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技能人才培养的价值与作用

2014-07-08 13:28吕景泉汤晓华周志刚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赛项竞赛职业院校

吕景泉+汤晓华+周志刚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制度创新。从2008年的第一届到2013年的第六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逐渐成为职业技能人才评价与选拔的平台,在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2008年,全国首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000余名中职和高职选手参加了10个专业类别、24个竞赛项目的决赛;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提高大赛的社会参与面和专业覆盖面,提升比赛水平、扩大国际影响,推动职教专业改革为目标,主办单位达到31个,共设置26个专业类别的100个竞赛项目,承办地也由天津市扩展到了河北、山西、吉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广东、贵州、河南等15个省份,决赛选手近1万人,其中有英国、德国、越南、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非洲联队等国外选手。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带动下,各省市、各地区、各行业都开展了内容丰富多彩的技能比赛。

价值与现实意义

从2008年至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自身在不断完善创新,给全国职业院校的师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进一步营造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社会氛围,促进、提高了职业院校的知名度、社会认可度。

助推职教发展的社会价值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意义重大而深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推动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又好又快成长是其根本目的。大赛具有宣传力:宣传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强国战略,宣传培养、使用及激励高端技能人才规划,宣传尊重劳动、尊重技能、重视职业教育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大赛具有号召力:号召全社会支持和参与高职教育,号召企业家关注新增技能人才的素质及其人力资本投入,号召各地把大赛作为展示技能、促进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机遇;大赛具有影响力:国家各有关部门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社会反响越来越大,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大赛具有激发力:激发企业慧眼识真才,激发学校培养“信得过、挑得上、干得好”的优秀人才,激发全社会追技能人才之“星”;大赛具有推动力:推动社会“重普轻职”、“重学轻工”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推动质量提高的教育价值

在赛项的设定上,体现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求,突出技术技能含量的高与新;在设备的选择上,具有民族性、主流性、先进性、兼容性、发展性等特点;在标准的制订上,体现科学适用、理论联系实际、手脑并举、基础与创新兼顾、强调策略技能的培养等原则;在评委的挑选上,选取行业企业的技术能手、德高望重的技能大师、点石成金的能工巧匠、院校“双师”型的素质教师。这些宝贵资源通过大赛这个载体,无疑能形成质量品牌效应和质量推动效应。

促进产教结合、校企一体深入发展

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吸引了更多的行业企业参加,主办单位在研究比赛专业类别和项目的时候,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要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的紧密结合,根据行业企业的实际设置比赛项目和比赛过程,大赛各个专业类别的比赛主要由各相关行业挑头,行业企业积极赞助各级竞赛,为各种比赛提供专家、行业企业技术规范,提供相应的设备,促进了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更紧密地结合。以技能大赛为纽带,为行业企业深入参与职业教育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促进产教结合、校企一体深入发展。

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改革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说,要实现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教材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院校技能比赛对实现上述对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几年的大赛都是根据职业岗位需求设置比赛项目,大多赛项可以直接与职业工种和职业资格标准对接,比赛项目选自生产一线工作要项。技能竞赛已成为创新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途径的重要形式,成为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有效手段,通过各种形式的竞赛,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升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使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更符合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实际。

六方面促进作用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给了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很好的载体。天津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人员组成“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依托高职技能大赛平台,在专业建设与改革、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改革与探索。

促进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变化

每年一届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汇集了全国职教骨干、行业和企业专家开发的赛项,赛项及时反映了产业、企业及技术热点。天津市教委按照赛项设置情况,组织院校和行业骨干,直接参与或主持赛项的设计;组织院校和企业人员团队,深入研究赛项设计理念、赛项考核内容和赛项技术要求,比对职业院校发展定位和专业布局,分析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滨海新区“高端、高质、高新”企业需求,通过赛项设置感知产业需求,通过竞赛装备体悟教学支撑,通过竞赛内容了解核心技术,通过竞赛评价熟悉现场工艺,通过竞赛准备锻炼教师队伍,通过学生训练探索工程实践,制度化设计,项目化实施,将大赛作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要平台,为职业院校设置新专业、改造老专业、调整现有专业提供导向,优化了专业布局、专业设置、专业调整和专业改造,为建立职教与行业、学校与企业长效合作机制提供保障。

促进课程标准对接职业标准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赛项内容设计与企业生产实际保持高度一致,学校、企业专家深度合作、共同设计的赛项载体和竞赛环境,集中反映了产业新技术、典型生产装备和现场工艺要求,体现了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

