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丹栀逍遥散联合黛力新治疗神经性皮炎肝郁化火证疗效观察

2014-07-02 01:45胡静娜李越兰徐赛华邱莉惠黄晓春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黛力新神经性皮炎

胡静娜李越兰徐赛华邱莉惠黄晓春

1浙江省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 宁波 315100 2浙江中医药大学

加味丹栀逍遥散联合黛力新治疗神经性皮炎肝郁化火证疗效观察

胡静娜1李越兰2徐赛华1邱莉惠1黄晓春1

1浙江省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 宁波 315100 2浙江中医药大学

神经性皮炎;肝郁化火证;丹栀逍遥散;黛力新

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以皮肤苔藓样变及剧烈瘙痒为主要特征。神经性皮炎病因尚不明确,但与神经精神因素有明显的关系[1]。我院对神经性皮炎肝郁化火证患者采用丹栀逍遥散随证加减联合黛力新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3月—2013年5月我院门诊神经性皮炎患者96例,随机分治疗组56例,男24例,女32例,平均年龄(33.07±9.15)岁,平均病程(4.19±2.48)年;局限性神经性皮炎37例,泛发性神经性皮炎19例。对照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平均年龄(35.64±9.92)岁,平均病程(3.92±2.23)年;局限性神经性皮炎29例,泛发性神经性皮炎11例。两组年龄、性别及病程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在中医师指导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4]自评,有肯定焦虑存在,SAS总分>50分;有肯定的抑郁存在,SDS总分>50分。

1.2纳入标准 ①全部病例均符合《临床皮肤病学》[1]或《中医病症诊断及疗效标准》[2]中神经性皮炎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外科学》[3]中神经性皮炎肝郁化火型的辨证标准;③入选前2周内未服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或抗组胺类药物;④皮损不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⑤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①皮损面积>5%体表面积(以自身手掌面积约等于体表面积1%计算);②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药物过敏者;③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④智力明显低下者;⑤精神障碍、严重听力障碍;⑥严重抑郁者即SDS评分>70分者;⑦年龄<18周岁或>70周岁者;⑧已知对研究药及其基质成分过敏者;⑨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或中途退出者。

2 方法

2.1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10mg,1天1次,睡前口服;黛力新1片,1天1次,晨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丹栀逍遥散,组方:丹皮、栀子、柴胡、当归、茯苓、白芍、白术各10g,薄荷、甘草各5g,生地黄、玄参各15g,金银花10g,土茯苓15g,水牛角、苦参、白鲜皮、地肤子各10g。随证加减,1天1剂,水煎2次,早晚各1次,温服。两组均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治疗过程中,每2周随访1次,随访3次;治疗结束后,每4周随访1次,随访3次。

2.2观察指标 ①自觉症状及皮损情况。包括瘙痒、丘疹、皮损色泽、面积等。丘疹:无:0分;散在:1分;较密集:2分;非常密集不可数、呈苔藓样变:3分。皮损色泽:无:0分;颜色淡褐色:1分;颜色淡红:2分;颜色鲜红:3分。皮损面积:无皮疹:0分;靶皮面积<6cm2:1分;靶皮面积6~10cm2:2分;靶皮面积>10cm2:3分。皮损瘙痒:无瘙痒:0分;偶有瘙痒、不影响日常生活:1分;阵发性瘙痒时重时轻:2分;剧烈瘙痒、严重影响睡眠和工作:3分。②治疗前后进行SAS、SDS测定,总分均采用标准分。

2.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数据间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标准α=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疗效标准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临床痊愈:皮损及症状全部消退,或残留色素沉着或色素消失;显效: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80%以上;有效: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30%~80%;无效:皮损依然如故,或消退不足30%,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症状积分评分(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3.2两组总体临床疗效比较 经3个疗程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82.5%,治疗组为94.6%,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χ2=4.09,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3两组SAS、SDS评分及皮损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项指标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及皮损症状积分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及皮损症状积分评分比较()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n/例40 56 SAS评分 SDS评分 皮损症状积分治疗前52.10±2.90 52.21±1.96治疗后29.82±5.22* 24.86±6.17*△△治疗前52.36±2.51 51.67±1.66治疗后27.95±4.27* 25.16±5.83*△治疗前7.85±1.75 7.57±2.16治疗后2.45±2.24* 1.59±1.63*△皮损症状积分改善率/% 69.28±28.31 79.88±19.21△

3.4两组复发率比较 对照组复发11例,治疗组复发6例,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3.5不良反应 两组均完成疗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4 讨论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与神经功能障碍有关的慢性皮肤病,可以导致患者形象受损、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强迫症以及因患神经性皮炎而导致的各种困扰。中医根据辨证通常分为肝郁化火、风湿蕴肤、血虚风燥三型[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言:“干癣……皆是风湿邪气,客于腠理,复值寒湿,与血气相搏所生”;清·程国彭《医学心悟》曰:“顽癣乃湿热凝聚,虫行皮中,有顽浓坚硬者,俗称牛皮癣。”认为此病多因风湿蕴肤或血虚风燥为主要发病病因。现代研究认为,神经性皮炎发病与精神因素有直接的联系[1]。肝主风、主藏血、主情志疏泄,有助后天脾胃运化气血,且肝喜条达,恶抑郁。故肝旺是瘙痒的主要病机,因此若长期情志波动、精神过度兴奋、忧郁、紧张、焦虑、恐怖或神经衰弱等,致肝郁气结,疏泄失职,木郁则土不达,火热灼伤气血而发于肌表起病。临床表现为皮疹色红,境界清楚,瘙痒明显,并伴有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眩晕、口苦、咽干、便干、溲赤、心悸、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滑或弦数等。研究发现,丹栀逍遥散具有较好的抗抑郁作用[5],故予丹栀逍遥散以疏肝清热、养血健脾、理气化郁。因肝郁化火伤津,加生地、玄参清热凉血生津;并用金银花、土茯苓、水牛角、苦参、白鲜皮、地肤子等祛风清热、燥湿止痒,缓解瘙痒症状,达到标本兼顾。

本组结果显示,在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的基础上,予丹栀逍遥散随症加减,联合黛力新治疗神经性皮炎肝郁化火证,疗效优于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加黛力新治疗(P<0.05),且复发率低。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05-70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及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陈红风.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1.

[4]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4-40.

[5]李红娅,石延榜,蒋艳玲.丹栀逍遥散胶囊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0):61-62.

2013-08-28

修回日期:2013-11-09

李越兰,Tel:13758253567;E-mail:yuelanli@163.com

猜你喜欢
黛力新神经性皮炎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基于“脑肠相通”理论探讨调和胃肠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机理
柴桂龙牡汤加减与黛力新治疗恶性肿瘤伴焦虑效果分析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猪缺锌患皮炎咋治
当心季节化妆品引发的面部皮炎!
舒适护理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中的应用
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
磁共振对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术前诊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