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编辑的批评与质疑精神

2014-06-26 22:16苏秦赵强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4期
关键词:批评质疑

苏秦 赵强

摘 要:论述了编辑应具备批评与质疑精神,具体包括宏观上的批评和微观上的质疑,且两者可以相互结合。在日常工作中,编辑应以这样的审慎态度对文稿进行审核、加工和再创作,这不仅对刊发稿件的质量有所保证,而且有利于编辑优秀职业素质的养成,从而使其在工作中有所作为。

关键词:编辑;批评;质疑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4-0280-02

引言

编辑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桥梁,其先于读者接触到作者在文化或科技领域的研究成果。将优秀的、有价值的成果以出版物的方式呈现给作者,是编辑的职责所在。甄别优秀的作品、对作品进行加工与再创作,需要编辑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与不断学习才能完成。编辑优秀职业素质的养成中,自始至终离不开批评与质疑,也可以说它们是编辑最重要的职业习惯。不论是对作品整体还是作品中的细节,编辑首先应有的态度都不应是欣赏与赞美,而应该以批评的眼光和质疑的态度,审慎地进行分析与推敲。

一、对文稿进行宏观上的批评

作者的作品是其研究的成果、心血的结晶,从作者的角度看,它一定是包含了较高的价值。也就是说,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评价一般较高,即自我批评的结果通常较为乐观。而作为一名编辑,首先要客观地、理性地[1],从整体上对一本书稿或者一篇文章进行衡量和把握,即对文稿进行宏观上的批评。具体说,应从多方面对其价值进行评价,如独创性和新颖性、社会效益和受众面、文稿的整体架构等。

首先,应从独创性和新颖性方面来看。对于一部书稿或者一篇文章来说,其最重要的价值应该就是它的独创性和新颖性。关于作者的作品是否为独创,编辑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考证。因特网上的资源非常丰富,一些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提供科研和学术论文的相似性检测服务,这种专业的检测可以对文稿的独创性给出客观的评价,进而为编辑对文稿进行批评提供依据。还有一些专业的搜索引擎,除了可以在整个因特网中搜索出和文稿相关的信息以外,自己本身也创建有一些专门的栏目,其中包含了大量有用的资源,而且使用起来更简单快捷。编辑可利用它查找和文稿相关的信息,从而掌握判断文稿独创性和新颖性的资料。平时编辑就应该对和自己专业相关的领域给予一定的关注,包括结识一些该领域内的专家,在遇到自己无法判断的文稿时,可以向专家请教,寻求帮助。另外,编辑应该多读书看报、关心时事,做一个杂家,这样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在对文稿进行批评的时候,就能具有敏感性,自然而然地对文稿就会有合适的评价。

其次,可从社会效益和受众面上来看。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稿的价值,还体现在它是否能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对人们有用。如果文稿通过出版物呈现给读者以后并不能对读者产生什么有益的影响,或者相反会有负面影响,那这样的文稿就不能出版。另外,还有一个受众面的问题。对于学术论文出版单位,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但是对于图书出版单位而言,除了要关注书稿的社会效益,还要看其受众面。有的学术性太强的书稿,虽然在相关领域很有价值,但是因为受众面太窄,可能不会有太好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编辑进行综合分析,在两者之间做出权衡。可以通过基金资助的形式为书稿的出版争取更多的经费,也可以推荐到其他更专业、更合适的出版单位出版。

再次,还可以从文稿的整体架构上来看。不论是学术论文还是书稿,都有一定的格式。如果文稿的整体架构混乱,那就算有新颖和独创的内容,有一定的价值,也不能达到出版的要求。编辑应从宏观上对文稿进行浏览和审查,看其是否具备清晰的架构、合理的层次、必须的组成部分,编辑可以从对这方面的评价中判断一篇论文或一部书稿可否刊出或出版,或者还有没有修改的余地,可否通过修改和调整达到要求。

可将从宏观上对文稿进行考量作为整个审校过程的开端,通过总体上的审核和把握,编辑即可对稿件的质量有初步的评判,做到心中有数。在稿件加工的流程中,这个环节是很重要的,它关系到以后的环节能否顺畅进行,因而不能省略。在此基础上,即可再对稿件进行细致的斟酌和推敲。

