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池塘覆网养殖缢蛏高产试验

2014-07-08 21:32林建东刘长军沈亦军戴正煌
河北渔业 2014年4期
关键词:梭子蟹

林建东+刘长军+沈亦军+戴正煌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4.04.013

摘 要:研究了在海水池塘蟹、虾、贝立体养殖过程中,采用在滩面下覆网养殖缢蛏的可行性及相关技术。结果表明:试验塘面积1.67 hm2,缢蛏产量18 000 kg/hm2,梭子蟹产量840 kg/hm2,日本对虾产量540 kg/hm2,池塘综合平均产值达到24万元/hm2。起捕缢蛏人工需时覆网的为未覆网的39%,人工起捕率覆网的为未覆网的2.67倍,人工工资减少了3 070元,平均可减少人工工资55 260元/hm2,实现省时省钱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梭子蟹;日本对虾;缢蛏;覆网养殖

缢蛏俗称蛏子、蜻子,是广温性生物,栖息于泥沙底质的海滩,对食物无选择性,只要能被吞噬的颗粒均食用,以食浮游硅藻为主。由于具有生长快,易管理,成本低,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已成为宁波市海水池塘虾、蟹、贝综合生态养殖的主要品种。随着海水池塘养殖过程中的饲料、塘租费、人工工资等成本逐年上升,如何提高池塘综合养殖效益是当前海水池塘养殖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提高池塘养殖综合效益,适当增加养殖品种,提高养殖收入,通过在海水池塘“蟹-虾-贝”立体养殖模式中开展在蛏田下覆网养殖缢蛏试验,不仅实现了缢蛏高产及梭子蟹、对虾稳产,而且在起捕缢蛏过程中减少了大量的捕捞成本,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2013年海水池塘覆网养殖缢蛏试验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塘及其改造

试验地点位于浙江省宁海县大佳何镇高湖塘养殖场,试验池塘面积1.67 hm2,池塘四周用黑膜作为护坡。池塘实行混合养殖,养殖品种为梭子蟹、日本对虾、缢蛏。试验塘堤坝与涂面高1.5 m,边坡比1:1.5,在堤坝四周内滩涂上挖掘环沟,环沟宽4~5 m、深1 m,池塘涂面可有效蓄水1.2 m,进、排水系统独立,排水闸门口略低于环沟底,以便能排干塘水。

1.2 蛏田涂下覆网及整理

试验塘清淤曝晒后,整理出6条平行于较长环沟、宽度约4 m的大小均等的蛏田,分别标注1、2、3、4、5、6蛏田,蛏田面积0.33 hm2,约占养殖池塘面积的20%,每条蛏田为555 m2。蛏田成弧形,中央略高于边缘10~15 cm,蛏田与蛏田之间留有30 cm的浅沟,方便操作及排水。为了比较蛏田涂下覆网对养殖缢蛏的影响,在6条蛏田中选择4条覆网(1、2、3、4蛏田),2条不覆网(5、6蛏田),通过挖掘机辅助,一边将涂下30 cm海泥挖起一边将密网铺在4条蛏田涂下,铺上密网后盖上30 cm海泥。

1.3 清塘

2月至3月中旬晒塘,以池塘滩面底泥成块状为宜。计划蛏苗放养前15 d用60目筛绢网进水30 cm,用生石灰3 000 kg/hm2或漂白粉600~750 kg/hm2(有效氯30%~35% )兑水全池泼洒,杀死池内的杂鱼虾蟹和病虫害,清塘池塘浸泡7~10 d。

1.4 基础饵料培育

在蛏苗放苗前7 d,用80目筛绢网袋过滤进水至池塘水位80 cm,用漂白粉225~300 kg/hm2(有效氯30%~35% )全池消毒,封闸肥水。根据池水具体情况,施生物有机肥使池水呈黄绿色,透明度40 cm左右。

1.5 苗种放养

1.5.1 缢蛏苗放养 放苗时间为3月27日,选择壳呈清白色,前端色黄,边呈红绿色,壳无破碎,规格整齐的优质蛏苗。放养密度600 kg/hm2苗种,规格为3 000颗/kg。

