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乾坤漫中求索

2014-07-03 14:33钱金涛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小树寓意大树

钱金涛

漫画以其特有的讽刺和幽默的方式,描摹自然图景、生活画面、时政新闻等,引发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促使人们警醒和深思,达到激浊扬清的目的。近年来,湖北卷均出现了漫画类语言表达题。此类试题可考查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

漫画常用夸张、比喻、象征、对比、反讽等手法,借突出的画面形象,表达丰富的深刻内涵,因此此类题型具有“题旨在画中,答案在画外”的特点。解答时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筛选画面要素,抓住聚焦问题;二是联系现实类比,透视隐含寓意;三是依据题目宗旨,准确表述答案。以下就湖北卷的典型题型加以说明。

一、审读画面题

点拨 漫画的形象直观且道理深刻。其构图虽是一气呵成,但审读时却要对漫画中的文字,以及人、景、物等信息点逐一认知,筛选出主要的构成要素,描述或说明漫画的客观内容,不宜直接加入自己的看法,不宜随便进行虚构想象。解答此类题的主要方法是:聚焦画面要素+按照要求表述。

二、揭示寓意题

点拨 审读画面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寓意。漫画读懂的标志就是读者能领悟画面的含意,使人精神一震,大快朵颐。概括寓意时,要针对画面的主体事件演绎的对抗矛盾,探究内在的逻辑联系,解剖事实真相。

例2 仔细观察右面这幅漫画,按要求作答。

(1)简要说明你对漫画内涵的理解。

解析 首先要抓住矛盾。漫画中有一对矛盾,即小树和大树的对抗。再由果溯因。为什么小树不能正常生长?是因为大树的浓阴遮蔽了小树的成长空间。由于此漫画主角是物,还需要以物喻人。我们发现漫画中的“大树”像现实生活中那些为孩子张罗一切的人,“小树”则指现实生活中那些因大人为自己做好一切而缺乏锻炼机会的小孩。通过这样的类比联想,答案就能概括出来。

答案 大树以自己的高大荫庇小树,反而妨碍了小树的成长。画面讽喻了当今社会因过度呵护、溺爱孩子而导致的弊端。

三、综合运用题

点拨 如果未看清画面,未读懂寓意,匆忙答题,是不能正确表述的。审读画面,揭示寓意是做漫画题的基础。近几年有关漫画的新题型也都是在此基础上的综合运用,如为漫画题诗或配文,拟标题,谈启示,写广告语,根据画面联想等。解答这

解析 描写时,首先要读懂漫画,即画面内容及其寓意。一位老太太领着孙子,伫立巷口,翘首观望着什么。她盼望的是那远游归来的儿子,还是其他亲人?接着要依题作答,即要审清题干要求,根据要求来组织答案。“场景”描写一般由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动作描写等构成。

答案 夕阳西下,晚霞如飘扬在天空中的轻纱,暮色温柔。奶奶牵着孙子的小手,伫立巷口,翘首盼望那远游者归来的身影——是儿子,是父亲。背后,深巷幽幽,低吟着等候者的悠悠心曲。

错答 我们在解答漫画题时,要讲究画里乾坤,漫中求索,但仓促下笔,缺乏思考,往往也会出现一些误区。以下结合2013年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

误区一:未读懂漫画。

有学生答:“那一年春天,丈夫随着邻居的丈夫远走行商,那一年夏天没有回来,那一年春天,儿子可以说话了,可是丈夫依旧没有出现。”漫画呈现的是一种存在状态,不是一种经历的过程。此答在讲述过去的故事,脱离画面特点,且未能突出寓意“盼”。

误区二:不符合要求。

有学生答:“老人带着孙子站在巷口等待儿女归来。”场景描写过简,没有使用修辞手法。还有学生答:“天上的云黑压压的一片片,预示着雨的到来,母亲与孩子站在屋外望着巷口,等待着父亲的回来,往返的人让母亲的心一跳一跳的,然而始终都没看见父亲的身影。”虽有场景想象,但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1. 题目:儿子来求职

寓意:讽刺现在某些家长在孩子求职时包办代替,大包大揽;而孩子却袖手旁观、事不关己的社会现象。

2. 一个喝醉酒的人与一个正常人相撞,产生了一种喜忧参半的结局,醉酒者被撞醒,清醒人被撞昏。漫画隐含偶然改变命运的寓意。

3. 示例一:小呀么小二郎,手拿肩扛上学堂;不怕流汗水,也不怕腿跑细;只怕这班那班忙不赢,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示例二:虽说义务教育轻负担,但孩子仍被逼进这班那班,这真是名目繁多,应接不暇。

4. 我是一只丹顶鹤,我的天地被烟囱排放的烟雾和工业污水淹没了。为了适应环境,我只能搬迁,并让自己的腿像电线杆一样畸形生长,避开毒气。这样艰难的生活何时是个尽头?endprint

