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能研究文献综述

2014-06-27 04:40吴利波WULibo
价值工程 2014年14期
关键词:工作记忆二语语言学

吴利波WU Li-bo

(湖北科技学院,咸宁437100)

0 引言

外语学能,是指语言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出现的相对稳定的专门能力,被视为语言最佳学习期。而工作记忆是认知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近些年,二语研究者指出,工作记忆很有可能取代外语学能的概念,从而直接解释二语习得个体差异的关键因素(温植胜,2007:89)。既然工作记忆如此重要,可以在今后的研究中把外语学能研究中的记忆部分用工作记忆来取代,这样才能更好的探索它们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

目前国外已有研究大多只是探讨语言潜能或者工作记忆对外语学习的影响(Robinson,2002;walter,2004),只有少数研究将语言潜能、工作记忆和外语学习三者结合起来(Winke,2005;Hummel,2009)。

1 语言学能中的四种主要的学能模式

1.1 Sparks等的“语言编码差异假设”Sparks自90年代初在外语学中和母语能力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语言编码差异假设,该假设的主要观点有以下三点:第一,母语的语言技能是外语学习的基础;第二,如果学习者在语言的某些方面存在障碍,通常就会对母语习得和外语学习造成很大的困难;第三,就是学习者由于学习能力存在天生的个体差异。

1.2 Grigorenko等提出的“外语习得中的创新认知能力理论”Grigorenko等提出的外语习得中的创新认知能力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人们在学习中进行创新和处理歧义的能力。

1.3 Skehan的“信息加工步骤理论”Skehan认为,母语学习的经验表明存在两个分离的习得模块(module):句法和语义模块,在二语习得中存在三个模块,这三个模块与Carroll的学能模式中的相应成分对应,即听觉加工模块对应语音编码能力;语言加工模块对应语法敏感度和语言归纳能力;记忆模块对应扩展的记忆能力。这样Skehan把外语学能分成三个部分。除此以外,Skehan尝试探索在二语的各种加工步骤不同学习者是否存在个体差异,这些差异是否能被学能的四大要素所解释,实际上,Skehan是试图在学能与二语加工过程之间建立其联系。

1.4 Robinson的“语言学能综合体理论”Robinson结合Snow的学能综合体假设(Aptitude Complex Hypothesis),提出了学能综合体理论,该理论旨在探讨外语学能的构成要素与不同条件下外语学习之间的关系。

2 对语言学能研究的再认识

外语学能研究的早期代表人物Carroll(1962)通过对三十多套测试题的因素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将外语学能分为四个大要素:其中语音编码能力,即对新的语音进行编码和记忆的能力;语法敏感度,即学习和使用语法的能力;语言归纳能力,即从新的语言内容中推断出语言规则的能力;其中联想记忆能力,即回忆语音和语法关联的能力。对于语言学能因素的划分,学能研究界提出了许多疑问。当前对语言学能研究的最大争议主要是学能概念不够清晰,在这种背景之下,国外语言学能研究的专家Skehan等纷纷就学能结构重新认识,对学能本质在思考,现在的学能研究已经超越了Carroll所提到的学能研究传统,更多的利用了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和二语习得方面的有关成果,这种跨学科的研究使得学能研究更加宽泛,研究更加深刻。从结构上来说,语言学能是一个多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概念,不同的学习者的语言学能差异明显,但不同学习者的学能都有其优势,学能中的某一个因素对学习者的影响较大,因此,单单测试学习者的学能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当前学能研究应该注重学能中的各个要素对二语习得的积极影响,学能研究应该更多吸收认知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把工作记忆的研究纳入到学能研究的范围中来。