1.5.2 日本虾苗放养 放苗时间为6月28日,选择当地人工苗种,规格为1 cm左右,放苗量12万尾/hm2。

1.5.3 梭子蟹苗放养 放养时间为6月12日,苗种为当地的土池育苗,在水温15 ℃以上,无风、晴朗天气,选肢体无残缺、反应灵敏的蟹苗,放养密度2~3 kg/hm2蟹苗,规格为1.6万~3.6万只/kg,蜕壳1~2 d后的I期幼蟹苗。

1.6 养殖管理

1.6.1 水质管理 前期以肥水为主,视水质情况以施肥和添水为主,繁殖浮游植物,适当进水,维持池水稳定。中后期以调节水质为重点,勤换水保持池水新鲜。高温天气应增加塘内水位,保持涂面有效蓄水1 m以上,防止缢蛏伤亡。暴雨天气要通过及时排去上层淡水等方法保持池水盐度稳定。根据池水情况,不定期使用沸石粉等底质改良剂或泼洒光合细菌等改善水质,勤增氧,适当使用消毒剂做好病害预防措施。

1.6.2 饲料投喂 以投喂新鲜小杂鱼、低值贝类等为主,在高温期间适当投喂配合饲料,要注意观察虾、蟹、缢蛏的规格及体重,了解生长情况,台风天气、寒潮、蜕壳等期间,适时调整投饵量。投饵位置应在池塘内的平滩上,尽量投放均匀,防止争食残杀。

1.6.3 疏雄养殖 以养殖雌蟹为主,从8月份开始起捕雄蟹,到9月中下旬梭子蟹生殖蜕壳后,保持池塘内的雌雄比例在5:1为宜。

1.6.4 日常管理 勤观察水质变化、虾蟹的活动与摄食情况以及测量水质等指标,认真填写水产养殖日志。在巡塘中如发现危害较大的藻类如甲藻类及浒苔等,会危及养殖生物,导致养殖失败。甲藻大量繁殖,采取大换水或泼洒药物等措施予以控制;浒苔及刚毛藻等丝状藻类是滤食性贝类养殖池塘常见的敌害生物,透明度大的池塘易繁生,一旦爆发,池水很难肥起来,危害严重,采取人工捞取或泼洒药物予以杀灭。

1.7 养成起捕

梭子蟹雌雄交配后,从8月份开始起捕梭子蟹雄蟹上市,雌蟹自交配后性腺发育,雌蟹育肥至春节前后时起捕上市;日本对虾在气候下降后,视市场情况适时起捕,有条件的可转为大棚沙池暂养育肥,提高销售价格;缢蛏在1月中旬起捕,起捕方式是人工挖取。

2 结果与分析

2014年1月16日,养殖产品全部起捕完毕,缢蛏产量6 020 kg、单位产量18 000 kg/hm2,梭子蟹产量为1 400 kg、单位产量840 kg/hm2,日本对虾产量900 kg、单位产量540 kg/hm2,养殖产值达到40万元,单位产值达到24万元/hm2。为了分析蛏田涂下覆网技术对养殖缢蛏的影响,通过对6条蛏田的养殖缢蛏产量、缢蛏规格、起捕人工等数据分析对比(见表1)。

表1 缢蛏收获情况

蛏田号 缢蛏产量

/kg 缢蛏规格

/个•kg-1 起捕人工

(人工) 人工工资

/元 人工起捕率

/ kg•(d•人)-1 备注

1# 1 120 68 11 2 200 101.8 覆网

2# 1 025 72 10.3 2 060 99.5 覆网

3# 970 70 9.3 1 860 104.3 覆网

4# 950 73 8.6 1 720 110.5 覆网

小计 4 065 70.8 39.2 7 840 104

5# 1 010 72 26.3 5 260 38.4 未覆网

6# 945 69 24 4 800 39.4 未覆网

小计 1 955 70.5 50.3 10 060 38.9

通过表中数据对比分析,覆网的4条蛏田平均每条蛏田产量1 016.3 kg,缢蛏规格70.8个/kg,起捕需要人工9.8工,人工工资1 960元,人工起捕率104 kg/•d人。未覆网的2条蛏田平均每条蛏田产量977.5 kg,缢蛏规格70.5个/kg,起捕需要人工25.2工,人工工资5 030元,人工起捕率38.9 kg/d•人。产量最高的为覆网的1#蛏田,最低的为未覆网的6#蛏田,缢蛏规格相差无几,可见蛏田涂下覆网对缢蛏的养殖生产无影响,反而略有提高。起捕需时覆网的为未覆网的39%,人工起捕率覆网的为未捕网的2.67倍,人工工资减少了3 070元,平均人工工资可减少55 260元/hm2,可见蛏田涂下覆网起捕缢蛏时既省时又省钱。3 问题与讨论

