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日、韩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政策及其启示

2014-06-26 10:34张春阳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4期
关键词:人居环境农村

张春阳

摘 要:通过对德国、日本和韩国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政策实践进行简要的分析和介绍,总结得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几点启示:实施政府主导下的村镇规划政策,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实施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政策,以改善农民基本生活设施为主要内容。

关键词:农村;人居环境;村镇建设;政策实践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4-0072-02

一、德、日、韩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政策

(一)德国的村镇建设政策

德国政府在30多年前就主张要建设和改造好村镇,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为了保护农业用地和农产品价格等,以《农业法》为基础颁布了一系列法规;二是建设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完善管理机构;三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立由农民、地方政府和国家共同分担的村镇建设投资机制。

1.注重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的政策。为了提高村镇居民生活的舒适度,德国政府实施了注重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的政策,来改造村镇的居住环境,使农村的供水、供电、供热等生活配套设施齐备完善,基本实现了公路的村村通,幼儿园、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校以及文化体育设施一应俱全。

2.实施严格的村镇建设审批政策。村镇建设项目的选择必须通过专家论证及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这样的村落建筑从整体上看十分协调优美,而且能体现出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

3.在村镇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建设规划。德国是环境保护第一大国,绝不会为开发建设某个项目而破坏环境,而且法律在环境保护方面有着明确的规定:“任何项目的建设都要保证绿地总量的平衡,决不允许未经处理的污水排放。50人以上的村庄必须进行污水处理,乡镇政府所在地一般都建有污水处理厂”。

4.政府鼓励公众参与村镇建设的政策。任何一项村镇建设项目,如果没有经过公众的民主讨论,都不能申报立项,从项目立项到最终的建设管理,在这一全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始终是公众。

(二)日本的“一村一品”政策

二战后,日本农村人居环境的面貌随着农村建设和农业的变化而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日本的“造村运动”中,以1979年开始提倡的“一村一品”运动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所谓“一村一品”运动,实质上是一种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实施的以行政区和地方特色产品为基础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具体做法如下。

1.依托农村的自然条件及自己独特的比较优势发展农村经济,培育产业基地。因为日本大分县土地为林地,几乎没有大的平原,他们因地制宜,利用这种优势建立产业基地,具有代表性的如大田村的香菇产业基地、九重叮的丰后牛产业基地等。

2.开发农产品市场,促进产品的生产流通。从中央农协到基层农协,制定农村事业发展计划,指导农民实施。

3.组织系列文化活动,促进农村人居环境中的文化建设。弘扬传统文化,并鼓励将其运用到现代生活中。如三岛町提倡的“生产工艺运动”,成立的生活工艺研究所等。

4.创设各类补习培训班,培养农用人才。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要培养出一大批既懂技术又有实践能力和奉献精神人才致力于地区的建设。

5.创设合理的融资制度,为农民提供低息贷款。例如日本的农协信用系统,他们以略高于普通银行利率的优惠利率吸引农民存款,并以优惠条件向农户发放贷款。

(三)韩国的新村建设政策

韩国为了解决部分地区的农业濒临崩溃、农村贫困落后等农村人居环境问题,于1970年开始“新村运动”。政府给全国村庄提供用于各村庄自我改造项目建设的水泥,标志着韩国“新村运动”的开始。各村的改造项目要参照政府提出的10项内容:在周围山上植树造林;拓宽连接村庄和主要公路的道路;修整村庄周围的河岸;建设粪肥库;修整小水塘;修理灌溉水塘;清理村庄道路和沟渠;修建公共水井;建立公共洗衣设施;控制鼠害。这些措施大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的面貌,激发了农民自主建设新农村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韩国的新村运动的完成,主要得益于实施的3项农村建设政策。

1.农村启蒙,即新村教育政策。政府通过一些国民易于接受、具有感召力的活动和形式使农民长期受抑制而潜在的良好社会伦理道德迸发出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新村建设。如为了培训“新村领袖”,政府专门成立了新村培训院。新村教育是韩国新村运动的核心,韩国农业的迅速发展是伴随着新村运动发展的,成果离不开新村教育的贡献。

2.经济发展,即实施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和增加家庭收入的政策。主要包括家畜饲养、修建桥梁、道路扩展、水稻新品种和经济耕作推广等,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政府在经济上除了对农业结构作出调整外,还注重发展农村金融业。