3 语言学能的测试

在1959年,美国哈弗大学教授Carroll和同事Sapon就设计出“现代语言能力测试”(简称MLAT),当时主要测试对象是高中生和大学生以及成年人,这套测试题包括五个部分:数字学习语音符号语音辨别句中词和联想配对,当然,该测试题也集中体现了Carroll(1962)提出的外语学能的四大要素:语音编码能力,语法敏感度,语言归纳能力,联想记忆能力。20世纪70年代以来,研究人员设计出了许多不同语言版本的外语学能测试题,如:Wesche设计的法语版外语学能测量表,Sasaki设计的日本人外语学能测量表,戴运财(2006)指出尽管它们具体题型不同,但归纳起来主要内容都与Carroll所指出的外语学能四大要素有关。国内学者对外语学能研究起步比较晚。(刘涛等,2005;戴运财,2006;刘骏、蒋楠,2006)针对母语是汉语,第一外语外英语,并根据Carroll提出的外语学能的四大要素设计出多套外语学能测试表,而且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刘涛在2005年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语系的语言使用者之间的语法敏感度的相似性很低,但是汉语语法敏感度不能作为一个指标来对母语进行测试;夏慧言(2011)对母语是汉语的学习者外语学能测试套题进行了研究,测试了其效度,其研究结果表明:外语学能测试包括语法敏感性、语音编码能力和联想记忆能力等因素但不包括语言归纳能力,该学能测试套题具有较高的效度。

4 语言学能研究的展望

学能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实际上是指记忆研究部分,Carroll在其研究中指出学能研究应该密切关注记忆能力研究的发展,Skehan(1998,2002),Dornyei和 Skehan(2003),进一步论述了工作记忆是如何对二语习得过程的主要阶段发挥作用的。Skehan根据自己的研究建议将“语法敏感度”和“语言归纳分析能力”两者归为一个因素,即我们所说的“语言分析能力”,这样外语学能变为余韵编码能力、语言分析能力和记忆能力三种要素组成,除此之外,语言学界还提出了各类外语学能理论的新模式,即大部分理论模式认为的应该将工作记忆作为外语学能的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进行研究(Sawyer&Ranta,2001;Domyei&Skehan,2003;温植胜,2005)。

5 总结

综上所述,语言学能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加强,传统意义上的学能研究因为受限于Carroll学能研究的四大要素而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尤其对学能研究中记忆部分的研究深度不够,因此在今后学能研究中可以加大工作记忆的研究,把工作记忆更好地融入到外语学能研究中来,这样可以更好的预测二语的学习效果,在外语学能研究中,要加大外语学能测试的研究,针对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特点制定一套外语学能的测试表,研究外语学能中哪些部分会对外语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可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断地在学习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行自主学习。

[1]Walter.C.Transfer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skills to L2 is linked to mental representations of text and to L2 working memory[J].Applied Lingustics,2004,25:315-339.

[2]Carroll,J.B.Cognitive abilities in foreign language aptitude:Then and now[A].In T.Parry&C.W.Stansfield(eds.),Language Aptitude Reconsidered [C].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1990.

[3]Dornyei& Skehan.Individual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quisition[A].Oxford:Blackwell,2003.

[4]Robinson P.(ed.).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Instructed Language Learning [C].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2002.

[5]Sawyer,M.&L.Ranta.Aptitude,Individual differences,and instructional design[A].In P.Robinson(ed.).Cogn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C].Newyork:Cambridge,2001.

[6]Miyake,A.&N.P.Friedman.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Working memory as language aptitude[A].Mahwah,N.J.:Lawrence Erlbaum,1998.

[7]温植胜.对外语学能研究的重新思考[J].现代外语,2005(4):383-392.

[8]戴运财.语言学能对二语习得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4):451-459.

[9]刘骏,蒋楠.中国学生外语学能倾向研究[J].中国外语,2006(4):63-68.

[10]刘涛等.语言学能倾向中语法敏感度测验指标相关系数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10):286-289.

[11]夏慧言.汉语语境下的外语学能测试研究及效度验证[J].山东外语教学,2011.

猜你喜欢
工作记忆二语语言学
工作记忆怎样在大脑中存储
情绪影响工作记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向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Ferris与Truscott二语写作语法纠错之争
国内二语写作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述评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
社会语言学名词
语言研究新视角*——工作记忆的理论模型及启示
工作记忆与教学方式在英语关系从句习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