蛏田涂下覆网技术可减少缢蛏起捕浪费。试验塘覆网的4条蛏田平均单产比未覆网的略有提高,主要是因为覆网的蛏田缢蛏不会下潜到网下,而未覆网的缢蛏可能会潜到40~50 cm涂下。人工在起捕时减少了浪费。

蛏田涂下覆网技术可大大减少人工工资。试验结果表明,蛏田涂下覆网的缢蛏起捕需时为未覆网的39%,人工工资可减少55 260元/hm2,可大大降低养殖生产成本。

本试验密网覆在涂下30 cm,也就是缢蛏只能下潜到涂下30 cm内,在高温天气要注意缢蛏伤亡,所以在高温天气一定要增加池塘蓄水,保持涂面蓄水1 m以上,防止缢蛏伤亡。

(收稿日期:2014-03-11;修回日期:2014-03-19)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4.04.013

摘 要:研究了在海水池塘蟹、虾、贝立体养殖过程中,采用在滩面下覆网养殖缢蛏的可行性及相关技术。结果表明:试验塘面积1.67 hm2,缢蛏产量18 000 kg/hm2,梭子蟹产量840 kg/hm2,日本对虾产量540 kg/hm2,池塘综合平均产值达到24万元/hm2。起捕缢蛏人工需时覆网的为未覆网的39%,人工起捕率覆网的为未覆网的2.67倍,人工工资减少了3 070元,平均可减少人工工资55 260元/hm2,实现省时省钱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梭子蟹;日本对虾;缢蛏;覆网养殖

缢蛏俗称蛏子、蜻子,是广温性生物,栖息于泥沙底质的海滩,对食物无选择性,只要能被吞噬的颗粒均食用,以食浮游硅藻为主。由于具有生长快,易管理,成本低,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已成为宁波市海水池塘虾、蟹、贝综合生态养殖的主要品种。随着海水池塘养殖过程中的饲料、塘租费、人工工资等成本逐年上升,如何提高池塘综合养殖效益是当前海水池塘养殖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提高池塘养殖综合效益,适当增加养殖品种,提高养殖收入,通过在海水池塘“蟹-虾-贝”立体养殖模式中开展在蛏田下覆网养殖缢蛏试验,不仅实现了缢蛏高产及梭子蟹、对虾稳产,而且在起捕缢蛏过程中减少了大量的捕捞成本,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2013年海水池塘覆网养殖缢蛏试验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塘及其改造

试验地点位于浙江省宁海县大佳何镇高湖塘养殖场,试验池塘面积1.67 hm2,池塘四周用黑膜作为护坡。池塘实行混合养殖,养殖品种为梭子蟹、日本对虾、缢蛏。试验塘堤坝与涂面高1.5 m,边坡比1:1.5,在堤坝四周内滩涂上挖掘环沟,环沟宽4~5 m、深1 m,池塘涂面可有效蓄水1.2 m,进、排水系统独立,排水闸门口略低于环沟底,以便能排干塘水。

1.2 蛏田涂下覆网及整理

试验塘清淤曝晒后,整理出6条平行于较长环沟、宽度约4 m的大小均等的蛏田,分别标注1、2、3、4、5、6蛏田,蛏田面积0.33 hm2,约占养殖池塘面积的20%,每条蛏田为555 m2。蛏田成弧形,中央略高于边缘10~15 cm,蛏田与蛏田之间留有30 cm的浅沟,方便操作及排水。为了比较蛏田涂下覆网对养殖缢蛏的影响,在6条蛏田中选择4条覆网(1、2、3、4蛏田),2条不覆网(5、6蛏田),通过挖掘机辅助,一边将涂下30 cm海泥挖起一边将密网铺在4条蛏田涂下,铺上密网后盖上30 cm海泥。