3.社会发展,即实施完善环境、住房改善及公共建设的政策。包括修建卫生的供水系统、改造排污系统;维修房屋和重建村庄;扩张农村电网和通讯网等等。

二、德、日、韩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启示

(一)实施政府主导下的村镇规划政策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大力支持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做好村镇规划,保证其设施。政府的支持可以包括政策上的支持、资金上的支持以及技术上的支持。这不但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建设资金、良好的技术支撑还、指出了其宏观发展方向,而且还唤起了各基层政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局面。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做好村镇建设工作的重点,它直接影响到村镇的建设和以后的发展。在规划中,要综合考虑各项设施的配置和标准,既要符合现代化的要求,又要考虑村镇的长远发展。要严格控制用地规模,科学合理用地保护耕地,建设特色村镇。规划不但要具具有综合性、科学性、超前性、务实性,而且还要具有权威性。规划一旦得到批准,就必须按规划实施建设,不能随意更改。endprint

(二)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

综观德、日、韩三国的成功经验,公众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对于加快村镇建设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农民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农村生产关系中的主导力量。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繁荣、农民的富裕归根结底都要依靠农民。只有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建设新农村成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才能把农民中蕴藏的巨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提供永不枯竭的动力支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已成为农村经济活动的主体,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还应由农民来筹措,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将更主要地发挥引导和扶持作用,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让农民真正受益。从现实考虑,什么样的农村是农民需要的,农民自己很清楚;什么样的乡村关系对于农民来说是好的,农民也最清楚。作为自己家园的主人,农民最有发言权。必须要有好的机制,保证农民的有效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工作才会取得显著的成效。

(三)实施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政策

环境与发展是融合、共生的,像情同手足的“孪生兄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若不注重保护环境,受害的将是人类自己。因此,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进一步增强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资本,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环保意识,真正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乡村工业污染防治力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制度,坚持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严把项目审批关,认真落实环保法律法规。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要以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和开展农业标准化建设为载体,壮大特色产业。要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大力开发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农业技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资源,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形成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和微生物还原的良性循环机制,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环境。向广大农民宣传公益意识、环保意识,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个个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把农村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四)以改善农民基本生活设施为主要内容

从德、日、韩三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的实践来看,投资兴建农村基础设施,对于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状态的改变、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都有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建设农村信息通讯、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将会对农村产业的市场化、专业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集聚产业规模,加快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二是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会降低包括决策、生产、运输、销售等在内的总生产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农村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率。还可以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例如发达的病虫害预报、防治系统和水利设施,就可以减少或者避免灾害给农民造成的损失。三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不但能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还能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投资兴建农村公共设施,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是启动农村市场、解决内需不足的客观要求。四是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可以改变投资环境,促进社会其他部门的资源向农村和农业转移,增强吸引外资的能力,发展外向型农业。

参考文献:

[1] 见闻.德国农村改革发展模式浅析[J].北京农业,2009,(25):44-45.

[2] 李钢.德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成功模式[J].新农村,2009,(9):29.

[3] 陈春英.富有特色的日本农村建设[J].城乡建设,2005,(10):62-63.

[4] 唐相龙.日本乡村建设管理法规制度及启示[J].小城镇建设,2011,(4):100

[5] 曲文俏,陈磊.日本的造村运动及其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世界农业,2006,(7):8-11.

[6] 张介岭.韩国农村建设成功的原因[N].哈密报(汉),2006-30-11(004).

[7] 刘清.敏韩国新村运动的启示[N].大连日报,2006-08-07(B03).

[8] 唐铭,郭浩磊.西部农村人居环境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9,(6):58-60.

[9] 蒋淑玲,王宏波.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J].农村经济,2010,(5):30-32.

[10] 彭震伟,孙婕.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居环境体系比较[J].城市规划学刊,2007,(2):62-66.

[11] 李伯华,刘传明,曾菊新.乡村人居环境的居民满意度评价及其优化策略研究——以石首市久合垸乡为例[J].人文地理,2009,

(1):28-32.

[12] 李兵弟.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状况的思考[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4):1-4.

[13] 王影.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Agricultural Science,2010,(6):154.

[责任编辑 王 莉]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居环境农村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基于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人居环境优化探析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