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克兰剧变看网络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2014-07-10 03:18
祖国 2014年5期
关键词:剧变乌克兰网络安全

在短短三个多月里,乌克兰局势发生了剧变:政府被颠覆,内乱升级,大国干预力度不断提升,国家命运前景充满不确定因素。2013年11月,乌克兰当局暂停了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准备工作后,即引发了国内大规模冲突,欧美支持下的反对派不接受总统亚努科维奇提出的妥协条件;今年1月18日,数万名反对派涌入基辅独立广场,提出了多项亲欧美及要求政府下台的主张,捣毁了列宁雕像,与警察发生激烈冲突;随后前总理季莫申科被释放,总统遭罢免逃离首都。乌克兰局势已全面失控,下步国家走向扑朔迷离。

乌克兰剧变,原因很多,其中由欧美掌控下的网络作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不禁使我们联想到中东地区曾爆发的“茉莉花革命”,斯诺登所爆料的西方大国肆无忌惮的网络控制手段,他们通过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网络对乌克兰进行了政治渗透、文化输出和舆论操控,大力支持和煽动亲欧美派颠覆行动。这同时也警示着世人——网络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2014年2月27日,我国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习主席亲任组长,体现了我国对于网络和信息安全的高度重视。

乌克兰剧变进程

中的网络斗争

自乌克兰暂停了“联系国协定”的各项准备工作后,欧美国家对此极度不满,随即加大了对乌克兰当局进行网络监督和控制的力度。

一是引导并操控社会舆论,这次乌克兰剧变,欧美国家重视运用网络手段制造和传播政治谣言,采取了窃取、拦截和攻击等多种技术方式,使乌克兰主流网站舆论几乎一边倒,充满了对政府的批评和攻击,使国民不满情绪迅速蔓延。

二是实施网络监控和信息攻击,欧美国家强化监控乌克兰政府和军队网站,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病毒攻击。据称自2013年9月份以来,乌克兰政府官网和国家安全局网站近百次地受到境外黑客攻击。

三是欧美国家对乌克兰反对派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和相关网络信息,使反对派对当局的动向和软肋了如指掌,最终导致了官方网站的彻底瘫痪,为颠覆政权奠定了基础。

四是据英国《卫报》报道,斯诺登披露英国情报部门在美国帮助下,收集了乌克兰近百万互联网用户的网络摄像头照片,并将这些照片保存至数据库,其中不少在这次剧变中发挥了作用。

网络手段对于国

家安全的影响

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不仅表现在经济能力、科研水平和军队的数量规模上,而且在许多情况下取决于对信息的获取和运用能力上,成为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重要手段,对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响。

一是能够有助于颠覆他国政权。美国以往颠覆中东、北非一些国家的政权,依靠的不仅是军队,还大量运用了网络手段,斯诺登曾披露,由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组成的“五只眼”情报联盟,多次通过网络手段达成了预期目的。可见,网络手段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成为兵不血刃、甚至导致国家解体的有效利器。

二是能够使敌社会及军事系统陷于瘫痪。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发展网络病毒武器,他们通过电磁脉冲辐射、无线接入等方式,对敌国进行远距离网络攻击,通过欺骗、拒止、干扰和摧毁,使敌社会和军事网络系统陷入瘫痪。俄罗斯2008年8月在对格鲁吉亚发起攻击时,就通过强大的网络攻击很快使对方陷入混乱,军队丧失战力。

三是能够对敌国家情况了如指掌。网络的开放、分散、虚拟、交互等特征,可以使强国对弱国网络系统的入侵和干预不受时间、空间和国际法的限制,平时可对敌国家的社会意识形态、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军队情况等准确掌握;战时可随即洞察敌国的政治动向、军事意图及作战行动等,在战略上可很快占据优势。