1.3 清塘

2月至3月中旬晒塘,以池塘滩面底泥成块状为宜。计划蛏苗放养前15 d用60目筛绢网进水30 cm,用生石灰3 000 kg/hm2或漂白粉600~750 kg/hm2(有效氯30%~35% )兑水全池泼洒,杀死池内的杂鱼虾蟹和病虫害,清塘池塘浸泡7~10 d。

1.4 基础饵料培育

在蛏苗放苗前7 d,用80目筛绢网袋过滤进水至池塘水位80 cm,用漂白粉225~300 kg/hm2(有效氯30%~35% )全池消毒,封闸肥水。根据池水具体情况,施生物有机肥使池水呈黄绿色,透明度40 cm左右。

1.5 苗种放养

1.5.1 缢蛏苗放养 放苗时间为3月27日,选择壳呈清白色,前端色黄,边呈红绿色,壳无破碎,规格整齐的优质蛏苗。放养密度600 kg/hm2苗种,规格为3 000颗/kg。

1.5.2 日本虾苗放养 放苗时间为6月28日,选择当地人工苗种,规格为1 cm左右,放苗量12万尾/hm2。

1.5.3 梭子蟹苗放养 放养时间为6月12日,苗种为当地的土池育苗,在水温15 ℃以上,无风、晴朗天气,选肢体无残缺、反应灵敏的蟹苗,放养密度2~3 kg/hm2蟹苗,规格为1.6万~3.6万只/kg,蜕壳1~2 d后的I期幼蟹苗。

1.6 养殖管理

1.6.1 水质管理 前期以肥水为主,视水质情况以施肥和添水为主,繁殖浮游植物,适当进水,维持池水稳定。中后期以调节水质为重点,勤换水保持池水新鲜。高温天气应增加塘内水位,保持涂面有效蓄水1 m以上,防止缢蛏伤亡。暴雨天气要通过及时排去上层淡水等方法保持池水盐度稳定。根据池水情况,不定期使用沸石粉等底质改良剂或泼洒光合细菌等改善水质,勤增氧,适当使用消毒剂做好病害预防措施。

1.6.2 饲料投喂 以投喂新鲜小杂鱼、低值贝类等为主,在高温期间适当投喂配合饲料,要注意观察虾、蟹、缢蛏的规格及体重,了解生长情况,台风天气、寒潮、蜕壳等期间,适时调整投饵量。投饵位置应在池塘内的平滩上,尽量投放均匀,防止争食残杀。

1.6.3 疏雄养殖 以养殖雌蟹为主,从8月份开始起捕雄蟹,到9月中下旬梭子蟹生殖蜕壳后,保持池塘内的雌雄比例在5:1为宜。

1.6.4 日常管理 勤观察水质变化、虾蟹的活动与摄食情况以及测量水质等指标,认真填写水产养殖日志。在巡塘中如发现危害较大的藻类如甲藻类及浒苔等,会危及养殖生物,导致养殖失败。甲藻大量繁殖,采取大换水或泼洒药物等措施予以控制;浒苔及刚毛藻等丝状藻类是滤食性贝类养殖池塘常见的敌害生物,透明度大的池塘易繁生,一旦爆发,池水很难肥起来,危害严重,采取人工捞取或泼洒药物予以杀灭。

1.7 养成起捕

梭子蟹雌雄交配后,从8月份开始起捕梭子蟹雄蟹上市,雌蟹自交配后性腺发育,雌蟹育肥至春节前后时起捕上市;日本对虾在气候下降后,视市场情况适时起捕,有条件的可转为大棚沙池暂养育肥,提高销售价格;缢蛏在1月中旬起捕,起捕方式是人工挖取。

2 结果与分析

2014年1月16日,养殖产品全部起捕完毕,缢蛏产量6 020 kg、单位产量18 000 kg/hm2,梭子蟹产量为1 400 kg、单位产量840 kg/hm2,日本对虾产量900 kg、单位产量540 kg/hm2,养殖产值达到40万元,单位产值达到24万元/hm2。为了分析蛏田涂下覆网技术对养殖缢蛏的影响,通过对6条蛏田的养殖缢蛏产量、缢蛏规格、起捕人工等数据分析对比(见表1)。

