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苏州市城市建成区扩张研究

2014-06-26 10:40束恒春徐梦洁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4期
关键词:分析

束恒春 徐梦洁

摘 要:苏州是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城市,同时也在上海大都市强烈辐射圈内,其经济在近30年内迅速发展。在新一轮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苏州市作为第一批转型城市,以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扩张等经验都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因此,需要借助遥感技术的强大空间处理能力,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将苏州市近10年城市建成区扩张状态展现出来,为苏州市城市整体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GIS;城市建成区;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4-0089-02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从一个初级传统行业为支柱的中小型城市发展成为一个拥有5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1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年GDP超1.2万亿元的大型城市[1]。但是,与之一同产生的是人口增加、产业集聚、环境污染、城市建成区迅速扩张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城市建成区扩张的研究,了解城市扩张现状,发现城市扩张的规律,进而可以根据现状和其规律对城市发展中的问题采取措施,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兼具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

一、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苏州市为研究区域,在对遥感解译的基础上,首先,提取出各类用地数据进行叠加,对土地利用用变化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然后选取城市扩张强度、人口-城市扩张强度、城市紧凑度这几方面因素对苏州市城市扩张进行分析。

二、苏州市城市扩张动态分析

从表1看出,2000—2012年期间,苏州市整体建设用地面积呈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近1 000km2增加到2012年的2 400多km2,增长近1.5 倍。2006—2012年建设用地面积增长798.77 km2,高于2000—2006年间建设用地面积增长的657.11 km2。2000—2006年林地面积减少28 km2,远高于2006—012年间减少的6 km2,说明苏州市林地面积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是下降趋势已经得到遏制。2000—2012年苏州市弄地面积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在2000—2006年期间,农地减少598 km2,2006—2012年间农地减少648 km2,面积减少呈增加趋势。苏州水域面积多,2000年苏州水域面积占整个行政区域总面积的37%。而由于太湖的存在,苏州市水域面积分布不是非常规律,2000年主城区水域面积为3 172.82 km2,占整个主城区总面积的58%,占整个水域总面积的61%。在2000—2006年间,水域面积减少40 km2,而在2006—2012年水域面积减少54 km2,水域面积减少呈增加趋势。

表 2 2000—2006年与2006—2012年2研究时段苏州城市扩张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2000—2012年城镇建设用地增速不断上升,从2000—2006年的657.11 km2,增长到2006—2012年的798.77 km2。但是在本文的两个阶段,城市年均扩张速率却呈减少趋势。2000—2006年这一阶段年均扩张速率达到了11.01%,但是在2006—2012年城市年均扩张速率只有8.05%,与上一时段相比减少了2%,说明近年来苏州市在发展城市同时加强了规划和管理,开始控制城市规模,限制建设用地盲目扩张,使得苏州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展速率有所减缓[2]。

表 3 2000—2006与2006-2012两时段苏州市人口-城市扩张指数

从表3中可以看出,2000—2012年苏州市人口-城市扩张指数为0.93,小于城市扩张的合理值1.12,可以看出该时段内,城市扩张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对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要求,而且与合理值相差达到0.19,数值比较大,远没有达到合理状态。在2006—2012年苏州市人口-城市扩张指数为2.75,是合理数值的两倍还多,表明这个时段相对于人口的增加,城市扩张呈现一定的盲目性。这样会导致增加土地的承载压力,占用大量耕地,农地大量流失[3-4]。

从表3中可以看出,苏州市整体上城市紧凑度呈下降趋势说明,苏州市城市轮廓随着经济发展从简单开始转向复杂,城市增长趋向于蔓延式增长,但是,不同行政区城市紧凑度变化形式不同,整体上苏州市各行政区域紧凑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城市紧凑度一直下降的城市,其中有太仓、常熟和昆山;另一类是城市紧凑度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城市,包括主城区、吴江、张家港。在第一类 城市中,2000年城市紧凑度最高的是常熟,达到了0.781,也是2000—2012年苏州市各行政区中紧凑度最高的数值,此后常熟市的城市紧凑度一直下降,趋势远大于太仓和昆山,2012年常熟市城市紧凑度只有0.430,是这3个城市中紧凑度最低。说明常熟市经济发展导致城市扩张,其扩张处于一种迅速扩张的状态,土地利用从集约转向粗放。而太仓市和昆山市在2000—2006年期间城市紧凑度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在2006—2012年期间城市紧凑度下降幅度明显增大,这也表明这两个城市发展变为粗放式扩张[5]。

