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装备保障转型方案评价指标体系

2014-07-03 06:08史宪铭陈春良贾曙光孙光伟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个数程度装备

史宪铭,陈春良,贾曙光,孙光伟

(1.装甲兵工程学院 技术保障工程系,北京 100072;2.军械工程学院 装备指挥与管理系,石家庄 050003;3.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石家庄 050061)

当前陆军传统装备保障模式以数量规模型保障为主体,采用定期预防维修、事后维修和基于库存标准的足量储备供应方式。随着信息技术及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传统装备保障模式难以适应信息化作战保障要求,主要表现在装备寿命周期费用高昂、战备完好性水平不高和保障资源规模过大[1]。为保障武器装备保持良好战备完好性及遂行任务能力,必须采取各种保障方法、方式并不断更新保障观念,因此,陆军装备保障模式转型迫在眉睫[2]。在转型过程中,转型目标、转型方式、转型途径、转型路线构成了不同的转型方案,决定着转型效果。进行转型方案评价可以为保障转型提供决策参考。在转型方案评价中,转型方案指标体系建立决定着方案评价的导向,是方案评价的重要理论问题。

装备保障转型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相关研究中,刘颖等[3]从人力资源、物资资源、信息资源和维修管理4 个方面的效能出发,建立了装甲装备维修保障系统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徐吉辉等[4]从现役装备改进的费用、技术、管理、生产和环境等方面的风险因子出发,建立了现役装备改进风险指标体系;袁博等[5]运用成熟性、复杂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性、保障性、兼容性和标准化8 个指标对5 种不同航空装备预研方案的技术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估;刘晖等[6]从装备设计特性、人力资源、备件、设备、维修保障方案和维修管理等方面对军用飞机系统维修保障能力进行了评估;周辅疆等[7]从保障力量部署优化的角度,建立了包括保障效益以及保障力量的组合合理程度、配置合理程度和机动能力等指标的装备保障力量部署方案评估指标体系。邢志刚等[8]从装备保障平时的业务着手,围绕装备、器材、人员、设备、维修、战备方案、战备训练、战备设施等方面建立了装备保障战备评估指标体系。上述研究主要是针对装备保障的不同侧面,从保障实施效果进行的,对于陆军装备保障转型的指导性不足。本文从陆军装备保障转型的效果指标和过程指标入手,建立陆军装备保障转型方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装备保障模式转型实施提供决策理论指导。

1 陆军装备保障转型方案评价指标体系概述

装备保障是保持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支撑。转型是指随着技术、理论的不断发展,系统的结构形态、运行模式、编制体制及对其观念等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过程[9],是一个创新发展的过程。现阶段的陆军装备保障转型是战争形态变化的必然要求。

装备保障转型是为达到装备保障全系统全要素全方位能力的整体跃升的目的,对当前保障系统的要素持续改进及全面整合,进而形成新型的装备保障系统[10]。陆军装备保障转型的主要方案是:以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为核心,针对陆军装备保障系统,运用系统工程的综合集成思想和方法,对保障过程中所涉及的陆军装备保障指挥、保障力量、保障资源、保障对象等全面整合,面向装备保障任务构建基于信息系统的陆军装备保障转型体系,实现装备保障由半机械化、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促进装备保障能力生成模式转变。