表1 缢蛏收获情况

蛏田号 缢蛏产量

/kg 缢蛏规格

/个•kg-1 起捕人工

(人工) 人工工资

/元 人工起捕率

/ kg•(d•人)-1 备注

1# 1 120 68 11 2 200 101.8 覆网

2# 1 025 72 10.3 2 060 99.5 覆网

3# 970 70 9.3 1 860 104.3 覆网

4# 950 73 8.6 1 720 110.5 覆网

小计 4 065 70.8 39.2 7 840 104

5# 1 010 72 26.3 5 260 38.4 未覆网

6# 945 69 24 4 800 39.4 未覆网

小计 1 955 70.5 50.3 10 060 38.9

通过表中数据对比分析,覆网的4条蛏田平均每条蛏田产量1 016.3 kg,缢蛏规格70.8个/kg,起捕需要人工9.8工,人工工资1 960元,人工起捕率104 kg/•d人。未覆网的2条蛏田平均每条蛏田产量977.5 kg,缢蛏规格70.5个/kg,起捕需要人工25.2工,人工工资5 030元,人工起捕率38.9 kg/d•人。产量最高的为覆网的1#蛏田,最低的为未覆网的6#蛏田,缢蛏规格相差无几,可见蛏田涂下覆网对缢蛏的养殖生产无影响,反而略有提高。起捕需时覆网的为未覆网的39%,人工起捕率覆网的为未捕网的2.67倍,人工工资减少了3 070元,平均人工工资可减少55 260元/hm2,可见蛏田涂下覆网起捕缢蛏时既省时又省钱。3 问题与讨论

蛏田涂下覆网技术可减少缢蛏起捕浪费。试验塘覆网的4条蛏田平均单产比未覆网的略有提高,主要是因为覆网的蛏田缢蛏不会下潜到网下,而未覆网的缢蛏可能会潜到40~50 cm涂下。人工在起捕时减少了浪费。

蛏田涂下覆网技术可大大减少人工工资。试验结果表明,蛏田涂下覆网的缢蛏起捕需时为未覆网的39%,人工工资可减少55 260元/hm2,可大大降低养殖生产成本。

本试验密网覆在涂下30 cm,也就是缢蛏只能下潜到涂下30 cm内,在高温天气要注意缢蛏伤亡,所以在高温天气一定要增加池塘蓄水,保持涂面蓄水1 m以上,防止缢蛏伤亡。

(收稿日期:2014-03-11;修回日期:2014-03-19)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4.04.013

摘 要:研究了在海水池塘蟹、虾、贝立体养殖过程中,采用在滩面下覆网养殖缢蛏的可行性及相关技术。结果表明:试验塘面积1.67 hm2,缢蛏产量18 000 kg/hm2,梭子蟹产量840 kg/hm2,日本对虾产量540 kg/hm2,池塘综合平均产值达到24万元/hm2。起捕缢蛏人工需时覆网的为未覆网的39%,人工起捕率覆网的为未覆网的2.67倍,人工工资减少了3 070元,平均可减少人工工资55 260元/hm2,实现省时省钱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梭子蟹;日本对虾;缢蛏;覆网养殖

缢蛏俗称蛏子、蜻子,是广温性生物,栖息于泥沙底质的海滩,对食物无选择性,只要能被吞噬的颗粒均食用,以食浮游硅藻为主。由于具有生长快,易管理,成本低,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已成为宁波市海水池塘虾、蟹、贝综合生态养殖的主要品种。随着海水池塘养殖过程中的饲料、塘租费、人工工资等成本逐年上升,如何提高池塘综合养殖效益是当前海水池塘养殖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提高池塘养殖综合效益,适当增加养殖品种,提高养殖收入,通过在海水池塘“蟹-虾-贝”立体养殖模式中开展在蛏田下覆网养殖缢蛏试验,不仅实现了缢蛏高产及梭子蟹、对虾稳产,而且在起捕缢蛏过程中减少了大量的捕捞成本,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2013年海水池塘覆网养殖缢蛏试验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塘及其改造

