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子昂与钟嵘对正始诗歌评价的异同

2014-06-30 03:04包琳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钟嵘诗品陈子昂

包琳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北京 100024)

论陈子昂与钟嵘对正始诗歌评价的异同

包琳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北京 100024)

继钟嵘“建安风力”说后,陈子昂提出“汉魏风骨”,标举汉、魏时期的诗歌。虽都十分推崇建安诗歌,但对正始时期的诗歌评价却不尽相同,钟嵘认为建安以后诗歌创作“陵迟衰微”,正始诗歌总体水平不及建安诗歌,陈子昂却将汉、魏并举,不分轩轾。另一方面,陈子昂继承了钟嵘的观点,认为正始诗歌在精神风貌上袭承了建安诗歌的传统。

钟嵘;陈子昂;正始诗歌;评价;异同

建安文学历来为中国的文学批评家所推崇,梁钟嵘在《诗品序》中以“建安风力”标举这一时期的诗歌风貌,而后唐代陈子昂继承此说,并融合刘勰的“风骨”论,提出“汉魏风骨”。后世论者常常将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如郭绍虞先生认为:“汉魏风骨,即钟嵘《诗品序》所说的‘建安风力’。”①这显然忽略了一个细节:从时间来看,钟嵘论“风力”只提建安,而陈子昂倡导“汉魏风骨”是将汉魏并举,既言建安,同时也包括了魏的正始时期,也就意味着对于正始诗歌的地位和评价,陈子昂与钟嵘的观点并不十分一致。

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②中说:“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他指出“汉魏风骨,晋宋莫传”,显然认为文章(特别是诗歌)的衰弊是从汉魏以后的晋、宋时期开始的。其后在夸赞东方虬的《咏孤桐篇》说“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则可知“汉魏风骨”之汉当指建安时期,魏应指正始时期,而“建安作者”见到“正始之音”会“相视而笑”,最主要的原因大概是“正始诗歌能继承建安,建安作者感到后继有人,故发出欣慰的、会心的微笑”③,可见在陈子昂看来,正始诗歌是对建安精神的继承,两者有着本质上的联系,故而将汉魏并倡,并不论优劣。

钟嵘则在《诗品序》中总结前代诗歌发展情况时说:“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尔后陵迟衰微,迄于有晋……永嘉时,贵黄、老,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④”钟嵘认为正始诗歌较之建安已经衰落,自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在慨叹永嘉至东晋清虚谈玄之风渗入,导致诗歌理过其辞、平典无味时,也只说“建安风力尽矣”,而不提魏。再者,钟嵘在为正始诗人分品时,只将阮籍一人置于上品,嵇康、何晏、应璩等皆居中品,反观建安诗人,曹植、刘桢、王粲均列上品,在仅有12人的上品名单里占了三个名额,可见在钟嵘心中,建安诗歌与正始诗歌有着明显的高低之分。所以我们并不能将陈子昂的“汉魏风骨”与钟嵘的“建安风力”完全等同起来,因为仅从对正始诗歌的地位评价而言,他们的观点就有出入。

虽然陈子昂在正始诗歌地位这一问题的看法上与钟嵘并不相同,但他对正始诗歌特质的认识与把握,实则是与钟嵘一脉相承的。

魏正始年间,玄学清谈之风盛行,对诗歌创作产生很大影响,何晏、阮籍、嵇康等人都是谈玄的名士,正始诗歌创作体现出的一个新的倾向,便是在作品中表现老、庄的人生境界。如何晏的《言志》诗:“鸿鹄比翼游,群飞戏太清。”⑤阮籍在诗中也多次写逍遥游的境界,如其《咏怀》之四十三:“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双翮凌长风,须臾万里逝。朝餐琅玕实,夕宿丹山际。”⑥在嵇康的诗中,也常常体现出他对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和闲适、了无挂碍的生活的追求,如《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第十五首:“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⑦所以提及正始诗歌,玄学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称《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赞扬其诗歌骨骼坚实、气势飞扬,音节抑扬顿挫,感情波澜起伏,充满旷达皎洁的光彩,再现了“正始之音”,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显然这些特点不仅仅是评价东方虬这篇作品的,实则也是对正始诗歌和建安诗歌风貌的概括,是“汉魏风骨”的具体内涵。“正始之音”最早是指魏晋玄谈之风,《世说新语·赏誉》篇云:“王敦为大将军,镇豫章,卫玠避乱,从洛投敦,相见欣然,谈话弥日。于时谢鲲为长史,敦谓鲲曰:‘不意永嘉之中,复闻正始之音。阿平若在,当复绝倒。’”⑧陈子昂称正始时期的诗歌为“正始之音”,并不关注其中的玄学因素,而把重点放在正始诗歌对建安诗歌体貌风格的继承上,他对正始诗歌的这些认识,实际上是与钟嵘一致的。

