用人单位。非公有制企业技术工人可以采取高自考与技能培训课程相互承认的办法,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城乡所有劳动者均可享受免费创业培训,对创业成功人员,根据其带动就业的成效,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

(六)外引内联工作加大力度

呼和浩特市工商联积极对外开展联络,两年来积极协调全国工商联女企业家商会为呼和浩特市基本建设融资30亿元;带队赴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为“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招商招展工作,“民交会”期间所到的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共派出10个代表团来呼和浩特市参会参展,为“民交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宣传了呼和浩特市,提高了呼和浩特市及自治区的知名度。到目前,呼和浩特市已同10余个城市结为友好商会,异地商会、同业商会异常活跃,在呼异地商会、同业商会已达40多家,成为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中一大特点。

(七)旗县区加大对公有制经济的扶持和服务力度

呼和浩特市各旗县区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了各自的发展方向,县域特色经济在呼和浩特市已基本形成。各旗县区政府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纳入旗县区经济整体规划之中,定期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层层落实了领导责任制,明确分工与工作重点,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按照任务目标进行考核。旗县区各相关部门深入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对企业开发建设的重大项目,从加快审批、资金筹措等方面给予支持,促使项目早开工、早见效;对企业市场开拓难、融资难、成本高等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搭建招商引资、信息传递、科技服务、人才保证等服务平台,有力地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endprint

三、制约呼和浩特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虽然呼和浩特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势较好,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发展的要求和潜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民营经济占地方总经济量的比重均超过80%。可见呼和浩特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一是发展还不够充分。二是实力不够强。呼和浩特市非公经济多集中在建筑、商贸流通、餐饮服务、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科技含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大部分企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和专利,三是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尚未彻底破除,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落实还不到位。具体如下:

(一)鼓励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实不够到位

主要是对国务院、自治区下发的有关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以及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有关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贯彻落实不够全面到位。个别部门、个别干部缺乏大局观念、服务意识,工作中存在推诿、扯皮现象。

(二)非公有制企业受融资困难资金不足的困扰

目前,非公有制企业反映较为集中的是融资难问题,许多企业想扩大生产、开展企业产品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往往受到资金短缺的困扰。由于融资渠道少、信托门槛高,加上手续烦琐,非公有制企业除了资产作抵押可贷到少量资金外,很难从其他渠道贷到款,一些企业找到项目,常常遭遇资金制约的尴尬,放弃项目或退出经营。

(三)非公有制经济总体势力仍须加强

尽管呼和浩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达70%,但仍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80%以上的水平有较大差距。呼和浩特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总量、主体数量、企业规模、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

(四)企业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呼和浩特市非公有制企业多数集中在投资少、风险小、技术简单、劳动密集的领域,科技投入普遍不足,产业关联度不高,配套能力差,产品档次偏低,缺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能叫响的“优质产品”、“名牌产品”不多。而许多私营企业为家族式管理,现代经营理念、法律意识及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有待提高。

(五)个别税费收缴偏高

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反映,现行的土地使用税、房产税收取收缴比例较高,企业赋税较重,要求减轻负担。

(六)非公有制企业人才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一是非公有制企业自身培养人才能力不强,加上受待遇偏低影响很难引进和留住人才;二是受家族式经营观念影响,外来人才很难得到重用;三是政府对人才培训工作以及鼓励和引导人才缺乏力度。

总体上看,呼和浩特市非公有制经济仍然属于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非公有制企业在自主创新、产业结构、企业治理结构等方面与发达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急需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四、加快呼和浩特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各级各部门要不断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关方面的工作,让社会了解政府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提高社会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作用的认识,破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观念性障碍。要通过召开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肯定非公有制经济成效以及对社会的贡献,总结交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经验,表彰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先进典范,大力弘扬自主创业精神,让非公有制企业家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更加坚定创业的信心。

(二)加大扶持力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政府要在鼓励全民创业的同时,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一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构筑公平竞争平台,让非公有制企业享受各种优惠政策,真正落实非公有制企业的“国民待遇”。二是要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和经营范围,坚持非公有制经济“非禁即入”的原则,拓宽发展路子,鼓励引导非公有制资本参与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开发利用,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三是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支撑:政府牵头建立科技信用体系,发展担保信贷业;加快组建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投资公司及引进外资银行;鼓励非公有制企业上市融资;引导各种专业科学技术机构、银行金融、信用担保及社会各界,帮助解决非公有制企业中存在的融资难等问题。四是从资金上扶持非公有制企业,重点扶持发展前景较好、主业突出、行业优势明显、拥有自主产权和知名名牌的非公有制企业做强做大。政府要逐年安排资金,认真落实经济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知道管理,当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参谋,协调解决非公有制经济的各项事务。同时,要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设立非公有制企业党总支。

(三)抓好政策落实,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化外部环境

一是组织专门力量对有关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进行一次检查,抓好政策的落实,用好政策,发挥政策效应作用。同时,要不定期对全市贯彻落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和开展工作的情况进行调研督查,畅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高速公路”,确保政策落到实处。二是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改正各种越位、错位行为,纠正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规定和做法,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三是组织一次税费收取检查,通过检查取消不合理收费。并对土地使用税和土地闲置费收取情况进行一次调研,结合呼和浩特市实际,制定适应呼和浩特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收取标准。

(四)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自觉性

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增强办事透明度,坚决实行“一条龙”审批、“一个口子”收费、“一个窗口”受理投诉的办事程序,加强对软环境的整治,强化队伍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主动做好服务,促进依法行政。要牢固树立不干预、多服务的思想观念,做到多指导、不添乱,多服务、不设障碍,多支持、不指责,多协调、不扯皮。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知识产权,严厉打击仿冒、制假等违法行为,切实为非公有制企业排忧解难。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管理水平

政府要着帮助解决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存在的人才缺乏和企业管理水平低以及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在管理模式上创新,打破家族式管理的传统模式,积极为非公有制企业做好人才培训服务工作,聘请有关专家教授授课,组织企业界人士外出考察学习,开展学术交流等工作,切实解决非公有制企业人才短缺问题。

[责任编辑 杜 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小企业
供应链融资模式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对策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策略研究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探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探析
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研究综述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