在第二类型城市中,主城区的城市紧凑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000—2006年苏州市主城区城市紧凑度下降了0.093,但是在2006—2012年上升了0.139,达到了0.682,为2012年苏州市各行政区域中最高。虽然苏州市主城区紧凑度在2000—2012年略有下降,但是幅度较小,表明苏州市主城区城市发展处于紧凑式发展模式,并且随着经济发展,紧凑度越来越高,城市朝 “精明城市”方向发展。而吴江和张家港则是处于和主城区不同的发展模式,可以发现,吴江和张家港处于多中心发展的模式,一个行政区城市建成区有2—3个,从数据的表象来说则是城市紧凑度在苏州市各行政区紧凑度中一直处于垫底的状态,2000—2006年2城市紧凑度略有下降,幅度不大;在2006—2012年中2城市城市紧凑度处于上升状态,但是上升幅度不大。这种发展方法导致城市发展时土地浪费,不利于在经济发展时节约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6]。

三、结论

2000—2012年间,苏州市城市建成区处于一种高速扩张的状态下,具体表现在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迅速扩张,在12年间扩张了2.5倍,其中,农用地和水域是城市建设用地的主要来源。在2000—2006年和2006—2012年两个研究时间段中,苏州市城市建成区年均扩张速率分别是11.01%和8.05%,扩张速率有所下降。而人口-城市扩张指数则在两个研究时间段分别是0.93和2.75,后一个研究时间段的指数远高于正常值1,说明在2006年苏州市城市扩张呈现一定的盲目性,导致增加土地的承载压力,占用大量耕地,农地大量流失 。

城市紧凑度指标上,苏州市下辖各县市都有下降的趋势,只有主城区的城市紧凑度指标在2012年超过2000年城市紧凑度,其余5个县市都明显下降。表明苏州市除主城区外各县市城市建成区扩张都处于一种不利于精明增长的方向,亟须需对城市扩张经行合理的布局和规划[7]。

参考文献:

[1] 朱东风.1990年以来苏州城市空间发展——基于拓补分析的城市空间双重组织机制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6.

[2] 林目轩,陈秧分,师迎春,等.大城市内部建设用地扩张差异及其原因——以长沙市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6,26(5):836-841.

[3] 艾勇军.近十年(1994—2003)武汉市城市扩张初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4] 李秀彬.中国近 20 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J].自然资源学报,1999,14(4):329-333.

[5] 车前进,曹有挥,马晓冬,等.基于分形理论的徐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8):859-866.

[6] 郭腾云,董冠鹏.基于GIS和 DEA 的特大城市空间紧凑度与城市效率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9,11(4):482-490.

[7] 张占录.北京市城市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J].经济地理,2009,29(7):1182-1185.

[责任编辑 安 琪]endprint

摘 要:苏州是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城市,同时也在上海大都市强烈辐射圈内,其经济在近30年内迅速发展。在新一轮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苏州市作为第一批转型城市,以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扩张等经验都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因此,需要借助遥感技术的强大空间处理能力,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将苏州市近10年城市建成区扩张状态展现出来,为苏州市城市整体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GIS;城市建成区;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4-0089-02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从一个初级传统行业为支柱的中小型城市发展成为一个拥有5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1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年GDP超1.2万亿元的大型城市[1]。但是,与之一同产生的是人口增加、产业集聚、环境污染、城市建成区迅速扩张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城市建成区扩张的研究,了解城市扩张现状,发现城市扩张的规律,进而可以根据现状和其规律对城市发展中的问题采取措施,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兼具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

一、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苏州市为研究区域,在对遥感解译的基础上,首先,提取出各类用地数据进行叠加,对土地利用用变化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然后选取城市扩张强度、人口-城市扩张强度、城市紧凑度这几方面因素对苏州市城市扩张进行分析。