天津职业院校教师和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按照赛项序列,及时将技能大赛的赛项内容、技术工艺、素质素养等要求纳入专业教学,嵌入课程体系,构建综合实践教学模块。引导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协同配套与改革。将竞赛考核点分解为专业教学的知识点、技能点、素养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标准。强化现场实际、工程实践和职业素养。天津市教委组织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将赛项成果转化作为重要教改内容,组建跨院校、跨企业的专项工作团队进行教学资源建设,编写服务项目教学的教材,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资源服务平台。优化了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实现了职业院校的课程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促进教师“双师”素质的提升

天津职业院校参与赛项设计的骨干教师、参与技术服务的专业教师、参与竞赛指导的教师团队贴近行业企业、贴近竞赛装备、贴近赛项内容,全方位得到了锻炼。专业教师通过赛初接受技术培训,赛前指导学生训练,赛中配合涉赛企业技术人员调试设备,赛后将竞赛成果嵌入日常教学,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得到快速提升。技能大赛的行企、院校交流共享平台,为天津职业院校“双师型”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了新途径、新方法,大量的企业技术人员成为职业院校稳定的兼职教师。

促进职业院校实训条件建设对接企业技术装备水平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竞赛装备、技术内涵、竞赛氛围充分体现现代产业、典型企业、生产现场的要求,成为天津职业院校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的明确导向和重要依据。天津职业院校在实训场所建设实践中,以技能竞赛为引领,认真消化、吸收竞赛成果,联合龙头企业,从“实训场所、氛围营造、装备选用、指导教师、实训耗材、场地管理、教学标准、课程教材、技能鉴定、培训服务、过程监控”11个维度,本着“理论实践一体化、强化技能训练、职业资格培训鉴定、职业素质训导、对外技术服务、企业文化促进”六个主要功能建设原则,为专业组群搭建综合训练型实训基地,为专业搭建情景化技术训练场所,为学生专业认知搭建技术传承、文化体验、产业发展的体验中心,建设了集技能竞赛、实践教学、技能鉴定、社会培训、技术研发为一体的,与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紧密对接的实训基地,优化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内涵。

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

大赛的中高职系列化赛项设计为中职和高职院校的有效对接、系统化培养提供了新途径,技能大赛赛项理念、竞赛标准、赛项内容和竞赛装备为中职和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系统化构建课程体系,开展深度教研、课程改革提供了新平台。天津教委明确要求,以高职院校牵头,中、高职院校按照赛项系列类型,融入赛项要素进行专业对接,从培养目标、实训装备、课程资源、师资融合四个方面入手,设计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探索中高职技能人才系统化培养新方法,优化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2008年,天津中德职业学院和天津机电工艺学院结合中职组、高职组分别开设的“自动化生产线”赛项,先行启动“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对接,进行系统化培养探索,招收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班”。依据中、高职课程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承接的原则,围绕技能赛项蕴含的专业核心技术,制定了“整体设计、分段实施、分工合作”的一体化教学方案,实现了系统化培养的有效推进。2009年,以大赛为引领,中、高职衔接一体化的教学方案推广到其它专业,天津职业院校广泛采用或借鉴此种模式。实施中、高职紧密衔接的系统培养,形成20个中、高职优势专业联合办学体。2013年,“三二分段中职接高职”合作专业达120个。

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竞赛内容既涉及技术应用,也突出了对学生工程实施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计划组织能力的检验,突出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交流沟通以及效率、成本和安全、环保意识的考察,指明了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引导了现代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法的应用。2008年以来,在天津教委的指导下,天津职业院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改革,以“工程实践创新项目”为抓手,校企合作,实施竞赛引领的毕业设计实践、学生专业社团活动、工程化项目教学,提升学生的工程实施能力;以“跨专业、跨年级组队参赛”为抓手,团队协作,强化日常教学中的“小组工作法”运用,探索“基本技能单工位训练、专业技能团组训练、综合实践项目团队训练”的教学组织方式,强化学生计划组织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以“每年的赛项学生志愿服务”为抓手,注重职业素养、工作效率、奉献精神、安全规范、环保意识的培养和锻炼,并将其引入到教育教学各项活动中;以“自评、互评、教师评”为抓手,探索在竞赛项目准备中,广泛提升学生的质量意识,提升学生客观评价自己和别人的素质。

作者:吕景泉,天津大学职教学院博士研究生,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汤晓华,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周志刚,天津大学职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赛项竞赛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基于赛项的“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模式改革
为国夺金
中职学校工业产品设计与创客实践赛项培训实践探索
数学潜能知识竞赛
全国高职英语口语大赛回顾与反思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