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对AECOPD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2014-07-02 01:45李树雯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杭州310007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阻塞性细胞因子

钱 钧 李树雯 包 婷 郝 建 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 杭州310007

血府逐瘀汤对AECOPD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钱 钧 李树雯 包 婷 郝 建 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 杭州31000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府逐瘀汤;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核转录因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1]。许多研究认为COPD是一个慢性炎症和急性加重反复交替发生的过程,其中IL-8(白介素-8)、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和NF-kβ(核转录因子)等炎性细胞因子在气道的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笔者在COPD治疗的长期临床观察中发现,适当运用活血化瘀药物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观察血府逐瘀汤对AECOPD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8、TNF-α和NF-kβ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12月我院住院AECOPD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58~79岁,平均(66.24± 15.02)岁;病程6~23年,平均(11.21±9.03)年。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61~75岁,平均(68.15±14.84)岁;病程7~22年,平均(12.54±8.31)年;急性加重期病程均<5天。两组病程、性别、年龄、急性加重期病程等均具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2007年《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指南》[2]的诊断标准和病情判定标准,病情处于急性加重期;排除合并支气管扩张、哮喘、肺部肿瘤、肺结核等原发肺部疾病或心、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

2 治疗方法

两组给予氧疗、抗感染、舒张支气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生地、红花各9g,赤芍6g,桃仁12g,川芎6g,枳壳6g,柴胡3g,桔梗5g,牛膝10g,甘草3g;伴发热加生石膏30g,知母10g;痰多加半夏6g,陈皮9g;痰黄加鱼腥草30g,黄芩9g;喘重加葶苈子、苏子各9g;1天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煎服。7天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共14天。

观察指标: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8、TNF-α和NF-kβ水平变化。清晨空腹取静脉血3mL,高速离心(3000转/min,20min),静置数分钟后,提取血清,在-80℃低温冰箱内保存待测。采用酶联反应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NF-κB、TNF-α及IL-8含量,ELISA试剂盒由上海源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操作过程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 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中医症状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咳嗽喘息气急、痰多色黄或白黏、发热或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结等按症状轻重以0~3分级记分。显效:治疗后症状积分下降2/3;有效:治疗后症状积分下降1/3~2/3;无效:治疗后症状积分下降<1/3。

3.2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变化 治疗后两组IL-8、TNF-α及NF-k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IL-8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NF-kβ水平也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各细胞因子含量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各细胞因子含量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n/例30对照组3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IL-8/(ng/mL)0.505±0.171 0.392±0.111**△0.516±0.142 0.434±0.124** TNF-α/(ng/mL)63.28±12.35 53.34±10.77**△64.01±12.08 57.80±11.00** NF-kβ/(ng/mL)52.08±8.61 46.49±7.81** 53.47±7.62 48.08±6.93**

3.3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例

4 讨论

COPD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但目前普遍认为炎症机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由于肺泡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释放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破坏肺的生理功能和组织结构,尤其是在急性加重期,感染加重引起缺血缺氧、酸中毒等病理改变,进一步加重损害的发生。IL-8是一种前炎症介质,可引起多种炎性细胞的趋化和活化,研究揭示[4-5]COPD患者血清及呼出气冷凝液中IL-8浓度均显著增高于正常组。TNF-α为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所产生的一种多肽类促炎因子,是机体炎症及免疫反应与增强单核细胞活力的重要调节因子,能诱导炎症反应,增加气道中性粒细胞数目,促进细胞外弹性蛋白溶解活性的增强,并刺激IL-8释放[6-8]。NF-kβ是一种多向性转录因子,在受到病理刺激时,通过独特的胞质/胞核信号传导而活化,它在各种炎症介导物及细胞因子的转录过程中起到关键的调节作用[9]。因此细胞因子IL-8、TNF-α以及NF-kβ作为主要的炎症递质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的全过程,促使炎症的发生发展,最终导致气道结构的重塑和气流受限的进行性加重。

COPD属中医“肺胀”范畴,是因肺部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致肺虚,痰浊潴留,肺气壅滞不能肃降而发[10]。AECOPD患者因感受风热或痰郁化热,表现为痰热症,痰热互结,气机阻滞,壅塞肺络,使血行受阻,痰瘀互结,临床上可见咳嗽、气喘、胸胁胀满疼痛、口唇指甲紫绀,舌质紫暗,脉细涩或结代。正所谓“久病入络,久病则瘀”,为临床上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AECOPD提供了理论依据。血府逐瘀汤为活血化瘀法的代表方,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效。其中当归、生地、川芎、桃仁、红花、赤芍能活血化瘀兼有养血之功;柴胡、枳壳、甘草能疏肝理气而行血;加桔梗引药上行于胸,牛膝引瘀血下行而通血脉;诸药相合,构成理气活血之剂。该方原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等疾病。药理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汤能解除毛细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炎症因子的合成和释放,减轻过度炎症反应对重要脏器的损害,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本组结果显示,血府逐瘀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AECOPD患者血清IL-8、TNF-α以及NF-kβ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尤其是对IL-8、TNF-α作用更为明显(P<0.05),从而抑制炎症反应的程度,减轻对肺组织的损伤,保护肺血管内皮细胞,达到缓解病情的效果,为AECOPD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但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量偏少、观察时间较短及中医证候判断上存在较大主观性有关。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8.

[4] Morrison DE,Foss DL,Murtaugh MP.Inter Leukin-gene therpymediated amelioration of bacter pneumonia[J].Infect Immun,2000,68(8):4752.

[5]牟小芬,田亚平,郭广宏,等.探讨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气道炎症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6):615-617.

[6]夏媛,金晓毛,庞玉英,等.IL和TNF-α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关系[J].疾病控制杂志,2003,7(2):311.

[7]颜碧清,楼天正,徐俊龙,等.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TNF-α、IL-6、IL-8变化及意义[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4(6):343.

[8]谢静,韩扬,李太生,等.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改变[J].中华内科杂志,2003,42(9):643-645.

[9]施毅,董静,印洁,等.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剂对小鼠肺炎衣原体肺炎致炎及抗炎细胞因子表达变化的影响[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11(5):330-334.

[10]王海燕,陈宪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辨治探讨[J].山东中医杂志,2012,31(3):155-157.

2013-08-29

猜你喜欢
血府逐瘀汤阻塞性细胞因子
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成人HPS临床特征及多种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Effect of Xuebijing injection on hematopoietic homeostasis of LPS induced sepsis in m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