试验地点位于浙江省宁海县大佳何镇高湖塘养殖场,试验池塘面积1.67 hm2,池塘四周用黑膜作为护坡。池塘实行混合养殖,养殖品种为梭子蟹、日本对虾、缢蛏。试验塘堤坝与涂面高1.5 m,边坡比1:1.5,在堤坝四周内滩涂上挖掘环沟,环沟宽4~5 m、深1 m,池塘涂面可有效蓄水1.2 m,进、排水系统独立,排水闸门口略低于环沟底,以便能排干塘水。

1.2 蛏田涂下覆网及整理

试验塘清淤曝晒后,整理出6条平行于较长环沟、宽度约4 m的大小均等的蛏田,分别标注1、2、3、4、5、6蛏田,蛏田面积0.33 hm2,约占养殖池塘面积的20%,每条蛏田为555 m2。蛏田成弧形,中央略高于边缘10~15 cm,蛏田与蛏田之间留有30 cm的浅沟,方便操作及排水。为了比较蛏田涂下覆网对养殖缢蛏的影响,在6条蛏田中选择4条覆网(1、2、3、4蛏田),2条不覆网(5、6蛏田),通过挖掘机辅助,一边将涂下30 cm海泥挖起一边将密网铺在4条蛏田涂下,铺上密网后盖上30 cm海泥。

1.3 清塘

2月至3月中旬晒塘,以池塘滩面底泥成块状为宜。计划蛏苗放养前15 d用60目筛绢网进水30 cm,用生石灰3 000 kg/hm2或漂白粉600~750 kg/hm2(有效氯30%~35% )兑水全池泼洒,杀死池内的杂鱼虾蟹和病虫害,清塘池塘浸泡7~10 d。

1.4 基础饵料培育

在蛏苗放苗前7 d,用80目筛绢网袋过滤进水至池塘水位80 cm,用漂白粉225~300 kg/hm2(有效氯30%~35% )全池消毒,封闸肥水。根据池水具体情况,施生物有机肥使池水呈黄绿色,透明度40 cm左右。

1.5 苗种放养

1.5.1 缢蛏苗放养 放苗时间为3月27日,选择壳呈清白色,前端色黄,边呈红绿色,壳无破碎,规格整齐的优质蛏苗。放养密度600 kg/hm2苗种,规格为3 000颗/kg。

1.5.2 日本虾苗放养 放苗时间为6月28日,选择当地人工苗种,规格为1 cm左右,放苗量12万尾/hm2。

1.5.3 梭子蟹苗放养 放养时间为6月12日,苗种为当地的土池育苗,在水温15 ℃以上,无风、晴朗天气,选肢体无残缺、反应灵敏的蟹苗,放养密度2~3 kg/hm2蟹苗,规格为1.6万~3.6万只/kg,蜕壳1~2 d后的I期幼蟹苗。

1.6 养殖管理

1.6.1 水质管理 前期以肥水为主,视水质情况以施肥和添水为主,繁殖浮游植物,适当进水,维持池水稳定。中后期以调节水质为重点,勤换水保持池水新鲜。高温天气应增加塘内水位,保持涂面有效蓄水1 m以上,防止缢蛏伤亡。暴雨天气要通过及时排去上层淡水等方法保持池水盐度稳定。根据池水情况,不定期使用沸石粉等底质改良剂或泼洒光合细菌等改善水质,勤增氧,适当使用消毒剂做好病害预防措施。

1.6.2 饲料投喂 以投喂新鲜小杂鱼、低值贝类等为主,在高温期间适当投喂配合饲料,要注意观察虾、蟹、缢蛏的规格及体重,了解生长情况,台风天气、寒潮、蜕壳等期间,适时调整投饵量。投饵位置应在池塘内的平滩上,尽量投放均匀,防止争食残杀。

1.6.3 疏雄养殖 以养殖雌蟹为主,从8月份开始起捕雄蟹,到9月中下旬梭子蟹生殖蜕壳后,保持池塘内的雌雄比例在5:1为宜。

1.6.4 日常管理 勤观察水质变化、虾蟹的活动与摄食情况以及测量水质等指标,认真填写水产养殖日志。在巡塘中如发现危害较大的藻类如甲藻类及浒苔等,会危及养殖生物,导致养殖失败。甲藻大量繁殖,采取大换水或泼洒药物等措施予以控制;浒苔及刚毛藻等丝状藻类是滤食性贝类养殖池塘常见的敌害生物,透明度大的池塘易繁生,一旦爆发,池水很难肥起来,危害严重,采取人工捞取或泼洒药物予以杀灭。