漫画以其特有的讽刺和幽默的方式,描摹自然图景、生活画面、时政新闻等,引发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促使人们警醒和深思,达到激浊扬清的目的。近年来,湖北卷均出现了漫画类语言表达题。此类试题可考查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

漫画常用夸张、比喻、象征、对比、反讽等手法,借突出的画面形象,表达丰富的深刻内涵,因此此类题型具有“题旨在画中,答案在画外”的特点。解答时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筛选画面要素,抓住聚焦问题;二是联系现实类比,透视隐含寓意;三是依据题目宗旨,准确表述答案。以下就湖北卷的典型题型加以说明。

一、审读画面题

点拨 漫画的形象直观且道理深刻。其构图虽是一气呵成,但审读时却要对漫画中的文字,以及人、景、物等信息点逐一认知,筛选出主要的构成要素,描述或说明漫画的客观内容,不宜直接加入自己的看法,不宜随便进行虚构想象。解答此类题的主要方法是:聚焦画面要素+按照要求表述。

二、揭示寓意题

点拨 审读画面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寓意。漫画读懂的标志就是读者能领悟画面的含意,使人精神一震,大快朵颐。概括寓意时,要针对画面的主体事件演绎的对抗矛盾,探究内在的逻辑联系,解剖事实真相。

例2 仔细观察右面这幅漫画,按要求作答。

(1)简要说明你对漫画内涵的理解。

解析 首先要抓住矛盾。漫画中有一对矛盾,即小树和大树的对抗。再由果溯因。为什么小树不能正常生长?是因为大树的浓阴遮蔽了小树的成长空间。由于此漫画主角是物,还需要以物喻人。我们发现漫画中的“大树”像现实生活中那些为孩子张罗一切的人,“小树”则指现实生活中那些因大人为自己做好一切而缺乏锻炼机会的小孩。通过这样的类比联想,答案就能概括出来。

答案 大树以自己的高大荫庇小树,反而妨碍了小树的成长。画面讽喻了当今社会因过度呵护、溺爱孩子而导致的弊端。

三、综合运用题

点拨 如果未看清画面,未读懂寓意,匆忙答题,是不能正确表述的。审读画面,揭示寓意是做漫画题的基础。近几年有关漫画的新题型也都是在此基础上的综合运用,如为漫画题诗或配文,拟标题,谈启示,写广告语,根据画面联想等。解答这

解析 描写时,首先要读懂漫画,即画面内容及其寓意。一位老太太领着孙子,伫立巷口,翘首观望着什么。她盼望的是那远游归来的儿子,还是其他亲人?接着要依题作答,即要审清题干要求,根据要求来组织答案。“场景”描写一般由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动作描写等构成。

答案 夕阳西下,晚霞如飘扬在天空中的轻纱,暮色温柔。奶奶牵着孙子的小手,伫立巷口,翘首盼望那远游者归来的身影——是儿子,是父亲。背后,深巷幽幽,低吟着等候者的悠悠心曲。

错答 我们在解答漫画题时,要讲究画里乾坤,漫中求索,但仓促下笔,缺乏思考,往往也会出现一些误区。以下结合2013年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

误区一:未读懂漫画。

有学生答:“那一年春天,丈夫随着邻居的丈夫远走行商,那一年夏天没有回来,那一年春天,儿子可以说话了,可是丈夫依旧没有出现。”漫画呈现的是一种存在状态,不是一种经历的过程。此答在讲述过去的故事,脱离画面特点,且未能突出寓意“盼”。

误区二:不符合要求。

有学生答:“老人带着孙子站在巷口等待儿女归来。”场景描写过简,没有使用修辞手法。还有学生答:“天上的云黑压压的一片片,预示着雨的到来,母亲与孩子站在屋外望着巷口,等待着父亲的回来,往返的人让母亲的心一跳一跳的,然而始终都没看见父亲的身影。”虽有场景想象,但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1. 题目:儿子来求职

寓意:讽刺现在某些家长在孩子求职时包办代替,大包大揽;而孩子却袖手旁观、事不关己的社会现象。

2. 一个喝醉酒的人与一个正常人相撞,产生了一种喜忧参半的结局,醉酒者被撞醒,清醒人被撞昏。漫画隐含偶然改变命运的寓意。

3. 示例一:小呀么小二郎,手拿肩扛上学堂;不怕流汗水,也不怕腿跑细;只怕这班那班忙不赢,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示例二:虽说义务教育轻负担,但孩子仍被逼进这班那班,这真是名目繁多,应接不暇。

4. 我是一只丹顶鹤,我的天地被烟囱排放的烟雾和工业污水淹没了。为了适应环境,我只能搬迁,并让自己的腿像电线杆一样畸形生长,避开毒气。这样艰难的生活何时是个尽头?endprint