二、从微观上对文稿进行质疑

除了从宏观上对论文或书稿进行批评外,还应从微观上对其进行质疑。对于文稿中的细节问题,编辑不能有从众取向,或屈从权威、不求甚解,应克服自己的惰性思维[2],积极从多方面入手,进行合理的质疑。

首先,可从题名入手[3]。题目可以说是一篇文章或者一部书稿的核心和灵魂,它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编辑,在从宏观上对文章或书稿进行把握后,应对题目进行质疑,将题名与内容对照比较,看题名是否合情合理、恰如其分。题名中存在的问题通常有文不对题、以偏概全、题名“大”而内容“小”或题名“小”而内容“大”等。如发现题目存在问题的,应该提出问题所在,根据具体情况给出修改意见,并反馈给作者让其配合修改。

其次,可以从参考文献来看。将参考文献和正文中的标注进行对照,看标注处的内容和参考文献是否匹配,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对正文内容和参考文献进行核实。还应该对正文中参考文献的标注顺序进行核对,如不是按顺序标注的需要改正。另外,参考文献最好是比较新的,除非是非常经典的,太过陈旧的文献则不宜作为参考文献。对于参考文献的格式通常有一定的规定,这样方便其他读者查找对比进行参考,如不符合规定的格式,应提出质疑。还有,有的参考文献是作者直接参考的,有的则是从其他文稿中的参考文献处间接获得的,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容易产生错误。编辑应认真审核,作者名、题名、年、卷、期、页码等处如有不符合逻辑的,或者感觉不太妥当的,都应提出质疑。

再次,对文稿的具体内容进行质疑。这不仅要从文稿的政治问题和学术问题入手,还要看其语句是否流畅、遣词造句是否恰当。应以使其“思想观点正确、材料真实科学、词句通顺、论证合乎逻辑” [4]为标准,在具体审阅过程中如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有刨根问底、虚心学习的精神,不能因“文责自负”而马马虎虎、一知半解,要敢于向作者提出质疑和修改建议。只有秉着质疑的态度、以批判的眼光对待每一篇文章、每一部书稿,才能作为优秀的文化传播者,将好文章、好书籍呈现给读者。endprint

结束语

除了从宏观上进行批评、从微观上进行质疑外,还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编辑批评与质疑。比如,在进行整体框架批评的时候,看具体内容和层次架构是否相称;在对题名进行质疑的时候,看其是否能体现新颖性和独创性等。编辑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应有很强的服务意识,而对文稿的批评与质疑正是服务作者和读者最有效的途径。编辑的工作常被认为是“替别人做嫁衣裳”,这让一些编辑在工作中态度消极。但其实编辑在工作中同样可以大有作为,只要运用自己的学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抱着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工作,保持批评和质疑的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就一定能做出一番成绩。

参考文献:

[1] 任火.编辑质疑论[J].编辑之友,1998,(3):22-23.

[2] 古四毛,付一静.思维惰性对期刊编辑能动性的影响及其克服[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23(4):110-113.

[3] 李小芳,王晓玲.科技期刊编辑与学术质疑[J].编辑学报,2007,19(5):381-383.

[4] 刘征湛.编辑工作的有为和无为[J].出版发行研究,2001,(4):19-20.

Discussion about the criticism and skepticism of the editor

SU Qin 1,ZHAO Qiang 2

(1 Publishing House of 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006,China;

2.Editorial Department ,Journal of 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006,China)

Abstract:The paper discusses the editors should have the spirit of criticism and questioning,including macro criticism and the question,and they can be combined with each other. In daily work,editors should review,on the presentation to be cautious about such processing and re creation,which is not only the quality of published articles is warranted,but also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editor good occupation quality,so as to make the DOSOMETHINPREVIOUSLYUNRELEASED at work.

Key words:edit;criticism;question

[责任编辑 王 莉]endprint

猜你喜欢
批评质疑
做个“用心”的班主任
“挫”而不“折”,逆风飞扬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印媒:克里访印“批评”莫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