二、苏州市城市扩张动态分析

从表1看出,2000—2012年期间,苏州市整体建设用地面积呈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近1 000km2增加到2012年的2 400多km2,增长近1.5 倍。2006—2012年建设用地面积增长798.77 km2,高于2000—2006年间建设用地面积增长的657.11 km2。2000—2006年林地面积减少28 km2,远高于2006—012年间减少的6 km2,说明苏州市林地面积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是下降趋势已经得到遏制。2000—2012年苏州市弄地面积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在2000—2006年期间,农地减少598 km2,2006—2012年间农地减少648 km2,面积减少呈增加趋势。苏州水域面积多,2000年苏州水域面积占整个行政区域总面积的37%。而由于太湖的存在,苏州市水域面积分布不是非常规律,2000年主城区水域面积为3 172.82 km2,占整个主城区总面积的58%,占整个水域总面积的61%。在2000—2006年间,水域面积减少40 km2,而在2006—2012年水域面积减少54 km2,水域面积减少呈增加趋势。

表 2 2000—2006年与2006—2012年2研究时段苏州城市扩张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2000—2012年城镇建设用地增速不断上升,从2000—2006年的657.11 km2,增长到2006—2012年的798.77 km2。但是在本文的两个阶段,城市年均扩张速率却呈减少趋势。2000—2006年这一阶段年均扩张速率达到了11.01%,但是在2006—2012年城市年均扩张速率只有8.05%,与上一时段相比减少了2%,说明近年来苏州市在发展城市同时加强了规划和管理,开始控制城市规模,限制建设用地盲目扩张,使得苏州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展速率有所减缓[2]。

表 3 2000—2006与2006-2012两时段苏州市人口-城市扩张指数

从表3中可以看出,2000—2012年苏州市人口-城市扩张指数为0.93,小于城市扩张的合理值1.12,可以看出该时段内,城市扩张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对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要求,而且与合理值相差达到0.19,数值比较大,远没有达到合理状态。在2006—2012年苏州市人口-城市扩张指数为2.75,是合理数值的两倍还多,表明这个时段相对于人口的增加,城市扩张呈现一定的盲目性。这样会导致增加土地的承载压力,占用大量耕地,农地大量流失[3-4]。

从表3中可以看出,苏州市整体上城市紧凑度呈下降趋势说明,苏州市城市轮廓随着经济发展从简单开始转向复杂,城市增长趋向于蔓延式增长,但是,不同行政区城市紧凑度变化形式不同,整体上苏州市各行政区域紧凑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城市紧凑度一直下降的城市,其中有太仓、常熟和昆山;另一类是城市紧凑度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城市,包括主城区、吴江、张家港。在第一类 城市中,2000年城市紧凑度最高的是常熟,达到了0.781,也是2000—2012年苏州市各行政区中紧凑度最高的数值,此后常熟市的城市紧凑度一直下降,趋势远大于太仓和昆山,2012年常熟市城市紧凑度只有0.430,是这3个城市中紧凑度最低。说明常熟市经济发展导致城市扩张,其扩张处于一种迅速扩张的状态,土地利用从集约转向粗放。而太仓市和昆山市在2000—2006年期间城市紧凑度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在2006—2012年期间城市紧凑度下降幅度明显增大,这也表明这两个城市发展变为粗放式扩张[5]。

在第二类型城市中,主城区的城市紧凑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000—2006年苏州市主城区城市紧凑度下降了0.093,但是在2006—2012年上升了0.139,达到了0.682,为2012年苏州市各行政区域中最高。虽然苏州市主城区紧凑度在2000—2012年略有下降,但是幅度较小,表明苏州市主城区城市发展处于紧凑式发展模式,并且随着经济发展,紧凑度越来越高,城市朝 “精明城市”方向发展。而吴江和张家港则是处于和主城区不同的发展模式,可以发现,吴江和张家港处于多中心发展的模式,一个行政区城市建成区有2—3个,从数据的表象来说则是城市紧凑度在苏州市各行政区紧凑度中一直处于垫底的状态,2000—2006年2城市紧凑度略有下降,幅度不大;在2006—2012年中2城市城市紧凑度处于上升状态,但是上升幅度不大。这种发展方法导致城市发展时土地浪费,不利于在经济发展时节约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6]。

三、结论

2000—2012年间,苏州市城市建成区处于一种高速扩张的状态下,具体表现在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迅速扩张,在12年间扩张了2.5倍,其中,农用地和水域是城市建设用地的主要来源。在2000—2006年和2006—2012年两个研究时间段中,苏州市城市建成区年均扩张速率分别是11.01%和8.05%,扩张速率有所下降。而人口-城市扩张指数则在两个研究时间段分别是0.93和2.75,后一个研究时间段的指数远高于正常值1,说明在2006年苏州市城市扩张呈现一定的盲目性,导致增加土地的承载压力,占用大量耕地,农地大量流失 。