漫画以其特有的讽刺和幽默的方式,描摹自然图景、生活画面、时政新闻等,引发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促使人们警醒和深思,达到激浊扬清的目的。近年来,湖北卷均出现了漫画类语言表达题。此类试题可考查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

漫画常用夸张、比喻、象征、对比、反讽等手法,借突出的画面形象,表达丰富的深刻内涵,因此此类题型具有“题旨在画中,答案在画外”的特点。解答时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筛选画面要素,抓住聚焦问题;二是联系现实类比,透视隐含寓意;三是依据题目宗旨,准确表述答案。以下就湖北卷的典型题型加以说明。

一、审读画面题

点拨 漫画的形象直观且道理深刻。其构图虽是一气呵成,但审读时却要对漫画中的文字,以及人、景、物等信息点逐一认知,筛选出主要的构成要素,描述或说明漫画的客观内容,不宜直接加入自己的看法,不宜随便进行虚构想象。解答此类题的主要方法是:聚焦画面要素+按照要求表述。

二、揭示寓意题

点拨 审读画面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寓意。漫画读懂的标志就是读者能领悟画面的含意,使人精神一震,大快朵颐。概括寓意时,要针对画面的主体事件演绎的对抗矛盾,探究内在的逻辑联系,解剖事实真相。

例2 仔细观察右面这幅漫画,按要求作答。

(1)简要说明你对漫画内涵的理解。

解析 首先要抓住矛盾。漫画中有一对矛盾,即小树和大树的对抗。再由果溯因。为什么小树不能正常生长?是因为大树的浓阴遮蔽了小树的成长空间。由于此漫画主角是物,还需要以物喻人。我们发现漫画中的“大树”像现实生活中那些为孩子张罗一切的人,“小树”则指现实生活中那些因大人为自己做好一切而缺乏锻炼机会的小孩。通过这样的类比联想,答案就能概括出来。

答案 大树以自己的高大荫庇小树,反而妨碍了小树的成长。画面讽喻了当今社会因过度呵护、溺爱孩子而导致的弊端。

三、综合运用题

点拨 如果未看清画面,未读懂寓意,匆忙答题,是不能正确表述的。审读画面,揭示寓意是做漫画题的基础。近几年有关漫画的新题型也都是在此基础上的综合运用,如为漫画题诗或配文,拟标题,谈启示,写广告语,根据画面联想等。解答这

解析 描写时,首先要读懂漫画,即画面内容及其寓意。一位老太太领着孙子,伫立巷口,翘首观望着什么。她盼望的是那远游归来的儿子,还是其他亲人?接着要依题作答,即要审清题干要求,根据要求来组织答案。“场景”描写一般由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动作描写等构成。

答案 夕阳西下,晚霞如飘扬在天空中的轻纱,暮色温柔。奶奶牵着孙子的小手,伫立巷口,翘首盼望那远游者归来的身影——是儿子,是父亲。背后,深巷幽幽,低吟着等候者的悠悠心曲。

错答 我们在解答漫画题时,要讲究画里乾坤,漫中求索,但仓促下笔,缺乏思考,往往也会出现一些误区。以下结合2013年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

误区一:未读懂漫画。

有学生答:“那一年春天,丈夫随着邻居的丈夫远走行商,那一年夏天没有回来,那一年春天,儿子可以说话了,可是丈夫依旧没有出现。”漫画呈现的是一种存在状态,不是一种经历的过程。此答在讲述过去的故事,脱离画面特点,且未能突出寓意“盼”。

误区二:不符合要求。

有学生答:“老人带着孙子站在巷口等待儿女归来。”场景描写过简,没有使用修辞手法。还有学生答:“天上的云黑压压的一片片,预示着雨的到来,母亲与孩子站在屋外望着巷口,等待着父亲的回来,往返的人让母亲的心一跳一跳的,然而始终都没看见父亲的身影。”虽有场景想象,但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1. 题目:儿子来求职

寓意:讽刺现在某些家长在孩子求职时包办代替,大包大揽;而孩子却袖手旁观、事不关己的社会现象。

2. 一个喝醉酒的人与一个正常人相撞,产生了一种喜忧参半的结局,醉酒者被撞醒,清醒人被撞昏。漫画隐含偶然改变命运的寓意。

3. 示例一:小呀么小二郎,手拿肩扛上学堂;不怕流汗水,也不怕腿跑细;只怕这班那班忙不赢,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示例二:虽说义务教育轻负担,但孩子仍被逼进这班那班,这真是名目繁多,应接不暇。

4. 我是一只丹顶鹤,我的天地被烟囱排放的烟雾和工业污水淹没了。为了适应环境,我只能搬迁,并让自己的腿像电线杆一样畸形生长,避开毒气。这样艰难的生活何时是个尽头?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树寓意大树
美好寓意品芝麻
盛放的寓意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大树的日常
大树
模仿老鹰的乌鸦
大树的梦
送你一棵小树
我们的小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