因此,装备保障转型方案评价可从陆军装备保障转型方案实施带来的装备保障能力变化,以及方案制定本身的内在特征2 个方面来进行。

2 装备保障能力变化指标

2.1 单个指标

不同的转型方案对保障能力的变化作用影响不同。保障能力的变化是选择权衡保障方案的重要依据。衡量保障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装备技术保障能力、装备调配保障能力、装备经费保障能力、战场装备管理能力等[10]。其中,装备技术保障是保持和恢复装备良好技术状态而采取的各项保证性措施及相应活动的统称,影响装备技术保障能力的因素主要有装备技术保障人员水平、装备技术保障装备水平、装备技术保障设施水平、装备技术保障设备水平、装备技术保障器材水平、装备技术保障体制等内部因素,以及科技水平、战场环境影响程度等外部因素[11];装备调配保障是为保持部队装备齐装配套所进行的一系列装备保障活动,影响装备调配保障能力的因素主要有:装备的筹措能力、储备能力、补充能力、换装能力、调整能力、退役处理能力、报废处理能力,以及申请、调拨、交接能力等;装备经费保障是为满足部队平时训练和战时作战需要,提供军事装备科研、购置、维修管理等所需各项经费所进行的军事经济活动,影响装备经费保障能力的因素主要有:经费的获取能力、分配能力和管理能力等;战场装备管理是对参战部队装备的信息、使用、保管和防护,以及报废装备的管理、缴获装备的处理等活动的统称,影响战场装备管理能力的因素主要有:装备信息管理能力、装备使用管理能力、装备保管能力、装备防护能力、报废装备管理能力、缴获装备处理能力等。

2.2 整体指标

2.2.1 保障力量综合集成方面

保障力量综合集成度反映了保障力量集成的程度,由于保障力量涉及面广、组元众多、关系复杂,该指标需要通过定性方法得出。本文从集成层次上将保障力量综合集成划分为物理集成、数据集成、信息集成、要素集成4 个层次,以此反映保障力量的集成程度。

物理集成度ΞW。物理集成即通过网络将保障力量节点进行物理连接,实现保障力量的互联互通。物理集成度即为现有保障力量纳入保障网络的程度,若保障力量的元素数为NT,已连入保障网络的元素数量为NW则物理集成度ΞW

数据集成度ΞD。数据集成即采用概念模式对保障力量数据及其联系进行统一集成的定义,从而达成信息共享和交互。若保障力量的元素数为NT,已进行统一集成定义的元素数量为ND则信息集成度ΞD

信息集成度ΞI。信息集成是通过规范接口,建立统一的集成模型和通用框架,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统一描述,达到信息集成、利于共享。若保障力量所涉及的数据类型为NIT,进行有效统一的数据类型个数为NII,则信息集成度ΞI

系统集成度ΞS,系统集成使装备保障系统紧密匹配装备保障的业务过程和业务模型,主动或被动的优化保障进程和保障决策,快速响应保障需求变化。若保障系统涉及业务过程个数为p 个,其中第i 个业务过程的集成程度为pi,则系统集成度ΞS可定义为

其中集成程度pi可以根据是否可完成业务过程、是否进行了决策优化以及是否具备一定的环境适应能力进行定性分析得到,且0≤pi≤1。

2.2.2 保障行动全程可控方面

状态感知度。状态感知度是表征对保障力量的数、质量情况随时感知程度的度量参数。可用获取状态信息的准确率、平均延迟时间来表征。

需求感知度。是表征对装备保障需求随时感知程度的度量参数。可用获取需求信息的准确率、平均延迟时间来表征。

信息传输可靠度。是表征对指挥控制信息传输可靠程度的度量参数。可用信息传输的正确率、平均延迟时间来表征。

2.2.3 保障标准统一规范方面

保障标准主要包括装备物资代码标准、装备保障标准、装备保障流程、装备保障信息等方面具备统一的规范。可以采用标准规范制定情况、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等方面来表征。

3 陆军装备保障转型方案制定评价指标

陆军装备保障转型方案的评价,除去其个性方面,还可以从方案评价的角度进行,主要包括必要性、可行性和合理性3 个方面。

3.1 必要性评价指标

制定陆军装备保障转型目标是方案形成的基础。转型目标符合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需求的程度,转型方案预期效果对我军战斗力的提高程度,是目标先进性的具体表征。

3.1.1 目标先进性

转型目标的先进性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保证,转型目标不是对国外转型的模仿和照搬,而是应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基于提高打赢能力充分反映信息化战争的特征。

