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4-06-26 10:50周小祥苗金燕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4期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培养模式

周小祥 苗金燕

摘 要:产学研合作通过政府、企业、社会与高校的互动,把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基于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视角,分析了当前产学研合作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借鉴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经验,提出了“三位一体四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新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4-0122-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才培养作为一种多主体联动的育人模式,不是学校的“内部事务”,而是涉及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1],必须要有社会的广泛参与。产学研合作,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使命[2],从理论和实践上来看,也是当代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一、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一)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指通过学习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教育模式[3]。它最早由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赫尔曼·施耐德提出,主要强调学生在校期间的技能学习,以提高毕业后就业竞争力为目标;主要针对工科专业学生。美国职业教育学会后来正式界定产学研合作教育为“一种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理念”[4]。

(二)国内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本模式

当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产学研合作教育也在学习和摸索中,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有所偏重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概括起来,其基本模式主要如下。

1.学习式产学研合作模式。此种模式学生的培养主要在学校进行。在学生培养方案中,除了特定的理论学习以外,还嵌入了实习实训教学模块。一方面,可利用学校的实验设备,通过教师的实验演示来进行学习,如工程制图、精工实习等;另一方面,可将企业的特定需求模块加入到教学环节中,由企业人员和学校教师负责进行讲解和培训,培养学生特定的知识,其核心是理论学习中加入特定的实训模块,由教师进行示范引导,培养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

2.参与式产学研合作模式。参与式产学研合作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性。即在校企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参加由企业冠名或赞助的带有一定企业需求的各种项目比赛、竞赛活动、科技活动和社团活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设计、自主创新来完成相应项目,从而得到能力的锻炼和自身素质的提高的一种模式。其核心在于学生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3.体验式产学研合作模式。体验式产学研合作模式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此种模式需要学生走出校门,到企业现场或工程实地进行学习和锻炼,包括认知参观、顶岗锻炼、带薪实习,以及“3+1”分段式培养和“订单式培养”等。此种模式能够给予学生真实的企业环境和工作环境,使得学生能够有着直观的感受和亲自的体验,从而能够真正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但此种模式又受到众多条件如实习时间、场地等的限制,往往不能够深入。

二、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分析

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国外进行了很多年,其中美国的CBE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德国的“双元制”和加拿大的“三结合”模式最具有典型性,但又各有侧重,均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技能。相比国外,国内的产学研结合模式仍然停留在以教学为主、以知识灌输为主、以完成任务为主的“三为主”状态,产学研合作培养方案系统性设计不足,动力机制缺乏,存在着时间分散、针对性不强、深入程度不够、考核困难等众多问题。

1.产学研合作教育系统性不足。当前,各大高校包括职业院校在进行大学生培养时,都把实践能力作为培养的一个方面加入到了培养方案中去,但实施效果却并不明显。对学生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主要停留在参观了解、顶岗实习的初级阶段,参观了解和顶岗实习也都是走马观花、应付了事,实践时间长短不一,实践的内容大同小异,不具有个人针对性,没有相应的考核和效果评估,学生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2.产学研合作教育动力机制不足。产学研合作教育涉及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个人,理论上讲可以三方互利共赢,但实际操作中,合作的动力机机制往往不足。特别是作为合作教育中的企业方,因其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这种合作又往往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反而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因此企业在合作中的动力不足。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的主体,虽有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动力,但限于经费、安全等问题,并且随着扩招带来的影响,根本不能组织那么多的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同时很多指导教师本身就缺少工程实践经验,所以导致学校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心有余而力不足”。学生作为直接受益人,也想着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得到能力的提升,但往往缺少相应的机会,同时习惯了学校相对轻松的学生生活,心态和投入不足,导致最终实践效果大打折扣。

3.产学研合作教育考核不足。产学研合作教育难以考核,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产学院合作模式,也没有一个规范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考核范式,效果评估体系没有有效的建立起来,导致产学研合作更多的是注重过程,考核易流于形式。考核的主要对象是学生,而对学校、企业没有相应的考核任务。对学生的考核也主要以学校为主,企业缺乏对学生有效考核的激励(责任),往往是出具一个实习证明就匆匆了事。

三、“三位一体四结合”产学研合作教育新模式

综合国内外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模式来看,美国的CBE模式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英国的“三明治”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为追求,德国的“二元制”注重职业教育,均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国内学习式、参与式和体验式三种类型的合作模式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是一个渐进的培养,有很多与国外有共通的地方,学校在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时,应结合各个模式的优势,通过“三位一体”“四结合”来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endprint

1.三位结合系统性设计产学研合作培养方案。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需要系统性设计,可参照国外先进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综合各种模式所具有的优点,并结合各个学校的教学实际,设计从学生入学到离校各个阶段的产学研合作内容,从认知到了解到参与到体验到创新的阶段式成长过程,并针对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培养内容和考核方式,把学习、参与与体验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把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学生职业生涯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纳入学生学习成长档案。通过在资源投入上加大力度、在时间上保证、在内容上深入、在效果上反馈,真正建立起产学研紧密结合,一体化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机制。

2.四方联动共同促进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在国外得到了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教育可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设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管理产学研合作教育。通过法规、政策、资金引导奖励等方式来鼓励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教育;高校和企业则需要以市场化的方式来加强合作,通过灵活的制度安排,整合各自资源投入到产学研合作教育中来,真正做到产学研参与的各方各得其所、各有获益。高校要建立面向行业、面向产业的教育培养模式,要切实根据企业需求制订定学生的培养方案;企业也要履行好社会责任,同时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学生个人要充分利用好实习实践机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将所学和所用无缝对接,从而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用结合。

3.建立绩效反馈的闭环系统。除了做好产学研合作的规划系统外,在实施层面,还要加大对过程的管理和考核,要通过绩效的管理和反馈来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学校要改变对教师的评价考核方式,增加教师工程化实践能力和指导水平,出台措施鼓励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企业应建立学生实践班导师制度,认可班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工作业绩,并给与相应的奖励和补助;学生的考核要注重全过程的量化和跟踪,并注重反馈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行业主管部门要建立起对学校和企业主体单位的考核指标体系,从制度上保证学校和企业有动力参与到产学研合作教育中来。

结束语

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一种多方参与、具有显著实践性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进入社会前的职业性准备。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各方的合作参与,需要产学研一体化培养,需要将学生的所学与应用联系起来,需要将实验室、实训室与以后的工作室、操作室联系起来,做到产学结合、学用结合,真正成为到用人单位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社会满意的“人民满意教育”。

参考文献:

[1] 隋幸华,刘理.简论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J].云梦学刊,2013,(1).

[2] 郭广银.产学研合作: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使命[J].求是杂志,2012,(1).

[3] 刘莉芳.国外产学研合作成功经验总计及启示[J].商业时代,2009,(6).

[4] 李伟铭,黎春燕.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5).

[责任编辑 王 莉]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学研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培养模式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地方高校科研成果培育研究
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OBE模式的模具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瑞典“移动谷”产学研合作的关键要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