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健康成长奠基?为幸福人生护航

2014-07-05 21:15曲崴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中小学生

曲崴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档案;建立与应用

教育部2012年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学校重视,特别是中小学生,他们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积极探索应用有效的教育途径,帮助学生健康幸福成长是每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生心理档案作为一种全面了解学生的参考依据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它的合理建立和有效应用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作为区域主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职研训教师,笔者依托市级立项课题“区域中小学生心理档案建立与应用研究”,带领骨干教师团队,积极尝试探索研制适合区域中小学校学生的心理档案模板,并在各校全面推进心理档案建设和应用工作,几年的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研究探索,编制适合区域学生特点的心理档案模板

1.加强基础调研,了解教师学生需求

2011年6月,依托市级课题的申请和立项,笔者开始了学生心理档案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前期查阅了大量相关专业文献和资料,了解了国内关于学生心理档案方面的研究进展。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多是围绕心理档案建立的意义、原则、方法等,理论指导层面较多,实践操作方面不足。心理档案具体内容上也多是介绍一般要求填写的几大块内容,没有专门研究适合某一范围学校的心理档案填写模板或模式。

基于前期文献的查阅,我们开始了调查研究。要研制适合区域学生的心理档案模板,首先要充分了解各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特点和需求。为此,我们前期投入大量时间,深入中小学进行实际情况的调研,精心编制问卷和访谈提纲,采取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相结合,参考个别学校已有的学生成长记录卡、成长档案袋等,收集整理第一手基本情况资料。

2.组建研究团队,编制心理档案模板

组织对这方面研究感兴趣的学校及部分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和班主任形成一个学校、心育教师、班主任“三位一体”的研究团队。结合前期调研了解到的各校实际情况及已有的相关资料,基于现有的设备和条件,初步研究形成心理档案的基本框架,具体包括:基本资料、身体状况、家庭生活状况、学校学习生活情况、日常行为观察记录、接受心理辅导记录和接受心理咨询记录等几大部分,并逐步细化每一部分中的项目。经过几次研究和讨论,形成了学生心理档案的初步模板。

3.选择试点校试用,修订完善档案模板

在参与研究的几所学校中,根据研究需要,精心选择了四所学校为研究试点校,利用一学期时间,将初步形成的档案模板在这四所学校试用。精心编制档案试用情况反馈问卷,了解教师们在建立档案过程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并汇总整理,新学期初根据大家反映的问题对模板进行初次调整和修订,修订完成后在全区各校首次推广建立。又经过两个学期的尝试,再次进行档案试用情况反馈问卷调查,并结合日常下校与班主任面对面交流了解到的实际问题,对档案模板进行了二次修订。

在某一试点学校,我们还结合学校特色,在现有档案内容的基础上加入了成长进步档案,即结合当下流行的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把关注点从学生的问题转移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深入指导,全面推进区域中小学校心理档案的建设

1.加强培训力度,补充理论知识

心理档案修订初步告一段落之后,档案的全面推广、规范建立成了我们下一步重点开展的内容。针对区域目前的师资现状,第一步先要加强培训。培训首先针对全体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针对与心理档案相关的基本心理学理论、档案建立方法及如何有效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讲座式和研讨式的专题培训,以便心育教师回校后对班主任进行二次培训。同时,利用各校校本培训的时间深入学校,对全体班主任及部分学科教师进行具体操作方面的细致培训,教师们也借此机会补充了相关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

2.加大指导力度,跟踪深入指导

各校结合培训所学,回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始分年级逐步建立完善档案。在建立档案的过程中,加大跟踪指导力度,深入基层学校,对档案的形式、填写要求,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填写的各部分进行说明,对个案分析辅导咨询材料的处理、日常观察的注意事项等,手把手对班主任进行指导和培训,对档案建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和记录。同时,对档案建立后的管理、保存、后续跟踪补充等进行深入指导,使班主任进一步熟悉做法,有的放矢。

三、合理应用,全面服务于学校、教师、家长、学生

1.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决策依据

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便于学校及时准确地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现状,从而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管理提供心理依据。学校根据心理档案反映的学生性格、爱好、特长等信息,完善校本课程和选修课程,丰富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集体活动和比赛,创设有利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满足学生的正常心理需求,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为传统的德育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比如:有的学校根据自己的美术特色这一点,结合档案中发现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以“感恩”为主题的系列画展,既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又达到了积极的心理教育目的,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为教师了解学生提供得力抓手

“要想教育好学生,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教师较为全面地了解学生,特别是对新入职的教师或刚刚接手新班级的教师,通过查看档案记录的各项资料可以尽快熟悉学生,了解他们的优势和不足。这样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班级管理都能有的放矢,使教育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教师根据档案中反映的本班学生的一般特点安排教学计划和进度,根据学生的普遍问题设置恰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等设计班级活动和班级文化建设等。同时,通过对个别问题学生的跟踪记录,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多方沟通,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3.为家长了解孩子提供有力支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心理档案可以使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也可以使家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客观掌握孩子在校表现和点滴进步,全面了解孩子的个性和需求。以往家长总是抱怨与孩子有代沟,不了解孩子的心思,和孩子沟通有困难等,如今心理档案很好地架起了学生和家长、家长和教师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学校可以通过家长课堂等形式将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家长交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指导家长应用合理的沟通方式。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家长多了解孩子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挖掘孩子身上特有的潜能和闪光点,鼓励支持孩子发扬自身优势、张扬好的个性,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共助孩子健康成长。

4.为学生自我认识提供合理渠道

老子曾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正确的自我认识是一个人进步的基础。中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不断发展的时期,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还都不全面和客观,特别是小学生对自我的评价更多地来自外部。通过填写心理档案,可以帮助学生从各个方面重新评估和审视自我,从自我、老师、家长和同伴的评价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成绩和进步的记录和积累中增强自信心和进取心,在这个过程中达到自我教育和自我反思的目的。学生的进步得到了应有的认可和表扬,不足也得到了合理的反馈,充分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追求进步的热情。

四、思考与展望

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加强实践。由于心理档案的应用是一个纵向的研究过程,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需要不断跟踪他们的身心变化发展过程,同时对每一阶段学生发展特点进行横向比较与差异分析,及时进行相应年级段的教育活动,及时解决学生身心发展中的问题。

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档案内容。由于目前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心理档案中心理测验部分还有欠缺,专业化的心理测量量表还不足,导致档案内容还不完善。下一步应尽量争取资金和设备投入,引进专业的量表和测验系统,使心理档案反映出来的内容更加专业化和科学化。

总之,中小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和实践应用研究还将不断深入,我们期待着通过研究和实践不断推动区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稳步向前,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为学生的幸福人生护航!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大连,116001)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

猜你喜欢
中小学生
中小学生“认亲”现象简析
关于乐清市中小学生抗战精神教育的思考
中小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策略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兴趣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