钟嵘在《诗品》推崇“建安风力”,认为永嘉时玄学虚谈影响下“理过其辞,淡乎寡味”以及东晋“平典”的诗风未能传承建安诗歌的传统,他在讲五言诗的写作时又说:“故诗有三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咏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⑨可见钟嵘心目中的诗歌理想是“风力”与“丹彩”兼具,主张诗歌既要有充实丰富的情感内容,同时也应雕饰辞藻容貌,也就是提倡诗歌的情感内容与艺术表现形式两者兼美,而建安诗歌正是达到了内容丰富充实、感情慷慨悲凉、辞采俊爽刚健相统一之美。被他列为上品的建安诗人曹植,则是钟嵘心目中理想诗人的代表,他在《诗品》中如是评价:“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嗟乎!陈思之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称曹植诗“骨气奇高,词彩华茂”,就是从“风力”、“丹彩”两方面给予肯定,“骨气”也即“风力”之意,“当指丰盈饱满、气韵生动、清新刚健的气派”⑩。在评价正始时期的诗人时,钟嵘多半溯其源至曹植。如评嵇康曰:“其源出于魏文。过为峻切,訏直露才,伤渊雅之致。然讬谕清远,良有鉴裁,亦未失高流矣。”又将何晏与孙楚、潘尼等人合论称:“平叔《鸿雁》之篇,风规见矣……并得虬龙片甲,凤凰一毛。事同驳圣,宜居中品。”钟嵘评价曹植时说“陈思之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这里又以龙凤喻诗,称其得“虬龙片甲,凤凰一毛”,意为何晏等人皆得曹植诗美之一端。评价应璩也直言其诗歌承袭曹植“祖袭魏文”。

虽然钟嵘认为文学创作的风气自建安以后便“陵迟衰微”,但他为正始诗人溯源时,都以曹植为源,作具体评价时,只言不提他们诗歌中的玄学思想,而是以“建安风力”为标杆,着重突出其内容的充实丰厚、寄托遥深,如其称何晏的《鸿雁》篇(即上文提到的《言志》诗)“风规见矣”,看重诗歌中的讽喻规劝之意,评嵇康“讬谕清远,良有鉴裁,亦未失高流矣”,谓其诗歌托物以讽喻,寄意清峻深远,论应璩“指事殷勤,雅意深笃,得诗人激刺之旨”,同样也是如此。正始诗人中,阮籍是唯一被列入上品的,钟嵘如是评价:“其源出于《小雅》。无雕虫之巧,而《咏怀》之作,可以陶性灵,发幽思。”钟嵘视阮籍为正始时期最优秀的诗人,对其《咏怀诗》尤为推崇和盛赞。阮籍《咏怀诗》八十余篇,情感悲愤哀怨,隐晦曲折,常以比兴、象征、寄托等手法,借古讽今,寄寓情怀,钟嵘认为它们可以“陶性灵,发幽思”,“使人忘其鄙近,自致远大”,这自然是对阮籍诗歌内涵旨意的深刻性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的高度肯定,“厥旨渊放,归趣难求”则是谓其诗歌旨意深远放达,意趣难以寻求。显然,钟嵘对阮籍诗的评价,实则也是循着建安诗歌的精神风貌,并不落焦在玄风盛行对正始时期诗歌的影响。

通过钟嵘对正始诗人的这些评价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他认为正始诗歌总体水平不及建安,但肯定了诗人们的创作对“建安风力”的传承,所以他在论诗时不曾提及正始时期玄学清谈这一时代特色,而是以曹植为源,以建安诗歌的精神风貌为旗帜,来分析正始诗人创作上的得失。陈子昂以“正始之音”指正始诗歌,称建安作者复睹“正始之音”会相视而笑,即认为正始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传统,这个观点正与钟嵘的看法相符。

综上所述可见,钟嵘推崇“建安风力”,陈子昂标举“汉魏风骨”,都高度肯定建安时期诗歌的精神风貌,但对建安之后的正始诗歌的评价和认识却并不完全一致。在对正始诗歌地位的评价上,钟嵘认为建安以后诗歌“陵迟衰微”,在正始诗人中只将阮籍一人置于上品,何晏、嵇康、应璩之徒都只得居于中品,与建安时期曹植、王粲、刘桢三人位于上品相比,钟嵘显是认为正始诗人的总体水平并不如建安,而陈子昂则将“汉”“魏”并举,合称“汉魏风骨”,不分轩轾。另一方面,在对正始诗歌特质的认识与把握上,陈子昂则与钟嵘一脉相承,并不关注正始诗歌中玄学清谈的时代因素,而是认为正始诗歌骨气端翔,蕴藉深厚的内容和寄托遥深的情感都继承了建安诗歌的体貌风格。

注释:

①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二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55页.

②[唐]陈子昂著,徐鹏校点.陈子昂集[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5页.

③丁放.关于“正始之音”含义等问题的辨析[J].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④[梁]钟嵘著,曹旭集注.诗品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28页(.本文引用《诗品》的内容皆出自此书)

⑤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468页.

⑥阮籍著,陈伯君校注.阮籍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32页.

⑦嵇康著,戴明扬校注.嵇康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5页.

⑧余嘉锡撰,周祖谟、余淑宜整理.世说新语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50页.

⑨[梁]钟嵘著,曹旭集注.诗品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47页.

⑩魏宏灿.试论汉魏风骨与建安风力的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1]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二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2][唐]陈子昂著,徐鹏校点.陈子昂集[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3]丁放.关于“正始之音”含义等问题的辨析[J].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4][梁]钟嵘著,曹旭集注.诗品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5][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6]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

[7]阮籍著,陈伯君校注.阮籍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8]嵇康著,戴明扬校注.嵇康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9]余嘉锡撰,周祖谟、余淑宜整理.世说新语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10]魏宏灿.试论汉魏风骨与建安风力的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I222

A

1005-5312(2014)14-0006-02

猜你喜欢
钟嵘诗品陈子昂
Canción para subir a Youzhoutai
海萌辉二十四诗品纂刻作品欣赏
陈子昂:有实力,也要有机会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冲淡
诗品出于人品
陈子昂毁琴成名
吴英昌《诗品二十四则·劲健》
怀才不遇陈子昂
论钟嵘《诗品》中的“怨”
钟嵘论赋、比、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