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双全是姚莹

2014-07-03 00:10马军
文史月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林则徐勇气

马军

练兵练到什么程度就可以了呢?姚莹认为,一支精兵应该是这样的:

“训练士兵,当以耐受劳苦为首务。手执锐戈利矛,身披重铠坚甲,即使滴水成冰的数九寒冬,亦或遍地流火的盛夏酷暑,在大敌当前,也将一如往常,钢铁劲旅,滚滚向前。

如果平时不从难从严,苦练实练,在艰苦险恶条件下,怎么能够如履平地、奋勇前进呢?

所以要想练出过硬的杀敌本领,就要让他们善于在负重情况下奔跑,白天能在荆棘丛中行走如飞,夜晚能在冰雪满地的野外酣睡,寒时可赤身露体,热时可棉袄棉裤,兵能练到这样,就可以放心地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了。

其次,是勇敢。战场是异常残酷和血腥的地方,胜败往往就在一眨眼间,勇气和胆力不足是致命伤,而这都是平时的功夫罢了。百战百胜,所向无敌的铁军,无一例外都是胆大包天的特殊一群,敌人在他们眼里就和没有一样。

如何训练胆量和勇气呢?古代名将有现成的经验,或者让其在眼看就要崩塌的绝壁下睡觉,或者把他们放在猛虎和豺狼的巢穴,使他们在生死存亡之际仍能心不慌,意不乱,这样,勇猛的虎狼之兵就算练成了。”

他的真才实学和真知灼见,让两江总督陶澍、江苏巡抚林则徐十分欣赏,皆认为“可大用”,尤以林则徐的举荐为恳切,他说姚莹“学问优长、遇事确有把握、皆能办理裕如。武进士民,至今畏而爱之”。

由于重臣力荐,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姚莹被派往台湾担任知县兼海防同知,道光十七年(1837 年),被提拔为台湾兵备道,加按察使衔,成为台湾最高军政官员。

姚莹治台,政绩颇佳。

他一踏上台湾土地,即深入民间,详细考究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他所写的《东槎纪略》五卷,至今仍对研究台湾史地,特别是台湾少数民族生活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他生活俭朴,一身廉正,知之者无不赞佩。他非常注重当地人民的文化教育,“立学校、敦士习”、“拿出家藏书目,供在院肄业诸生学习”。

他关心民众疾苦,视百姓如亲人,解职离台时,军民夹道跪拜20余里。

最值得大书一笔的是鸦片战争期间,他率领台湾军民浴血奋战,捍卫国土和民族尊严的英雄壮举。

1840年7月,英国一艘双桅船入侵台湾鹿耳门外海面,被姚莹派兵击退;

1841年7月,英军三艘三桅船再次侵犯,又被打得落荒而逃;

1841年9月,英舰纽布达号驶入基隆港,重炮轰击二沙湾炮台及兵房。中国守军狠狠还击,英国兵舰受重创,于逃窜中触礁沉没;

1841年10月,英军又一次卷土重来,并在炮火掩护下强行登陆基隆。清军在姚莹指挥下反击,全歼登陆英军;

1842年3月,英舰阿安号载重兵疯狂攻击台湾大安港,来势汹汹,气焰嚣张。姚莹将英军舰引入“暗礁林立”的土地公港,使其“搁浅中流”,然后发动强大攻势,大破英军。

这五次胜仗,共击毙英军130多名,俘虏200余名,缴获大量武器弹药。

姚莹五战五捷,不失寸土的辉煌战绩,不仅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令国际社会震惊不已,也极大地鼓舞和振奋了台湾人民反抗侵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信心和勇气,在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御外侮的近代史上,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猜你喜欢
林则徐勇气
林则徐奖“错”
寻找勇气
勇气
勇气
听爷爷讲故事
与众不同的勇气
你的勇气如何
林则徐以烫回洋人凉
前行的勇气
家乡的世界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