四是能够诱导社会舆论和民心人意。网络的全民化和普及化特点,使其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通过利用网络的立体化、实时化和交互性技术、甚至可以雇佣水军操控网络,丑化敌方国家领导人,攻击其政策方针,还可无中生有、造谣滋事,使其民族矛盾激化和社会秩序混乱。

乌克兰剧变带给

我们的重要警示

习主席2014年2月18日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具体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战略目标。乌克兰剧变深刻警示我们,在信息时代,谁控制了网络,谁就在战略上夺取了优势。我们必须客观认识网络战在现代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中的特殊地位作用,清醒认识并及时消除薄弱环节,通过强化网络体系建设,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一是必须深刻认识严峻复杂的网络安全形势。首先是西方大国利用网络技术对我进行渗透和监测。据统计,2013年我国有800多万个服务器受到境外僵尸和木马程序控制,比2012年同期增长14%,被境外控制的计算机IP地址有260多万个,使我国经济损失每年达数百亿美元;竭力煽动国民对党和政府的不满,对社会问题火上浇油。其次是国内敌对势力网上活动猖獗。在西方大国支持纵容下,他们建立了专门网站,雇佣网络写手,制造谣言,攻击社会制度,美化西方,颠倒是非观和道德观,不时对国家网络系统发起攻击。最后是我国网络体系存在诸多软肋。机制软肋,我国正在运行的网络中,多年来国家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于网络安全的检查、技术防范、溯源追踪和高能防火墙的研制、开发和运用,缺乏统一规划和部署;软硬件软肋,过于依赖进口,我国当前大型重要军地网络绝大部分设备、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多为国外生产,其中不少被预置了间谍程序,处于随时被窃听、监视、干扰、篡改和控制的威胁中;能力软肋,存在网络攻防能力不足,无力实施网络舆论控制、网络反击、反侦察和有效防护。

二是必须构建精干高效的网络安全管理与运行机制。国家亟需尽快完善和充实各级网络安全机制及机构,首先是完善各级网络安全政策法规,根据国家网络安全战略,搞好发展规划,尽快论证出台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其次是建立各级网络安全管理机构,其职责是贯彻国家网络政策法规,抓好本级和本系统的网络安全运行,实时监管并主导网络舆论主流,随时组织防抗行动,确保网络畅通。再次是通过完善主流网站建设,加大对重点网站的扶持力度,弘扬正能量;严格技术管控,防范、监控有害信息,及时发现并修复网络漏洞。

三是建设军民融合、攻防兼备的网络力量实体。首先是借鉴发达国家网络建设的做法和经验,美国网络司令部管辖着1000多名网络专家,计划增至5000人,专门用于指导网络监控和攻击;美德英法等国相继组建了网络部队,韩国、印度、日本也正在建立超过万人规模的网络部队。其次是明确我国网络力量建设指导思想,建议将“军民融合、攻防一体、平战结合”作为网络力量建设指导,发挥军地优势,尽快形成精干高效的网络力量实体。最后是重视培养高水平网络技术人才,及时发现和有序培养高水平的网络技术人才,为其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四是必须尽快形成强大的网络攻防能力。为防止重蹈乌克兰剧变覆辙,确保在网络斗争中占据战略优势地位,我们应尽快提升网络攻防能力。首先是提升网络反击能力,我们必须具备对敌重要网络、关键节点和重点链路进行干扰、直至瘫痪的网络反制能力,能够在反击之后进行数据和痕迹清除。其次是提升网络防护能力,坚持攻防并举,构筑大规模、多手段、不间断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实现全程防护、全时防护、全民防护。再次是提升网络侦察能力,能够随时洞察敌网络动向,注重加强网络技术训练,有能力对敌网络攻击形成早发现、早预警,并能够准确识别和跟踪。最后是强化网络攻防演练。瞄准强敌和可能的网络对手,设置逼真的网络对抗环境,从难从严训练并尽快提升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剧变乌克兰网络安全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失控的乌克兰
从波兰看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改变了什么
苏东剧变带来的启示
《苏东剧变之后》一书的写作与思考