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米高效施肥技术

2014-07-02 01:20张永华
河北农业 2014年7期
关键词:需肥磷素吸收量

张永华

浅谈玉米高效施肥技术

张永华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玉米的一生中,需要积累大量的有机物质,因此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很多的养分,特别是氮、磷、钾等大量元素。科学的施肥不但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保证,还可以增加玉米植株的抗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一、玉米的需肥特点

玉米是高产作物,植株高大,吸收养分多,施肥增产效果极为显著。研究表明,玉米每形成100千克籽粒,需从土壤中吸取 N2.68千克、P2O51.13千克、K2O2.36千克,为了获得高产必须协调供应N、P、K及微肥,做到土壤养分平衡。

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数量、比例有很大不同,应根据玉米不同营养阶段的需肥规律合理施肥。

1、基肥。应以迟效肥料与速效肥料配合,N肥与P、K肥配合,肥效时间长,为丰产夯实基础。一般将氮肥总量的20%左右,磷钾肥总量的80%左右作底肥。

2、拔节肥。以促根壮秆为目标。一般在地力高、植株生长健壮的地块,追肥量可占总追肥量的20%—30%;地力差、植株生长瘦弱的地块,追肥量占总追施量的40%—50%为宜。

3、穗肥。玉米进入大喇叭口以前,是决定果穗大小和籽粒多少的关键时期,也是玉米需肥高峰期。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追肥量占总追肥量50%—60%较适宜;土壤肥力高,可占总追肥量的35%—40%。

4、粒肥。抽穗后、开花授粉前追施,可防早衰,促进穗大粒多。用量不宜过多,应控制在总追施量的10%以内。

二、过量施用化肥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氮、磷、钾三种肥料合理配合施用,既可以保持肥效、提高产量,还可以减少肥料的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盲目施用化肥,不但不能提高玉米产量,而且还造成了肥料损失,造成环境污染。

氮肥过量会影响正常生长。播种时施入过量的可溶性氮肥,一旦遇到干旱,就会伤害种子,影响发芽,出苗慢而不整齐,降低出苗率。后期氮素营养过多时,生育延迟,营养生长过剩,籽实产量下降。同时由于氮素多,促进了蛋白质的合成,大量消耗碳水化合物,因此组织分化不良,表皮发育不完全,易倒伏。

磷肥也不宜过多,施磷过多玉米加速生长,果穗形成过程很快结束,穗粒数减少,产量不高。

钾肥过多虽然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并没有明显的影响,但由于钾肥的成本最高,且极易随着雨水流失,过量施用钾肥会直接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

三、玉米施肥原则

玉米对氮肥很敏感,需要量大,利用率高。试验表明,春播玉米苗期由于温度较低,对氮素吸收速度较慢,前期吸收氮素只占玉米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2.14%,中期约占51.16%,后期约占11.9%。夏玉米生长期间处于高温多雨季节,对氮素的吸收速度较快,若在吐丝期补充少量氮素化肥,将有助于改善玉米生长后期的氮素营养状况。从玉米全生育期来看,春播玉米虽然吸收速度始终低于夏播玉米,但由于生长期较长,对氮素的总吸收量明显高于夏播玉米。

玉米对磷素的吸收与氮素相似。试验表明,春玉米在苗期只吸收磷素1.12%左右,而拔节孕穗期的吸收量却占总量的45%。夏玉米对磷素的吸收较早,苗期吸收磷素11%,拔节孕穗期吸收63%,抽穗受精期吸收17%,籽粒形成期吸收9%。这说明70%以上的磷素在抽穗前已被吸收。

玉米在生育前期对钾素的需求较大。研究表明,玉米在抽穗前已吸收生长期需钾量的70%以上,至抽穗受精时已吸收全部的钾素。

四、影响肥效的因素

影响肥效的主要因素包括玉米品种、土壤条件、肥料性质等。

1、玉米品种对肥效的影响

不同玉米品种对氮、磷和钾的累积吸收量、阶段吸收量和吸收强度差异较大,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品种的需肥特性进行合理施肥。

2、土壤条件与玉米施肥的关系

土壤条件包括土壤养分状况、土壤质地、水分状况等。

土壤养分状况是合理施肥的基础。目前全国多数土壤普遍缺氮,严重缺磷,有些地方缺钾越来越突出,锌、硼、锰等微量元素缺乏也越来越普遍,只有充分了解了玉米生长环境的土壤养分状况,才能因地制宜,合理、均衡施肥。

土壤质地不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也不同,各种养分的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也不同。砂质土透气透水,保水保肥性能差,速效养分易淋失,因此应多施有机肥,少量多次的施用速效肥料;粘质土透气性不良,肥料分解慢,但供肥保肥性能较强,可适当减少施肥次数,增加每次用量。

土壤水分状况显著地影响肥料效用的发挥。土壤水分是营养元素得以溶解、扩散和质流送到玉米根处的唯一介质。适当的土壤水分含量能够增加营养元素的溶解和移动,提高肥料利用率。

3、肥料性质与肥效的关系

肥料性质包括养分含量、溶解度、酸碱度、稳定性、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肥效快慢、后效大小等,均对玉米的营养吸收产生影响。有机肥料养分全,肥效迟,后效长,但有改土作用。化肥养分浓,成分单一,肥效快而短,便于调节玉米不同营养阶段的养分需求。此外,肥料形态也影响施肥效果。例如,包膜尿素的控释效应,调整了肥料对玉米供养的动态规律,减少了有效养分的损失,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综上,玉米的整个生长期对氮磷钾等肥料的需求量很大,确保玉米持续稳产、高产,肥料的作用不可替代。合理施用肥料与提高肥料的经济效益,是科学施肥的目标与要求。

(作者单位:霸州市农业局)

猜你喜欢
需肥磷素吸收量
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生菜养分吸收特性研究
磷素添加对土壤水分一维垂直入渗特性的影响
不同灌溉方式下水肥一体化对玉米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马铃薯的生长条件与在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的需肥特点及施肥关键技术
菜豆对铜镁钠吸收利用的特点分析
浅谈红干椒的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
作物高效利用土壤磷素的研究进展
不同浓度指数施肥方法下马来沉香与土沉香苗期需肥规律
磷素营养对大豆磷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非豆科作物套种时间对减少烤烟后期氮素吸收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