1.7 养成起捕

梭子蟹雌雄交配后,从8月份开始起捕梭子蟹雄蟹上市,雌蟹自交配后性腺发育,雌蟹育肥至春节前后时起捕上市;日本对虾在气候下降后,视市场情况适时起捕,有条件的可转为大棚沙池暂养育肥,提高销售价格;缢蛏在1月中旬起捕,起捕方式是人工挖取。

2 结果与分析

2014年1月16日,养殖产品全部起捕完毕,缢蛏产量6 020 kg、单位产量18 000 kg/hm2,梭子蟹产量为1 400 kg、单位产量840 kg/hm2,日本对虾产量900 kg、单位产量540 kg/hm2,养殖产值达到40万元,单位产值达到24万元/hm2。为了分析蛏田涂下覆网技术对养殖缢蛏的影响,通过对6条蛏田的养殖缢蛏产量、缢蛏规格、起捕人工等数据分析对比(见表1)。

表1 缢蛏收获情况

蛏田号 缢蛏产量

/kg 缢蛏规格

/个•kg-1 起捕人工

(人工) 人工工资

/元 人工起捕率

/ kg•(d•人)-1 备注

1# 1 120 68 11 2 200 101.8 覆网

2# 1 025 72 10.3 2 060 99.5 覆网

3# 970 70 9.3 1 860 104.3 覆网

4# 950 73 8.6 1 720 110.5 覆网

小计 4 065 70.8 39.2 7 840 104

5# 1 010 72 26.3 5 260 38.4 未覆网

6# 945 69 24 4 800 39.4 未覆网

小计 1 955 70.5 50.3 10 060 38.9

通过表中数据对比分析,覆网的4条蛏田平均每条蛏田产量1 016.3 kg,缢蛏规格70.8个/kg,起捕需要人工9.8工,人工工资1 960元,人工起捕率104 kg/•d人。未覆网的2条蛏田平均每条蛏田产量977.5 kg,缢蛏规格70.5个/kg,起捕需要人工25.2工,人工工资5 030元,人工起捕率38.9 kg/d•人。产量最高的为覆网的1#蛏田,最低的为未覆网的6#蛏田,缢蛏规格相差无几,可见蛏田涂下覆网对缢蛏的养殖生产无影响,反而略有提高。起捕需时覆网的为未覆网的39%,人工起捕率覆网的为未捕网的2.67倍,人工工资减少了3 070元,平均人工工资可减少55 260元/hm2,可见蛏田涂下覆网起捕缢蛏时既省时又省钱。3 问题与讨论

蛏田涂下覆网技术可减少缢蛏起捕浪费。试验塘覆网的4条蛏田平均单产比未覆网的略有提高,主要是因为覆网的蛏田缢蛏不会下潜到网下,而未覆网的缢蛏可能会潜到40~50 cm涂下。人工在起捕时减少了浪费。

蛏田涂下覆网技术可大大减少人工工资。试验结果表明,蛏田涂下覆网的缢蛏起捕需时为未覆网的39%,人工工资可减少55 260元/hm2,可大大降低养殖生产成本。

本试验密网覆在涂下30 cm,也就是缢蛏只能下潜到涂下30 cm内,在高温天气要注意缢蛏伤亡,所以在高温天气一定要增加池塘蓄水,保持涂面蓄水1 m以上,防止缢蛏伤亡。

(收稿日期:2014-03-11;修回日期:2014-03-19)

猜你喜欢
梭子蟹
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 对三疣梭子蟹生长性能的影响
梭子蟹的感想
吃梭子蟹
蒸梭子蟹多加[1味]特别鲜
上海:梭子蟹价格创四年来最低
威海:未来几周白虾价格有望稳步抬升
反季养螃蟹仨月净赚500万元
威海:本地梭子蟹价格持续坚挺
威海:大闸蟹同比上涨 梭子蟹高位坚挺
梭子蟹人工养殖如何提高整体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