城市紧凑度指标上,苏州市下辖各县市都有下降的趋势,只有主城区的城市紧凑度指标在2012年超过2000年城市紧凑度,其余5个县市都明显下降。表明苏州市除主城区外各县市城市建成区扩张都处于一种不利于精明增长的方向,亟须需对城市扩张经行合理的布局和规划[7]。

参考文献:

[1] 朱东风.1990年以来苏州城市空间发展——基于拓补分析的城市空间双重组织机制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6.

[2] 林目轩,陈秧分,师迎春,等.大城市内部建设用地扩张差异及其原因——以长沙市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6,26(5):836-841.

[3] 艾勇军.近十年(1994—2003)武汉市城市扩张初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4] 李秀彬.中国近 20 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J].自然资源学报,1999,14(4):329-333.

[5] 车前进,曹有挥,马晓冬,等.基于分形理论的徐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8):859-866.

[6] 郭腾云,董冠鹏.基于GIS和 DEA 的特大城市空间紧凑度与城市效率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9,11(4):482-490.

[7] 张占录.北京市城市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J].经济地理,2009,29(7):1182-1185.

[责任编辑 安 琪]endprint

摘 要:苏州是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城市,同时也在上海大都市强烈辐射圈内,其经济在近30年内迅速发展。在新一轮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苏州市作为第一批转型城市,以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扩张等经验都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因此,需要借助遥感技术的强大空间处理能力,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将苏州市近10年城市建成区扩张状态展现出来,为苏州市城市整体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GIS;城市建成区;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4-0089-02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从一个初级传统行业为支柱的中小型城市发展成为一个拥有5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1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年GDP超1.2万亿元的大型城市[1]。但是,与之一同产生的是人口增加、产业集聚、环境污染、城市建成区迅速扩张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城市建成区扩张的研究,了解城市扩张现状,发现城市扩张的规律,进而可以根据现状和其规律对城市发展中的问题采取措施,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兼具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

一、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苏州市为研究区域,在对遥感解译的基础上,首先,提取出各类用地数据进行叠加,对土地利用用变化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然后选取城市扩张强度、人口-城市扩张强度、城市紧凑度这几方面因素对苏州市城市扩张进行分析。

二、苏州市城市扩张动态分析

从表1看出,2000—2012年期间,苏州市整体建设用地面积呈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近1 000km2增加到2012年的2 400多km2,增长近1.5 倍。2006—2012年建设用地面积增长798.77 km2,高于2000—2006年间建设用地面积增长的657.11 km2。2000—2006年林地面积减少28 km2,远高于2006—012年间减少的6 km2,说明苏州市林地面积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是下降趋势已经得到遏制。2000—2012年苏州市弄地面积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在2000—2006年期间,农地减少598 km2,2006—2012年间农地减少648 km2,面积减少呈增加趋势。苏州水域面积多,2000年苏州水域面积占整个行政区域总面积的37%。而由于太湖的存在,苏州市水域面积分布不是非常规律,2000年主城区水域面积为3 172.82 km2,占整个主城区总面积的58%,占整个水域总面积的61%。在2000—2006年间,水域面积减少40 km2,而在2006—2012年水域面积减少54 km2,水域面积减少呈增加趋势。

表 2 2000—2006年与2006—2012年2研究时段苏州城市扩张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2000—2012年城镇建设用地增速不断上升,从2000—2006年的657.11 km2,增长到2006—2012年的798.77 km2。但是在本文的两个阶段,城市年均扩张速率却呈减少趋势。2000—2006年这一阶段年均扩张速率达到了11.01%,但是在2006—2012年城市年均扩张速率只有8.05%,与上一时段相比减少了2%,说明近年来苏州市在发展城市同时加强了规划和管理,开始控制城市规模,限制建设用地盲目扩张,使得苏州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展速率有所减缓[2]。