3.1.2 目标竞争性

转型过程要反映自身的进步,同时也需要注重竞争对手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取得阶段性进展,实现阶段性、局部性的优势也非常重要。

1)及时性。及时性是保障系统完成保障目标的时间特性。“保障目标”是指保障过程要达到的保障效果的定性或者定量要求。主要包括:①保障系统在装备需要保障时,能否及时开始;②保障系统一旦开始执行任务,能否及时完成。

2)有效性。有效性是保障系统完成保障目标的效率特性。主要包括:①对保障资源满足保障需求的效率高低的描述,即满足效率;②对保障资源被使用的效率高低的描述,即利用效率。

3)部署性。部署性是保障系统满足部署要求的能力。与所部署的保障资源的包装要求、装卸要求、运输要求、安装和操作设备所需人员数量以及补给的数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3.2 可行性评价指标

3.2.1 技术可行性

尽管目前装备保障转型尽可能采用成熟技术,但就目前装备保障模式转型而言,需要探索的新技术很多,技术难度复杂,因此面临技术风险较大,技术开发需要时间和资源,如果不能尽快技术突破,也会影响转型进程。

技术可行性指标主要包括:关键技术攻关程度、新技术可用程度、成熟技术采用程度(所占比例)、技术实施环境等指标。

3.2.2 经济可行性

尽管经济因素在战斗力提高上往往处于次要地位,但在保障转型中,需要强调以最高的效益达成最好的效果,因此,采用军民一体化、国际合作等方式,采取必要的技术获取手段,是转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经济可行性指标主要包括:总费用、资金追加、金融利率、资金分配合理等。

3.2.3 资源可行性

在进行装备保障模式转型中,进行科学探索、技术开发、组织改进、资源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精心规划。

资源可获取性。考虑不同转型模式需要获取的资源多少,是转型实现的必要条件之一,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转型模式的可实现性,从而评判转型中的资源消耗。

资源利用率。主要考虑在保障转型建设中,避免重复建设,同时尽量避免与地方已经有的设施设备相重复,从而能够节约经费,提高经费利用效率。

3.2.4 组织可行性

装备保障模式转型不仅是技术的改进,而且需要组织的改进,这就需要合理分配保障过程中的职责,区分军民职责,划分组织层次,从而促进转型的顺利开展,形成合力。

3.3 合理性评价指标

从满足度、连续度和协调度3 方面提出实施方案的评价指标。

3.3.1 满足度指标及计算

满足度是方案层和步骤层共同的评价指标,主要用来评价方案或者步骤中输入是否能够满足输出要求、输出是否能够满足方案或者步骤要求、控制是否满足方案或者步骤要求、机制是否满足方案或者步骤要求等问题。分别建立指标如下:

输入满足度Υ 为输入满足输出要求的程度

式中:J0为集合的元素个数,Γ→Q 表示输入Γ 为输出Q 所需的输入;J1为集合Γ1=且Q←Γ }的元素个数,Q←Γ 表示输入Γ 为输出Q 充分达成必须的输入。

输出满足度Θ 为输出符合方案层或者步骤层要求的程度

式中:f ( Qk)表示Qk达到方案层或者步骤层要求的程度,且0≤f ( Qk)≤1;若完全达到,则f ( Qk)=1,若完全达不到,则f ( Qk)=0;K0表示满足方案层或者步骤层要求时所需输出数量。

控制满足度Ψ 为控制符合方案层或者步骤层要求的程度

式中:L0为集合的元素个数,C→Γ×Q 表示控制C 为输入Γ 到输出Q 转换Γ × Q 所 需 的 控 制 支 持;L1为 集 合 C1= {C的元素个数,C←Γ×Q 表示控制C 为输入Γ 到输出Q 转换Γ ×Q 充分达成必须的控制。

