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民办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研究

2014-06-26 16:03杜海玲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4期
关键词:对策

杜海玲

摘 要:民办应用型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面临的生存考验愈加严峻,怎样办出特色、凸显优势,是民办高校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基于此,以校企协同创新为视角,分析了辽宁省民办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指出这些高校必须从加强实践技能、优化校企协同创新入手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有所突破,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民办应用型高校;校企协同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4-0143-02

民办应用型高校是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学校。该类高校以造就创新型和实践型的人才为根本目标,要想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众不同,与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所谓“协同创新”,从协同学来说,是指多个独立组织所形成的目标趋同、运作配合、知识互补、收益共享的创新实践模式。协同创新模式主要有部门协同、校校协同、校企协同和校地协同4种模式,其中,校企协同要求高校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企业的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课程设置上增加实践课时比重,在明确企业需要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将实践教学的效果进行合理评价。本文主要以校企协同为视角,对辽宁省民办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一、辽宁省民办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1.人才培养模式模糊

辽宁省目前有民办应用型高校共10所。这些高校全部都是新建的本科院校,或是由以前的专科院校升格而成,这些民办高校受到原有办学定位的影响,对于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受到之前专科层次办学定位的影响很大。所以,在当前模糊的办学定位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没有实际的考察论证,人才培养模式也就必然处于一个模糊的阶段。这些民办本科院校将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并不能详尽地解释应用型人才究竟是什么样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就必然难以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2.民办应用型高校在校企协同方面存在很多困难

以毕业生实习为例,大多数民办高校都将实习集中安排在第八学期。但是实际的实习效果并不好,其原因,首先是实践内容不系统,大多数实习内容都是参观考察,学生很少能得到实际操作的机会;其次,实习老师责任心不强,大多对学生的指导不到位;再次,辽宁省民办应用型高校大多建校历史短,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都不高,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在联系协同单位方面就有很大的难度,再加上现有民办高校的师资非常有限,能够真正指导学生进行实习的“双师型”教师并不多。大多数学校只能要求学生自主实习,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实习的效果根本难以保证。一方面是高校找不到合适的协同单位;另一方面即使找到了,也难以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的设置满足协同单位的要求。

二、辽宁省民办应用型高校在校企协同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

校企协同进行人才培养是世界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和重要经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和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从各方面对人才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给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民办高校,要想生存和发展,要解决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强不强。辽宁省现有的10所民办应用型高校在校企协同创新方面普遍较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上认识不统一、不一致

多数民办应用型高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学校认识不足、企业不积极参与的现象。 随着高校生源数量的逐年减少,民办应用型高校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需要明确办学定位,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注重学生应用技能水平的提高。 而部分高校的教育理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以理论教学为主,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没有按照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要求进行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课时明显偏少。而且不少企业也没有从战略高度上认识到校企合作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效益,缺乏成熟的合作办学思想,不愿意接受大学生参与生产实践,不愿参与或很少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导致校企合作办学往往停留在表面。由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难以统一认识,从而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特别是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匹配度。

2.校企双方协同方式单一,且缺乏质量监控机制

民办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办学在合作方式等方面缺乏深度,大多局限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等。人才培养方式上仍以封闭式培养为主,大多数民办应用型高校没有和企业共同协商制定专门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缺乏与企业管理相匹配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在教学质量监控上,双方也没有制定严格的监控机制相互牵制,对实践教学的监控往往流于形式。由于校企合作制度不健全,企业缺乏合作的积极性,对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中暴露的知识缺陷和高校专业及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向高校反馈。而高校也没有积极主动和企业沟通,询问学生实习中暴露的问题,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也没有广泛征求合作企业的意见,削弱了企业合作办学的积极性。

3.“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教师无法深入企业参与协同创新

“既能讲得好,又能做得好”的“双师型”教师,目前民办应用型高校严重匮乏。由于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靠自身的办学所得,财力有限,再加上民办高校的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普遍较低,所以难以吸收到优秀的“双师型”人才。而一般的教师仍然沿袭传统的教育观念,由于无法把握市场需求,仅限于“纸上谈兵”,所以缺乏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和拓展的能力。

4.校企协同办学缺乏保障机制

企业和高校合作培养人才,一般企业在接受学生实习实训时,需要抽出专门的实验指导人员,这样会影响到企业本身的生产进度、质量控制,同时,对企业的成本也会造成相应的增加,这也是企业缺乏合作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主要原因。而且,目前校企之间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例如,人员和相应的实习质量保障,合作只停留在培养与使用的简单层面,没有真正实现合作招生、合作培养、合作就业等联合培养。endprint

三、对辽宁省民办应用型高校在校企协同创新方面的思考

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针对辽宁省的实际,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证校企之间的良性合作,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校企协同创建实习实训基地,强化对校企合作办学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与企业可以互利双赢的模式共建实习实训基地,高校要主动搭设平台,通过各种方式尽力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一方面在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进行多方论证,特别是要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论证。另外,在建设课程体系时可以加入若干门和企业相关的课程,由企业安排指导教师来校授课,学生可以进行选修,企业课程考核通过者可以置换部分选修课学分。高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或结合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让学生接受工程实践能力训练,进入真实的技术开发环境进行实战项目体验。学校通过为企业培养定制式人才、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讲座及开设相应课程、共同指导毕业设计、校企开展技术合作项目等方式,有效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得到真刀实枪的训练。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和技术活动,引领学生直接进入专业前沿领域,增强、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工科院校,还可以通过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来实现校企科技人才资源互补共享。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要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内容模块化、能力层次化,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双师型 ”教师培养

民办应用型高校应该认识到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除了引进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员加盟高校做兼职教师,还可以采用培养与学习并举的方式,进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例如,可以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到企业学习,并运用扎实的基础知识帮助企业培训员工,既可以提高专业技能操作水平,又可以把企业新知识、技能等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同时,更好地为企业和地方经济服务。

3.联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

校企协作办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联合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使培养的人才能适应企业需求,能适应社会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民办高校应与企业共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充分发挥校企优势,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用人需要,科学、合理调整实践教学计划,部分实践课程可以实行相对灵活的开课时间、弹性学时。邀请企业参与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完善实践课程考核标准。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形成特色鲜明、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办学模式和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应用型人才提供更有利的成才通道。通过实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使企业与高校在知识、文化和技术等多层面相互渗透,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探索出一条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良性互动的办学新途径。

4.搭建校企合作教学与科研平台

培养应用型人才,要从软硬件两方面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校内外实习、实训平台是硬件建设,担负着教学、实习、生产与科研任务。校企合作双赢的互动运行机制、人才培养与产业对接的适应机制、校企双方人员的互聘流动机制是软件建设。除了校外实习实训场所的建设外,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与应用型专业相配套的模拟工厂、实验中心、实训车间等,实现大学生的校内实验、实训教学与企业接轨,为学生到企业实习无缝对接也是校企协同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在民办高校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场所相对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校内实习场所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创新教学模式,实行双导师制,积极聘请企业兼职导师,对学生的见习或实习环节进行指导,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动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也是辽宁民办高校可以选择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 邹宁.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9):34-36.

[2] 雍浩,李正.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科技信息,2013,(9):206.

[3] 唐永芳.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协同创新体系中的定位与实现路径[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117-120.

[责任编辑 柯 黎]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中小水电站集控系统建设改造对策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