表 3 2000—2006与2006-2012两时段苏州市人口-城市扩张指数

从表3中可以看出,2000—2012年苏州市人口-城市扩张指数为0.93,小于城市扩张的合理值1.12,可以看出该时段内,城市扩张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对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要求,而且与合理值相差达到0.19,数值比较大,远没有达到合理状态。在2006—2012年苏州市人口-城市扩张指数为2.75,是合理数值的两倍还多,表明这个时段相对于人口的增加,城市扩张呈现一定的盲目性。这样会导致增加土地的承载压力,占用大量耕地,农地大量流失[3-4]。

从表3中可以看出,苏州市整体上城市紧凑度呈下降趋势说明,苏州市城市轮廓随着经济发展从简单开始转向复杂,城市增长趋向于蔓延式增长,但是,不同行政区城市紧凑度变化形式不同,整体上苏州市各行政区域紧凑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城市紧凑度一直下降的城市,其中有太仓、常熟和昆山;另一类是城市紧凑度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城市,包括主城区、吴江、张家港。在第一类 城市中,2000年城市紧凑度最高的是常熟,达到了0.781,也是2000—2012年苏州市各行政区中紧凑度最高的数值,此后常熟市的城市紧凑度一直下降,趋势远大于太仓和昆山,2012年常熟市城市紧凑度只有0.430,是这3个城市中紧凑度最低。说明常熟市经济发展导致城市扩张,其扩张处于一种迅速扩张的状态,土地利用从集约转向粗放。而太仓市和昆山市在2000—2006年期间城市紧凑度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在2006—2012年期间城市紧凑度下降幅度明显增大,这也表明这两个城市发展变为粗放式扩张[5]。

在第二类型城市中,主城区的城市紧凑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000—2006年苏州市主城区城市紧凑度下降了0.093,但是在2006—2012年上升了0.139,达到了0.682,为2012年苏州市各行政区域中最高。虽然苏州市主城区紧凑度在2000—2012年略有下降,但是幅度较小,表明苏州市主城区城市发展处于紧凑式发展模式,并且随着经济发展,紧凑度越来越高,城市朝 “精明城市”方向发展。而吴江和张家港则是处于和主城区不同的发展模式,可以发现,吴江和张家港处于多中心发展的模式,一个行政区城市建成区有2—3个,从数据的表象来说则是城市紧凑度在苏州市各行政区紧凑度中一直处于垫底的状态,2000—2006年2城市紧凑度略有下降,幅度不大;在2006—2012年中2城市城市紧凑度处于上升状态,但是上升幅度不大。这种发展方法导致城市发展时土地浪费,不利于在经济发展时节约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6]。

三、结论

2000—2012年间,苏州市城市建成区处于一种高速扩张的状态下,具体表现在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迅速扩张,在12年间扩张了2.5倍,其中,农用地和水域是城市建设用地的主要来源。在2000—2006年和2006—2012年两个研究时间段中,苏州市城市建成区年均扩张速率分别是11.01%和8.05%,扩张速率有所下降。而人口-城市扩张指数则在两个研究时间段分别是0.93和2.75,后一个研究时间段的指数远高于正常值1,说明在2006年苏州市城市扩张呈现一定的盲目性,导致增加土地的承载压力,占用大量耕地,农地大量流失 。

城市紧凑度指标上,苏州市下辖各县市都有下降的趋势,只有主城区的城市紧凑度指标在2012年超过2000年城市紧凑度,其余5个县市都明显下降。表明苏州市除主城区外各县市城市建成区扩张都处于一种不利于精明增长的方向,亟须需对城市扩张经行合理的布局和规划[7]。

参考文献:

[1] 朱东风.1990年以来苏州城市空间发展——基于拓补分析的城市空间双重组织机制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6.

[2] 林目轩,陈秧分,师迎春,等.大城市内部建设用地扩张差异及其原因——以长沙市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6,26(5):836-841.

[3] 艾勇军.近十年(1994—2003)武汉市城市扩张初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4] 李秀彬.中国近 20 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J].自然资源学报,1999,14(4):329-333.

[5] 车前进,曹有挥,马晓冬,等.基于分形理论的徐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8):859-866.

[6] 郭腾云,董冠鹏.基于GIS和 DEA 的特大城市空间紧凑度与城市效率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9,11(4):482-490.

[7] 张占录.北京市城市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J].经济地理,2009,29(7):1182-1185.

[责任编辑 安 琪]endprint

猜你喜欢
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