机制满足度Λ 为机制符合方案层或者步骤层要求的程度

式中:M0为集合R0=的元素个数,R→Γ×Q表示控制R 为输入Γ 到输出Q 转换Γ×Q 所需的机制支持;M1为集合R1={R|∀Γ ×Q,Γ∈Γ,Q∈Q,∃R∈R1且R←Γ×Q}的元素个数,R←Γ ×Q 表示机制R 为输入Γ 到输出Q 转换Γ×Q 充分达成必须的机制。

3.3.2 连续度指标及计算

连续度是步骤层的评价指标,主要用来评价整个方案中各步骤对接是否具有连续性的评价指标。分别建立指标如下:

输入连续度ξ 为步骤层的输入具有来源的程度

式中:J 为方案层输入集元素个数;Ji为步骤层Si的输入集元 素 个 数;Jn为 集 合 Γn= {Γ | Γ ∈Γi且 Γ ∉(Γ∪Q∪ { Qi})}( i=1,2,…,I)中元素个数,{ Qi}为所有步骤层输出集的集合。

输出连续度ζ 为步骤层输出具有明确去向的程度

式中:K 为方案层输出集元素个数;Ki为步骤层Si的输出集元 素 个 数;Kn为 集 合 Qn= {Q | Q ∈Qi且 Q ∉(Q∪Γ∪ { Γj})}( i=1,2,…,I)中元素个数,{ Γj}为所有步骤层输入集的集合。

3.3.3 协调度指标及计算

协调度是方案——步骤层的评价指标,主要用来评价方案层与各步骤层之间输入、输出、控制及机制的协调程度。分别建立指标如下:

输入协调度α 为反映方案层输入与步骤输入协调性的程度

式中:J 为方案层输入元素个数;Je为集合 Γe=中的元素个数。

输出协调度β 为反映方案层输出与步骤输出协调性的程度

式中:K 为方案层输出元素个数;Ke为集合 Qe=中的元素个数。

控制协调度χ 为反映方案层控制与步骤控制协调性的程度

式中:L 为方案层控制元素个数;Le为集合 Ce=中的元素个数。

机制协调度δ 为反映方案层机制与步骤机制协调性的程度

式中:M 为方案层机制元素个数;Me为集合 Re=中的元素个数。

4 结束语

陆军装备保障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转型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则反映了陆军装备保障转型的目标,具有很强的指示性。本文通过从保障能力变化、转型方案必要性、可行性和合理性角度,建立了陆军装备保障转型指标体系,为陆军装备保障转型方案评价提供了指标依据。

[1]陈春良.陆军装备保障模式转型研究[R].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2012.

[2]林建超.世界新军事变革概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

[3]刘颖,罗九林,杜健.基于AHP 的装甲装备维修保障系统效能评估[J].车辆与动力技术,2006(1):28-31.

[4]徐吉辉,姜帆,张亮.基于SE-FA 的现役装备改进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3):53-58.

[5]袁博,王瑛,汪送.基于改进TOPSIS 方法的航空装备预研项目技术风险评估[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1):34-37.

[6]刘晖,穆志韬,姚斌.基于模糊理论的军用飞机系统维修保障能力评估[J].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09,24(2):137-140.

[7]周辅疆,朱小冬,顾宏余.信息熵与装备保障力量部署方案优化[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1,36(9):73-76.

[8]邢志刚,李胜利,何国良,等.装备保障战备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J].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5,19(1):22-25.

[9]崔济温,毕研江. 论我军装备保障转型的涵义及特征[J].装备学术研究,2005(2):18-41.

[10]Georgette P.Wilson.Logistics Transformation[R].U.S.Army War College,2002.

[11]肖丁,陈进军,苏兴,等.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11,22(3):42-45.

[12]张子丘,王建平,段晓云,等.装备技术保障概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15.

[13]王保存.世界新性军事变革新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

[14]葛涛,张玉柱,于洪敏.信息化战争对装备保障的影响[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报,2004,15(1):31-34.

[15]范晓军.现代战争条件下装备保障信息化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

猜你喜欢
个数程度装备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防晒装备折起来
等腰三角形个数探索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